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血液疾病中D—D二聚体及FDP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检测了75例急性白血病(AL),15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和1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纤溶指标,结果发现:1.白血病初治和复发患者、NHL及部分MM初治患者在治疗前D-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纤溶亢进;2.AL、NHL及MM患者止凝血指标异常,经治疗完全缓解后均有明显改善;3.APL初治病例在ATRA诱导分化过程中,D-D和FDP异常持续存在,至缓解后有明显下降,进一步巩固化疗后才全部得到纠正。结果表明,继发性纤溶亢进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出凝血机制异常的特点之一,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病情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抗凝纤溶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A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对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AT)活性、抗纤溶酶(AP)活性及纤溶酶原(PLG)活性定量检测,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各期(治疗前、治疗中、复发期)AT、AP、PL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509,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淋组与急非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抗凝纤溶功能异常,抗凝纤溶功能异常是导致AL出血的重要原因,可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AT、aP、PLG在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纤溶异常及三氧化二砷(As2O3)对此异常的影响。方法:23例APL As2O3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中纤溶酶原活性(PL:A)、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PI: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A)及D-二聚体(D-D)。结果:治疗前t-PA:A、PAI:A和D-D明显增高,α2-PI:A明显减低;诱导缓解后PL:A、D-D逐渐恢复正常,但α2-PI:A、t-PAI:A仍有异常;PL:A无明显变化。结论:APL As2O3治疗前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完全缓解早期α2-PI:A和D-D有所纠正,提示As2O3能改善纤溶异常,但仍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出血症状和分型与止凝血异常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一系列的止凝血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MF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g)、蛋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PLG)及α2-抗纤溶酶(α2-A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低于正常;蛋白C活性(PC:A)、蛋白S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缓解后除PC:A和PC:Ag部分增高外,其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TM和P-选择素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相关;血小板计数(PLT)、Fg,SFMC,PLG, α2-AP及D-D与出血程度有关;不同分型的AL患者止凝血改变又有所不同。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5.
检测原发性肺癌48例的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a_2巨球蛋白(α_2-MG)、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纤溶激活活性(FAA).血浆纤溶激活抑制活性(FI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结果表明,肺癌患者抗凝活性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而纤溶活性增强,血液抗凝与纤溶状态异常与肿瘤期别有关,α_2-巨球蛋白有突出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血病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血浆纤溶酶原(PLG)火箭免疫电泳法测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含量(AT-Ⅲ,Ag);刚果红显色法测纤溶酶(PL)活性,血凝法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纤维蛋白原(FG)。结果 α1-AT,α2-M,AT-Ⅲ;Ag,PL活性,FDP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病人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50例AL病人及30例正常人的TAFI活性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L病人治疗前TAFI:A为2.55±0.84μg/ml,较正常对照组的7.22±2.22μg/ml显著降低(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人TAFI:A为1.50±0.14μg/ml显著低于其它类型AL(P〈0.05)。结论AL病人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降低,以APL病人表现更显著,但其可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底物法测定55例AL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的TAFI抗原含量和TAFI活性.结果:所有AL患者治疗前、后的TAFI抗原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TAFI活性水平(16.57±2.81)mg/L低于对照组(21.83±3.64) mg/L及其他AL组患者(P<0.01),与出血程度及骨髓原始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治疗达完全缓解后TAFI活性水平可升高(20.24±2.38)mg/L(P<0.05);其他类型AL患者治疗前、后的TAFI活性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TAFI活性降低并与出血及原始细胞数呈负相关,治疗完全缓解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的改变,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L)联合治疗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研究MM及TH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对MM初发患者50例(THL联合治疗27例,其他治疗2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测定血浆FIB、D?Dimer、AT?Ⅲ水平,同时体外构建MM细胞和HUVECs共培养体系,在加与不加THL干预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细胞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结果:MM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AT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THL联合治疗者血浆D?Dimer、FIB表达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升高,ATⅢ水平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下降。体外试验中,共培养体系中的HUVECs tP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低,PAI?1表达水平升高。THL能显著抑制对照组及共培养组HUVECs的tPA分泌(P=0.021、P=0.033),增加PAI?1分泌(P=0.017、P=0.024)。结论:MM患者血栓的形成与凝血反应增强、抗凝及纤溶因子活性降低有关,THL治疗可加重MM患者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血浆抗凝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方法:通过复制与低氧致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病理过程相似的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纤溶酶原活性(PLG:A)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结果:低氧组的血浆AT-Ⅲ:A较对照组降低(P<0.01):PLG:A,mPAP均高于对照组(P<0.01),mPAP的变化与AT-Ⅲ:A,PLG:A的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8784,0.8956(P<0.01)。结论: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血浆AT-Ⅲ:A,PLG:A呈明显改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会影响血浆抗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受抑制。  相似文献   

1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液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vWF含量、GMP-140、AT-Ⅲ、PLG、PAI、D-二聚体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术后升高更明显;PCAT手术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提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液呈血栓前状态,术后呈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2.
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贫血,出血较其他类型白血病多见而严重,出血、高凝状态以及DIC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一小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2周内)死亡。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一种特异的降解产物,其水平检测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凝溶状态,对是否抗凝、溶栓等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作为病情观察、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血液抗凝和纤溶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原发性肺癌48例的抗凝血酶Ⅲ活性,抗凝血酶Ⅲ抗原,α2-巨球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活性,血浆纤溶酶活活性,血浆纤溶激活抑制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结果表明,肺癌患者抗凝活性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而纤溶活性增强,血液抗凝与纤溶状态异常与肿瘤期别有关,α2-巨球蛋白有突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倒尿毒症血透治疗患者,使用生色法检测血浆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PA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G(纤维蛋白酶原),AT—III(抗凝血酶III)等凝血纤溶指标。旨在探讨尿毒症HD治疗阶段血浆t-PA、PAI、PLG及AT-III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20倒尿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及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等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4例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组)、41例脑膜瘤患者(脑膜瘤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ATⅢ活性、Fib、D-D、FDP含量进行测定,并探究其与胶质瘤不同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血浆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且高于脑膜瘤组(P<0.05),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膜瘤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肿瘤分级程度的加重,Fib、D-D、FDP水平也随之升高,高级别胶质瘤(Ⅲ级、Ⅳ级)患者Fib、D-D、FDP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级、Ⅱ级)患者( P<0.05)。而ATⅢ活性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质瘤患者血浆中Fib、D-D、FDP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高水平的Fib、D-D、FDP可预示患者胶质瘤恶性程度高。 Fib、D-D、FDP的检测有利于对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了解预后。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年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治疗1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初治APL患者11例,根据病史、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确定诊断。男8例,女3例。年龄15~59岁。1.2治疗方法:ATRA20mg,tid,Ara-C12.5m  相似文献   

17.
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在进展型脑梗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俊学  芦琳  芦璐 《血栓与止血学》2005,11(4):157-158,161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进展型脑梗死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探讨进展型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点。方法检测了209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与209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Y)、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聚集率(PAgT)、抗凝血酶活性(AT:A)、抗凝血酶抗原含量(AT:Ag)和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活性(t-PA:A)。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PT、TT、aPTT显著低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而Fbg、PAgT和vWF显著高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进展型脑梗死患者AT:A、AT:Ag和t-PA:A水平显著低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较高的凝血活性和较低的抗凝和纤溶活性,这是其病情进展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可以用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指标的水平综合判断进展型脑梗死的预后,指导临床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定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对血液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常规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max及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结果: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浆F g 含量及PAmax,同时PT、KPTT延长,D-二聚体、11-DH-TXB2浓度升高(P<0.001),结论:降纤酶有显著降纤,抗凝及抗血小集作用,但用药用可引起体内血小板活化,血浆Fg测定是实验室监控防止出血意外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9.
黄居彬  熊灏  马黄花 《广西医学》2002,24(2):180-18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急性白血病(A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AL患IL-6含量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LL又明显高于AML(P<0.05);TNF-α也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ALL与AML两组间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TNF-α水平与AL发病,发展有密切相关;IL-6水平与白血病类型有关;而TNF-α水平与白血病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20.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甲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作用特点及毒副作用。方法:As2O3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初治APL41例,复发APL21例。治疗过程中每周检查血象、骨髓象,随机检查凝血纤溶指标和肝、肾功、心电图。达完全缓解者49例进行随访。结果:As2O3治疗初治APL41例,达完全缓解35例(85.4%),应用ATRA治疗或化疗复发者21例,再次缓解者14例(67%),49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5年,初治缓解35例中3例存活>3年,27例生存期>5年,复治缓解者14例,生存期>3年者6例,生存期>5年者4例。用药过程中以出现胃肠道反应者居多,无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不诱发DIC。结论:Ss2O3治疗APL为有效和相对安全的药物,与ATRA无交叉耐药性,对于ATRA化疗复发APL仍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