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曼氏血吸虫(Sm)28 kDa GST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重组Sm 28 kDa GST免疫动物后引起血吸虫生殖力的降低及免疫人群获得抗感染能力均与特异性抗体抑制GST酶活性有关。近来的研究表明,吡喹酮治疗后可引起特异性抗体应答发生改变,因此对Sm 28 kDa GST及其主要的抗原表位(10—44AA,190—211AA)在感染者化疗前获得中和体液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曼氏血吸虫感染动物的血清中检出可溶性抗原、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但尚未研究血清中抗原的类别及其出现的动态。作者用感染曼氏血吸虫的狒狒血清,以对流免疫电泳检查3种不同的抗原与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正常狒狒的血清分离IgG,从骨髓瘤病人血清分离IgE,采用Damian等(1971)方法在家兔制备抗血清。为了保证抗血清的单一特异性,IgG抗血清用人IgE吸收,IgE抗血清用正常人IgG吸收之后再以狒狒IgG吸收,然后将抗血清用中性硫酸铵40%饱和溶液沉淀,沉淀的蛋白质采用Cua-  相似文献   

5.
曼氏血吸虫不能完整合成自身所需要的脂类,必须从宿主获得脂类。脂类不仅对血吸虫完成生活史,而且对其逃避宿主免疫攻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描述了脂类的作用以及血吸虫获得脂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7.
8.
狒狒有许多特点,特别是在免疫和免疫病理方面,可供作人体曼氏血吸虫病的动物模型。1,狒狒的免疫系统在性质方面与人类相似;2,在东非狒狒可作为曼氏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从而推测在狒狒和血吸虫之间建立了适应关系;3,即使是困难的,但狒狒似可产生对曼氏血吸虫的免疫力。此外,在病理方面,狒狒除了不出现干线型肝硬化外,与人也十分相似。根据以上所述,作者选用狒狒作了血吸虫病免疫学的研究。在4次试验中共  相似文献   

9.
1976年11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举行“曼氏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学”专题讨论会。本报告是会议的简单提要。Kemp描述了取自小鼠的曼氏血吸虫虫体表面有宿主免疫球蛋白定位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证明虫体表面有小鼠的IgG_1,lgG_(2a),IgA及IgM的存在。尽管有一些特异的抗血吸虫抗体可能是存在的,但从宿主的先前致敏及花环凝集试验的研究证明,很多体表的免疫球蛋白对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8只狒狒先经皮肤感染10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以后每隔3月感染50条尾蚴,直至总数达700条。从初次感染至末次感染共历时3年。末次感染131~137天后,5只狒狒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确定用大剂量电离辐射是否可以对狒狒产生一种有效的疫苗,这种疫苗经NIH/Nmri CV品系小鼠实验已证明是有效的。作者用10只体重6~8公斤的幼年狒狒,兔疫组9只(5只雄,4只雌),对照组10只(5只雄,5只雌)。48只6周龄雌性NIH/NmriCV品系小鼠,波多黎各品系曼氏血吸虫尾蚴从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逸出后照射致弱,用于免疫。攻击感染用未经照射的尾蚴。免疫和攻击感染狒狒均经肤给予尾蚴。狒狒和小鼠无论免疫或攻击感染所用的尾蚴都是同一批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曼氏血吸虫成虫体内某些C~(14)标记的单糖的吸收动力学。其中果糖和3-0-甲基葡萄糖的摄入仅通过扩散,而葡萄糖、2-脱氧葡萄糖、半乳糖、葡糖胺及甘露糖的摄入则同时通过间接转运及扩散。虽然体外试验发现被摄入的葡萄糖代谢很快,但在培养2分钟时,标记葡萄糖的吸收率与葡萄糖的摄取量(用化学法测定)相等。培养30分钟时,可见2-脱氧葡萄糖被虫缓慢代谢,并在逆浓度差的情况下积聚。葡萄糖及2-脱氧葡萄糖的间接转运在无Na~ 离子的培养基中以及在箭毒苷、根皮昔、根皮素或其它糖存在时受到抑制。显然葡萄糖或2-脱氧葡萄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公认保护性免疫的主要作用机理在于特异性抗体与未致敏细胞的协同作用。参予此种免疫过程的抗体成分(IgG或IgE)、细胞成分(嗜酸粒细胞或巨噬细胞)及协同作用的特殊机理尚待阐明。以往的实验结果说明攻击感染后的血吸虫童虫可以在免疫猴体的皮肤或肺内被杀死;从免疫小鼠及大鼠肺部取得的(攻击感染后的)童虫,一般都可作为宿主免疫袭击的靶子。因为童虫的表皮是浆膜所组成,故易为免疫袭击所损伤。  相似文献   

14.
由英国实验室制备的钴~(60)照射致毒力减弱并以低温保存的曼氏血吸虫童虫活疫苗,在肯尼亚对狒狒作免疫接种试验。将20只狒狒分为4组,每组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个免疫组分别用照射剂量为10、20和60krad的疫苗接种3次,间隔期为4周,每次10 000条。于末次免疫后6周,4组的狒狒都以2000条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此后10周灌注回收血吸虫。在所有给予疫苗的狒狒中,都查到抗童  相似文献   

15.
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在用羊红细胞免疫后,从脾脏淋巴细胞花环形成(RFC)以及空斑形成细胞转化(PFC)等测定观察到出现免疫抑制状态。每鼠虫负荷约25条者,在感  相似文献   

16.
作者等应用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了感染曼氏血吸虫后小白鼠肾小球的病理变化。实验用体重为18~20克的小白鼠,每鼠由尾部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150条。两组动物先后于感染后47及67天剖杀。均系重度感染,肝脏由于大量虫卵肉芽肿而变成结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患曼氏血吸虫病的母亲所生健康儿童对曼氏血吸虫成虫抗原的皮内试验的敏感性。作者等选择了67例巴西儿童,无临床症,社会经济条件、民族和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研究前未接受过血吸虫抗原皮内试验。分为2组。第1组27例系患曼氏吸虫病的母亲所生,年龄7~34月,大便及血清学检查包括荧光抗体试验、血球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电泳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血吸虫色素的形态学还没有描述过,色素对寄生虫-宿主关系的影响,以及色素对造成组织损害的机理也还不清楚。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感染曼氏血吸虫的鼠的肝脏和不同临床型的病人的肝活组织的血吸虫色素,描述了色素的不同类型,并讨论了血吸虫病病损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9.
p40是曼氏血吸虫虫卵及毛蚴的主要蛋白抗原,分子量为40kDa。迄今,在绝大多数患者和各种品系的小鼠血清中均能测得抗p40抗体,故p40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广泛T细胞表位的抗原,在此作者采用一系列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前虽采用化疗药吡喹酮控制曼氏血吸虫感染,但考虑到吡喹酮的耐受性及耐药性问题,临床上仍须有新的治疗药物。蒿甲醚是抗疟药青蒿素的衍生物,能杀死日本血吸虫未成熟的虫卵,使感染率下降。实验研究表明它具有抗曼氏血吸虫感染的作用,本文报道了用蒿甲醚预防曼氏血吸虫感染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该实验在科特迪瓦西部的一个曼氏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有354名学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