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置吻合口旁负压管引流冲洗治疗胃食管胸顶吻合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太和县人民医院2009年4月至2015年1月行Ivor-Lewis术的食管癌患者213例,依据术中是否放置吻合口旁引流管,分为引流管组(102例)和无引流管组(111例).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病死率、发热时间、冲洗及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费用.结果 引流管组发生吻合口瘘12例, 无引流管组发生1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组无死亡患者, 无引流管组死亡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冲洗时间、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置吻合口旁引流管不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降低病死率,缩短发热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预置食管床引流管治疗胃食管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预防胃食道胸内吻合口瘘的新方法及食管床引流在吻合口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7年8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患者846例,预置食管床引流管431例,其中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415例。食道、贲门癌切除后胃代食管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胸顶或颈部吻合。吻合完成后将胸胃向上悬吊3~4cm,在吻合口下方1~1.5cm放置乳胶引流管沿食道床向下从前胸壁引出,严密关闭左侧纵膈胸膜。结果846例患者中,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8例(18/431),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5例(15/415),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置食道床引流管而发生吻合口瘘的18例患者。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发生吻合口瘘的15例患者。其中2例行二次开胸放置食管床引流管而治愈。两组最高体温及白细胞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置食管床引流管不能对吻合口瘘的发生起预防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明显减轻吻合口瘘引发的胸腔感染所致的高热、呼吸困难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1 472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26例均治愈.单纯纵隔引流管冲洗引流治疗9例(纵隔引流组),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6例(支架组),胃镜下吻合口瘘黏膜夹闭治疗11例(内镜组).内镜组的纵隔引流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纵隔引流组和支架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一旦确诊应根据患者情况及具体术式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方案中,胃镜下吻合口瘘黏膜夹闭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张瑞星  岳江涛  庞乐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36-3337
目的探索食管床引流、主动脉弓后吻合对于食管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贲门癌243例病例。预置食管床引流管206例,未置食管床引流管37例,均经由主动脉后吻合,吻合完成后于食管床吻合口处放置乳胶引流管经前胸壁引出,手术完毕严密关闭纵隔胸膜使残胃完全置入纵隔。结果243例患者中,预置引流管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5/206),未置引流管者发生吻合口瘘7例(7/37),吻合口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且2组患者的全身症状、治疗方案及治疗费用有明显差异。结论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经主动脉弓后吻合不仅对吻合口瘘可产生积极的预防作用,而且可显著改善吻合口瘘发生后患者的全身状况、治疗方案及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戴纪刚  闵家新  王静思  张在永 《重庆医学》2012,41(26):2759-2762
目的探讨带蒂胃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食管胃吻合口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该院完成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255例,按单纯随机原则分为机械吻合联合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口组(A组,128例)和单纯机械吻合组(B组,127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255例患者中226例(88.63%)于术后15d出院。在肺部并发症,胸、腹腔感染的发病率和平均住院日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例数A组1例(0.78%),B组7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例数A组8例(6.25%),B组20例(1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带蒂胃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口,能有效地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34例与B组36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钛夹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开始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治疗2周后的吻合口瘘愈合率,以及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 B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开始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治疗2周后的吻合口瘘愈合率高于A组(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钛夹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效果良好,能促进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综合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包裹性脓胸的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1年6月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中发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包裹性脓胸的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脓胸3例采用综合引流法即:用胃管引流胃液,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介入方法置引流管引流瘘腔,胸壁置细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引流包裹性积液,B超定位胸穿随时抽吸新发包裹性积液。结果 25d左右纵隔脓腔消失,各引流管及肠造瘘肠内营养管先后拔出,患者可顺利进食。结论综合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脓胸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赵艳茹  沈轶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05-1106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1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应用持续静脉生长抑素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病死率、瘘口愈合时间及胸腔闭式引流量和胃肠减压量,并与采用单纯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瘘口愈合时间及胸腔闭式引流量、胃肠减压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持续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及胃肠减压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近7年来,将2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10例和对照组(B组)10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A组在吻合口瘘后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术(EN);B组吻合口瘘后经外周静脉行肠外营养(PN)。观察两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平均费用、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 A组平均治愈率高于B组,而平均住院费用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EN)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营养状况,双胃管在加强引流的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双胃管形成一种循环的引流作用,既能够起到引流作用,又能够为肠道提高营养,是治疗吻合口瘘一种完美的结合,是目前实施营养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法,利于患者康复以及改善生存质量,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透视引导下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传统“三管法”治疗,观察组予新“三管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时间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结论透视引导下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行食管癌根治术750例患者临床资料,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8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左胸入路胸内吻合口瘘19例(弓上13例,弓下6例), Ivor Lewis术后吻合口瘘5例。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胸腔内引流、纵隔脓腔冲洗以及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胸腔内瘘患者死亡,其余胸腔内瘘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包括1例食管内置入支架患者。结论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是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吴俊波  吴宇生  林涛 《中外医疗》2013,(29):20-21,4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1例常规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吻合手术组(A组)和71例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导管引流量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是老年食管癌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通过胸引管直接测量胸腔内压力的方法测定跨肺压并以此实施机械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1年来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各组病例食道压、胸内压、氧合状况、呼吸力学参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胸引管直接测量的胸内压值与食道压具有显著相关性(r=0.832),依据胸内压调节PEEP的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取得了同样良好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P > 0.05)。结论:利用胸引管监测胸内压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跨肺压值,有效指导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秋雨  韩戟  单清华 《医学综述》2013,19(3):565-566
目的探讨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11年7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中实施胸腔内吻合术的患者126例,其中9例发生胸腔内吻合口漏,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X线胸片、B超及胸部CT结果选择并改进治疗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再次手术,采用改良的三管治疗,治愈率为100%。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其中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一旦发生吻合口瘘,采取恰当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死率,B超和CT结合使用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采用改良三管治疗,能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400例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90例,右胸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10例,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左颈吻合)200例。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6例(6.5%)。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9例(2例并发胸内瘘),胸内吻合口瘘7例(1例出现食管气管瘘)。通过对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手术时间、吻合口是否包埋、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是否≥35 g/L及术后是否并发肺部并发症为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将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过多的采用颈部吻合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同时术后低蛋白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Esophagectomy through cervico-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 is a useful surgical techniqu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However, the cervical reconstruction is also known to have a high rat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s well as anastomotic stricture, intrathoracic stomach syndrome, reflux esophagit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thereby influenc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Aim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ubular stomach is superior to whole stomach in reducing anastomotic leakage for 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cervico-thoraco-abdominal (3-field) approach.

Methods

A total of 850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3-field esophagectomy wer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a tubular stomach reconstruction group (Group A, n = 453) and a whole stomach reconstruction group (Group B, n = 397). All patients underwent esophagectomy through right thorax, left cervical part, abdominal triple incisions and done in 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by hand-sewn two-layer anastomosis.

Results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whole stomach, 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with tubular stomach had a lower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5.5 vs. 9.3 %, P < 0.05), less manifestation of intrathoracic syndrome (3.3 vs. 9.8 %, P < 0.001) and less occurence of reflux esophagitis (5.1 vs. 11.1 %, P < 0.01). However, for the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strict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9.3 vs. 9.8 %).

Conclusions

This observation study suggests that for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3-field esophagectomy tubular stomach is better than whole stomach for 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as reflected by a reduced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leakage, intrathoracic syndrome and reflux esophagitis.  相似文献   

17.
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总结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0~2006年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进行比较,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624例患者为甲组,1999年1月~2006年12月的1 300例患者为乙组。结果全组患者总的肿瘤切除率为92.67%,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切除率分别为93.75%和89.02%,其中甲、乙两组患者的切除率分别为90.54%和93.69%;总的围术期死亡率为1.46%,甲、乙两组分别为2.56%和0.85%;总的胸内吻合口瘘和胸胃瘘的发生率为2.23%,甲、乙两组分别为3.80%和1.55%;总的5年生存率为23.64%,其中食管癌为26.35%,贲门癌为18.47%。结论食管、贲门癌总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手术适应证已明显拓宽,机械吻合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微创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并发症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术,n=32)与B组(左胸入路食管切除术,n=28),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其复发率及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①A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其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B组,但仅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术后3、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结论:在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Mckeown术疗效肯定,可行性强,安全性高,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住院时间,提高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胡广灿 《中外医疗》2012,31(3):21-22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时临床治疗的方法及体会。方法选择从2008年8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切除术治疗的37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有16例患者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对这16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胸内吻合口瘘有12例,1例死亡;颈部吻合口瘘有4例,无患者死亡。结论根据手术后吻合口瘘出现的原因,在术中和术后加强管理积极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时发现术后吻合口瘘并尽早给予积极正确处理可以降低吻合口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