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潘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9-175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术前评估表在提高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155例采用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术前评估;观察组171例按照设计的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书面、逐项评估,确定是否置管、置管方式、置管部位,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评估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PICC导管安全有效留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关护治疗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使用PICC静脉化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全程关护治疗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后的穿刺口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接受静脉化学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PICC穿刺口感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静脉化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关护治疗模式可以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腺癌接受静脉化学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PICC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良好率和留置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提高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入中长管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神经外科静脉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行传统盲穿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入中长导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情况(置管安全性及非计划拔管率)、患者置管疼痛程度(VAS)和置管部位舒适度(GCQ)、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点渗血、导管移位脱出、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观察组穿刺点渗血、导管移位或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的总并发症发生率(3.84%vs 15.3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堵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98例需要留置PICC的新生儿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导管移位脱落、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72%、1.7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12.50%、10.00%(P<0.05);观察组的带管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堵管主要与血管、导管以及药物等因素有关,严格掌握置管规程,强化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堵管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在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PICC盲穿,而观察组则实施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效果[穿刺点渗血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 PTT、Fbg、PT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仅对照组a PTT、Fbg、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置管时间明显长,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中,对患者凝血功能无较大影响,其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明显降低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置管操作.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可以提高儿童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中的价值。方法将8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PICC置管并发症进行预防,内容主要有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移位等的风险预防。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穿刺点渗血率为(17.7%vs3.2%),静脉炎22.6%vs4.8%),感染发生率(14.5%vs3.2%),两两比较,均P〈0.05。结论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移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的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观察及其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116例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116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并发症40例,其中导管堵塞10例,管腔内返血8例,穿刺点渗血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脱出4例,穿刺点感染4例。经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后,继续留置PICC管32例,拔管8例。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的掌握,可有效减少PICC临床应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行PICC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40例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滑脱、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滑脱、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够降低神经内科PICC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为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16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以PICC留置期间患者导管堵塞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置留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血管堵塞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下降,留置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可明显减少经PICC置管诱发导管阻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治疗方式,并对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探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4人,观察组3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的成功率、PICC置管留置的时间、非计划拔管的概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穿刺的成功率、PICC置管留置的时间、非计划拔管的概率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DCA)护理模式在降低老年肿瘤病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108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PDCA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干预组 PICC相关性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落及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53.70%)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病人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依从性和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干预组病人对护理人员PICC操作技能、沟通能力、护理态度、责任心及对PICC意外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PDCA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老年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导管留置时间,亦能促进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108例肿瘤患者采用两种化疗路径,PICC组(A组)54例和一般周围静脉留置针组(B组)54例,分别观察两组留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组无一例出现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留置时间长,对照组9例出现静脉炎,6例发生导管堵塞,留置时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组穿刺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首选静脉输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对老年肿瘤患者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50例老年肿瘤患者应用PICC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应用PICC对患者易出现穿刺前的精神紧张、穿刺失败、穿刺部位渗血、导管送入困难、导管异位、导管堵塞、脱落断裂、静脉炎、导管拔除困难等问题.结论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患者的血管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加强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PICC围置管期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进行PICC插管的112例患者进行全程、规范的围置管期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99.0%,最长留置275天,最短5天。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3例,导管堵塞9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所有病例导管全部完整,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对围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或避免了相关并发症,极大地延长了PICC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置管信息记录完善、住院和出院间歇期均在医院维护且能全程跟踪随访到的6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接受“短期速成培训班”学员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n=300),以接受“系统规范化培训与管理班”学员置管的患者为观察组(n=310),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学员PICC置管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疼痛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学员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心律失常、导管相关血栓、静脉炎、穿刺点渗液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规范化培训与管理能提高护士的PICC置管效果,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