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经升主动脉插动脉灌注管的临床经验。方法:4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根据术前CTA、MRI及术中探查情况,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选取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轻或没有夹层的区域作为插管位置,控制有创动脉压在90mmHg左右,用尖端较长的直型主动脉灌注管插管,4-0prolene线做双荷包缝合固定,右心房插右心引流管,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时,直视下经头臂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分别插双侧脑灌注管行脑保护。结果:所有升主动脉插管成功,没有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病例。住院死亡3例(6.7%),1例死于术后早期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过性脑功能紊乱6例(13.3%);脑血管意外2例(4.4%),其中脑栓塞1例,脑出血1例,出院时均处于恢复期。血管吻合口出血开胸止血3例;声音嘶哑1例;肾功能衰竭1例。1例于术后4月因院外抗凝不当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经升主动脉插管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提供顺行灌注,辅以双侧顺行脑灌注,能取得满意的机体保护效果,具有快速、简单、安全、创伤小的特点。经升主动脉灌注仍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腔内血流由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层,动脉中层与外膜分离,形成假腔.其病理基础是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的退行性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可引起夹层破裂、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在全麻和常温下经胸腹正中联合切口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术。结果:手术治疗3例患者,上肢血压下降明显,下肢血压升高满意,无神经系统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显露和操作简单,适应证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5.
主动脉夹层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由于起病突然,死亡率较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研究,全面阐述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Chong  W.  -  Y.  Wong  W.  H.  S.  Chiu  C.  S.  W.  Cheung  Y.  -F.  刘文秀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20-21
对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主动脉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弹性纤维发生断裂。本研究旨在确定TOF修复术后患儿中主动脉根部扩张和主动脉反流(AR)的发生率,并且验证如下假说,即这类患者的主动脉弹性发生改变且与主动脉根部扩张有关。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估67例TOF修复术后患儿(术后8.3±5.6年)的主动脉内径和AR,对主动脉内径以体表面积进行校正并用Z分值表示。就动脉弹性与50例年龄相仿的对照者进行比较。主动脉扩张(z分值〉2)在环部、主动脉窦、窦管交界处和升主动脉的发生率分别为88%、邻7%、61%和63%。环部(r=0.41,P〈0.001)和主动脉窦(r=0.33,P〈0.01)的z分值与体表面积相关。多变量分析发现,术后随访持续时间是环部(β=0.41,P=0.001)和主动脉窦(β=0.33,P=0.009)z分值的唯一显著性决定因素。所有主动脉层面z分值较大的患者中有12%存在AR。与对照者相比,患者的主动脉硬度显著升高(P〈0.001),张力(P〈0.001)和扩张性(P:0.002)显著降低。在所有层面上,主动脉硬度与主动脉根部z分值呈正相关,而主动脉张力和扩张性与之呈负相关。总而言之,本试验表明,在TOF修复术后患儿中主动脉根部扩张的发生率高。这些患者可发生主动脉僵硬,后者可能在主动脉根部进行性扩张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113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主动脉根部受累,16例主动脉根部未受累。分别采用Bentall手术(46例)、主动脉窦部重建(48例)和Divid手术(3例)处理受累主动脉根部。对手术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院内死亡14例,99例治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8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8个月;接受Bentall手术的患者(26例)中1例死亡,接受主动脉窦部重建的患者(45例)中1例主动脉窦部有逐步扩大趋势并出现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接受David手术的患者(3例)中1例有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应根据具体病变处理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部重建保留了主动脉瓣而不需要长期抗凝,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是主动脉瘤中的一种类型,又叫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形成中层内血肿,血肿在血流压力作用下沿着主动脉壁不断延伸,并向外隆起形成夹层动脉瘤[1].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弓中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5%。单纯主动脉弓中断极为罕见。常合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等。在临床上缺乏典型体征时,容易被合并畸形所迷惑,导致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IAA合并VSD、ASD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并分析其相关的问题.方法:对36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了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支架“硬象鼻”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死亡率2.8%(1/36),其中非急诊手术死亡率为0,急症手术死亡率6.7%(1/15),其中1例为术后肾功能不全死亡.结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积极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支架“硬象鼻”手术简化手术方法、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远端血供、提高假腔闭合率、减少再次手术率、提高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建宁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26(5):468-468,470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由于发生部位和血管受压及组织穿破程度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可迅速出现各种并发症而致误诊、漏诊。现将我院2001年1月漏诊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8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8例误诊原因分析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白艳梅,刘晓方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血管疾病,并非十分罕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于误诊。我院近几年收治本病12例,误诊8例,其中院外误诊6例,院内误诊2例,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14.
腹主动脉主要分支插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IMH患者4例,年龄41-65岁,合并高血压病3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三级。4例患者均合并胸腔积液。4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及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其中3例经右侧股穿刺置入导管,造影确诊后,植入覆膜支架。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除合并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转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IMH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IMH支架植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危及患者生命,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师对IMH认识的深入,检出率逐年升高,目前较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多层螺旋CT、磁共振及食管超声心动图等,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治疗上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腔内支架植入治疗,不同类型及并发症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行积极治疗后转归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瓣下狭窄伴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少见 ,现将我院收治的 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例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3岁及 4岁 ,均为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心脏病 ,活动后心悸气促 ,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检查 :无紫绀 ,胸骨左缘 2~ 3肋间可闻连续机器样杂音 ,3~ 5肋间可闻 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区可闻 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周围血管征阳性。X线胸片示CTR 0 .5 4、0 .6 2 ,主动脉结增宽 ,肺动脉段突出 ,左右心室增大 ,肺血增多。ECG左心室肥厚 2例 ,伴右心室肥厚 1例。超声心动图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直径 8mm、12mm ,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动脉增强CT的诊断和分型,心脏外科手术、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结果 胸背痛起病82例,病因为高血压102例;主动脉增强CT首诊113例,stanford A型42例,B型85例;外科手术治疗A型22例,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34例,保守治疗71例,好转99例,死亡28例(22.05%).结论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降低病死率,B型可行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2例原发疾病主要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降主动脉瘤累及弓部患者实施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1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2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升主动脉替换+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8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象鼻技术(支架象鼻6例),1例行主动脉左半弓+降主动脉置换.4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13.6%.死亡原因:1例手术前夹层已经破裂,心脏压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停跳,复苏同时手术,手术后严重右心衰,手术后16 h死亡;1例手术后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 d死亡;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未醒并发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9 d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出血2次开胸3例;延迟苏醒3例;肾功能衰竭2例.结论 主动脉弓部病变需根据手术前不同的原发病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包括半弓、全弓和全弓+象鼻手术;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脑保护方法 ,有利于降低主动脉弓部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王勐  胡何节  王磊 《海南医学》2014,25(6):854-856
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统一,但与主动脉壁内滋养血管自发破裂出血或主动脉壁梗塞等不无关系。本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胸背痛为主,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腹痛或无明显症状。CT主动脉造影常为首选检查方法,螺旋CT平扫及MRI诊断本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治疗上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对不同病期及发病特点的患者应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行积极治疗后转归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