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疼痛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经验,评估其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3例疼痛性椎体血管瘤的椎体成形术治疗病例。病椎39个,其中胸椎18个,腰椎21个,36个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3个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结果:29例治疗均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2.5~5.0ml,平均3.2ml。术后随访6~12个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和无效(NR)例数分别为24、3、2、0,疼痛缓解率93.1%。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疼痛性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共59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其中血管瘤2例2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35例57个椎体。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在X线定位下,将不透X线骨水泥(在骨水泥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PMMA粉剂中加入2ml对比剂以透视显影)按粉剂与液体为3:2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用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后。27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6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缓解;随访12个月,无复发迹象。本组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椎体成形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及效果,探讨椎体成形术的适用范围,术前,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8例78椎。结果 94%口才在术后早期取得满意效果,得到随访半年以上的44例中仍有91%效果良好。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一些经验及注意事项需要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椎体良、恶性肿瘤一直是非常棘手的疾病 ,以往的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不足 ,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出现使椎体血管瘤的治疗产生突破性进展 ,本文总结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总结 7例椎体血管瘤和 11例椎体恶性肿瘤的治疗 ,17例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 ,1例颈椎血管瘤采用颈椎前外侧入路。注射 15 2 0 %的骨水泥 ,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铸形。结果  18例治疗都获得成功 ,注射骨水泥 0 .5 7ml。 10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 ,6例明显缓解 ;2例有所缓解 ;随访 1 9个月 ,无复发迹象。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是一种小创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83例共104节,非随机分为2组,组1共44例58节用PVP治疗,组2共39例46节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期内疗效及椎体高度变化。结果组1患者44例PVP后1周疼痛均得到缓解,视觉疼痛评分(VAS)平均分值从术前8.5下降至2.6(平均下降5.9)。组2患者39例保守治疗后1周VAS分值无变化,在治疗后1周、1和3个月时。组1的VAS分值明显低于组2(P<0.01),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8.9个月,组1有新发骨折3例3节,组2有2例2节,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后1周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mm,中央2.3mm,后缘高度无变化,随访3、6个月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PVP后1周时无差异(P<0.01)。保守治疗后1周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变,3个月时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前缘1.9mm,中央2.1mm,6个月时与3个月无差异。在治疗3个月后,组1椎体高度明显高于组2(P<0.01)。结论PVP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缩短病程,但6个月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VP可使新鲜压缩椎体的前缘和中央高度得到部分恢复,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保守治疗在3个月内椎体高度可进一步丢失;PVP后新发骨折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再次椎体成形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处理首次PVP术后疼痛不缓解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骨折9例共9节行PVP治疗后疼痛不缓解,其中轻度压缩3例、中度以上压缩6例,包括合并囊性积液4例4节和粉碎性压缩2例2节;椎体转移性肿瘤4例共5节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2~4个月疼痛复发。均采用再次PVP治疗,术后CT观察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再次PVP技术均成功,再注入PMMA量平均为4.8ml,随访1~18个月,CR10例、PR3例。CT证实椎体周围PMMA渗漏2例,但无一例出现临床症状。2例椎体转移肿瘤分别于再次PVP后4、5个月死亡,但无明显相应病变椎体平面疼痛。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后疼痛不缓解及椎体内转移性肿瘤疼痛复发者,再次PVP的疗效显著。关键技术是经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内致痛区并充分充填PMM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 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154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与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V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过伸复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椎体功能、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AS:t=1.985、2.733、2.490,P=0.049、0.007、0.014;ODI:t=2.726、8.181、8.497,P=0.007、P<0.001、P<0.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6.786,P <0.001),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t=20.927,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8%(χ2=4.464,...  相似文献   

8.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椎体高度是否能提高.资料与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40例共68节,其中椎体内合并囊性裂隙12例共16节.应用64层螺旋CT在脊椎二维重组图像的正中矢状面分别测量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比较PVP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与椎体压缩程度关系及合并囊腔裂隙者与无囊腔裂隙者的高度变化差异.结果 PVP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分别提高(2.01±1.72)mm、(1.78±1.47)mm及(0.44±1.03)mm;PVP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增加值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椎体内合并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4.13±1.88)mm、(3.76±1.51)mm,椎体无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1.35±1.01)mm、(1.17±0.7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有囊变者PVP术中注入骨水泥的量较无囊变者明显增加.结论 PVP可提高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合并椎体囊变者的高度提高更明显;椎体高度的提高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36例患者(41节责任椎体)采用单侧或双侧入路行PVP,通过术前与术后1周VA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的测量,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临床疗效和有无并发症.结果 41节责任椎体采用PACS自带软件测量到术前PVP穿刺参数测量值,选择单侧入路14节,双侧入路27节.PVP均按照术前设计方案顺利完成,PVP技术成功率100%.骨水泥注入量(4.0±1.1)ml.术前与术后1周VA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疼痛缓解率97.2%.41节PVP前后椎体前缘和中央测量的和后缘测量的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 0.01和0.05).有8节椎体出现不同形式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9.5%,骨水泥主要是向椎旁组织、椎间盘及椎静脉丛渗漏,仅出现一过性刺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消失.结论 PVP已成为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率,降低了VAS评分.同时可显著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加固了椎体,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OVCFs病例资料2 75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非手术治疗组774例、椎体强化组2 070例(包括103例非手术治疗无效转入椎体强化组患者)和开放手术组14例。分析各组性别、年龄、基本信息(受教育程度)病程、外伤史、脊柱畸形、椎体骨折史、椎体强化史、腰椎骨密度(L_1~L_4)、MRI特点与椎体骨折数量、骨质疏松治疗方案、随访时间及背痛变化VAS评分等。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592例,女性2 163例;年龄37~99岁,男性平均年龄(74.8±9.0)岁,女性平均年龄(71.3±8.5)岁。非手术治疗组中671例(86.70%)初始VAS评分(5.81±0.56)分,治疗3周~3个月(中位数6周)后VAS评分(1.02±0.83)分;103例(13.30%)初始VAS评分(6.74±0.24)分,随访3周~6周(中位数4周)VAS评分(5.35±0.73)分,疼痛缓解差转入椎体强化组进行椎体强化治疗。非手术治疗有效与无效亚组间比较,年龄、外伤史、强化史、脊柱畸形、病程、椎体骨折数量、初始VAS评分、MRI信号及骨质疏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椎体强化组共2 070例,初始VAS评分(8.37±0.81)分,术后即刻VAS评分(2.04±0.93)分,其中2 037例(98.40%)患者术后即刻VAS评分≤2分。464例(16.84%)患者系再次椎体骨折入院,182例(39.22%)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282例(60.78%)未持续抗骨质疏松治疗。开放手术组特征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llapse,OVC)、畸形、失稳合并神经压迫,经后路减压、畸形矫正、骨水泥强化钉道、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随访14~30个月(中位数16个月)均获得骨融合,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年龄≤70岁、无外伤史、无强化史、无畸形、病程较短、单椎节骨折、VAS评分≤6分、MRI为局限性信号、骨密度稍低、轻中度疼痛OVCFs患者可尝试非手术治疗。椎体强化治疗止痛效果满意,术后需严格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再骨折风险。椎体爆裂、神经/脊髓压迫、严重失稳者开放手术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增加骨强度,避免椎体继续压缩;矫形,恢复椎体高度。传统的保守疗法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外科微创治疗技术如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应用,已取得较好疗效。该文就PVP和PKP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为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以腰背部疼痛为症状,常被患者忽视,随着疼痛的加剧患者需卧床制动使活动量减少,增加了骨量丢失[1].该病非手术治疗4年内病死率高达50%,近年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技术的发展,该疗法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且镇痛效果明显,但部分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2].目...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rbroplasty,PVP)应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和骨质疏松症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目前,PVP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上述疾病所致的顽固性疼痛和加固椎体。我院于2001年7月开展此项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0例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热点,其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脊柱的后凸畸形。近几年随着椎体成形术的发展和应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骨水泥灌注量、灌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共218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胸椎73个椎体,腰椎138个椎体,骶椎7个椎体,共218个椎体.手术在DSA监视下进行.根据椎体形态、破坏范围及穿刺点位置选择进针途径.结果 150例218个椎体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胸椎注入骨水泥2~5 ml,平均3.5 ml;腰椎注入3~8 ml,平均5.5 ml;骶椎4~7 ml,平均5.5 ml.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34例,89.3%;部分缓解15例,10%;无效1例,0.7%.150例中渗漏至椎间盘12例,硬膜外囊10例,椎旁静脉丛3例,椎旁软组织4例,骨水泥外漏发生率13.3%.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缓解或消除由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脊椎病变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增加椎体强度、防止骨折移位和止痛效果确切等优点。2001年10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15例(23个椎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11例13个椎体行PVP,其中椎体转移瘤9例(11个椎体),血管瘤l例,骨髓瘤1例;颈椎1例,胸椎5例,腰椎4例,骶椎1例。年龄37—72岁,平均60.5岁。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用10~13G骨穿针经椎弓根刺人椎体后,用外科锤将骨穿针钉人椎体,并注入欧乃派克1ml,观察有无粗大的引流静脉显影,然后注入按3:2:1配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NA,骨水泥)2~5ml.结果 11例13个椎体1次穿刺成功12个,2次穿刺成功1个。2例骨水泥渗入椎旁软组织内,1例经椎体静脉引流导致肺栓塞。结论 PVP治疗椎体转移瘤、血管瘤、骨髓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远期疗效。方法17例患者19处椎体血管瘤,13处椎体无压缩骨折,6处椎体已发生压缩骨折。17例患者均诉不同程度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5例发生压缩骨折的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4例)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在DSA监测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5.8±8.7)个月。结果19处血管瘤椎体PVP均获得成功,术中每个椎体注射PMMA2~6ml,4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1例椎体其上椎间盘发生渗漏。短期随访显示17例患者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2例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患者症状消失,其余3例患者症状仍存在。长期随访示2例患者疼痛加剧,系邻近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引起。结论PVP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肿瘤椎体切除重建的疗效及价值.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肿瘤患者24例,分成对照组(n=11)和研究组(n=13).对照组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椎体重建术;研究组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化疗后,再行肿瘤椎体重建术. 结果 对照组4例手术失败,7例手术成功,成功率57%,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85 ml、平均手术时间5 h;研究组13例肿瘤椎体全部手术切除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42 ml,平均手术时间3 h.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椎体重建稳定性良好. 结论 术前胸腰椎动脉栓塞便于肿瘤椎体切除及重建,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椎体成形术中是否有必要行骨静脉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是否有必要行椎体骨静脉造影.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患者共779节椎体成形,分为两组:组1为先行椎体骨静脉造影后再注入骨水泥(PMMA)共247例362节椎体,包括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35例177节椎体、椎体转移性肿瘤112例185节椎体;组2为直接注入PMMA共286例417节椎体,包括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94例288节椎体、椎体转移性肿瘤92例129节椎体.PVP后1天均作CT复查观察PMMA分布及有无椎体周围渗漏.比较两组近期疗效、PMMA渗漏情况、注入量、手术成本及术中X线辐射时间.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疼痛程度、病变部位、疾病种类及穿刺操作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组1有效为214例(86.6%),组2为258例(90.2%)(P=0.995);组1椎体周围PMMA渗漏为41节,组2为53节(P=0.995);组1平均注入PMMA量为3.74 ml,组2为4.06 ml(P<0.01);组1平均手术费用为6.77千元/节,组2为5.72千元/节(P<0.01),组2比组1节省约1.05千元/节;组1平均X线照射时间为12.93 min,组2为8.81 min(P<0.05),组2比组1减少约4.1 min.结论椎体骨静脉造影不能提高PVP疗效和安全性,相反增加了手术成本和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