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核抗体的检测,给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血清学依据,为了探讨其诊断价值,我们将肺结核、肺外结核和健康人群,作进一步诊断研究,并探讨其诊断价值。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肺结核病组82例,男60例.女22例。年龄9~72岁。其中巨型4例,巨型58例,只型10例,V型IO例。肺外结核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4~32岁。其中淋巴结结核12例,结核性脑膜炎6例,骨和关节结核4例,结核性心包炎五例。担卵管结核1例。对照组30例,均为男性健康献血员.年自20~38岁。互.2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为血清,其操作步骤及阴、阳性判定按试剂盒…  相似文献   

2.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结核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15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脾脏增大,11例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或欠清,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边缘变清楚;1例除脾内多发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多发小结节状钙化灶;2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0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9例伴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7例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论: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为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核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103例及非结核病对照者30例,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结核特异性蛋白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以及培养滤液蛋白10刺激产生γ-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数,并与血清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T-SPOT.TB诊断结核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5.15% 、93.33%;阳性预则值和阴性预测值为98.00%、84.85% ;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为14.27%、0.05%,均优于血清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0.01),但方法间一致性较弱(Kappa<0.4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POT.TB检测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筛查,快速早期辅助结核病诊断和排除感染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食管结核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的结核病,较少见,X线检查多被误诊。笔者报告3例。并着重讨论其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脂多糖的提取方法,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巾的价值,寻找更有效的结核病诊断试剂.方法 将火活的结核分枝杆菌经超声破碎,热酚法去除蛋白,乙醇沉淀去除DNA、RNA,透析得到结核分枝杆菌多糖.将其作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 检测470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脂多糖用于血清标本检测,敏感性为49.5%;特异性为93.5%,其巾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5.2%,非结核对照组阳性率为10.3%.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脂多糖抗原可作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组合抗原之一,提高阳性标本检出的阳性率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耐多药结核病例不同年龄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TB,MDR-TB)病例不同年龄组的耐药状况,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匡氏琼脂培养基法进行结核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筛选出107例耐多药性肺结核病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分析其耐药种类及耐药形成原因.结果 原发性耐多药病例中,老年组比例最高(50.0%),其次为青年组(33.3%),中年组最低(16.7%);获得性耐多药病例中以青年组所占比例最大( 67.4%),中年组次之(24.2%),老年组占8.4%,青年组和中年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不同年龄组耐多药种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个年龄组均以耐HRS和HRSE为主.耐药形成原因中,初治期间不规则用药和不满规定疗程自行停药共占72.6%,是MDR产生的主要原因.经统计学处理各个年龄组化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原发和获得性耐多药情况有所不同,建议重视不同年龄组的耐多药率的检测,合理化疗和贯彻全程督导治疗原则对于减少耐多药现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患,女,50岁,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腰腹部束缚感伴麻木,双膝部麻木,逐渐加重,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行走时有“踩棉花”感。服用镇痛类药物症状无明显减轻。近10d来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表现为小便频数淋漓,大便失禁。否认肺结核及糖尿病病史。入院时查体:腰背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电子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10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支气管镜镜下病理、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及培养检查。结果 110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刷检、BALF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结果阳性率为36.4%、37.3%、42.7%。结论电子支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近25年来,我科收治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脊柱结核140例,占我院收治的全身各部结核的43.3%。现作如下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中,男性110例(占78.5%),女性30例(占21.4%);成人105例(占75%)儿童35例(占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诊断方法,并分析了其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60例,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7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腹泻疾病,要通过各种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诊断,临床医生要对患儿病情进行详细了解,根据患儿病情差异合理使用药物,并结合脱水、饮食治疗等措施,以缩短治疗过程,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是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为提高奶牛酮病的防治效果,首先必须明确原发性奶牛酮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一是仅高产和刚分娩数周的奶牛发病;二是日粮碳水化合物不足,蛋白过高;三是乳汁和尿液有丙酮(烂苹果)气味;四是奶牛分娩前肥胖,发病后迅速消瘦;五是神经症状反复间歇性发作;六是血清、尿液和乳汁酮体呈阳性;七是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特征为贫血,Eos%和Lym%升高,Neu%降低;八是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特征为GLU降低,ALT、AST和LDH升高。采取以直接补糖、补充产糖物质、调整糖代谢、保肝解毒、抗酮、提高瘤胃丙酸产量、增强瘤胃机能、补钙、补液、调整酸碱平衡及镇静等为原则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本病例收效甚好,故特撰此文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了解并掌握2018年乌鲁木齐县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流行情况,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依据。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随机抽取的1 203份奶牛血样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阳性样品56份,阳性率为4.7%,其中牧业村、农业村和半农半牧村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5%、2.7%和2.8%。经t检验,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总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 <0.05)。通过调查应加强乌鲁木齐县养殖户布病防控意识,增加布病检疫次数,改善奶牛饲养方式,由放牧饲养转变为舍饲饲养,建立养殖合作社,同时建立免疫档案,加强牲畜流通管理。  相似文献   

14.
瘤胃微生态制剂对泌乳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择健康、泌乳月龄、年龄、胎次、产奶量相对接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随机分为2组。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及其他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添加了瘤胃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不添加,进行为期37d的饲养试验。称重并记录预试期和试验期每头牛的日产奶量。结果试验组试验后比对照组平均日产奶量提高了1.97kg;试验组试验后比试验前平均日产奶量提高了1.93kg;转换成经济效益每天可增收3.05元。由此说明,瘤胃微生态制剂能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有机磷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使用,引起奶牛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指导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科学制定对奶牛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的治疗方案,提高诊治效果和治愈率,降低错误治疗方案带来的损失。【方法】笔者对一例奶牛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运用特效解毒药生理拮抗剂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及中枢兴奋药安钠咖强心、利尿的方法进行救治。【结果】奶牛有机磷农药中毒,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神经生理机能的紊乱。前期运用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疗后,在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的情况下,再经安钠咖强心、利尿后,奶牛发生急性死亡。【结论】奶牛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肺水肿,使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造成心肌缺氧,脑缺氧,此时使用中枢兴奋剂心脑活动加强,耗氧量剧增,心肌缺氧和脑缺氧进一步加重,导致出现心脑衰竭、心脑缺氧的恶性循环,最终直到死亡。奶牛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脉搏增数的情况下,禁止使用中枢兴奋药强心、利尿。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除了易感牛、病原微生物与环境三者间相互影响外.其复杂性还表现在致病菌的多样性,从而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本文对新疆昌吉地区某奶牛场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实施针对性治疗用药,并进行临床应用.确定分级治疗方案。治疗结果,表明,病原分离、针对性选择用药、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等方法的联合应用。对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具有明显效果。在日常兽医临诊实践中临床型乳房炎治疗可以结合症状进行简易诊断。大致确定病原菌,选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敏感抗生素进行防治,也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促孕散治疗持久黄体不孕奶牛血清生殖激素和白介素含量的关系,应用ELISA法测定了促孕散治疗持久黄体不孕奶牛前后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激素(P4)、雌二醇(E2)、IL-1和IL-6的浓度,分析了4种激素和2种白介素间的相关关系与回归方程。结果表明,IL-1和IL-6水平与P呈负相关,与E2、FSH、LH呈正相关,结论:促孕散治疗持久黄体奶牛前后在血清中IL-1和IL-6的变化与生殖激素的分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包被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1头荷斯坦奶牛,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基础日粮+包被蛋氨酸30克;试验2组:基础日粮+包被赖氨酸30g。结果日粮中添加包被赖氨酸或蛋氨酸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包被赖氨酸或包被蛋氨酸,牛奶的全乳干物质均有提高趋势,提高幅度分别为3.4%和4.0%;日粮中添加包被蛋氨酸对乳蛋白有提高趋势,提高幅度为8.7%。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2005-2008年间真胃变位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2005-2008年4年间,真胃变位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87%,奶牛左方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高于右方真胃变位的情况,并且,真胃左方变位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右方变位.另外,探讨了真胃变位与精料的饲喂量、胎次、泌乳天数、季节、胎衣不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13日至2007年6月16日,在新疆焉耆县永宁镇下岔河村养殖小区奶牛发生一起以败血症和炎症性出血过程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以及动物试验等方法最终确诊为巴氏杆菌病.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后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