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模式,预防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和蔓延。方法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政府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动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全社会共同参与,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结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多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已经形成,目标人群主动咨询检测的意识增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是可行和可推广的。但同时,也面临人力资源缺乏、经费不足、部门配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挑战。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对目标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群对“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等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仍然较低,仅有43.6%;同时建筑工地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变化有了明显变化,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掌握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技能是建筑工地流动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能有效地引导、动员民工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臻 《大家健康》2013,(5):167-16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性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致使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通过调查,从宣传教育、落实防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规范管理、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心理疏导以及在校大学生的宣传教育、专业医护人员的素质等几个方面探讨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对策,以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性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致使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通过调查,从宣传教育、落实防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规范管理、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心理疏导以及在校大学生的宣传教育、专业医护人员的素质等几个方面探讨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对策,以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政府和艾滋病防控部门制订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成都市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对4 072人进行基线调查,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除"对预防艾滋病责任的认识"和"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两个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11个条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成都市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整体水平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社区水平上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的可行性.方法 流动人口的工作或居住场所作为干预现场.充分利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采用宣传、咨询、集中授课、门诊外展服务、发放回访卡、免费派发艾滋病性病知识手册、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行为监测、血清学检测及问卷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技果.结果 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安全套的使用率,接受HIV自愿咨询检测率明显上升.对社区承担艾滋病服务接受性达到66%以上.结论 社区有能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这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邵文渊 《医学动物防制》2012,(12):1330-1333
随着流动人口中HIV感染者人数的增加,流动人口已成为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本文通过界定流动人口的涵义分析其特征对艾滋病疫情的影响,总结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效果,目的是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的深入研究、防治策略的合理制订和防治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姚远  熊鸿燕  李大兴  李南  易辉容  龙前进 《重庆医学》2012,41(15):1529-1531
目的探讨通过地区性干预模式的建立,达到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和蔓延的目的。方法建立一套以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实施多年的干预活动,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对干预效果和模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5年的实践,地区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得到建立,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得到提高,综合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以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的流动人口综合干预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艾滋病流行的农村地区,针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开发以礼品扑克为信息载体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人群、材料核心信息,开发出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扑克,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发放并使用;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共印制礼品扑克2万付,抽查的建筑工地100%的民工都认真看了扑克的内容,有61.8%(248/401)的民工已经使用;99.3%的民工喜欢礼品扑克;99.3%认为从礼品扑克上了解到的内容对自己有帮助或有些帮助;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更多的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掌握了艾滋病防治知识(P〈0.01);对待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及个人参与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意愿有了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艾滋病流动地区,对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是引导、动员民工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态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流动人口在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地区的1000例流动人口,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干预组采取录像、讲座、手册和复合干预的措施进行艾滋病健康知识的教育,对照组无教育措施,对2组流动人口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中,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上升率,在录像、讲座、手册和复合干预上分别为:9.06%、15.39%、9.68%、13.91%。结论:在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的实施中,采取以讲座为主的多种结合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知识上的认识水平和普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干预的效果,为推广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经验与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干预镇和非干预镇抽取社区居民/农村村民、青少年学生、流动人口三组人群作为调查目标人群,共调查1208人。结果:干预镇居民和非干预镇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具有显著差异,干预镇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明显好于非干预镇。结论:增城市石滩镇开展艾滋病社区综合防治措施干预效果明显,可以逐步探索推广,因地制宜,以控制艾滋病在社区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社区水平上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的可行性。方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动员其他部门合作,对社区户籍人口、出租屋流动人员和娱乐场所工作人员进行宣传、咨询、检测等干预活动。对干预效果进行问卷和定性访谈评估。结果社区居民、出租屋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0.67%(61/150)、52.17%(60/115)和93.33%(140/150)、86.33%(259/300)。娱乐场所工作人员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为94%(141/150),比干预前调查时51.79%(58/112)显著上升。对社区承担艾滋病服务接受性达到60%以上。结论社区有能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这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工作。随着我国和我省艾滋病疫情发展的严峻形势,艾滋病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多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唐县干预实施过程的分析总结,探讨县级娱乐服务场所暗娼(CSW)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整理唐县干预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总结干预的方法步骤,分析影响干预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对策。结果78.57%的高危场所接受干预,其中高、中档娱乐服务场所接受干预率为100%,低档场所接受干预率62.5%。CSW接受干预人数占96.66%。与基线调查统计结果相比,CSW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60%上升到95%,其中高、中档场所CSW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100%,低档场所CSW知晓率为82.5%;安全套使用率由50%上升到86%,其中高、中档场所CSW安全套使用率均为100%,低档场所CSW安全套使用率为53.1%。接受HIV初筛检测率为49.53%。培养了一支同伴教育宣传员队伍。结论“依据出租车司机线索,直接拜访老板,逐一走访高危场所,培养同伴教育宣传员,定期外展现场干预与定期集中培训交流相结合”的唐县CSW干预模式,启动、推动了唐县的干预工作,使干预工作能够循环、持续、深入进行,在高危人群CSW中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广100%安全套使用技术、营造社会支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当地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情况,为当前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榆林市学院在校大学生742人,对其进行持续两年的艾滋病知识健康干预,于2015年(干预前)和2017年(干预后)进行统一的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 5%提高到干预后的98. 8%,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善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安全套的使用率从12. 1%提高到93. 4%。结论卫生疾控部门联合高校共同参与的、持续的、形式多样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费利霞  吴玮 《广州医药》2008,39(6):57-60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尝试以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通过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估,探索在流动人口中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模式.方法 以萝岗区企业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200人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前企业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6%,干预后上升到88%,干预前问卷得分(20.69±7.93)分,干预后问卷得分(25.53±9.17)分(P<0.01),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萝岗区近20万流动人口,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企业平台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并评估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逐级整群抽样法择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单位所在辖区居住的1200名流动人员,按照其接受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分组,分别为:1个对照组(未实行健康教育),2个干预组(A组为使用单一健康教育方式~发放健康知识手册,B组为使用多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发放艾滋病健康教育手册+举办专题讲座+一对一健康宣教),各组均有400名研究对象.一个月后,为三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对比,并对比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就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而言,对照组的总知晓率为45.25%(181/400),A组的总知晓率为63.25%(253/400),B组的总知晓率为83.75%(335/400);B组>A组>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实行健康教育之前,A组、B组的知识得分为(8.33±3.81)分、(8.25±3.69)分,实行健康教育之后,知识得分分别(10.23±2.74)分、(12.44±3.71)分,对照组的知识得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前后有统计学差异,且B组的前后差异明显要大于A组(P<0.05).结论:为流动人群采取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不进行健康教育或仅给予单一健康教育,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为当地流动人员采取各种各样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此来强化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提高艾滋病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有关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处于感染危险的女性以及青少年人群的研究显示,HIV相关危险行为可以通过行为干预的方式成功进行矫治。毫无疑问。其中的艾滋病教育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美国,当降低HIV危险项目(riskre—duction)在静脉注射吸毒者中间开始实施的时候,有关艾滋病的教育信息在这个人群中的传播非常广泛。但是,单纯依靠艾滋病知识却并不能使他们对危险行为得以免疫。对危险的理智的认识未必会转化成持续的行为改变,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内在的愉悦和满足感的行为,比如性交或使用毒品,就更是这样。有的人甚至悲观地认为艾滋病教育是失败的。对卫生关怀提供者的短期教育项目的评估显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在我国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今后开展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不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用Revman4.2进行综合定量Meta分析。结果干预后,流动人口对"艾滋病能否从表面上看出来"的知晓率提高了37%(95%CI:0.23~0.50);"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率提高了27%(95%CI:0.20~0.34);"保持单一性伴能否预防艾滋病的传播"的知晓率提高了18%(95%CI:0.03~0.32)。根据干预前基线率值进行亚层分析后,异质性分析显示干预前基线率越低,干预效果越好。结论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对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的知晓率,促进其采取保护性性行为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