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4.26"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照后20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放射医学研究提供实证资料。方法 收集5名受照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眼科检查及患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项目、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甲状腺功能、生殖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辐射遗传学指标等;器械检查包括腹部彩超、甲状腺彩超、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生殖系统彩超、心电图、胸部CT等。结果 "梅"照后2~3年出现放射性白内障早期典型的形态特点,照后13年行左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此次随访右眼视力眼前指数/10 cm,后囊下较厚,近似锅巴样浑浊,2019年11月行右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旺"、"天"、"民"、"义"均出现双眼后囊下或赤道部不同程度浑浊;"梅"照后7年至今心电图均提示心肌缺血改变,"天"照后12年确诊"冠心病",照后20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脏支架植入手术",5名受照者均出现血清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增高,4名受照者出现双侧(或单侧)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梅"受照后11年至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持续偏高,"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明显增高,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梅"、"民"照后15年发现甲状腺结节;"天"照后13年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目前病情缓解;肿瘤标志物检测"天"、"民"、"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稍偏高,"天"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小结节;5名受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以易位(t)改变为主(t率≥0.5%),"旺"、"天"可见少量双着丝粒体(dic)或无着丝粒断片(ace)。结论 电离辐射照射可导致受照者眼晶状体、甲状腺、心血管循环系统等不同程度的确定性效应及发生肿瘤等随机性效应,遗传损伤可长期存在于受照者体内。  相似文献   

2.
五例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心理行为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例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心理行为随访观察朱德增卢峰峰江晓滨核辐射事故对受照者不仅会引起机体损伤,对心理行为也可能产生影响。在上海“6.25”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5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临床治愈后,我们采用心理行为测试方法对他们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开展2014年南京"5.7"192Ir放射源事故患者受照后持续医学随访,探讨放射损伤的中远期效应,为电离辐射损伤的效应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面访调查,询问受照患者康复治疗后至医学随访期间的新发疾病病史,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依据相关标准,系统评价其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眼科、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骨密度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患者无新发疾病,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出现退行性改变;眼科检查出现视力持续下降;骨密度检查提示骨量低下。结论 患者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未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损伤症状,后续的医学随访观察仍需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4.
两例60Co源事故受照者的剂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
四名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名~(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白玉书,侯祖洪,夏明桥,黄绮龙,关树荣,何玉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估算受照剂量的一种可靠的生物学方法,国内外已有多例实际应用的报道[1~3],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淋巴细胞微核作为估算受照剂量的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90年上海发生的“6.25”^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5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系统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远后效应及其性质程度和与剂量的关系等。方法 持续6年对患者进行临床表现、造血功能、染色体畸变、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生殖功能及眼晶体等检查和HPRT基因突变及其些癌基因检测。结果 发现患者在上述诸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辐射损伤,部分损伤程度与受照常剂量有关。结论 本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6.25”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5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远后效应。方法照后2.5年对患者临床表现、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神经系统、生殖功能、眼晶体及某些癌基因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在上述诸方面存在不同程度辐射损伤。结论研究结果不仅为患者的医疗保健提供了依据,而且为急性放射病远后效应积累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1992年武汉某60Co源辐照加工装置,由于工作人员违以操作规程,造成4人误入正在照射的辐照室,在短时间内受到一次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照后第10天对4名受照者进行了染色体畸变分析,并用双着丝粒 环染色体畸变率估算了他们的生物剂量[1]。在以后的6年中,做了数次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观察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下降情况,并做了核型分析,检查了稳定性畸变的发生率。本文报道了该事故4名受照者照后1、2、3、4、6年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结果。一、材料与方法1染色体标本的培养与制备肝素抗凝静脉血,按常规微量全血法培养,37℃培养51h收集细胞。细胞经…  相似文献   

9.
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对上海6.25钴源事故5名受照者照后4~6年进行随访观察,为评价辐射对人远期健康影响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照后第4年用常规染色方法,照后第5年用G显带法,照后第6年进而用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系统,加大分析细胞数,使结果更精确。结果根据照后4~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证实在这些受照者所见到的畸变主要是稳定性畸变,它们的频率与原先所受剂量大小关系密切。结论随访观察表明稳定性畸变可以作为早先受照者的剂量评估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过量受照人员的远期健康效应.方法 对25例受照剂量为0.10~0.33 Gy的人员,进行照后32 ~41年的医学随访.观察临床表现、眼晶状体、细胞遗传学指标、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受照者无力型神经衰弱症状发生率高.2例分别患肝癌、食管癌;7例出现晶状体后囊下点状混浊,1例疑似放射性白内障;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88、8.71、40.60、45.63,P<0.05);受照组血清IgG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 =2.16,P<0.05),IgM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2.03,P<0.05);受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促甲状腺素( TSH)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0、3.54、2.13,P<0.05).结论 过量照射对晶状体、免疫系统、细胞遗传学指标存在一定的影响,观察过量受照人员的远期医学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忻州60Co源放射事故主要8例受照者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5,他引:2  
目的通过对诊断不明病人“芳”的诊断和治疗,探索在放射源不明情况下,如何进行放射病的诊断;探索采用简易隔离和GM-CSF治疗效果;同时回顾性介绍同组其他病人发病经过。方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排除传染病和中毒,在高度怀疑放射病时,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确诊急性放射病;复习文献,提出放射源不明、放射病诊断线索。结果经作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受照剂量为2.30(2.07~2.50)Gy,确诊为骨髓型急性(中度)放射病,同时推断家中死亡3例也为放射病。结论如遇到难以解析的皮肤烧伤病变(红斑,水疱),排除热或化学烧伤后,应考虑放射烧伤,对有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外周血细胞减少者,更支持诊断;如家中成员中相继发生上述同类症状者更应高度怀疑,并作相关检查确诊;简易隔离可为一般医院所采用;细胞因子可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用蒙特卡罗方法估算60Co辐射源事故患者的辐射剂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计算河南^60Co放射源事故中事故患者“梅”受到的辐射剂量,方法:基于MIRD的成人数学模型蒙特卡罗随机模型方法计算故忠患者的辐射剂量,并编制了一个用用此计算实用计算机程序,结果:模拟事故患者的具体情况,计算了人体主要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结论:这种理论模拟的方法与用模的实验模拟测量结果较为一致,说明用这种算法算出的各个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对于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而且模拟方便,快速,适用于核事故医学应急中的患者器官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60Co源事故3种例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经过和诊治方法的总结,以积累临床资料,方法:依据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实验实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治疗上经全环境保护隔离,在有指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造血生长因子,结果:3例病人经过83d住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正确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初期的积极治疗有利于安全度过极期,女病人如正逢病程极期来月预雄性激素以改变经期,可避免大出血,适时足量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助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3例60Co源辐射事故病人受照生物剂量(微核法)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BMN)对河南“4.26”^60Co源辐射事故中3例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方法:照后10d取血培养,0.3ml全血加入到4ml培养基中,37℃培养44h加松胞素B素终常浓度为6mg.L^-1,继续教育28h收获制片,CBMN以千分数表示,结果:根据照后10dCBMN频率估算受照者“梅”,“天”和“旺”的生物学剂量分别为5.45Gy,2.84Gy t 2.78Gy,该剂量与染色体双+环及物理剂量相近,与临床放射损伤的诊断也相符合,结论:在放射事故中检测CBMN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999年4月26日河南发生的^60Co源辐射事故中7名受照者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医学处理,探讨类拟辐射事故的医学急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剂量和物理剂量的估算,受照者照后初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照后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并采用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7例受照者的初期诊断与诊床诊断一致,正确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医学处理有利于制定救治方案,判断预后,使患者顺利度过极期,结论:早期分类诊断应综合分析患者照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初期症状的发生尤其是哎吐开始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不但与受照剂量有关,也受剂量率,受照部位,不均匀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剂量和物理剂量的估算是早期分类诊断的基础,发生事故后应尽早开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 (CBMN)对河南“4 2 6”6 0 Co源辐射事故中 3例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方法 照后 10d取血培养 ,0 3ml全血加入到 4ml培养基中 ,37℃培养 44h加松胞素B最终浓度为 6mg·L- 1 ,继续培养 2 8h收获制片 ,CBMN以千分数表示。结果 根据照后 10dCBMN频率估算受照者“梅”、“天”和“旺”的生物学剂量分别为 5 45Gy、2 84Gy和 2 78Gy。该剂量与染色体双 环及物理剂量相近 ,与临床放射损伤的诊断也相符合。结论 在放射事故中检测CBMN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17.
730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与眼晶状体混浊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一个体检机构1 007份在岗放射工作人员一个完整年度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放射工龄后,估计不同职业照射岗位眼晶状体混浊的风险比值比(OR)。眼晶状体混浊按照部位分为皮质部、核部和后囊下混浊。任何一只眼睛的晶状体出现混浊即记为混浊。结果 信息完整能够进行统计分析的有730例。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各部位混浊率为10.27%。诊断放射学与放射治疗组(普通放射诊疗组)、介入组、核医学组、工业应用组混浊率分别为9.07%、11.11%、18.18%、9.33%。与放射诊疗组相比,介入组、核医学组的放射工作人员更易发生后囊下晶状体混浊,OR值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3.00 (1.23~7.33)、4.12 (1.68~10.11)。结论 长期慢性接受小剂量照射从事介入、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尤其是辐射所致特异的后囊下晶状体混浊检出率显著高于放射诊疗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大型辐照装置运行中的辐射防护状况及异常工况下控制区内辐射剂量分布, 分析其辐射风险。方法以运行中的某大型辐照场为研究对象, 使用AT1121型X、γ剂量率仪测量贮源状态及正常辐照状态下辐照场内及毗邻场所的辐射剂量水平;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异常工况下(源升起至辐照位并迅速降源至水井中贮源位置)辐照场内不同关注点位的剂量分布;依据国家标准, 查验辐照场设置的辐射安全设施, 分析、评价其辐射风险。结果贮源状态下辐照场内辐射剂量水平和正常辐照状态下辐照场监督区辐射剂量水平均为0.09~0.11 μSv/h,均处于环境本底水平;异常工况下辐照场控制区内辐射剂量水平为辐照场内>迷路内口转角>迷路内, 剂量范围分别为1.0~101.3 Sv、32.7~514.0 mSv、8.7~183.2 μSv, 迷路外口已接近本底水平。结论该辐照装置正常运行中, 场所防护水平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异常工况下辐照场内误留将引发严重辐射损伤;若出现人员误留辐照室内, 应第一时间向迷路内逃离, 并于逃离过程迅速启动应急防护措施, 减少辐照场内受照时间并确保启动降源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5例受2.0~5.2Gyγ射线照射的事故病人照后3.5~5.5年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谱进行监测。方法用多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突变细胞HPRT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伴以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分析基因突变谱。结果外显子缺失是电离辐射所致HPRT基因突变的主要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外显子缺失总数由照后3.5年的18/24(75%)下降至4.5年的31/46(67.4)和5.5年的12/30(40%);而点突变比例则相应地上升。这可能反映了DNA损伤的修复和病人机体的恢复。结论HPRT基因突变在体内长期存在,但基因突变谱逐渐发生值得注意的变化,随访观察仍应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