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rt-PA溶栓治疗联合大剂量人体白蛋白与硫酸镁延长溶栓时间窗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对血栓法建立的急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ACO)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缺血3 h,rt-PA单纯溶栓(对照组,10只);B组:缺血6 h,rt-PA单纯溶栓(10只);C组:缺血6 h,rt-PA溶栓 人体白蛋白(10只);D组:缺血6 h,rt-PA溶栓 人体白蛋白 硫酸镁(10只).rt-PA(10 mg/kg)与20%人体白蛋白(2.5 g/kg)分别从大鼠股静脉缓慢注入,人体白蛋白在脑缺血3 h开始注射,1 h内完成;5%硫酸镁溶液(500 mg/kg)在脑缺血3 h和18 h自腹腔注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14 d行MRI检查,在治疗14 d MRI检查结束后立即处死,行病理学检查(包括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①溶栓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A、B、C、D 4组中脑梗死体积分别缩小5.07%、2.58%、10.18%和35.40%,以D组缩小最为明显.②4组间梗死边缘区相对脑血流量(rCBV)在4个时间段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4组中大鼠的生存时间以D组最长,以B组最短,4组之间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8,P=0.904).④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C组、D组脑梗死边缘区微血管轻度扩张,有少量、局限的荧光物质渗出,较B组明显减少.⑤免疫组化显示C组与D组脑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增生活跃,与B组比较增生层较厚且密集.⑥电镜结果显示C组、D组神经元核形态基本正常,线粒体轻度肿胀.星形细胞足板轻度空泡化,较B组损害程度轻.结论 rt-PA溶栓治疗联合人体白蛋白、硫酸镁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提高脑梗死边缘区rCBV速率,促进星形细胞增生.研究表明rt-PA溶栓治疗联合大剂量人体白蛋白、硫酸镁,能有效地延长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至脑缺血 6 h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即刻CT平扫图像颅内高密度灶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发病6 h内接受动脉、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溶栓前均接受CT、MRI检查并被证实为急性脑梗死且排除合并的脑出血.对梗死动脉溶栓后即刻CT图像颅内高密度病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后,溶栓后即刻CT图像上出现高密度灶5例,发生率为22.7%(5/22).根据其位置、CT值和24 h随访结果,溶栓后即刻CT图像颅内高密度病灶被分为2类,即对比剂增强和脑出血转化.其中,表现为对比剂增强2例,即高密度病灶呈脑回状或片状,CT值小于90HU,24 hCT复查高密度灶消失;3例表现为脑出血转化,即CT值大于90HU、24 h CT复查高密度依然存在.2例对比剂增强患者,未作特殊处理,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动脉溶栓后即刻CT图像上出现高密度病灶并非都是脑出血转化.根据其分布、CT值的大小,必要时24 h CT复查进行鉴别有助于患者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脑缺血超过 3h的大鼠在人体白蛋白和硫酸镁干预下进行溶栓治疗 ,来尝试人体白蛋白、硫酸镁与溶栓联合应用延长脑缺血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对建立的MCAO模型按照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对评分≥ 3,应用随机数据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B、C 3大组 ,即A组 (溶栓 ) ,缺血 3h后溶栓 (8只 ) ,缺血 6h后溶栓 (11只 ) ;B组 (溶栓组 +人体白蛋白 ) :缺血 3h后 ,溶栓加人体白蛋白 (8只 ) ,缺血 6h后 ,溶栓后加人体白蛋白 (12 ) ,C组 (溶栓后 +人体白蛋白 +硫酸镁 ) ,即缺血 6h后 ,在人体白蛋白和硫酸镁的干预下溶栓 (17只 )。溶栓治疗是在脑缺血的不同时间把线栓拔出后将尿激酶 2 5 0 0U加入 2ml生理盐水充分溶解后 ,自股静脉缓慢注入。神经保护药物干预 ,即在线栓拔出前 0 .5h ,将 5 %硫酸镁溶液 ,按照 5 0 0mg kg体重的用量自腹腔注射 ;尿激酶注射完 ,然后再注入人体白蛋白 2ml(加 1ml生理盐水稀释 ) ,15min内注射完。于治疗结束后 1.5~ 3h、2d、7~ 12d行MRI检查、病理检查 (包括免疫组化 ,主要是GFAP ,MMP 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LSCM )。MRI检查包括 :T1WI、T2WI、T2 WI、DWI(扩散加权成像 )和PWI(灌注加权成像 ) ,重点测量梗死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对2009~10~2012-10收治的80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发病据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实验组48例(0~6h)和对照组32例(6~12h),根据对时间窗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病死率以及反复心绞痛比率。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1.66%,远高于对照组53.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实验组患者出现较多便血、心绞痛等症状。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6h之内治疗血管的再通性好,病死率低,比发病后6-12h之内治疗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价值。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 ,将微导管超选择插至闭塞血管远端或置于血块内注入尿激酶 (UK)进行溶栓治疗。 12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结果 :8例获得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 ,3例获得部分再通 ,1例没有发生再通。随访 5个月 ,6人生活能完全自理 ,2人生活部分自理 ,3人无法生活自理 ,1人死亡。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作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一般在治疗时间窗内3h进行,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也是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在治疗中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静脉溶栓治疗可导致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要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病情观察主要靠护理。我科3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瑞替普酶(爱通立)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兔严重烫伤早期血脑屏障改变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兔严重烫伤(50%Ⅲ度)早期血脑屏障开放的最早时间、部位及特征。方法雄性大白兔42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烫伤后1、2、2.5、3、4小时组),烫伤组均制成50%Ⅲ度烫伤模型。采用^125I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125I-BSA)作为示踪剂,并与各组电镜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25I-BSA的在体实验证实,烫伤后2.5小时双侧前叶、小脑的比放射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电镜结果表明烫伤后2小时,双侧小脑、前叶皮质部分毛细血管周围出现水肿。结论兔50%,Ⅲ度烫伤后2小时,双侧前叶和小脑处血脑屏障出现开放;烫伤后3~4小时,脑组织出现弥漫性血脑屏障开放。^125I-BSA测定微血管通透性灵敏度高,可精确地定量分析,全面、确切地反映早期血脑屏障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延长急性脑缺血溶栓时间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尝试人体白蛋白、硫酸镁与溶栓联合应用延长脑缺血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对建立的MCAO模型按照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评分≥3,应用随机数据表法进行随机分组:A组为缺血3 h后溶栓(8只);B组为缺血6 h后溶栓(8只);C组为缺血3 h后神经保护药物干预后溶栓(8只);D组为缺血6 h后神经保护药物干预后溶栓(8只).溶栓治疗是在脑缺血的不同时间把线栓拔出后以尿激酶2500 u稀释后自股静脉缓慢注入.神经保护药物干预,即在线栓拔出前0.5 h, 将5%硫酸镁溶液,按照500 mg/kg体重的用量自腹腔注射;然后再自股静脉缓慢注入20%人体白蛋白2 ml,15 min内注射完.分别对脑缺血MCAO模型3 h或6 h治疗前、治疗后3 h、治疗后2 d和9 d分别行MRI检查.在DWI和T2WI图像上观测梗死灶的变化,T2WI图像上测量梗死灶大小,采用PWI测量梗死中心区(即DWI上高信号中心,gs)、梗死边缘区(DWI上高信号边缘)、皮质区(pz)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重点测量相对脑血流量(rCBV)、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上升斜率(rMSI).最后一次MRI检查结束后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MMP-2的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LCMS).结果 B组溶栓后,DWI上高信号中心(gs)、pz 及pbra区的rCBV均有进一步的提高.gs区的升高,达对侧的240%,同时伴有gs区的rMSI进一步下降,提示gs的过度灌注,伴有对比剂的大量漏出.与脑缺血3 h溶栓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治疗后3 h,gs、pbra区的rCBV稍下降,pz区rCBV稍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gs和pz区rMSI缓慢上升,pbra区缓慢下降,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治疗后9 d随访, gs、和pz区的rCBV降低,pbra区的rCBV稍降低,与D组治疗后3 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s、pbra区和pz区rMSI于治疗后9 d缩短至对侧的40%~60%,与治疗后3 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梗死的体积也缩小,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较脑缺血后6 h单纯溶栓,人体白蛋白和硫酸镁干预后MMP-2表达降低,神经元损害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有恢复,足板空泡化减弱;FITC-albumin结果示少量脑血管扩张pbra区和PZ区脑血管充盈,荧光物质渗出程度减弱.结论 MRI的rCBV和rMSI是反映脑微循环灌注和血脑屏障的可靠指标.在人体白蛋白和硫酸镁的干预下,通过改善脑缺血后脑动脉的调节能力,降低MMP-2在局部的表达而降低BBB的通透性,提高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对脑缺血超过3 h溶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0.
血管源性水肿(VBE)是急性脑缺血后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MRI检查能够在活体早期发现并监测缺血造成BBB的开放与VBE的进展。综述了缺血后VBE的病理学改变及DWI、T2WI、弛豫时间测量及增强T1WI在VBE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线栓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时程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干湿称重法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刻大鼠损伤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脑缺血3h,大鼠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增高,随着再灌注的进行,脑组织含水量继续缓慢增高,至再灌注4h时显升高,直至再灌注16h时达到最高。结论:线栓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程度在16h内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