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种肝脏疾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检出率,并探讨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91037例HBV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OBI患者并扩增其HBV S基因序列,分析其HBV S基因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结果91037例住院患者中OBI总检出率为0.53%(487/91037),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OBI检出率最高(9.26%,130/1404),肝硬化患者中OBI检出率最低(0.26%,78/29921)。62例OBI患者组与124例非OBI患者组相比,OBI患者组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总体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59.68%vs.35.48%;P<0.05);OBI患者组MHR多个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43.55%vs.22.58%;P<0.05);其中,sT118K、sK122R和sV168A 3种单点突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结论本研究显示临床HBV感染患者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而且不同肝脏疾病中OBI检出率不同。此外,HBV S基因MHR的免疫逃逸相关突变与临床实践中OB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基因突变协同腺瘤样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突变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HNF-1α基因突变协同APC突变细胞模型,通过MTT法、克隆形成、划痕试验、细胞迁移、细胞侵袭及致瘤等实验观察HNF-1α基因突变协同APC突变对FAP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与单突变组比较,HNF-1α基因突变协同APC突变组FAP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克隆形成、细胞迁移、细胞侵袭及致瘤性。 结论HNF-1α基因协同APC突变促进了FAP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系统与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HBe系统的关系.方法对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基因检测(PCR法)、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阴性22例,阳性66例.从阳性患者中检出野生株感染22例,占33.3%;突变株感染44例,占66.7%.44例突变株感染者中38例属1898位点及/或1901位点突变,占86.4%;其他形式突变6例,占13.6%;66例血清HBV DNA阳性中,CHB 49例,LC 17例,突变株感染检出率分别为69.3%、58.8%,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系统中,HBV DNA阳性患者属HBeAg(+)者44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75.0%(33/44),属抗HBe(+)者20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50.0%(10/2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在HBe系统中,HBeAg(+)患者的突变株检出率高于抗HBe(+)患者(P<0.05),提示其位点突变株在HBeAg(+)中占优势,与以往文献报道中关于1896位点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患者中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应考虑HBeAg(+)患者也存在病毒突变的可能.②HBV慢性感染过程中,CHB患者与LC患者的突变株感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1898及/或1901位点的突变株感染与肝脏损害程度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血清免疫学标志的HBV株分子生物学的改变。方法:收集104例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套式PCR扩增HBVS、X、C基因,HBVS、X区扩增产物测序和变异位点分析。结果: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13例。S基因区未发现有义突变,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发现多位点变异。结论: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多位点变异可能是无血清免疫学标志HBV株的分子基础。为深人研究隐匿性HBV感染的临床检测及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失败与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母亲感染HBV基因变异在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PCR直接测定母婴HBVS基因序列 ,对婴儿存在HBVS基因变异而母亲未发现者 ,进一步通过克隆筛选法对母亲所感染的HBV进行S基因亚群分析。结果  11例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者中有 3例幼儿存在S基因“a”决定簇的氨基酸变异 ,其中 1例幼儿母亲也存在相同的变异。对另 2例母亲所感染的HBV进行S基因亚群分析发现 ,1例母亲 9个克隆所测序列与其原序列完全一致 ;另 1例母亲 8个克隆中 ,有 6个克隆与其原序列一致 ,另 2个克隆与其幼儿所感染的HBV序列一致。结论 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者感染的HBVS基因变异株可能早已存在于母亲体内 ,通过免疫选择传染给患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T 病毒的致病性和在健康人群和肝病患者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180份健康体检患者血清和156份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采用 PCR 方法检测 TT 病毒的 DNA。同时检测 HAV,HBV,HCV,HEV 和 HGV 感染标志,比较分析 TT 病毒在健康人群和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流行情况及其致病性。结果健康体检人群和肝病患者中,TTV DNA 检出率分别为2.2%和4.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检人群中,ALT 正常和升高者的检出率分别为1.7%和12.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的检出率分别为4.8%,4.3%和4.7%,11例阳性患者中,3例 ALT 正常,8例 ALT 异常。在8例 ALT 异常患者中,6例为 HBV 现行感染,1例为 HCV 现行感染,仅1例为 NA-G 肝炎患者。结论在中国健康体检人群和肝病患者中能检出低水平的 TT 病毒现行感染。但似乎仅引起个别患者的转氨酶轻度升高。TT 病毒的致病性可能较弱或需要其他因素协同致病。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反应不仅与治疗前HBV DNA载量、HBV基因型、HBV基因组的点突变以及宿主Ⅱ类HLA基因的多态性等因素有关, 而且也与患者免疫状况有关, 病毒突变株及基因表型日益受到关注. IFN抗HBV的作用机制及HBV逃逸IFN治疗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从基因、蛋白质和细胞等方面对相关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快速、高通量检测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制备基因芯片,并进行了初步应用。方法应用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了检测126A、126S、144A、145R、145E、144A 145R和144A 145E突变的基因芯片。通过对质粒参考品或样本进行测定,以评价芯片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检测劣势株的能力,并对4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同时应用基因芯片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所制备的基因芯片能特异性检测出质粒参考品,灵敏度为5×103拷贝/μl。同一样本检测10次,芯片内和芯片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当劣势株占HBV毒株10%以上时,基因芯片即可检出。芯片法测得45例样本中126A、126S-1和126S-2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35.56%和24.44%)显著高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为9.00%、4.44%和2.22%;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2),克隆测序验证了基因芯片法的特异性。结论基因芯片法可快速、有效地检测HBV特定位点突变株,为HBV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由3200个核苷酸组成,可分S、C、X、P四个开放读框区(ORF),这四个区均可发生突变。有突变(变异)的HBV病毒株均称HBV突变株。 HBV突变的类型有:1.点突变,2.同义突变,3.无义突变,4.错义突变,5.移码突变,6.缺失突变,7.插入突变,8.重排突变。但各区段出现突变的频率和类型不同,意义也不同。现已发现各种突变株均在HBV携带者中检出,在流行病学、临床发生暴肝和慢肝反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和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双重耐药HBV株临床检出特点和表型特性,为临床优化抗病毒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6 553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HBV反转录酶区与LAM和ADV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个克隆/样本)对双重耐药HBV株进行鉴定,采用表型耐药方法分析强效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对双重耐药HBV的抑制效果。结果 26 553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中,LAM/ADV双重耐药HBV突变株的检出率为0.6%(147/26 553),主要突变类型为rt L180M+A181V+M204V(65.3%)和rt A181V+M204I(10.2%)。多数患者经历了LAM→ADV(40.8%)或LAM→ADV→ETV(38.8%)单药序贯/联合治疗,平均抗病毒时间为63个月。其中2例代表性LAM和ADV双重耐药患者的动态血清样本克隆结果显示,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ADV联合挽救治疗期间,随着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后维持时间的延长,病毒准种池中LAM/ADV双重耐药株逐渐消失,病毒株以单一NAs耐药株或野生株为主。体外表型结果显示,各种双重耐药HBV突变株的体外复制力均低于野生株,ETV+ADV联合、替诺福韦酯(tenofovir,TDF)单独或TDF+ETV联合可有效抑制野生株复制(抑制率为98.5%~99.5%),而对各种LAM/ADV双重耐药突变株的抑制率分别为80.6%~92.5%、86.1%~97.9%和89.2%~97.5%。结论长期LAM和ADV单一序贯治疗可促进LAM/ADV双重耐药HBV发生,ETV+ADV联合、TDF单独或TDF+ETV联合均可有效抑制LAM/ADV双重耐药HBV复制,而基于TDF的挽救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汤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1月我院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2.5~10.0mg口服;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2.5~10.0mg口服联合芪参益气汤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低于观察组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LVEF、BNP及cT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汤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浆BNP,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微出血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分布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脑梗死病人158例,其中脑微出血(CMBs)组66例,非CMBs组92例。检测两组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MMP-9水平;并取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基因型,比较两组间MMP-9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血清MMP-9水平与微出血密切相关(P<0.05)。CMBs组MMP-9基因启动子区CC基因频率及C等位基因明显高于非CMBs组(P<0.05)。CMBs组CC基因携带病人MMP-9水平较非CMBs组明显增高(P<0.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MP-9基因启动子区C等位基因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70,95%CI(1.393,3.012),P=0.029]。结论 MMP-9基因启动子区C等位基因是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人脑微出血CC基因与MMP-9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CMR)特征组织追踪成像(FT)测量中国汉族健康人群左心室心肌形变参数的可行性,并分析年龄、性别对各应变参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健康志愿者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随后每组纳入人群按照年龄分为青年、中年及老年3个亚组。所有纳入者均行3.0TCMR检查。分析、对比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人群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的径向、周向及纵向峰值应变(PS)、峰值收缩期应变率(PSSR)、峰值舒张期应变率(PDSR)。结果:其中,女性整体周向PS、纵向PS、心基底段周向PS大于男性;男性整体周向PSSR及心中间段周向PSSR、纵向PSSR大于女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肌形变结果显示,整体径向PS在男女性中老年组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女性组整体周向PS、周向PDSR老年组低于青年组。左心室整体径向、周向、纵向PS分别与部分心功能参数相关。结论:3.0TCMR-FT能客观地量化健康人群左心室心肌形变的相关参数,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心肌各形变参数也存在差异,制定相应正常人群心肌形变参数范围需考虑性别及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治疗对糖尿病病人常见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病人220例,分为津力达组120例和常规组100例,津力达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津力达颗粒治疗,于入组时及治疗后4周查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并评价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候中口干、烦渴、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疲倦乏力、面色晦暗、口唇紫绀、舌质紫暗、脉细数比例均大于40%;而传统糖尿病中医证候多饮、尿频量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比例均不足40%。津力达组与常规组比较,口干、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疲倦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畏寒、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细数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中医证候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参芍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89例更年期心律失常女性,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维生素B_1、谷维素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倍他乐克口服,1次/日,每次12.5mg,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45例)采用倍他乐克联合参芍胶囊口服,每次4粒,2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动态心电图疗效、心功能指标、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方面比较,治疗组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睡眠质量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腹胀、恶心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参芍胶囊联合倍他乐克对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心律失常、心功能及睡眠质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2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 入组215例患者中发生吸入性肺炎者45例(20.93%),45例中存在2种基础疾病者21例(46.67%)、3种者13例(28.89%)、4种者11例(24.44%);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33例(73.33%)、有明显呛咳史25例(55.56%)、呼吸困难15例(33.33%)、意识障碍19例(42.22%)、咳嗽咳痰12例(26.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白蛋白水平低、合并基础疾病、咳嗽反射敏感性低、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鼻饲或胃肠道营养、胃食管反流、气管插管、体位不当等均为住院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住院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且合并基础疾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高龄、营养状态差、生理反射障碍、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侵入性操作、体位不当等均为住院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自ERCP诞生以来,PEP防治便成为国际性研究焦点,近年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危险因素、药物预防、预防性胰管支架置入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但研究结论不甚一致,仍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索拉非尼是美国FDA于2007年批准的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线小分子抑制剂。然而,其在HCC患者中的反应率不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索拉非尼在HCC治疗中的作用机理,为HCC靶向治疗方法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使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经索拉非尼治疗前后HCC细胞中与neddylation修饰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CK实验检测HCC细胞的增殖速率。结果 本研究发现索拉非尼能激活neddylation修饰相关的蛋白的表达。神经前体细胞表达的发育性下调蛋白8(neuron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protein8,NEDD8)激活酶抑制剂MLN4924通过抑制neddylation修饰来抑制索拉非尼耐药细胞的增殖。结论 索拉非尼能引起neddylation通路的活化。泛素激活酶NAE抑制剂可以进一步抑制对索拉非尼耐药的HCC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珠子参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珠子参总皂苷高、中和低剂量组5组,各8只。各组按剂量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MCP-1、MIF、TNF-α水平。结果珠子参总皂苷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MCP-1、MIF、TNF-α水平(P<0.05)。结论珠子参总皂苷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CP-1、MIF和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广泛应用,HBV再激活越来越受关注。HBV再激活患者可发生肝衰竭,甚至死亡。对有HBV再激活发生风险者进行筛查、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监测,已经成为各大指南的共识。本文就HBV再激活的发生风险因素、发生机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药物及疗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