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应用微型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68例应用微型腹腔镜(腹腔镜手术组)及76例应用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与开放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特别是同时治疗双侧鞘膜积液时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单侧鞘膜积液对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单侧鞘膜积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而麻醉费用、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与10.00%,术后复发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单侧鞘膜积液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切口美观度较好,术后并发症少,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3.
探索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选取71例鞘膜积液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n=36,行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和单孔腹腔镜组(n=35,行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从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两组在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次数、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传统手术组明显少于单孔腹腔镜组(P0.05)。目前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是安全有效的,提示临床上应进一步细化鞘膜积液术前诊断,从而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建议临床上针对双侧鞘膜积液和复发鞘膜积液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期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62例与传统开放手术8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隐性疝的发现及并发症等,分析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优缺点。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发现隐性疝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捷、手术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诊治隐性疝和双侧疝方面尤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 20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其中570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腔镜组),636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组),两组患儿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复发率、对侧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腔镜组单侧手术时间、双侧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开放组,对侧鞘状突未闭发现率大于开放组,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P0.001)。腔镜组术后仅1例(0.2%)腹股沟高位结扎处出现线结反应,去除线结后愈合,且无复发,无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发生;开放组术后发生阴囊血肿42例(6.6%),医源性隐睾2例(0.3%),睾丸萎缩1例(0.2%);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01),复发率及对侧再发率均小于开放组(P0.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利于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26例单侧腹股沟疝患儿,61例行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改良组),65例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改良组应用普通外科缝针于腹腔镜下荷包缝合内环口2圈。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传统组(P<0.01),住院费用高于传统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备一定腹腔镜操作经验的术者行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无需特殊的手术器械,患儿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疝,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12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7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手术组),50例行传统手术高位结扎(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平均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长、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0.3±2.9)个月。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13例:阴囊水肿6例(12.0%),腹胀4例(8.0%),鞘膜积液3例(6.0%);复发2例(4.0%);腹腔镜组仅1例患儿阴囊轻微水肿,1周后自愈,无内环口过紧结扎、精索受损、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几乎没有疤痕,且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微创,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不易复发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脐单通道腹腔镜结合改良双钩疝针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脐单通道腹腔镜结合改良双钩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35例(54侧),并与同期行开放手术的46例(58侧)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阴囊水肿情况、有无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囊水肿情况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vs 6.5%,P均0.05)。而术后并发症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有2例出现皮下气肿,给予吸氧等对症处理后于1~3 d逐渐吸收,无其他不良反应,无远期并发症出现。开放组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阴囊血肿,予以清创缝合后愈合良好,2例为术后3 d切口感染脂肪液化,予以每日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腔镜组无复发、睾丸萎缩等远期并发症发生。开放组有3例复发,其中1例术后1个月单侧复发,改行腹腔镜内环口结扎后治愈;另有2例对侧再次出现鞘膜积液,予以腹腔镜内环口结扎后治愈,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通道腹腔镜结合改良双钩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儿复发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复发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活动时间、禁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儿术后有1例出现腹胀,1例发生继发鞘膜积液,并发症率仅为6.7%,与对照组的26.7%比较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复发疝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能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413例腹股沟疝患儿,其中传统组145例,小切口组112例,腹腔镜组156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疼痛不适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继发性鞘膜积液发生率和疝复发率等。 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少于传统组和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616、15.865、9.740、8.612、6.207、3.113,均P<0.05);腹腔镜组在阴囊血肿率、切口感染率、切口疼痛发生率、鞘膜积液发生率和复发率方面均低于传统组和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5、6.714、11.071、8.252、6.470,均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疝中优势明显,且风险不高,对于有条件的医院鼓励开展,以减少局部创伤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成两组,传统手术组(T组,30例)予以传统开放手术,电视辅助胸腹腔镜手术组(Ⅴ组,36例)予以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分析两组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结果 Ⅴ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分数、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优于T组(P<0.01);术前两组CD4+、CD8+、CD4 +/CD8+及NK细胞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T组CD4+、CD4+/CD8+及NK细胞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CD4+较Ⅴ组显著下降(P<0.05),Ⅴ组仅CD4+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 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较传统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94例,根据所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行切口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行开放疝囊高位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手术、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术后试验组阴囊水肿及继发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可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手术指标的同时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SP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优越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行LC的98例患者(经脐单孔LC组为50例,传统三孔LC组为4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65.7±13.6)min,传统三孔组(40.2±9.8)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脐单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3.83±1.73)及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8%)均明显低于传统三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4.02±7.5),P=0.025;止痛药物应用率(31.25%),P0.01]。术后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经脐单孔组(95.3±10.78)明显高于传统三孔组(78.57±12.65)(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3个月,无胆漏、出血、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LC相比具有更加美观、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诸多优势,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该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学习曲线相对较长,有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因腹股沟疝进行救治的患儿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急诊手术组(102例)及择期手术组(96例),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组织损伤情况、补充诊断、麻醉风险及术后3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急诊手术组手术时间较择期手术组时间显著延长,且患儿组织损伤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组,腹腔镜探查补充诊断情况低于择期手术组,麻醉风险较择期手术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组患儿鞘膜积液发生率、睾丸萎缩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高于择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充分考虑患儿病情及是否存在嵌顿及斜疝独立危险因素的前提下,选择择期手术具有较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技术开展小儿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腹腔镜手术52例,其中经后腹腔入路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例,肾囊肿去顶术1例,经腹腔入路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及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内环口结扎术35例,阑尾切除术6例、肾母细胞瘤破裂止血活检术1例,隐睾探查松解下降固定术6例。结果:除1例因隐睾位于近肾下极处腹腔镜手术困难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手术均获成功。住院时间1~7d,随访1.5个月~2年,无并发症发生,疝及鞘膜积液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不能触及的隐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疾病时,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相同,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微小,术后患儿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我院用悬吊式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各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悬吊式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式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安全有效,与传统气腹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改良腹腔镜套管穿刺法,探讨其在小儿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环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6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环扎术,其中,32例采用传统套管穿刺法,30例采用改良套管穿刺法,即在建立第一个套管后,在腹腔镜监视下带芯套管均匀用力穿过皮肤、皮下及肌层,直视下见到套管芯尖部顶住腹膜后,对着已建立的5mm套管呈一定方向及角度用力穿刺,比较两组的套管穿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传统套管穿刺组与改良套管穿刺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11±2.7minVS5.2±1.0min(P0.05),总手术时间为24±4.0minVS19±3.1min(P0.05);两组术中均无腹内脏器损伤,术后无阴囊血肿、伤口感染发生;60例术后得到3~12个月随访,无复发、切口疝及睾丸萎缩等发生。结论改良套管穿刺法能提高小儿腹腔镜套管穿刺的安全性,且比传统套管穿刺法节省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及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23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行腹腔镜手术,147例行传统开腹手术,3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症状改善时间、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在SIRS症状改善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腹腔脓肿与胸腔积液例数、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例数、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花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是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中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132例临床资料,其中66例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腔镜组),另66例采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传统组比较,腔镜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升高(P0.05),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出现疼痛人数、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与炎症介质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腔镜组升高更明显(补片、网塞等异物有关);腔镜组总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4.55%vs.15.15%;4.55%vs.18.18%,均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