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军  陈易人 《临床医学》1990,10(4):152-154
1973年,Maddison 首先应用全脾栓塞术获得成功。之后,Spigos 将该技术改进,倡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机能亢进,不仅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避免脾切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而且并发症少于全脾栓塞,疗效十分显著,是一种有价值的、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有可能取代某些疾病的脾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2.
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BCD合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液体栓塞剂——BCD液体合剂,寻找BCD合剂中各种成分的最佳配比,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1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动脉切开插管至一侧肾动脉,注入BCD合剂0.2~0.4ml,定期复查观察栓塞效果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CD合剂通过4F Cobra导管和Tracker-18微导管均无困难,未发生堵管、粘管情况,亚急性和慢性期造影未见血管再通,光镜检查示轻度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内膜增厚。结论:BCD合剂栓塞血管安全有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液体栓塞剂。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6P”征,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脉搏消失(pulselessness)、麻木(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和皮温变化(polikilothermia)。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Fogarty导管取栓术加静脉溶栓法。Fogarty导管取栓强调取栓应在栓塞发生6~8h内。  相似文献   

4.
牛小莉  李双成  郭力 《临床荟萃》2010,25(13):1190-119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血管调理素(vascular opsonin),具有促进血管内皮增殖迁移分化、促进生理和病理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及神经保护等功能,在胚胎发育、肿瘤、外伤、卒中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理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2 3岁 ,主因剖腹产术后 12d ,左下肢肿胀 3d ,呼吸困难 2h ,右侧肢体偏瘫 30min入院。病人妊娠 8个月时 ,在我院门诊查血压 16 5 / 12 0mmHg ,尿蛋白 (2 ) ,双下肢中度水肿 ,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口服硝苯吡啶 2 0mgtid ,血压稳定于 14 0 / 90mmHg ,预产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侵犯门静脉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侵犯门静脉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陈自谦①陈君坤曹建民王中秋王鸣朱锡旭笔者自1991年1月至1996年4月对54例肝癌合并门静脉侵犯进行了TACE治疗,现着重探讨TACE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1材料和方法本组54例,男44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7.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朱绍成 《临床医学》1997,17(11):15-16
应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21例,栓塞材料选用鱼肝油酸钠+明胶海棉+造影剂,栓塞范围在50 ̄70%之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般患者在术后2 ̄3周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逐渐升至正常,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结果表明:该疗法既保存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又治疗了脾功能亢进,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9.
急性动脉栓塞疾患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坚  林仙明 《急诊医学》1998,7(6):414-415
  相似文献   

10.
11.
蔡恒毅  郭贵海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2168-2170
目的:对微球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s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的疗效是否有差异进行Meta分析,旨在明确微球栓塞是否能够提高TACE疗效。方法:网络检索有关数据库,对所纳入研究的文献提取原始数据,采用RevMan Manager4.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R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检索相关数据库1990-2010年,共有11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9篇根据肿瘤体积变化判断疗效,所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式Meta分析,合并RR值为1.12,95%CI为0.98~1.27,微球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在TACE术中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9篇根据1年期生存率判断疗效,所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Meta分析,合并RR值为1.29,95%CI为1.16~1.44,微球栓塞疗效优于常规化疗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化疗栓塞相比,微球栓塞不能提高肿瘤的反应,但能提高1年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研究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和聚乙烯醇颗粒在子宫肌壁间肌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将5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分为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组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组,观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的月经量、子宫肌瘤肌瘤体积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术后月经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3);术后6个月2组间子宫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术后12个月后肌瘤体积PVA颗粒栓塞组小于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组(P<0.001);2组间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和聚乙烯醇颗粒在子宫肌壁间肌瘤介入治疗中均有效,6个月内效果无差异,1年后聚乙烯醇颗粒栓塞组疗效优于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34例子宫肌瘤患均采用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方法,注射聚乙烯醇(PVA)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15个月(平均6个月),总的症状改善率91.2%(31/34),表现为月经增多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下腹部胀痛消失,栓塞后肌瘤均有缩小,B提示瘤体缩小1/3或以上达79.4%(27/34)。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部分脾栓塞术已用来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目前尚无部分脾栓塞引起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的报道。本文报道了40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行部分脾栓塞术后,免疫球蛋白的态变化,结果表明,部分脾栓塞后一周外周血IgG水平明低于术前,术后三周又恢复术前水平,IgA,IgM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关于术后一周IgG水平降低的原因,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鼻腔大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目前仍主张早期外科手术切除。但多数肝癌患者,一旦确诊已属中晚期,或并存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严重肝功能不全等,而不适宜手术切除,因此能手术切除的不足30%。在非手术治疗中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应用广泛,是一种治疗手术不能切除肝癌的有效方法,但其不能使肝癌组织、尤其是大的肝癌癌灶完全坏死,对肝癌包膜内外浸润、周围子灶治疗也有一定限度。超声引导下经皮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injection,PEI)治疗,能使直径小于3cm的肝癌组织完全坏死,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外科手术,然而对于大的肝癌癌灶疗效欠佳。为使单个大的肝癌癌灶完全坏  相似文献   

18.
脾栓塞程度控制的方法学研究(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寻影响脾栓塞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其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 ic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1999—11~2005—11共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7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1年11月开始采用真丝线段、可脱性球囊及微弹簧圈治疗15例各种类型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sinusfistula;CCF),效果满意。本文结合病例对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栓塞材料选择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文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6岁,10例有外伤史。局麻下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先用5F造影导管经颈动脉造影,证实CCF并了解瘘口大小、数量、部位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特点后进行栓塞治疗。栓塞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