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针灸闻名世界,但针灸的经穴效应是否存在特异性?这些特异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有什么具体规律?对于这些疑问,日前刚刚通过专家验收的一项针灸领域的973项目、由梁繁荣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的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2.
数据挖掘技术在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针灸治疗偏头痛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今针灸处方信息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方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为数据分析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进行经穴选用规律挖掘。结果共纳入偏头痛处方634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386条。在偏头痛处方中,分布在胆经和三焦经的古代选穴为40.5%、现代选穴为50.6%;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84.0%、82.8%。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中,分布在任脉、膀胱经和胃经的古代选穴为62.1%、现代选穴为75.7%;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70.0%、83.3%。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循经取穴、选取特定穴为主的经穴选用规律,表明经穴具有"经脉循行、经气汇聚"的效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4.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又是针灸临床合理选穴配方以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使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针刺镇痛之后被国际认同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通过采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性、循经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并初步探索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对目前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研究载体选择和经穴特异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围绕其基本规律、科学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等继续深入,并同时充分吸纳交叉学科技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以期全面系统地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6.
7.
长期以来 ,针灸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疗效明确 ,操作简便 ,节省资源 ,易被患者接受。经穴作为针灸治疗的施术部位 ,有其相对特异性 ,对相关脏腑功能活动有特殊影响。近年来 ,广大医疗和科学工作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许多进展 ,现概括如下。1 经穴的生物物理学相对特异性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 ,特别是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使更多精密仪器得以开发和应用 ,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对经穴生物物理学特性有了更多的认识。1.1 经穴的电学特性 杨国平等 [1]将矩形脉冲通过两点电极加到人体皮肤表面 ,测试少冲、神… 相似文献
8.
经穴的特异性是指经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其周围的非经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经穴在功能方面与非经穴人体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功能及感受刺激的功能。穴位反映病证具有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特异性,反映病证的穴位大多在与其相关脏腑所属的经络上,穴位反映病证与脏腑疾病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等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调治作用的分析,探讨三阴交穴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及经穴与脏腑的联系。梳理与三阴交穴直接相连的肝、脾、肾三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分析三阴交穴与心、胞宫间接相连的途径,归纳心、肝、脾、肾、胞宫的生理功能,结合具体病症,探讨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的调治作用。认为刺灸三阴交穴可以调治心、肝、脾、肾、女子胞的功能,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三阴交穴可对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脏腑功能产生治疗作用,是其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体现,说明三阴交穴与上述脏腑之间的确存在某种联系,且这种联系是通过经络作为媒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以经穴和非经穴差异研究为切入点,主要归纳和整理了在体技术在经穴特异性研究的应用概况。收集1970—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有关经穴与非经穴研究检测方法的文献资料,探讨生物超微弱发光技术、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脑功能成像技术、穴位电阻仪探测技术以及氧传感针技术等在体不同类型的技术手段在经穴理化等特异性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研究发现经穴与非经穴的能量代谢规律主要体现在利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技术可以检测到部分经穴光子的节律性变化;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检测到的穴区红外辐射温度高于非穴区的红外辐射温度;经穴与非穴区进行同等强度的刺激后,脑功能成像图显示的激活脑区也呈现多样性变化;穴位电阻仪探测技术也探测到部分经穴具有低电阻的特性;此外,利用氧传感针技术发现穴区较非穴区的氧分压改变的幅度也存在差异。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已经提供了一定的客观可供分析的结果,但上述经穴与非经穴对比研究依然存在瓶颈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该提高检测技术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开发适宜经穴研究的新型在体技术。 相似文献
13.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针灸传统经典理论,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也是指导临床合理用穴以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经穴是经脉上特定的点,是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经穴与非经穴效应不同,本经穴与他经穴疗效迥异,同一经脉中的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效应有别,加强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对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兔经穴钙离子浓度特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正> 目前,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国内外已从很多方面开展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化学角度研究经络,探索经络与离子的关系,至今国内外报道尚不多见。我们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家兔经穴钙离子浓度进行了探测,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穴特异性与针刺效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穴特异性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针刺效应作用是反映经穴特异性存在的重要内容,也是针灸有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影响针刺效应的体内外因素来阐明针刺效应作用与经穴特异性理论密切关系及针灸治病的部分作用机制,以丰富经穴特异性理论,从而有利于将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月12日国家973计划"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础研究"项目在成都启动。该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研究经费2800万元,汇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多单位联合攻关、多学科人才协同作战。启动仪式上,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专家组李振吉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学敏院士,首席科学家、成都中医药大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关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研究者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的经穴刺激效应特异性研究,从中枢机制的角度来看经穴的刺激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经穴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非穴;不同经穴的治疗效应不同;病症相关经穴的效应优于非相关经穴,初步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存在.但部分研究的研究结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总结分析及凝练提升,需要在研究设计中尽可能避免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19.
针刺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fonfldyspepsia,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刺经穴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对照组针剌非经非穴,即相应穴位旁开1cm。2组均治疗5天为1疗程,共4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天: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dyspepsiaind NDI)评分。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DI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针刺经穴能有效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经穴特异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经穴特异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其临床意义是:经穴效应的特异性研究有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扩大针灸治疗的范围;经穴特异性研究有助于中医针灸在世界的推广应用的.其科学价值是:经穴特异性研究是针灸机理研究的基础;经穴特异性研究有助于经络实质的研究,能揭示更多的人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