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置放微钢圈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难止性肾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接受PCNL治疗后难止性肾出血13例,采用股动脉插管,行肾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以微导管行超选择性出血动脉内释放微钢圈栓塞治疗。结果:13例患者栓塞后48 h内肉眼血尿消失,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肾出血无复发,尿素氮、血肌酐正常,无治疗并发症。结论:肾动脉造影和经微导管超选择性出血动脉内释放微钢圈栓塞治疗PCNL术后难止性出血,创伤小、见效快,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微弹簧圈超选择性精确肾动脉栓塞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迟发性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微弹簧圈超选择性精确肾动脉栓塞治疗17例MPCNL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肾动脉造影先明确出血的部位、性质、程度、出血责任血管的数量后,再用泰尔茂3F Pregreat微导管进一步超选择性至出血点附近用COOK微弹簧圈进行精确栓塞,对比剂选用稀释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20mg I/ml ,70ml对比剂中加入30ml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超选择性精确肾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100%。结论采用微弹簧圈超选择性精确肾动脉栓塞治疗MPCNL术后迟发性肾出血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微创、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的肾组织,可作为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的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前、术后检查肾功。结果术前造影表现为单纯假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5例,造影剂外溢4例,阴性4例。24例钢圈栓塞,13例明胶海绵颗粒加钢圈栓塞,1例PVA栓塞,4例用明胶海绵栓塞,栓塞成功率100%。明胶海绵栓塞后复发1例。术前、术后检查肾功无明显变化。结论肾动脉造影及超选择动脉栓塞对诊断和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效果优良,对内科治疗无效、造影阴性病例,按穿刺部位超选择诊断性动脉栓塞,可起到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在急性肾动脉性血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肾动脉性血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急诊肾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不同,使用Embosphere微球和(或)弹簧圈两种栓塞剂进行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导管超选择急诊肾动脉栓塞治疗后,53例患者栓塞1周内镜下及肉眼血尿消失;1例栓塞后并内科药物治疗2周后肉眼血尿消失;1例栓塞无效,改用外科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6~12个月,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53/55)。结论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急性肾动脉性血尿疗效显著,合理地使用永久性栓塞剂既能达到彻底止血,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的肾组织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节段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月,对1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4例病理证实)采用3F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插管行病变供血动脉栓塞,其中平阳霉素 碘油栓塞8例、无水乙醇-碘化油栓塞8例,2例合并动脉瘤患者加用微弹簧圈栓塞。结果16例患者进行了23次治疗,其中8例为急诊栓塞。术后16例肾功能均无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4个月~5年,血肿完全吸收,肿瘤大小从术前平均596.5cm3缩小为68.4cm3。2例巨大肿瘤首次栓塞后3年再出血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其余病例未复发出血。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动脉CTA在急性肾出血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8例患者在栓塞治疗前行肾动脉CTA检查.在介入手术中寻找所有出血的肾动脉,并逐一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38例急性肾出血的患者在栓塞治疗前行肾动脉CTA检查确诊了出血的病因,共找到45支病变的肾动脉,介入手术中共找到51支出血肾动脉并成功栓塞治疗.手术前肾动脉CTA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2.16%(47/51).结论 栓塞治疗前肾动脉CTA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急性肾出血病因,并为肾动脉栓塞治疗提供准确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创伤性肾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采用明胶海绵或(和)钢丝圈进行肾动脉栓塞。14例患者损伤在肾动脉一级分支以下,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6例患者肾动脉分支主干损伤或无法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者,作肾动脉主干或一级分支主干栓塞。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5d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29个月,无肾出血复发,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术后复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肾未栓塞部分肾功能恢复,肾外形基本正常;非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2例患肾无功能,4例患肾部分肾功能恢复。肾外形明显缩小。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护病肾功能,是治疗Ⅰ型、Ⅱ型闭合性肾损伤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创伤性肾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进行肾动脉栓塞的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肾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31例肾损伤患者,所有病人在栓塞前都进行肾动脉造影证实诊断。栓塞材料以明胶海绵加金属钢圈。结果 31例患者栓塞后,临床症状较快改善,1月后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伤侧肾功能恢复。仅1例栓塞后仍有持续性血尿行肾切除。结论 对创伤性肾出血病人,采用肾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效果好,能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肾损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性肾出血急诊造影的不同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动脉性肾出血患者行急诊肾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部位及程度后,使用弹簧圈、丙烯酸微球等栓塞剂行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对急性肾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动脉造影可见单纯性对比剂外溢,13例为对比剂外溢合并肾动静脉瘘(RAVF);15例为肾假性动脉瘤(RAP),其中包括5例 RAP 破裂合并 RAVF 及1例 RAP 破裂合并肾动脉-肾盏瘘;15例为肿瘤血管出血;1例为肾动静脉畸形(RAVM)。47例患者介入术前行肾动脉 CT 血管造影(CTA)检查。82例患者采用急诊栓塞治疗后血尿完全停止或明显减少,3例肾外伤患者及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介入术后仍有持续血尿,行外科手术切除患肾。栓塞术后随诊2年,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总有效率为94.25%(82/87),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介入栓塞术是治疗急性肾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肾功能;急性肾出血动脉造影表现不一;合理地选择栓塞剂是成功止血的关键;介入术前行肾脏 CTA 检查对肾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出血的肾动脉造影表现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肾结石MPCNL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与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其肾动脉造影表现、栓塞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MPCNL后出血的原因:单纯假性动脉瘤25例(52.1%)、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6例(12.5%)、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渗1例(2.1%)、肾动静脉瘘11例(22.9%)、血管破裂对比剂外渗2例(4.2%)和包膜动脉曲张1例(2.1%),未发现异常2例(4.2%).46例接受了栓塞治疗,并达到了栓塞治疗成功的DSA标准和临床标准,其中采用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18例、PVA+钢圈栓塞5例、明胶海绵栓塞10例、明胶海绵+钢圈栓塞11例、PVA+明胶海绵+钢圈栓塞2例.栓塞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术后血清肌酐较术前轻度升高12例.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能有效止血和保存肾脏功能,是M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2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的适应证,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20例肾损伤患者,其中外伤性肾损伤13例,复杂性肾结石取石手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7例。结果10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肉眼血尿消失;6例于术后第4天消失;3例于术后第5天第2次栓塞术后血尿消失;1例栓塞术后仍有持续性血尿加重而行肾切除术。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具有侵袭小、止血效果好、能最大限度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肾损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76例肾脏损伤出血患者,采用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对出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 76例患者经超选择插管明胶海绵颗粒或金属弹簧圈栓塞后均能有效止血,栓塞后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中断闭塞,肾动脉出血征象消失术后1~3 d肉眼血尿消失。随访未再次发生出1血情况.未见继发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肾损伤出血患者,介入性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疗效确切,发全有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严重肾出血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肾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严重肾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式、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栓塞成功106例(成功率为95.5%),术后第1~4d肉眼血尿消失。2例栓塞后休克得以控制,顺利实施了外科手术。3例栓塞后再发出血,经第2次栓塞血止。术后随访92例,平均37.4个月,患肾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严重肾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同时保护健康的肾实质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DSA表现及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于897例肝癌患者中经血管造影证实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7例.采用5 F Yashiro导管联合3 F SP导管超选择脾动脉肝癌供血支造影,行化疗栓塞术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或无水乙醇行栓塞治疗.结果 造影示脾动脉肝癌供血支2例为主要供血动脉,5例为非主要肝癌供血动脉.所有病例脾动脉肝癌供血支均完全栓塞.术后AFP下降均>50%,2例降至正常.术后4~6周CT复查显示肿瘤直径缩小2.5~4.6 cm.结论 脾动脉分支参与肝癌供血比较少见.对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者,超选择并充分栓塞脾动脉肝癌供血支对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肾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肾肿瘤及肾出血行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技术进行评价。方法:以明胶海绵、NT—CRE、线段、自体凝血块及无水乙醇用于栓塞肿瘤、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共53例。结果:41例术前辅助治疗的肾肿瘤在肾动脉栓塞后均成功进行了肾切除术,手术中平均输血405ml。4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栓塞治疗者术后分别存活了3.5、13、17和25个月。1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4例肾外伤出血在栓塞术后出血迅速停止,另1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出血,行超选择肾段动脉栓塞无效后又行肾切除术。结论:肾动脉栓塞术安全有效,可用于肾肿瘤的术前辅助治疗、晚期肾癌的姑息治疗及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肾动脉栓塞术在肾外伤出血及肾肿瘤术前病人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06例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其中72例为肾肿瘤术前栓塞,34例为肾外伤性出血,应用明胶海绵碎屑及金属圈.栓塞肿瘤血管及出血动脉。结果 肾肿瘤术中易剥离,出血少,术野清晰、缩短术时;肾出血34例,除一例肾切除外.其余栓塞后出血均停。结论 肾动脉栓塞有助于肾肿瘤的手术切除。对肾外伤出血者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降低开放手术率.最大限度保存肾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癌性血尿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肾癌性血尿患者39例,男22例,女17例。患者经辅助检查均诊断为肾癌性血尿,均接受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第2、7、14、21天留取患者血液及尿液样本,行血常规及尿常规化验。 结果:39例患者均采用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微粒+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均一次栓塞成功,成功率达100%。其中,21例患者术后12 h肉眼血尿消失,18例术后24 h肉眼血尿消失。术后第2、7、14、21天,血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高于术前,尿RBC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9例患者行栓塞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及腰背胀痛等症状,经对症治疗2~5 d后消失。3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发生异位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坏死、肾脓肿等并发症。 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癌可以起到终止血尿的作用,且有微创、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evaluate accurac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in evaluation of post traumatic renal vascular injury.

Patients and methods

38 patients were presented with post traumatic intermittent or persistent hematuria. Renal CTA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ere done for all patients.

Results

CTA demonstrated pseudoaneurysm (PA) in 30 patients (78.9%) and no vascular lesions in 8 patient (21.1%). CTA had 86.11% sensitivity and 50% specificity in detection of post traumatic renal pseudoaneurysms, CTA missed diagnosis of re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RAVF) in 10 patients which discovered later by DSA.

Conclusion

CTA with MIP as non invasive technique widely replaced renal DSA in detection of posttraumatic renal pseudoaneurysm. Renal DSA is still best modality in detection of RAVF and also has the upper hand in planning of selective renal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or delayed hemorrhage from renal vesse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肾癌根治术中出血,提高切除率及晚期肾癌患者的姑息治疗疗效。材料与方法应用明胶海绵、碘化油等栓塞材料超选择肾动脉栓塞辅助治疗19例肾癌。结果栓塞后72小时内行根治术者15例,2例栓塞术前未能切除或放弃手术而栓塞后得以切除,另外2例栓塞术后拒绝外科手术。术后30天生存率100%,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57%。本组未见并发症。结论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晚期肾癌安全有效,可用于肾癌术前的辅助治疗及肾癌晚期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