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术后近期镇痛及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9-12期间择期行单侧DAA下THA患者139例,随机分为髂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n=45)、 FICB组(F组,n=46)、对照组(C组,n=48)。L、 F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L组实施后路腰丛阻滞, F组实施FICB, 2组患者均予以0.375%罗哌卡因30~40 mL; C组直接予以全麻诱导。三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侧卧位下行DAA下THA。记录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患者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予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术后镇痛,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功能康复及影像学Harris评分、 WOMAC评分以及关节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均有效随访1个月。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手术30 min (T_3)、 HR在拔管后(T_4), L、 F组明显低于C组(P0.05); L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拔管时间、 PA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 L、 F组术后24 h静息时,术后24 h、 48 h、 1个月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个月, L、 F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 WOMAC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FICB应用于侧卧位DAA下THA,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急、慢性疼痛,结合良好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FICB应用于此类微创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基本等同于后路腰丛阻滞,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更能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23-22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应激反应和功能锻炼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术后5 d评估,比较两组麻醉情况、应激反应、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最早起效时间、镇痛连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以局部麻药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MDA、AO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3 d、5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胃肠道症状、谵妄及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能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功能锻炼耐受性,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领结征"髂筋膜联合骶丛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 月在我院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66例(年龄18~65 岁),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领结征"髂筋膜联合骶丛阻滞组(F组,n = 33)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阻滞组(C组,n = 33).记录两组患者超声成像、穿刺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阻滞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内测组和外侧组各46例,均在全麻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分别经内侧和外侧入路给予髂肌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舒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髂筋膜间隙阻滞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A组应用0.5%罗哌卡因20ml于患侧下肢应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三合一”股神经阻滞;B组应用0.5%罗哌卡因25 ml于患侧下肢依据筋膜突破音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完全清醒时(T0)和清醒后0.5(T1)、1(T2)、2(T3)、4(T4)、6(T5)、8 h(T6)静息及主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T0~T6静息VAS[(4.5±0.7)、(4.5±0.6)、(4.2±0.8)、(4.4±0.5)、(4.3±0.7)、(4.4±0.6)、(5.2±0.6)分]及运动VAS[(4.7±0.6)、(4.4±0.7)、(4.4±0.5)、(4.3±0.6)、(4.4±0.6)、(5.0±0.7)、(5.1±0.6)分]均高于A组[(1.5±0.6)、(1.7±0.6)、(1.7±0.6)、(1.7±0.6)、(1.9±0.9)、(2.0±0.6)、(2.2±0.5)分,(1.6±0.6)、(2.0±0.6)、(1.8±0.6)、(1.7±0.6)、(2.0±0.6)、(2.3±0.6)、(2.5±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VAS∶F组内=17.672、P<0.05,F组间=5.062、P<0.001,F交互=1.443、P=0.143;运动VAS:F组内=8.183、P<0.001,F组间=7.742、P<0.001,F交互=0.85、P=0.424).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有一定镇痛效果,其效果不如“三合一”股神经阻滞,但其操作简便、安全,无需神经刺激器引导,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麻醉结合气管插管下全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按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进行气管插管下全麻,研究组45例进行超声引导下FICB麻醉结合气管插管下全麻,对比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苏醒期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舒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5 d时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Aldrete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4.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FICB麻醉结合气管插管下全麻可减少镇痛药用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及苏醒期质量提升,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超声引导下FICB联合全身麻醉下行THA患者142例并分为4组,A组30例采用0.3%罗哌卡因治疗,B组37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C组41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1.0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D组34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1.5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C组、D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阻滞消退时间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以上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拔管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C组(P 0.05),A组、B组、C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组、D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P 0.05),A组、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术后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组、D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B组(P 0.05),B组、C组、D组瑞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P 0.05); D组PACU停留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C组(P 0.05),A组、B组、C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A组、B组、C组,B组、C组、D组恶心呕吐、追加镇痛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HA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FICB效果显著,1.0μg/kg右美托咪定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路径行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根据穿刺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侧组(32例)和外侧组(30例)。内侧组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内侧入针方式穿刺置管,外侧组采用外侧入针方式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疼痛VAS评分、置管相关情况及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率。结果 内侧组术后48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的重新固定导管率、罗哌卡因用量明显低于外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外侧组,置管深度明显深于外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内侧组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入针路径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操作时间短、镇痛药物使用少、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LFCN)阻滞的效果,探讨其在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PENG+LFCN阻滞组40例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组40例。2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PENG+LFCN阻滞组采用质量分数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进行髋关节PENG阻滞和质量分数0.5%盐酸罗哌卡因5 mL进行LFCN阻滞,FICB组采用质量分数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进行FICB。2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2 d时采用QoR-15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24、48 h患肢肌力,术后镇痛泵首次使用时间、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使用次数,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  相似文献   

10.
王军  任岩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6):2256-2258+226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洛阳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是否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醉后监护室(PACU)中芬太尼用量、手术48 h后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术后休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眩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中芬太尼用量、手术48 h后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2天休息时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31-243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7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腰麻;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并比较入室时(T_0)、侧卧位时(T_1)、手术切皮时(T_2)、手术开始后0.5h(T_3)、手术缝合完成时(T_4)、术后24h(T_5)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完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完善时间较短(P<0.05);两组T_0时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T_4、T_5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与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麻醉起效快、效果好,且能降低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12.
王翠  张婷 《系统医学》2024,(1):64-66+70
目的 探讨超声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腰椎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先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再予腰椎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4、12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毕阶段观察组血压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麻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结论超声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区域阻滞在围术期镇痛中广泛应用,而有效的疼痛管理是手术患者加速康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能为下肢尤其是髋、膝关节手术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且操作安全简单,现就FICB的解剖结构、操作方法、局部麻醉药的选择及浓度、临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麻醉配合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联合FICB,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参数指标、干预前后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AS-A)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FICB前准备时间、FICB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麻醉配合应用于超声引导下FICB中,能够有效缩短FICB前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平卧位改良前外侧入路(MAASP)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采用侧卧位DAA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采用MAASP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7 d疼痛程度,术后髋臼前倾角、双下肢长度差异,术后3、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1年内并发症。结果 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 <0.05);两组术后3、7 d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1 d(P <0.05),术后7 d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3 d(P <0.05),B组术后1、3、7 d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 <0.05);术后3、6个月、1年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1年内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侧卧位DAA与MAASP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均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后者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以冲击量给药方式行髂筋膜间隙连续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纳入71例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0.2%罗哌卡因(A组);0.1%罗哌卡因(B组);A组36例(男10例、女26例),B组35例(男14例、女21例)。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即刻超声引导下行患肢髂筋膜间隙置管,背景剂量为0,自动冲击量为10 ml/h,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5 ml,锁定时间为30 min。观察并记录术前T0、术后T1 (2 h)、T2 (4 h)、T3 (6 h)、T4 (8 h)、T5 (12 h)、T6 (24 h)时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术后T3、T4、T5、T6各时间点被动曲髋与主动曲髋时VAS以及直腿抬高高度;VAS≥4分时,给予地佐辛。分别于T0、T3、T6采取血标本检测血浆P物质浓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PCA有效按压次数,地佐辛、罗哌卡因总用药量以及住院天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罗哌卡因总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B组T4、T5、T6各时间点直腿抬高高度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住院天数降低(P<0.05);A,B两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地佐辛总用药量、PCA有效按压次数、各时间点静息VAS、各时间点被动曲髋时VAS以及主动曲髋VAS、术后T3直腿抬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0.1%罗哌卡因以冲击量给药方式行髂筋膜间隙连续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时,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对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影响较小,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6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围手术期镇痛方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予以塞来昔布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照组仅以塞来昔布镇痛。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静息及动态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抬腿15°以上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术后6、12、24、48 h静息VAS评分分别为(3.67±0.74)、(4.70±0.64)、(4.79±0.65)、(4.67±0.6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8±0.65)、(5.52±0.76)、(5.39±0.83)、(5.39±0.97)分],搬运时、术后6、12、24 h和48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6.00±1.00)、(5.03±0.47)、(5.70±0.64)、(5.97±0.73)、(5.79±0.7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39±0.83)、(6.21±0.65)、(6.76±0.71)、(6.36±0.90)、(6.42±0.97...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行髋部手术72例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分析两组各时间节点的HR和MAP,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VAS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T2、T3的HR和MAP都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术后研究组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疼痛感,使患者更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