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临床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而探究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差异,可为客观化RA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差异,为进一步将肌肉骨骼超声纳入RA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及于门诊就诊的RA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大临床常见证候类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由于ACPA与RF是呈指数级进行增加的,为处理数据方便本研究使用ln(ACPA+1)及ln(RF+1)进行数据统计〕,记录28关节压痛关节数目(TJC28)、28关节肿胀关节数目(SJC28)及一般情况(GH)自我评估得分,计算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对患者行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记录其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多普勒血流信号(PD)关节数、PD积分、骨侵蚀关节数。结果 120例患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湿热痹阻证42例、肝肾亏虚证32例、寒湿痹阻证25例、痰瘀痹阻证21例。肝肾亏虚证患者病程长于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CRP、ESR、ln(RF+1)、SJC28、GH自我评估得分、DAS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TJC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PD关节数、PD积分大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小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大于寒湿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结论 RA的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具有密切关联,其中湿热痹阻证患者处于较高的疾病活动状态。同时中医证候与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亦有一定的关联,湿热痹阻证与滑膜炎及PD密切相关,而肝肾亏虚证伴随着较多的骨侵蚀关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新疆北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内在关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17例,对其中医证型、舌苔、脉象、症状、病程、DAS28疾病活动度及用ELISA法测得的IL-1β、BMP6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中医证型比例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湿热痹阻证>风湿痹阻症>气血两虚证,不同中医证型RA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地区RA患者主要证候特点以关节晨僵、关节痛有定处、关节疼痛喜按、遇寒痛增、阴雨天加重、日轻夜重、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肢体沉重等症状较为常见,不同证型间的病程、DAS28疾病活动度、C反应蛋白、BMP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L-6、IL-1β、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他证型相比,风湿痹阻症的C反应蛋白高于肝肾不足证、寒湿痹阻证的DAS28疾病活动度水平高于肝肾不足证、湿热痹阻证的BMP6水平高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BMP6...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止痛散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MTX),第1周5 mg,第2周7.5 mg,第3周起10 mg周1次口服;试验组:在口服MTX基础上采用止痛散穴位贴敷,每5 d 1次,连续3次。观察治疗前、4周、12周后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RP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3~4周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对照组在治疗5~6周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试验组治疗4周及12周后在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RP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ACR20有效率77.61%,对照组56.52%;试验组总有效率89.55%,对照组总有效率72.46%。结论:止痛散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新风胶囊治疗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60例湿热痹阻证R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新风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疾病活动度(DSA28)、症状积分,检测血沉(ES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统计分析PLR与ESR、DAS28及证候积分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和压痛数、DSA28、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中药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和压痛数、DSA28、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SR、PLR、RF水平低于治疗前,中药组ESR、PLR、R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LR与ESR、DAS28及中医证候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新风胶囊治疗湿热痹阻证RA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降低ESR、PLR、RF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28例RA住院病例,对其证候总体分布,不同病程、年龄段的中医证候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RA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情况为:风寒湿痹证(52.6%),风湿热痹证(16.0%),寒热错杂证(14.9%),肝肾亏虚证(9.1%),气血亏虚证(4.7%),痰瘀痹阻证(2.2%),肾虚寒凝证(0.4%),气阴两虚证(0.1%);(2)RA患者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均以风寒湿痹为主要证候,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虚证呈升高趋势;(3)RA患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分布为:活动期患者以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居多,病程日久易出现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痹阻证、肾虚寒凝证、气阴两虚证。结论风寒湿痹证为云南地区RA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在云南地区针对该证候开展中医药防治RA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安林  顾宝新  费云 《医学综述》2007,13(24):2035-2037
目的拟探用抗毒免调法治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方法用抗毒免调法治AS(治疗组)268例与对照组(MTX+SASP+适络特胶囊)100例进行前瞻性长疗程(1疗程为6个月)治疗。结果治疗组268例、对照组100(92)例AS临床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9.85%、14.13%;99.25%、60.87%,两组控显率、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P<0.001或P<0.01);两组对湿热瘀滞、营卫失调证,寒热错杂、肝肾亏虚,寒湿痹阻、脾肾亏虚证,痰瘀互结、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肝郁犯脾、督脉痹阻证候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22%、13.04%,99.63%、54.35%,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01);治疗组对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抗毒免调法治疗AS效果可靠,临床总有效率达99.25%,能明显阻止AS病情发展和改善脊柱关节功能的作用,能显著减少和(或)控制关节外病症等不良后果的发展,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主要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例RA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主要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不同证型间病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等基本无关联,P〉0.05或呈散点状分布;5个证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RF、CRP、ESR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主要证候分布及病情反复发作与其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早期以邪气痹阻之肿胀疼痛为虐,中后期则以瘀滞不通之功能障碍为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妙丸合宣痹汤辅治类风湿性关节炎(RA)湿热瘀阻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RA湿热瘀阻型的患者6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MTX、SASP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三妙丸合宣痹汤水煎内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在12、16周分别进行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以ACR20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为主要疗效指标,ACR50、ACR70、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及疼痛标尺值、CRP、ESR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16周时,治疗组ACR20改善占73.33%,对照组只有46.67%(P<0.05)。治疗组在12周及16周后其中医证候治疗显效率分别为56.67%、76.67%,对照组分别为26.67%、4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CRP、ESR、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标尺值等指标明显改善(P均<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数不良事件无需停药。结论三妙丸合宣痹汤辅治RA湿热瘀阻型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无明显副反应,其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JRA)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始终围绕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免疫学病理损害,非一方一法所能收功,研究病、证结合,提高疗效。方法 创用“三环辨病辨证叠浪式抗毒免疫平衡疗法”新体系,将RA、JRA分为活动期(湿毒瘀滞证,寒湿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缓解期(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证,阴虚络热、痰瘀互结证,脾虚血少、肝肾虚弱证,肝郁犯脾、心神失养证,痰湿困脾、健运失调证);稳定期和并发症共3期4个大组10多个法则,30多种方法,灵活组合成叠浪抗毒免疫平衡疗法内外互补系列,为RA、JRA的辨病、辨证治疗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结果 治疗组RA、JRA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53、71,325、114,205、47,3、2例;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79.06%。99.62%、99.14%;对关节肿胀、疼痛指教、压痛指数、晨僵指数、关节遇冷痛增数、关节灼热数、功能障碍指数、整体功能指数、ESR、CRP、RF、LgA、IgA、LgM、LgF、ANA、C3、C4等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RA、JRA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7,59、18,62、45,80、30例;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4.26、25.00%,62.96、70.00%;对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晨僵、关节灼热数、功能障碍、整体功能指数、ESR、CRP、RF、LgG、LgA、LgM、W、ANA、C3、C4等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意义,对关节遏冷痛增数无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01),治疗组治疗后有少数胃脘不适、轻廑皮肤搔痒、大便溏,总反应率占7,43%,无白细胞减少和尿常规、肝肾功异常;对照组疗后胃痛,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总副反应占34.8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对骨损害治疗前后相比有明显控制和修复作用。结论 三环辨病辨证叠浪抗毒免疫平衡疗法有一整套完整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系列方法治疗RA、JRA。严格按照这一体系所确立的常见3期4个大组,10多个证型,10多个法则,30多种方法,临床应用均能取得极为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贯穿疾病的始终,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辩证施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对湿热痹阻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症状体征评分、晨僵时间、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健康评价调查表指数(HAQ)、ACR疾病疗效评价、安全性指标等,对12家医院212例湿热痹阻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关节屈伸不利积分从治疗前的(1.78±0.84)分降低为(1.24±0.65)分,晨僵时间从治疗前的(117.5±227.31)min降低为(58.37±52.43)min(P〈0.01),肿胀积分从治疗前的(1.92±0.69)分降低为(1.50±2.93)分(P〈0.05)。治疗12周后,患者的HAQ指数从29.24±15.30降低为10.55±6.89(P〈0.01);DAS评分从6.43分降低为4.52分(P〈0.01);ACR20/50/70的达标率分别为72.64%、40.56%、9.91%;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可迅速改善湿热痹阻型活动期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活动性,提高疾病疗效,安全性较好,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邹晋梅  杨静 《四川医学》2009,30(1):21-24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LEF)及甲氨蝶呤(MTX)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60例,口服强的松10mg,1次/d,LEF20mg,1次/d,MTX10ms,1次/周;对照组60例,口服LEF20mg,1次/d,MTX10mg,1次/周;观察评价关节肿胀压痛数,采用目视10cm模拟标尺法(VAS)由患者和医生评估病情的整体变化程度,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血尿常规、血糖。结果在疗程第4周,两组总体疗效评价ACRSO、ACR70比较差异已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氟米特及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两药联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甲氨蝶呤(MTX)组、MTX+白芍总苷(TGP)组、MTX+来氟米特(LEF)组、MTX+TGP+LEF组,每组20例,其中MTX组做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记录患者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评分、压痛关节数(TJC)、压痛关节指数(TJI)、肿胀关节数(SJC)、肿胀关节指数(SJI)、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摄双手正位片;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各组治疗后第12周疗效比较:MTX+TGP+LEF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升高的IL-1β、IL-6、TNF-α水平。MTX+TGP+LEF组达到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有效的患者比例(75%)明显优于MTX+LEF组(68%)、MTX+TGP组(63%)、MTX组(63%)。结论①联合应用TGP和LEF治疗活动期RA,近期疗效显著优于LEF、MTX组。②通过下调RA患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水平可增强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来氟米特和甲氨喋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骥良 《北京医学》2000,22(6):342-345
目的 研究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来氟米特)和对照组(甲氨喋呤)各24例分别使用来氟米特、甲氨喋呤治疗。参与疗效综合评估的指标有晨僵、关节疼痛水平、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医生及病人的评估、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滴度。以总改善百分率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治疗12周,治疗和对照组病人面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总疗效来氟米特组为91.67%,甲氨喋呤为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石,而甲氨蝶呤(MTX)、羟氯喹(HCQ)双联与MTX、HCQ、来氟米特(LEF)三联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活动性RA的联合用药方案,但尚缺乏头对头研究数据。目的 比较MTX、HCQ双联与MTX、HCQ、LEF三联治疗活动性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市仙岳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活动性RA患者100例,按照1∶1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双联组和三联组,每组50例。双联组患者采用MTX联合HCQ治疗,三联组患者采用MTX联合HCQ及LEF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70、ACR50、ACR20、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者所占比例、泼尼松剂量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疗效评估者88例,其中双联组42例,三联组46例;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周ACR70、ACR50、ACR20、使用NSAIDs者所占比例、泼尼松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纳入安全性评价者94例,其中双联组45例,三联组49例;双联组患者严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三联组(P<0.05),而两组患者头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参考范围上限2倍)、过敏性皮炎、高血压、视力下降、口腔溃疡、消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HCQ双联与MTX、HCQ、LEF三联治疗活动性RA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高,但MTX、HCQ、LEF三联方案有利于减少严重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青藤碱(SN)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DAS28〉3.2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正青风痛宁缓释片(SN)+甲氨喋呤(MTX)+柳氮磺氨吡啶(SASP)组40例,对照组:MTX+SASP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较快出现关节肿痛的缓解;治疗组的ACR70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SN治疗RA,兼具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和DMARDs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因子受体-1(sTREM-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TREM-1及其sTREM-1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80例为R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4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X线分期差异.结果 RA组血清sTREM-1水平为(3.19±1.28)ng/mL,健康对照组为(2.55±1.41)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5);两组按性别划分的血清sTRE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TREM-1和RA患者的关节肿胀数、X线分期、ESR、RF和抗CCP抗体呈正相关,而与病程、年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超敏CRP和关节功能状态不相关;在RA患者中,稳定期组和活动期组的血清sTRE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REM-1与RA患者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类RF、X线分期正相关.sTREM-1与RA患者发病年龄、晨僵时间、病程长短、压痛关节数、超敏CRP和关节功能状态无明显关系.病程的不同阶段,血清中sTREM-1水平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中医药在国内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中医药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优势。目的:观察沈氏羌活地黄汤(Shenshi Qianghuo Dihuang Decoction,SQDD)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将符合纳入标准、源自上海市中医医院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配进入SQDD组和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组,两组各45例。SQDD组服用SQDD,分早、晚2次口服;MTX组服用MTX,每周1次,每次15mg。疗程为24周。主要结局指标:治疗12、24周后对患者的下列指标进行评估。休息痛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分评定,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记录医生评价(VAS 0-10)和病人评价(VAS 0-10),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等实验室指标。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4周后SQDD组、MTX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53%(24/41)、67.5%(28/40),均超过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或24周后的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医生评价和病人评价,以及ESR、CRP、抗CCP抗体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QDD在改善休息痛以及关节压痛症状上的疗效不如MTX(P〈0.05)。SQD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5%(4/41),明显低于MTX组的32.5%(13/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QD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不良反应较MTX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从痰瘀湿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R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痰祛瘀利湿解毒中药及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分析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对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评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PGA)、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以及血、尿常规、血生化、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46例、对照组44例完成24周治疗,观察组上述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ACR50,ACR70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利湿解毒法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病情,且安全性、耐受性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