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掌侧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可行性、注意点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9年8-2010年8月收治的2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按AO分型:A2型5例,A3型3例,B1型4例,B3型7例,C1型2例,C2型1例.采用掌侧2条垂直或平行的切口,切口均长2 cm,其中远端横切口即沿腕近纹切开,两端纵切口紧贴桡侧腕屈肌桡侧切开,经旋前方肌深部插入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3例,良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6%.手术并发症:腕近纹处横切口延迟愈合1例;大鱼际部麻木1例,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残留腕关节尺侧痛2例;腕关节功能受限2例.结论 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切口外形美观,符合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6月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采用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进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外侧入路切开旋前方肌与肱桡肌之间的筋膜进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活动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尺偏度、旋后度、旋前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6.8%,较对照组优良率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侧入路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有效保护旋前方肌的功能,具有手术风险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 Henry 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肇庆市中医院收治的 84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42 例) 和对照组 (42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 Henry 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 Henry入路离断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上肢功能 障碍评定量表 (Quick?DASH) 评分、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 (PRWE) 评分、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 (简称 Mayo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 1、6 个月, 观察组患者 Quick-DASH、PRWE 及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Mayo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 1 个月: t = 3.293、4.123?2.902、2.366, P= 0.002、P<0.001、P = 0.005、P = 0.020; 术后 6 个月: t = 4.877、4.136、2.139、2.695, P<0.001、P<0.001、P=0.035、P= 0.009);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14%,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23.81% (χ2 = 4.459, P= 0.035)。 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改良 Henry 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更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促进上肢功能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于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桡腕关节面平整度参数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估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和桡腕关节面平整度等影像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优良率(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时间短、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组(47例)和闭合复位组(39例),关节镜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闭合复位组(t=19.311、3.333、2.069,P<0.001、P=0.001、P=0.042)。术后3个月,关节镜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活动度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t=7.820、4.299、3.515、3.740、3.643、5.066,P均<0.001),Cooney腕关节评分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组(t=6.194,P<0.001);关节镜组患者中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22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明显优于闭合复位组患者的腕关...  相似文献   

6.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 总结2003年4月~2006年11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用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异体骨.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7周,平均11.2周.结果 23例术后X线片提示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2周;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71.3°,背伸69.1°,尺偏25.2°,桡偏19.5°,旋前80.2°,旋后79.7°.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钉板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关节炎及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4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能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同时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因长期固定而导致的骨量丢失,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疗效和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T型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腕关节尺偏活动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情况[(21.8±3.7)°、(9.4±2.7)°、(21.3±3.8)°]明显优于对照组[(17.8±3.1)°、(8.1±2.0)°、(18.4±3.8)°,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8,P=0.028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7)。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疗效显著,愈合情况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2008年,作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18例20侧,骨折类型按A0分型B2型4侧,B3型5侧,C1型4侧,C2型3侧,C3型4侧。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10~2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将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后X线愈合情况分为畸形愈合组和愈合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畸形愈合各指标和腕关节功能评分,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认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可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对改善腕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块手术患者31例,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8岁;致伤原因均为暴力创伤.患者均先行掌侧入路显露复位掌侧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继发性腕关节不稳定与桡骨远端骨折类型的关系,讨论腕关节不稳定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67例共75个腕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随访2a~6a,在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上分别测量腕高指数、尺腕距离比、舟月骨距、舟月骨角、桡月骨角、头月骨角,并测定腕关节功能的主、客观指标。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腕关节不稳定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58.67%(44/75),其中,腕背侧镶嵌不稳定(DISI)29例(38.67%),舟月骨分离9例(12.00%),其他为掌侧镶嵌不稳定、尺侧偏移和头月骨间不稳定等,多发生在严重骨折移位患者。骨折愈合后,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功能明显差于单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关节面弧度和掌倾角对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及类型有显著影响。对骨折移位严重或高能量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要注意是否合并腕关节不稳定。对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掌倾角.  相似文献   

13.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桡骨远端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严重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比较困难,常因复位的丢失最终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自2000年1月开始采用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24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46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随访2年以上,疗效优良.本方法在牢固复位、提供锁定角度灵活性的同时并不增加内固定失效及复位丢失发生率,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照组35例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实验组30例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肢体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微创钢板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与ORIF技术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MIPPO技术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78例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克氏针组(42例)和钢板组(36例)。克氏针组采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钢板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变化、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克氏针组与钢板组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桡骨缩短程度、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C2型患者:克氏针组、钢板组手术前后各时段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3型患者:克氏针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钢板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和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C3型骨折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锁定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与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 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省丽水市青田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60~79岁[(66.5±5.6)岁]。骨折AO分型:B1型16例,B2型15例,B3型11例,C1型12例,C2型14例,C3型10例。40例采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改良组);38例采用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传统组)。观察两组骨折愈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腕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旋转角度、握力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5.2±6.3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钢板内固定位置良好,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肌腱损伤并发症。传统组2例出现腕管综合征,Ⅱ期行内固定去除腕管松解后缓解。改良组VAS术后1周[(6.17±0.40)...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手术时间等资料,并根据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否失败将其分为失败组与成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个月后,12例(20.0%)患者治疗失败,设为失败组;余48例(80.0%)患者治疗成功,设为成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败组受伤至手术时间≤5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功组(χ2=12.273、18.504、10.855、15.745,P<0.001、P<0.001、P=0.0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5 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是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2.435~1763.539、1.307~444.840、1.321~176.352、1.186-289.506,P=0.013、0.032、0.029、0.037)。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与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熊杰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34-736
目的:探讨使用牵开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4月~2006年12月,使用牵开钢板在牵开状态置入桡骨、掌骨背侧,桥接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1例的复位效果,及前臂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平均随访4.2年。结果:伤肢术后7 d即可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4 d,桡骨短缩平均1.5 mm,关节面X线片示光滑;掌倾角平均10.4°,尺偏角21°,前臂旋前平均80°,旋后平均75°,腕关节屈曲平均62°,背伸平均67°。Gartland-Werley分级: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0例。并发症:中指伸指肌腱滑囊炎4例,拇长伸肌腱撞击综合症2例,取出植入物后消失,腕关节屈伸受限<50°患者3例。结论:背侧长牵开钢板在牵开状态下植入是目前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