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情况的影响,为选定适合新生儿的敷料更换频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95例实施PICC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3组,分别每3,5,7 d更换敷料,观察穿刺口感染情况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观察与敷料更换有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每3d更换敷料组患儿31例,发生穿刺口感染3例占9.68%,每5 d更换敷料组患儿34例,发生穿刺口感染2例占5.88%,每7 d更换敷料组患儿30例,发生穿刺口感染5例占16.67%,3组穿刺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0例穿刺口感染患儿的病原学检测8例阳性,阳性率80%,均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中2例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每3 d更换敷料组患儿中4例出现表皮撕脱,每5,7 d更换敷料组患儿未出现表皮撕脱.结论 建议新生儿PICC导管每7 d更换敷料1次,敷料潮湿、松动时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儿科近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3例中〈1岁占25.2%,1-3岁占21.4%,〉3岁占53.4%,以〉3岁患儿居多: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5.4%,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本组15例患儿伴轻度贫血,9例患儿血小板数下降,3例全血细胞减少。结论: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临床意义主要提示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对反复出现或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3.
负压穿刺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与补充体液最常用、最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儿体内,减轻患儿痛苦,增进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近一年来,在为患儿静脉穿刺时,发现负压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其穿刺成功率差别不大。特别是对肥胖、脱水及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如腹泻患儿,高热寒颤时期尤其明显。我院急诊儿科留观输液患儿平均每天178人次,最多一天收治达289人次。对其中2080例患儿随机分组,静脉穿刺时,1080例采用负压穿刺法,1000例采用传统穿刺法,结果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我院儿科病房自2000年7月-2003年2月份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600例。其中成功552例,失败48例,穿刺成功率为92%。留置时间最长l0天,最少3天,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现将穿刺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输液是患儿给药和急救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患儿治疗和抢救。肥胖患儿静脉穿刺的难度大,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肥胖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肥胖患儿为超过标准体重15%~20%的门诊就诊儿童,静脉穿刺输液25326例次,其中男14435例次,女11891例次;5个月~6岁,平均3岁;1岁以内7202例次,1岁至3岁9674例次,3岁至6岁8450例次;一次穿刺成功21581例次占86%,二次穿刺成功2986例次占11%,三次以上穿刺成功为759例次占3%。2穿刺技巧2.1穿刺前的心理准备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1]。操作时做到无论血…  相似文献   

6.
双止血带法用于小儿足背静脉输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小儿静脉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 ,2 0 0 3年 6月始 ,我们对 1 0 0例患儿采用单、双止血带结扎法进行血管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的观察比较 ,结果发现 ,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选择 2 0 0 3年 6月~ 2 0 0 4年 6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在我院急诊科接受输液的患儿 1 0 0例。年龄 1~ 4周岁 ,其中男 4 6例 ,女 5 4例。2 .材料。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由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 ,一次性 5 .5号头皮针。3.方法。 (1 )分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 ,…  相似文献   

7.
小儿颅脑疾病深静脉置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解决颅脑疾病患儿补液及脱水冶疗、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方法2000年9月至2005年3月对全院颅脑疾病患儿11例,从小儿生理解剖、生长特点出发,因人而异,选择不同部位实施深静脉置管术。结果11例颅脑疾病患儿,3例胶质瘤患儿经治疗2例症状控制出院,1例因病情发展过快,41d后死亡。2例脑积水患儿经15d治疗,症状控制出院。6例脑瘫患儿,4例伴有腹泻、上呼吸道感染,20d伴发症状控制后出院;2例专治脑瘫,经1个疗程治疗后出院。结论认真掌握小儿解剖特点,熟练把握穿刺技术,细心准备穿刺用品,深静脉穿刺仍然适用于小儿。并能良好地解决颅脑疾病患儿输液及每天3-4次脱水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渗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64例患儿413例次导管穿刺点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口渗血的176(42.6%)例次,其中轻中度出血164例次,重度出血12例次;穿刺后24 h内渗血29(7.2%)例次;开始出现渗血时间为(4.19±2.95)d;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缝线的脱落、导管移位、管道留置时间4 d是穿刺口渗血的危险因素,患儿年龄3岁是保护因素。结论患儿的年龄、管道留置时间、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穿刺口渗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相互沟通,交错成网,浅表易见,血管充盈度较好,回血快,容易固定,而且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也不影响其肢体活动,穿刺针不易被污染,是婴幼儿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但头皮静脉大多细小、弯曲,粗、直的静脉少,加上大多数患儿不合作,常需重复穿刺,不仅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笔者近一年的时间共进行的8639次头皮静脉穿刺操作,围绕“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这一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经实践验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639例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均为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门诊静脉注射室接受头皮静脉注射的患儿其中男5197例,女3442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18天;年龄0~2.5岁6801例,2.5~3岁1296例,3岁以上542例。1.2结果本组8639例头皮静脉穿刺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为8267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与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750例头皮静脉穿刺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为6911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相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了4%。2方法与技巧2.1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工作人员应精神饱满,着装...  相似文献   

10.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一次性留置静脉针适用于新生儿、儿童及成人任何部位的静脉穿刺 ,一次穿刺可保留 5~ 7d[1] 。由于操作简单 ,保留时间长 ,解除了患儿每日补液穿刺的痛苦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我院自 1999年开始使用留置针 ,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穿刺失败、静脉炎、液体外渗及套管针脱落等。现将发生的问题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8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 ,出生 5d~ 12岁 ,其中新生儿、早产儿 96例 ;感染性疾病 2 60例 ,重症抢救 73例 ,化疗 47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 2d 3 2例 ,3~ 7d 2 45例 ,7~ 12d10 3例。穿刺失败 2 4例 ,占…  相似文献   

11.
屈芳君  周霞 《全科护理》2020,18(16):1929-1932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结合表面麻醉应用于学龄前初次骨髓穿刺患儿的疼痛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住院首次进行骨髓穿刺的9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骨髓穿刺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骨髓穿刺患儿应用阅读疗法结合表面麻醉的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之后,两组骨髓穿刺患儿骨髓穿刺中、骨髓穿刺后1 h、骨髓穿刺后2 h、骨髓穿刺后4 h的心率、呼吸、FLACC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儿骨髓穿刺后1 h、骨髓穿刺后2 h、骨髓穿刺后4 h 3个时点的血压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骨髓穿刺患儿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阅读疗法结合表面麻醉应用于学龄前初次骨髓穿刺患儿的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焦虑状况,减轻患儿疼痛,同时提高患儿的骨髓穿刺配合程度,改善目前紧张的儿科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于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7例,按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常规输液;干预组81例,在姿势控制后进行输液。比较2组输液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4.3%,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平均耗时(5.77±3.60)min,干预组平均耗时(4.92±3.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合理的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头皮静脉是患儿补液和给药的主要途径,而额上静脉与颞浅静脉是头皮静脉穿刺时最常选用的静脉[1],正确选择头皮静脉并采用恰当的穿刺方法,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渗出肿胀的基本保证。笔者2006年1-4月对本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80例患儿分别选择额上静脉与颞浅静脉分别进行向心性与离心性穿刺,并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4月在本院儿科门诊输液≥4d的患儿80例,年龄2个月~3岁,男43例,女37例。其中支气管肺炎28例,上呼吸道感染25例,腹泻11例,扁桃体炎6例,疱疹性口炎5例,其他5例。根据患…  相似文献   

14.
选取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100例,分析临床护理方法。100例患儿中,91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6例患儿两次穿刺成功,3例患儿两次以上成功。掌握良好的穿刺方法,减少重复穿刺次数,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3月,我们对50例需静脉采血患儿采用后囟门采血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20例,生后0.5h~40d,平均25d。新生儿窒息25例,新生儿肺炎15例,婴幼儿腹泻10例。11例经采用其它静脉穿刺失败后改为后囟门穿刺采血,其中股静脉穿刺失败5例,颈静脉穿刺失败4例,头皮静脉穿刺失败2例,大隐静脉穿刺失败2例。39例直接采用该方法采血。1.2方法患儿取左侧卧位,背部紧靠床边,助手与患儿相对,双手放在患儿头部两侧,妥善固定。操作者站在患儿身后,先剃净后囟门周围的头发,用2%碘酒消毒后囟门及周围皮肤、操作者左手…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涂抹前列地尔和透皮剂后穿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芬  张璐  陈康 《护理研究》2004,18(13):1190-1190
在小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头皮静脉纤细,给穿刺带来困难。我们尝试使用前列地尔和透皮剂局部涂抹扩血管后穿刺,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1月—2 0 0 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96例,男3 4例,女62例;年龄3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部周围型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弹簧活检枪在CT引导下对34例肺部周围型肿块的穿刺活检。结果:34例全部穿刺成功。其中1次穿刺成功29例(占85.3%),2次穿刺成功4例(占11.8%),3次穿刺成功1例(占2.9%);34例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25例(磷状上皮细胞癌10例,腺癌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肺泡癌1例,转移癌4例)。结核6例,炎症3例;并发症出现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其中发生小量气胸2例,有短暂血痰1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安全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微创性检查方法,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患儿肾盂穿刺成功后,用球囊扩张狭窄段置入8F胆管内外引流管,保留4周拔管.结果 随访3—24个月,治愈12例,占75%;好转4例,占25%。结论对治疗的16例患儿临床研究表明,球囊扩张置管术疗效可靠.创伤小,为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是患儿给药和急救的重要操作,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儿治疗和抢救。随着肥胖患儿的增多,小儿静脉穿刺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家长们对穿刺的要求却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多的穿刺困难者,如何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是摆在儿科护士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结合25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将患儿静脉穿刺中困难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资料我科儿童输液组,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为小儿静脉穿刺输液54826例,其中男29800例,女25016例:年龄20d~12岁,平均6岁;3岁以内18670例,3~6岁18249例,6~12岁17907例。1次穿刺成功为47143例,占86%,2次穿刺成功为6029例,占11%,3次以上穿刺成功者为1644例,占3%。2穿刺困难的原因2.1患儿因素(1)肥胖患儿因其较厚的皮下组织遮盖了静脉,穿刺时难以显露,致穿刺困难。(2)由于反复穿刺或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使血管壁受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小或闭塞,弹性下降致穿刺困难;亦因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不能有效止血,导致出现瘀斑,使血管能见度下降,给再次穿刺造成了困难。(3)因腹泻、呕吐、高烧等原因致脱水,血容量不足,血管的充盈度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小儿头皮针胸骨骨髓穿刺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小儿头皮针选胸骨作骨髓穿刺,代替传统的小儿骨髓穿刺取材方法,以探讨用小儿头皮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就诊需作骨髓检查的患儿28例。采用带塑管的7号小儿头皮针作穿刺针,首选胸骨为穿刺部位。结果1次穿刺成功24例(85.7%),2次成功2例(7.1%),3次成功1例(3.6%),总成功率为96.4%,无一例发生意外或感染。结论应用小儿头皮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具有创伤小、疼痛少、安全性大、容易操作及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