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对缺血性中风研究的深入,科研和医务人员对本病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认识,相应建立了针对性强、简便、有较好疗效的治则治法。其总体思路“以法立方,随证加减”。从报道看,取得了较好疗效。1 活血化瘀法一般认为血瘀是本病基本病机,活血化瘀法乃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弓文忠[1]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100%。陈雨恒[2]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68例,效果满意。王建新等[3]根据临床治疗经验,提出中风病本质为血瘀,治疗以祛瘀为要,无论是缺血性中风,抑或出血性中风,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2.
杨宁  过伟峰 《北京中医药》2007,26(12):775-777
周仲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国家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业医60年,临证诊治疾病持"知常达变,法外求法"之辩证观点,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诊治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认为治疗缺血性中风应该从"瘀热"着手,灵活运用凉血通瘀法能收奇效.现将周老诊治本病的理论体系及临床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88-2090
文章介绍刘敬霞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缺血性中风大体可分为虚实两端,实者主要以痰瘀为患,治当以涤痰祛瘀,开窍通络为主,虚者以气虚阴虚为本,治当补气育阴。临证时善抓病机之关键,尤重舌脉之重要性,并根据兼症灵活加减,临床疗效显著。文章将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饮食调护,病案举隅四方面对刘敬霞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思想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符为民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临证经验特色。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符师诊治缺血性中风的医案,阐述符师以"整体观念"为经纬,以"精准辨证"为指导,病证结合分期论治缺血性中风的经验。结果符师认为缺血性中风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虚是缺血性中风病发病的内因,以肝肾亏虚为根本;痰瘀是因虚而致的病理产物,痰、瘀、虚共存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始动因素。治疗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分期论治,有的放矢,效如桴鼓。结论符为民教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病理机制、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的临床经验具有系统化的认识,强调精准辨证结合分期论治,具有鲜明特色,其临床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6):645-646
目的:研究自拟瘫痪康复汤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证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52例,治疗组用自拟瘫痪康复汤加西医疗法治疗;对照组仅西医疗法。对比治疗后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为93.42%,对照组78.95%,差异显著。结论:自拟瘫痪康复汤加西医疗法可显著提高以气虚血瘀为主证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血瘀证"范畴。缺血性中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传统中医对中风无缺血性与出血性之分。本病由于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  相似文献   

7.
高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00-100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侯与头颅CT的关系,使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更直观、更完善,并能及早预测本病的预后。方法:对1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临床辨证,按Pullicion公式:长(cm)×宽(cm)×CT或MRI扫描阳性层数/2计算脑梗塞体积。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梗塞部位最多的在基底节区。梗塞体积与痰证、风证、火热证、气虚证有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罗继红  曹玮 《陕西中医》2007,28(10):1374-1375
导师王新志教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具有益气、活血、利水作用的中风芪红利水饮,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该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病区、洛阳石化医院中医科、  相似文献   

9.
周仲瑛从瘀热论治缺血陛中风急性期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过伟峰 《北京中医》2007,26(12):775-777
周仲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国家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业医60年,临证诊治疾病持“知常达变,法外求法”之辩证观点,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诊治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认为治疗缺血性中风应该从“瘀热”着手,灵活运用凉血通瘀法能收奇效。现将周老诊治本病的理论体系及临床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秦骥 《河南中医》2007,27(12):37-38
目的:对青壮年组、老年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证候分布规律与不同年龄组的相关性,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2月郑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缺血性中风住院病人292例,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和老年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回顾调查。结果: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以2~4证组合为主,2~3证组合与年龄段具有相关性,4证组合与年龄段不具有相关性。结论:痰、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风复元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证属气虚血瘀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基础治疗组、血塞通组、中风复元方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综合评价中风复元方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验证,采用中风复元方治疗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6.67%,基础治疗组及血塞通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76.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方面中风复元方组总有效率为90%,基础治疗组及血塞通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66.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风复元方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及中医证候方面均优于基础治疗组和血塞通组(P<0.05)。结论:中风复元方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和口眼㖞斜为主症,多因风、火、痰、瘀、虚等因素相互影响而发病。该文从古今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出发,阐述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75例具有主要中风危险因素、症状、体征等指征的患者进行观察,并检查血液流变学等理化指标,分析制定出缺血性中风先兆证诊断标准;对确诊者设治疗及对照组验证,认为本标准对早期诊断,及时防治本病,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韦必清  王树青 《光明中医》2012,27(11):2230-2231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中风毒邪证的临床基本特征,为中风解毒疗法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我院2006-2011年急诊科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的证候类型区分痰邪证、火邪证、瘀邪证,对这些证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毒邪证型各占一定的比例,以痰瘀邪证发生的比例较高,所致的神经功能损害往往较重。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毒邪证型较为多样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临床解毒疗法须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就脑血管意外而言,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要高于出血性中风。笔者在临证之余,结合文献资料,对缺血性中风的临证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辨证分型 目前关于本病的临床辨症分型多而杂乱。全国中风协作组拟定的诊断标准难以在实际中推广和应用。有人按证候分型,如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神经科分为风痰上扰、痰热腑实;脉络空虚、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组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证候分布规律与不同年龄组的相关性,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3987例缺血性中风病人,按年龄分为4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回顾调查。结果:缺血性中风频率最高的证型是痰湿证,其次是血瘀证,风证最低。两证组合形式出现最多,其中以痰湿证和血瘀证组合最多。以66~7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65岁以上组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以下组。结论:痰、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张崇泉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辨证论治规律并探索利用SPSS 16.0分析软件分析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新方法。方法: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以张崇泉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所用单味中药为基础,"以药物测证素"形成不同的证素,进一步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证素的组化规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证素组化结果与症状、药物的关系。结论:得到了张崇泉教授辨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常见的5种证型以及相应的症状与用药规律。采用SPSS 16.0所得出的统计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同类方法可以推广到类似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辩证分型进行调查研究,提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最大。提示正确地应用化痰祛瘀法对于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20.
已有部分高质量的中成药临床试验结果提示中成药的干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有积极意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中风,主要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相关症状以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目前迫切需要中成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高质量多方向全方位的研究,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