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观察其过敏原分布,为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选我院检验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352例,借助欧蒙印迹法进行特异性IgE检测,观察检出率及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特异性IgE检测对不同性别患者检出均高于95%,总体检出率高达98.01%,其中吸入性过敏原多以尘螨组合(26.47%)、狗上皮、猫毛(22.27%)为主;食入性过敏原多以牛奶(38.29%)及虾、蟹(24.77%)为主。结论特异性IgE检测对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有着较高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及病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门市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见的过敏原种类,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8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19项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检测。结果:384例患者中总IgE阳性率41.15%,sIgE阳性率54.17%。男、女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分别为56.45%、5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46.61%,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43.38%)、混合霉菌(14.34%)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蟹(19.33%)、虾(18.49%)。冬、春、夏、秋四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sIgE阳性率分别为45.00%、45.67%、56.64%、70.24%,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门市户尘螨和混合霉菌是主要吸入性过敏原,蟹、虾是主要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食入性,夏、秋季过敏原多发,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敏原检测,指导患者避免接触相应过敏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1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和非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患者作为过敏性皮肤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检测其血清总IgE和几种吸入性以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对照组50例患者作为非过敏性皮病组,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方法、相同指标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食入性过敏原Ig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吸入性过敏原Ig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能够准确地引导病患生活,降低其阳性率,减轻痛苦,同时对确定过敏原、诊断该病、治疗甚至预防该病有着重要作用,也为以后的脱敏根治性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研究组),与同时段58例非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食入性与吸入性几种过敏原特异性IgE,并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血清的IgE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测情况。结果:(1)组间的血清IgE含量与抗体阳性率情况:所有入选患者在完成相关检查后,将两组的血清IgE含量分析比较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将两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也显示,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2)组间的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情况:患者所有检查完成后,将两组鸡蛋、牛奶、海鲜、牛羊肉、花生、大豆等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检出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组各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对其血清IgE与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检测,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乡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的种类、分布情况,并比较不同病种及不同年龄阶段的过敏原有无差异。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90例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釆用Allergy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测,应用免疫印迹定量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总IgE。按疾病将患者分为荨麻疹组和湿疹组,按年龄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比较组间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结果。结果59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482例血清总IgE阳性,阳性率为81.69%,468例特异性IgE(sIgE)阳性,阳性率为79.32%。食入组过敏原阳性者398例,占67.46%,吸入组过敏原阳性372例,占63.05%,食物组与吸入组过敏原都有阳性反应者206例,阳性率34.92%。湿疹患者食入组、吸入组、及食入组+吸入组阳性率分别为68.46%、64.43%和36.24%,均略高于荨麻疹患者的阳性率,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之间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食入性+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显示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在荨麻疹、湿疹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儿童期以食物性过敏原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逐渐增高。因此,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830例过敏性皮肤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及分析过敏性皮肤病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探讨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及过敏原种类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试剂和CLA1过敏原分析仪对83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血清总IgE和35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830例患者36项试验有一项以上阳性者553例,阳性率66.63%,35种过敏原试验有一种以上阳性者134例,阳性率16.14%,其中2岁~15岁年龄组35种过敏原试验阳性率27.45%,而>15岁年龄组35种过敏原试验阳性率14.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家尘、青霉菌属和蘑菇。结论: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查,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环境、饮食暴露因素与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免疫捕获法)检测1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尘螨、艾蒿、上皮组合、霉菌组合、墙草组合、花粉组合、柳树、杨树8种)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鸡蛋、牛奶、虾、羊肉、牛肉、鲤鱼、螃蟹、小麦面粉8种),并将结果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吸入物以霉菌组合的阳性率高,其中过敏性皮炎组60%,湿疹组43%,荨麻疹组46%,过敏性紫癜组71%。食入物以牛奶的阳性率高,过敏性皮炎组和湿疹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2%和56%,荨麻疹组以海鲜过敏阳性率较高,为34%。暴露因素和疾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过敏原IgE检测为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原分布,对15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别进行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51例,阳性率为32.9%,81.3%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87例,阳性率为56.1%,76.1%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认为过敏性紫癜患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多数为多种过敏原混合致敏。  相似文献   

9.
分析对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的结果,为对此病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及脱敏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其进行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本组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主要为异位性皮炎、湿疹、荨麻疹患者)进行屋尘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40%(屋尘是本组患者的主要过敏原),进行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25%(进行树枝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9%,科学黑草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6%、进行艾蒿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10%),进行尘螨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21%,进行霉菌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14%。观察组患者进行上述过敏原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显著(P<0.01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吸入性过敏原是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潜在因素。屋尘是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的主要过敏原。进行过敏原检测在防治过敏性皮肤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德国“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00例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分析.结果80.00%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慢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异位性皮炎分别为80.70%、75.00%、66.67%、和83.33%,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食物组以牛羊肉为最高,其后是虾蟹.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接触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来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过敏原。方法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11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吸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63.39%,常见的吸入性过原依次为尘螨、粉螨、屋尘螨;点青霉菌,交链孢菌,黑根霉;食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8.75%,食入性血清过敏原为牛奶、鱼、蟹和虾,蛋白;大部分患者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IVT可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152例过敏性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检测。结果1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总IgE阳性为141例(92.7%),其中对一种致敏原阳性32例,占21.0%;对两种和两种以上致敏原过敏的患者103例,占67.8%。吸入组过敏原阳性主要为户尘螨粉尘螨、柏榆梧桐柳三角叶杨、点青霉分枝孢霉曲霉交链孢霉;食物组阳性率依次为鱼虾蟹、鸡蛋白鸡蛋黄、牛肉羊肉等。结论检测过敏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能帮助临床医生确认过敏体质和找到过敏原,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呼和浩特市区秋季过敏性鼻炎人群吸入性过敏原,以指导临床针对性的进行检测和治疗。方法:采用美国ASI公司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吸入过敏原试剂盒(IVT701),对呼和浩特市区87名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87例患者总IgE全部为阳性;其中对本检测试剂阳性者76例(占87.36%);对本检测试剂阴性者11例(占12.64%)。结论:呼和浩特市区秋季主要过敏原为蒿属植物、艾蒿花粉,对尘螨、粉螨过敏者占一定比例。明确过敏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成都地区过敏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过敏性鼻炎患者88例及同期就诊的非过敏性鼻炎患者30例,采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共20项。结果吸入性过敏原前3位为:屋尘螨/粉尘螨组合(65.9%)、屋尘(43.2%)狗上皮(9.1%);食入性过敏原前3位为:虾和海鱼组合(13.6%)、艾蒿(11.4%)、黄豆(10.2%)。30例阴性对照仅有1例检测出阳性过敏原为虾和海鱼。结论屋尘螨/粉尘螨和虾/海鱼分别是导致成都地区AR最主要的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有意识地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及进行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对防治过敏性鼻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1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150例患儿的血清总IgE阳性率为92%,其中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明显高于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吸入性过敏原中尘粉螨阳性率最高,食物性过敏原中虾蟹阳性率最高。结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多种过敏原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以食物性过敏原触发为主,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诊断和预防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总Ig E和过敏原特异性Ig E检测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13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作为过敏性皮肤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总Ig E和几种吸入性以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 E。选取同医院同期收治的非过敏性皮肤病门诊患者72例为非过敏性皮肤病组,行相同方法和指标检测。结果过敏性皮肤病组血清总Ig E水平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83±17)U/L比(172±12)U/L,P<0.05];过敏性皮肤病组食入性过敏原Ig 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1.6%(57/137)比4.2%(3/72),P<0.05];过敏性皮肤病组吸入性过敏原Ig 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9.6%(68/137)比2.8%(2/72),P<0.05]。结论对血清总Ig E和过敏原特异性Ig E进行检测,有助于对过敏性皮肤病做出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方法:由同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医师对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28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春季植物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其所占比例为57.14%,其检测的阳性率与本组其他吸入性过敏原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豆、花生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其所占比例为53.57%,其检测的阳性率与本组其他食入性过敏原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有15例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大于90IU/ml,其中多数为荨麻疹患者。结论:临床医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为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避过敏原,以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e-Star过敏原检测系统,通过RAST FEIA(荧光酶标法)进行SIgE检测。结果对390例患者进行SIgE检测,阳性194例,阳性率49.7%。屋尘过敏原阳性率75%,阳性率明显高于尘螨过敏原(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P<0.05)。呼吸道过敏病与过敏性皮炎SIgE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过敏病SIgE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阻肺(P<0.05)。呼吸道过敏病SIgE检测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P<0.05),过敏性皮炎和慢阻肺SIgE检测,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类过敏原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SIgE检测对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和预防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的差异性,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过敏原阳性率为39.6%。其中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38.3%,显著高于食入组阳性率11.0%(P<0.05)。皮炎、湿疹和荨麻疹患者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食人组过敏原阳性率(P均<0.05)。不同季节过敏原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其中6~8月过敏原阳性率最高,9~11月次之。6~8月和9~11月两个时间段吸人组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同期食入组(P<0.05)。结论:依据过敏性皮肤病的类型、季节选择过敏原筛查范围,可有效提高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慧慧  吕红莉 《现代医学》2023,(10):1444-1447
目的: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见过敏原检测及分析,了解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患者的临床检测数据,统计各过敏原阳性率。结果:共收集总IgE检测数据8 583项次,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数据66 305项次。总IgE阳性率达58.90%;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屋尘混合(39.13%),动物皮毛屑混合(11.94%),霉菌混合(10.47%);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牛奶(17.42%)、鸡蛋白(15.40%)、虾(12.30%)。未成年患者总IgE阳性率显著高于成年患者。0~3岁儿童的主要过敏原是牛奶(55.13%)、鸡蛋白(46.64%)、屋尘混合(19.03%)和小麦(13.76%)。结论: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降低趋势,未成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过敏原阳性。不同年龄段主要的致敏原不同,婴幼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儿童及成人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