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防治再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成功后预防血管再梗塞发生的常用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急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未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对照组)和采取了预防治疗措施(治疗组),治疗组分别采用速避凝皮下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对溶栓成功后的患者进行预防再梗塞治疗,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测评(以NIHSS评分),将不同时期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血管再梗塞发生率明显为低,NIHSS评分溶栓后3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r〈0.01),两组基本痊愈率对比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速避凝,灯盏细辛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均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防治再梗塞有显效,尤其以速避凝效果较理想,灯盏细辛注射液副作用较小,肠溶阿司匹林最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2.
1996年10月~1998年10月,我们采用颈动脉推注东凌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并与静脉滴注组比较,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择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发病后24小时内就诊的颈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①颈动脉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59.6岁。CT示单发病灶8例,多发病灶9例,未显示病灶13例(24小时后复查示梗塞灶)。发病到治疗6小时以内者10例,6~24小时20例。②静脉组30例,男17例,女…  相似文献   

3.
1999年1月~2002年9月,我们采用速避凝腹壁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8年4月~1999年4月,我院采用酚妥拉明联合速避凝治疗肺心病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肺心病患者62例,均符合1977年我国所制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35~83岁,平均677岁。基础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54例,支气管哮喘4例,先天性肺囊肿、支气管扩张、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各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氧疗、畅通气道、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一般性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联合速避凝治疗。具体方法如下:5%…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4例 U 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 (治疗组 ) ,疗程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93.75 % ,对照组为 6 8.75 % ( P <0 .0 5 ) ;观察 12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对照组 3例发生 ( 9.38% )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 ,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进展型病人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黏度指标变化。方法 :对 5 0例急性脑梗死进展型病人应用速避凝 0 .4ml腹部皮下注射 ,每 12h注射 1次 ,10d为 1疗程 ;对照组5 0例急性脑梗死进展型病人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脉络宁注射液 2 0ml静脉输注 ,每日 1次 ,14d为 1疗程 ,治疗前后测血液黏度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4%。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治疗组血液黏度指标也明显改善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无继发出血。结论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治疗400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救治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照组 2 0 0例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 2 0 0例加用大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血小板数恢复更多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更好 ,纤维蛋白原降的更低 ,肌力恢复的更快 ,治疗效果更好 (P <0 .0 1)。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联合速避凝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清华  魏嘉森 《山东医药》1996,36(12):30-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近期疗效观察金乡县人民医院(272200)周清华,魏嘉森资料与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经临床和CT确诊,有神经系统体征(混合性中风者除外)。治疗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4~...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情况。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无糖尿病合并的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89%,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4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1例患者中出现大面积梗塞的患者有15例(24.59%),多发性梗塞的有19例(31.14%),再发性梗塞有20例(32.78%),出血性梗塞有7例(11.47%);对照组患者61例患者中出现大面积梗塞的患者有10例(16.39%),多发性梗塞的有14例(22.95%),在发性梗塞有8例(13.11%),出血性梗塞有29例(47.54%);实验组患者出现大面积梗塞、多发性梗塞以及再发性梗塞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发病时具有大面积、再发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在发病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风险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所观察的50例TIA病人分为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法国塞诺菲温莎公司生产)0.4ml腹部脐旁两侧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对照组:5% 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丹参液20ml静点滴及肠溶阿斯匹林片75mg每日一次口服。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与副作用,并将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TIA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副作用小。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效果好,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LP)患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80例UAP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B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A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速避凝,疗程为1W。治疗前后测QTd、24h,DCG,并追踪其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和有无心脏病事件。结果 A组治疗后则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显降低(P均<0.05),(明显优于B组);其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避凝,可显降低QTd、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大脑半球梗塞患者24小时心率变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塞患者24小时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与岛叶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39例对照的24小时心电信号,分析其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岛叶梗塞组、非岛叶梗塞组和腔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仅发现岛叶梗塞组心率变异性指标HF、RMSSD、PNN50下降和LF/HF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岛叶及其联系纤维受损在脑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中起主要作用,岛叶病变患者有明显的心脏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动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国内外已有报道,本文结合国内有关报告的研究进展,对我院1997年住院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脑梗塞30例进行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胰岛素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2~79岁(平均61.9岁)。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梗塞11例,中动脉皮层支梗塞6例,中动脉主干梗塞3例,大脑前动脉梗塞4例,大脑后动脉梗塞3例,基底动脉梗塞3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3~72岁(平均63.2岁)。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梗塞14例,中动脉皮层支梗塞4例,中动脉…  相似文献   

14.
陈正迪  王学坤  许元 《山东医药》2001,41(14):22-22
1998年4月~1999年5月,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同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选择同期入院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 150mg/日)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B组,皮下注射7600IU antiXa)各50例。A组,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2岁;B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岁。二组糖尿病、高血压病、MI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B组于入院后立即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避…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P)病变复杂 ,进展迅速。笔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2 4例 ,并用普通肝素治疗进行比较 ,以探讨其对 U 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收集 48例 UAP患者 ,均符合 WHO的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男 3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45± 8岁。其中初发劳力型 9例 ,恶化劳力型 2 7例 ,静息型 9例 ,变异型 1例 ,梗塞后心绞痛 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2 4例 )和对照组 (2 4例 )。方法 :两组患者均停用噻氯匹定等抗血小板药物 ,小剂量阿司匹林无需停用。实验组用低分子量肝素 (速避凝 ) 0 .4ml皮下注射 …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综合疗法加速尿静滴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与速尿静注者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将76例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7.6岁;对照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6.7岁。两组心衰病因见表1。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速尿80mg/d,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维持8小时;对照组用速尿80mg/d,分两次静注。两组均给予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基础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0月至1996年5月,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50例,与44例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94例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50~70岁,均符合199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治疗脑梗塞尚无一种公认的疗效高、付作用少、且倍受临床医生青眯的药物,尤其是治疗急性脑梗塞存在时间窗问题,使许多患失去溶栓的时机,致残率仍很高。为探讨治疗脑梗塞的新药物,我科于1997年3月份开始,采用法国赛诺菲温莎公司提供的速避凝(低分子量肝素)治疗30例急性脑梗塞患,并进行了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的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急性脑梗塞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89例脑梗塞患者血清sVCAM-1,并与43例脑出血和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24小时内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塞灶组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中梗塞灶组和小梗塞灶组。脑梗塞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在脑梗塞发生24小时至7天呈上升趋势,7~14天呈下降趋势,但第14天sVICAM-1水平仍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脑梗塞后并发感染者在14天内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感染者。研究结果提示,sVCAM-1与急性脑梗塞密切相关,在脑梗塞中深入研究sVCAM-1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术测定了53例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颗粒膜蛋白(GMP)CD62P和CD63。结果脑梗塞患者的两种GM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腔隙性梗塞与大面积梗塞组发病3天以内者的CD62P和CD63检出率较发病4~10天、11~30天和31天以上者为高(P<0.05~0.02).但后三组仍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高,甚至在脑梗塞恢复期,其血小板亦处于高活化状态,提示探索能阻止或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和疗法将是预防和治疗脑梗塞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