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脏直视术后心肌保护效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ST.Thomas’s停搏液组)、实验组(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Egb761,每1000ml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50mlEgb761),每组10例。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分别于下列时点采取桡动脉血:①作皮肤切口前;②主动脉开放即刻;③再灌注后2h;④再灌注后6h;⑤再灌注后24h。测定血清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并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动脉开放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Tnl、CK-MB的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再灌注后2、6、24h实验组血清cTnl、CK-MB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手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重,实验组则损伤较轻。结论Egb761能减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诱导室颤间断阻断主动脉后的心肌酶与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常规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阻断灌注晶体、冷血、温血停跳液,本文研究诱导室颤主动脉间断阻断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8例诱导室颤主动脉间断阻断冠脉搭桥术患者为观察组(室颤组),同期10例心脏冷停跳换瓣病人为对照组。测定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30min、60min、90min、术后第1天及第2天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并取左室心肌标本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循环前室颤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均升高而且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呈正比。术后第1天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达最高峰,对照组明显高于室颤组。术后第2天室颤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下降接近体外前水平,但对照组仍不能降至体外循环的前水平,而且为室颤组的两倍。心肌电镜扫描发现室颤组体外循环90min后心肌细胞轻度受损,而对照组心肌缺血60min后就有中度心肌细胞破坏。结论:诱导室颤间断阻断主动脉技术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前列地尔(PGE1)作为心肌保护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术中于St.ThomasⅡ号冷晶体心肌保护液中一次性加入PGE1 0μg,对照组则单纯应用St、ThomasⅡ号冷晶体心肌保护液,两组其他条件相同。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30min,升主动脉开放后5min,1,2、6、24h取血标本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记录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cTnⅠ、LDH复灌后1h到24h;CK复灌后5min到24h;CK-MB复灌后6、24h,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治疗组复灌后1、2、6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多巴胺用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前列地尔作为心脏停跳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可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阁  王刚  胡型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69-2971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500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主动脉开放后3h(T4)、主动脉开放后24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远期效果优于常温冠状动脉搭桥。对于严重冠脉狭窄患者,单纯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保护效果欠佳,如何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成为影响搭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应用不同停跳液灌注方法对冠状动脉移植搭桥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3例冠状动脉移植搭桥患者,根据停跳液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主动脉根部灌注组;主动脉根部灌注+冠状动脉桥灌注组;主动脉根部灌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组。分别于搭桥前、体外循环3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2 h、6 h、24 h取血标本测量血清肌钙蛋白Ⅰ、磷酸肌酸激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记录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情况、搭桥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临床监测指标。结果与结论:肌钙蛋白Ⅰ复灌后2-24 h;CK复灌后5 min到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复灌后6,24 h,主动脉根部灌注+冠脉桥灌注组与主动脉根部灌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组明显低于主动脉根部灌注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及多巴胺应用等临床监测指标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应用心脏停跳液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的同时结合冠状动脉桥灌注或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对心脏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搭桥可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磷酸肌酸停搏液保护心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冷血停搏液中灌注磷酸肌酸停搏液10mmol/L,对照组在冷血停搏液中灌注磷酸肌酸停搏液20mmol/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开放前及开放后2h、24h、48h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中复跳时间及复跳率,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开放前及开放后2h、24h、48hcTnI及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心脏均自动复跳,复跳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心脏复跳时间[(57.6±31.4)s vs(87.4±36.2)s]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9.15±3.64)hvs(12.87±3.14)h]明显短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14% vs 33.33%),术后1d、2d肾上腺素、多巴胺、米力农应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作为心脏停搏液成分的磷酸肌酸停搏液可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其使用浓度以10mmol/L为宜,增加浓度不能更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4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术中心肌保护液分别使用含血停搏液或HTK液。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72h及7d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B型脑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2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临时起搏器应用情况、多巴胺剂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B型脑钠肽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多巴胺剂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HTK心脏停搏液对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8.
山莨菪碱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9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654-2组(13例)和对照组(11例),654-2组患者术中心肌灌注液中加入654-2(15mg/500ml),对照组则常规用冷晶体停搏液,通过右心房皇管分别于手术开始前、转流后3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停机,手术结束,术后1日及术后3日抽血测定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2组患者术中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正性肌为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组术中血SOD均明显下降,以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术后1日654-2组血SOD含量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于术后3日才恢复术前水平。2组术中血MDA含量则较术前上升,仍以对照组为明显(P<0.05),手术结束时开始下降,术后3日降至术前水平,术中主动脉开放后654-2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较对照组高,术后对照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等)的使用量较654-2组增多,结论:654-2可保持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SOD活性,减少心肌细胞MDA产生,有效地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体外循环风湿性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冶疗组(I组,n=30例)、对照组(Ⅱ组,n=30例),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冶疗组病人于手术开始前、升主动脉开放后静注丹参注射液0,2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平平衡盐溶液。于手术开始前(T0)、心肺转流(CPB)后30min(TI)、复灌后15min(T2)、6小时(T3)、12小时(T4)、24小时(T5)共6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记录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体外循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观察心脏大血管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I组CK、CK—MB、LDH、CTnI、MDA水平心脏复灌后明显低于Ⅱ组,而1组术后SOD水平要高于Ⅱ组;Ⅰ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低于Ⅱ组;术后I组心功能恢复优于Ⅱ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Ⅰ组低于Ⅱ组。结论丹参注射液对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含血高钾停搏液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1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4:1冷含血停搏液,n=21)和试验组(应用HTK液,n=30)。分别于术前、术后24h、72h、7d时检测外周静脉血中B型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起搏器应用、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呼吸机支持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BNP与cTnI升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低心排和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数在试验组中明显减少。【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1:4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不同剂量的磷酸肌酸钠(CP)对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行单瓣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前2天给予 CP 4 g/ d,对照组术前2天给予 CP 2 g/ d。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心脏复跳情况、阻断时间、并行循环时间及监护室停留情况,并于手术前、开放后1 h,24 h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 MB)、心肌钙蛋白 I(cTnI)。结果:实验组心脏复跳率较对照组高,术后正性肌力药用量较对照组少,实验组术后查心肌酶浓度较对照组低。结论:术前给予4 g/ d CP 的患者比给予2 g/ d CP 的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CPB)的经验。方法采用中度低温、轻度血液稀释和高流量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术中注意心、肺及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经主动脉根部一次灌注4oC改良St.Thomas液500ml使供心快速停搏,供心离体后用4℃威斯康星大学溶液(uw液)1000ml灌注,并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9例患者手术顺利,平稳脱离体外循环机。住院时间为(63.33-i-33.39)min,供心缺血时间为(401.83±115.97)min,体外循环时间(121.67±49.25)min。4例于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5例电除颤后复跳。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为(73.63±6.26)%。结论良好体外循环管理,有效的供心心肌保护及重要脏器保护是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参附注射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期间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例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患者在冷晶体高钾停跳液中加入40mL/L参附注射液;对照组除不用参附注射液外,其它条件与治疗组相同。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术前、开放后15min、开放后1h、术后8h、24h、3d各时点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记录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术后多巴胺用量。结果:治疗组术后多巴胺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cTnI、LDH、CK-MB从转流毕到术后3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维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浆肌钙蛋白(cTn—Ⅰ)值以及心肌活检.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心脏病患者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40例于低温心脏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时相的cTn—Ⅰ值,以及心肌活检病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术前cTn—Ⅰ值和心肌活栓病理显示心肌超微结构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机后两组cTn—Ⅰ值均升高,对照组比实验组增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心脏活检病理显示心肌超微结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体外循环风湿性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冶疗组(Ⅰ组,n=30例)、对照组(Ⅱ组,n=30例),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冶疗组病人于手术开始前、升主动脉开放后静注丹参注射液0.2 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平平衡盐溶液。于手术开始前(T0)、心肺转流(CPB)后30 min(T1)、复灌后15 min(T2)、6小时(T3)、12小时(T4)、24小时(T5)共6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记录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体外循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观察心脏大血管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Ⅰ组CK、CK-MB、LDH、CTnI、MDA水平心脏复灌后明显低于Ⅱ组,而I组术后SOD水平要高于Ⅱ组;Ⅰ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低于Ⅱ组;术后Ⅰ组心功能恢复优于Ⅱ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Ⅰ组低于Ⅱ组。结论丹参注射液对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体外循环风湿性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冶疗组(I组,n=30例)、对照组(II组.n=30例),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冶疗组病人于手术开始前、升主动脉开放后静注丹参注射液0.2 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平平衡盐溶液.于手术开始前(T0)、心肺转流(CPB)后30min(T1)、复灌后15min(T2)、6小时(T3)、12小时(T4)、24小时(T5)共6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记录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体外循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观察心脏大血管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I组 CK、CK-MB、LDH、CTnl、MDA水平心脏复灌后明显低于II组.而I组术后SOD水平要高于Ⅱ组;I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低于II组;术后I组心功能恢复优于II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I组低于II组.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33-1435
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接受治疗的6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按照药物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5ug/kg静脉注射,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6ug/kg再加0.6ug/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4、24h肌酸肌酶同工酶、新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的水平;体外循环前、升主动脉开放、体外循环结束后、术后6h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术后引流量,心脏自动复跳时间和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术前组肌酸肌酶同工酶、新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4、24h肌酸肌酶同工酶、新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体外循环前观察组Sjvo2指标高于对照组,Da-jvo2和CERO2低于对照组,升主动脉开放和体外循环结束后的Da-jvo2和CERO2指标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心脏自动复跳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瓣膜置换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0.6ug/kg再加0.6ug/kg静脉注射比0.5ug/kg静脉注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中度低温含氧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对20例各种先天性及风湿性心脏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与低温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方法相比较,此方法临床上表现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脱机顺利,术后低心排综合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手术死亡,表明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气道阻力,计算氧指数。结果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低温肺动脉灌注液可明显减轻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这种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17-2018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婴幼儿共6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组、七氟醚后处理组和复合处理组,每组患儿16例,均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记录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复跳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体外循环后1h(T3)、体外循环后6h(T4)时间点采集患儿动脉血,测定血浆c TnⅠ、Mb、CK-MB水平。预处理、后处理及复合处理组患儿复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4的Mb、CK-MB、c Tn I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T0,T3、T4各处理组Mb、CK-MB、c Tn 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及复合处理可发挥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但保护效应是否存在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