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显微镜致视网膜光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眼科手术向更少盲目性和创伤性的领域进军,但也发现手术显微镜的强光也会对视网膜造成某些损伤。作者对1992年~1995年间部分显微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眼底进行观察,对发现的问题初步探讨如下:对象与方法在显微镜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109例(109眼),其中男叙例(40眼)。女69(69眼),均系1眼手术。年龄最大89岁,最小37岁。手术系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YZ20型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光源150W全反射医用卤钨灯,工作距离是200mm,照度2200Lx(强)-1200Lx(弱),手术多用强光。手术时间20…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光损伤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重要结构 ,同时也是容易受到光损伤的部位。眼球是精细的光能接受器 ,是由不同的屈光介质和光感受器组成的极灵敏的光学系统。由于眼的屈光介质有很强的聚焦作用 ,可将入射光束会聚成很小的光斑 ,从而使视网膜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能比入射到角膜的光强约 10 5倍。早在 17世纪瑞士医生 Bonetus就描述了日光引起的视力损害〔1〕。 196 6年 Noell等报道〔2〕,一定量的光 ,即使低于热损伤的阈值 ,也可引起受试小鼠的视网膜损伤。近年来 ,随着眼科光学诊疗器械应用的日益广泛 ,激光在治疗近视眼、角膜及视网膜疾病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3.
光损伤性视网膜病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弧光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一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2 4岁。在工作中因 380伏电线短路后爆炸火球灼伤双眼 2小时就诊 ,爆炸点在其面部左前方约 30cm处。主诉遭光照后立即出现双眼视物呈紫红色 ,后像感 ,视力骤降。眼科检查 :视力 :右眼 0 5 ,左眼光感。双眼外眼检查无异常 ,屈光间质清晰 ,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双眼VEP正常 ;图形ERG显示 ;a波正常 ,b波峰潜时延迟 ,波幅中度降低。随即给予口服强地松和静脉输入能量合剂治疗。右眼于 4天后视物颜色恢复正常 ,12天后视力恢复至 1 0。左眼于 7天后视物颜色恢…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视网膜光性损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们用Wister大鼠建立了视网膜急性光性损伤实验模型.动物在全麻下照光(白光)lh,照度为20 0001x.分别于照光后24、48h,1、2、3、4、5周处死实验动物。病理组织学显示视网膜急性光性损伤始于光感受器外节,表现为碎解和消失,随之波及内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FE),部分标本外核层亦波及。后期(照光后2-3周)有些标本显示内、外节有某种程度修复,另一些标本则无。有一个照光后5周的标本显示外核层,内、外节完全消失。所有标本未显示任何炎症反应,提示视网膜急性光性损伤是一个退行性变性过程。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84-85)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光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光损伤及其损伤防御机制和药物性防治的研究一直是数十年来眼科领域一个基础结合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视网膜光损伤的研究历史,从致伤光源的性能,光损伤的影响因素,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在视网膜光化学损伤过程中,存在着我种因素的调控与影响,其损伤机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光损伤机制研究中的普遍应用,光损伤确切的分子致病机制可在不久的将  相似文献   

6.
豚鼠32只,其中3只为对照组,双眼接受手术显微镜光照射30、60和100分钟后,视网膜有水肿,视网膜电图a和b波幅明显降低、峰时延长。病理组织学观察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嗜碱性颗粒散在,光受体外节段排列紊乱。严重者内外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变性、核固缩。实验结果提示手术显微镜光会导致视网膜光损伤,本文对视网膜光损伤的机制和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光对视网膜的损伤能诱发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使视网膜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从而造成细胞一系列损伤、凋亡、生物膜溶解和细胞坏死,导致感光细胞的凋亡和视网膜变性,引发眼病,甚至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国内外对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治有一些研究和报道。我们就从视网膜光损伤的机制和多方面的防治进行归纳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光损伤日益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没有公认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者在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时选择的实验动物和光照条件都有所不同.故本文从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所用的实验动物和实验光照二大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建立合理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视网膜光损伤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光损伤日益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没有公认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者在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时选择的实验动物和光照条件都有所不同.故本文从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所用的实验动物和实验光照二大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建立合理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视网膜光损伤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可致感光细胞凋亡和视网膜变性,严重导致视力丧失。近10余年来,人们对药物防治光损伤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皮质激素等。本对各种药物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光损伤日益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没有公认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者在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时选择的实验动物和光照条件都有所不同.故本文从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所用的实验动物和实验光照二大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建立合理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视网膜光损伤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光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Noell〔1〕发现光可造成视网膜损伤 30年后的今天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光虽是视器进化和发育的动力 ,但在某种情况下也可引起损伤。Anderson〔2〕等指出 ,虽然人的角膜、房水、成人晶体可以吸收大部分最具损害能力的近紫外光 ,使之不能进入玻璃体和视网膜 ,但大量的临床、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可见光的长期照射 (尤其可见光中的短波段 ) ,能诱发自由基的产生 ,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 ,从而与包括老年变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眼疾有关。为此 ,国际癌症协会和国际科协建议 ,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光性眼部损伤的发生 ,包括使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光学仪器已成为眼科医生临床工作的必备手段。众所周知,适量的光线有利于清晰图像的形成,然而光线过强则可造成视网的光学性损伤。本文参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对视网膜光损伤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维拉帕米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有效、方便的药物以防护光性视网膜损伤。方法 选用维拉帕米作为防护剂,于光损伤后即刻,4、15及30天分别检测损伤组与防护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组织病理结构。并观察血-视网膜外屏障的完整性。结果正常视网膜内MDA含量为0.36±0.07nmol/mg,损伤组各不同时间点含量为0.52±0.03nmol/mg、0.70±0.20nmol/mg、0.52±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光损伤研究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诱导视网膜损伤的概念早在柏拉图时代就已被提出。此后 ,有作者描述了太阳光照后眼部改变的特点。直到 6 0年代中期 ,Noell等才开始实验室研究。近 30年 ,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和科研研究日益成为眼科医师关注的热点。其意义主要在于 :第一 ,随着眼科光学诊疗器械的日益增多 [1 ] ,过强的光源导致的视网膜损伤不断见诸报道。认识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对于减少医源性光损伤是大有好处的。第二 ,视网膜光损伤是研究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良好动物模型 [2 ] 。众所周知 ,老年性黄斑变性 (ARMD)是西方社会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眼疾 ,而视网膜光损伤…  相似文献   

16.
现代眼内手术的光性视网膜损伤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陈林早在1977年,人们已经注意到由手术显微镜引起的光性视网膜损伤[1]。以后,又在有晶体的猴眼(1979)[2]和人眼白内障手术(1983)得到证实[3]。近10年来,随着眼前段显微手术和玻璃体视网...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组织,具有独特的结构及适应性,在所有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细胞中保持动态平衡对于维持视力至关重要。视网膜可能会暴露在各种环境损伤中,如光诱导的损伤,在进化过程中,视网膜细胞对各种损伤产生了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共同恢复了细胞的动态平衡,并增加了组织对进一步损伤的抵抗力。然而过度光照则会导致视网膜组织内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线粒体内活性氧(ROS)和Ca2+浓度增加、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和炎症等,从而导致视网膜发生不可逆损伤。本文将对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为未来防治视网膜光损伤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和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手术显微镜致兔眼视网膜光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将健康灰兔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光损伤组,每组4只。所有实验动物均在循环光环境适应7d,光照前暗适应24h。实验前,散大瞳孔至8mm左右。光损伤组光照(14500lux)30min,暗适应30min。光照48h后取材制成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对照组散瞳后不予光照,相应时间取材观察。结果对照组视网膜组织结构清楚,细胞形态规整。光损伤组光感受器外节膜盘崩解非常明显,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色素上皮层核染色质边集,呈现细胞凋亡的早期改变,线粒体空泡变性。结论手术显微镜(14500lux)可诱导兔视网膜光损伤,病理特点是光感受器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
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和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较强可见光对在鼠视网膜光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自制光损伤箱,取健康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光损伤后1d(D1),3d(D3),5d(D5),7d(D7)组,每7只,各组大鼠在12h明12h暗环境中饲养7d,然后暗适应36h,D1、D3、D5、D7组大鼠采用4178Lux照度的可见光进行12h间歇光照射,连续3d,总计36h,然后在正常环境中分别饲养1d,3d,5d和7d。大鼠以105水合氯醛麻醉,分别用4%多聚甲醛液、3%戊二醛灌流固定,摘取眼球,制成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应用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楚,内、外节视杆排列整齐,规则。内、外核层排列紧密,染色均匀。光照后各组均可见光感受器形态的变化,其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D7组变化与D5组基本相似。主要变化为外核层变薄而稀疏。光感受器视杆外节排列紊乱,膜盘叠状结构角离。内节线粒体肿胀,空泡变,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分布不均匀,向中央聚集。结论:采用4178Lux照度的见可光较长时间(36h)间歇照射可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成功地模拟了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在光损伤的早期。即出现光感受器形态的变化,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