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进行矫治的正畸治疗患者初始阶段的疼痛程度。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 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比较两组治疗后4 h、12 h、 24 h、3 d、5 d、7 d的疼痛程度及溃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出现疼痛,疼痛在12~24 h达到高峰, 3 d后逐渐减轻;研究组6个观测时间段疼痛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溃 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正畸治疗的初始阶段两种矫治器都会产生 疼痛不适,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疼痛感及溃疡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检验其疗效。方法:选择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安氏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成人患者31例。设计为牙弓扩展、个别牙邻面去釉或拔除一颗下切牙。通过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每2周患者自行更换下一副矫治器,4~6周来院复诊1次。结果:31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整齐、无间隙,上下中线正(拔除1颗下切牙的除外),覆、覆盖关系正常,双侧磨牙中性关系不变。矫治时间8~14个月。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矫治成人安氏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自锁托槽与直丝弓托槽的脱落率。方法:选择牙列完整的50例非拔牙固定正畸矫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锁托槽组25例,直丝弓托槽组25例。所有操作严格按照粘接要求进行粘接,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其脱落情况,计算脱落率。结果:自锁托槽组和直丝弓托槽组脱落率分别为7.2%和7.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和直丝弓托槽的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要求和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托槽。  相似文献   

4.
杨珍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8-120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MBT传统托槽矫治器脱落率及其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13~18岁正畸患者3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采用Damon3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照组15例,采用MBT托槽矫治器。记录6个月内两组托槽的脱落率,并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PLI、GI和SBI)。结果:两组托槽的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PLI、GI和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锁托槽和MBT托槽的脱落率相当。相对于MBT托槽,自锁托槽并非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对患者的初戴适应程度、牙龈健康、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2008年来我科就诊的正畸患者30例,年龄12~16岁,自锁托槽15例,MBT托槽15例,分别记录戴矫治器后的前7天疼痛和/或不适的发生强度;戴矫治器后1、3、6个月下切牙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记录开始治疗1年内两组患者托槽脱落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戴固定矫治器后前7天疼痛和/或不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锁托槽组牙周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直丝托槽组(P〈0.05);自锁托槽组的托槽脱落率远低于传统托槽(P〈0.05)。结论:与传统直丝托槽比较,自锁托槽矫治器初戴适应性无差别,但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并降低了托槽脱落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自锁托槽组与传统托槽组在结扎固定上花费时间的长短和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25例采用自锁托槽治疗,25例采用传统托槽,分别观察操作时间及患者的牙周状况;观察两组托槽从美观程度、方便性、舒适性、卫生性、疼痛给患者带来的感受。结果:使用自锁托槽在操作时间上和牙周健康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两组托槽在美观程度、舒适性、卫生、疼痛方面等方面存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锁托槽,操作便捷,椅旁操作时间短,舒适、美观、卫生、对牙周健康影响相对较小,如果错牙合类型及经济状况许可,自锁托槽矫治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过程中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口腔正畸伴有轻、中度牙列拥挤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法正畸,对照组则予以传统托槽矫治法正畸。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个月时评估患者牙周状态,检测龈沟液中IL-1β、TNF-α、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及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牙周状态GI、SBI、PLI、CAL指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中IL-1β、TNF-α及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传统矫治器对牙周状态的影响更小,造成牙周炎症的程度更轻微,在临床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楚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1):2151-2152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采用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的优越性。方法:随机抽取,临床病例72例,其中使用Smartclip自锁托槽的36例(A组)、传统MBT金属托槽36例(B组),所有病例均为恒牙期错耠畸形,中度拥挤。分别记录基本排齐所需要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排齐时间为3.6个月,B组的排齐时间为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能明显缩短牙齿排齐时间,从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Quick自锁托槽和传统MBT托槽在正畸治疗早期对患者疼痛程度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成Quick自锁托槽组和传统MBT托槽组各30例,对治疗后7天内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Quick自锁托槽和传统MBT托槽在正畸治疗早期7天内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和睡眠质量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过程患者疼痛程度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与使用传统托槽或自锁托槽不存在必然联系,两种方式都存在造成患者疼痛感觉和影响睡眠质量的弊病,需要在今后的医疗活动和器械的改进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临床分析,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具体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90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的整齐并有效关闭了拔牙的间隙。观察组在疗程评估的有效率方面略高于参照组,但是两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和便捷满意度3个指标上,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结论:固定矫治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均能形成显著的疗效,但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但美观大方,还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所以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方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对于固定矫治器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隐适美矫治器与Damon?Q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笔者医院完成非拔牙矫正治疗的100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矫治方式分为隐适美组(使用隐适美矫治器行正畸治疗)52例和Damon?Q组(使用Damon?Q自锁托槽矫治器行正畸治疗)4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牙弓宽度指标(尖牙间宽度、第一前磨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周健康指标[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龈沟液炎症指标[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牙弓宽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I、PLI、SBI、IL-1β、TNF-α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Damon?Q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陶瓷自锁矫治器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科室就诊的80例成人安氏Ⅰ类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陶瓷自锁矫治器矫治,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结果: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PLI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LI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I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SBI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PD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列矫治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比陶瓷自锁矫治器对口腔卫生状况影响相对较小,但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的M-LF托槽与MBT自锁托槽在排齐和整平牙列过程中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非拔牙的正畸患者,分别应用M-LF托槽与MBT自锁托槽排齐和整平上颌牙列,在T1阶段和T2阶段(即应用0.018×0.025NiTi方丝排齐整平结束时)分别制取患者上颌模型,选用尖牙间宽度等多项测量标志点进行测量,比较两者上颌牙弓宽度的差异。结果:M-LF托槽与MBT自锁托槽牙弓宽度变化最显著在前磨牙区,各自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LF组的牙弓变化量比MBT自锁托槽组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非拔牙正畸的患者,应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的M-LF托槽与MBT自锁矫治器在排齐和整平牙列阶段,均可使上颌牙弓中后段宽度显著增大。前者牙弓变化量比后者大,但优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mart clip自锁托槽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例上牙轻中度拥挤的患者,不拔牙矫治,使用Smart clip自锁托槽排齐牙列,在治疗前和上牙排齐时分别进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的变化,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排齐后与治疗前阶段相比,上颌牙弓长度、周长、前磨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尖牙间宽度和第二磨牙间宽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Smart clip自锁托槽系统排齐和整平上颌轻中度拥挤牙列,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均显著增大,增加不拔牙矫治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托槽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和牙髓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4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90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研究组应用无托槽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0、1、3、6、12、18、24个月的牙周指数和牙髓活力变化。结果:①治疗后6~12个月,研究组的各牙周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牙周指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②治疗后3~1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IL-1β与TNF-α的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③治疗后3~18个月,研究组的EP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有利于正畸治疗患者在矫正前期牙周组织健康维护,降低牙龈炎的发病率,有助于促使正畸治疗后牙髓活力的提高和恢复,而当正畸开始18个月后,两种矫治器对牙周组织和牙髓活力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正畸中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68例牙周矫治患者,随机分为托槽组(34例)和无托槽组(34例)。托槽组为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无托槽组为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转位牙矫正、倾斜牙矫正以及完成治疗所需的时间,牙周健康指数,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托槽组患者的转位牙矫正、倾斜牙矫正以及完成治疗所需的时间均低于托槽组(P0.05)。治疗后,无托槽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SBI)、茵斑指数(PL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水平的改变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托槽组患者的GI、SBI、PL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SPD的改变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无托槽组患者的GI、SBI、PLI水平均低于托槽组(P0.05),两组间的SP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中AST、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无托槽组患者龈沟液中AST、ALP水平均低于托槽组(P0.05)。无托槽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41%,托槽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过程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较小,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正畸过程中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在慢性广泛型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佳晨 瑞冠口腔门诊部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慢性广泛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MBT直丝弓托槽治疗,观察组采取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临 床疗效、牙周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0.00%(P <0.05);两 组治疗后CAL、PLI、PD、SB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GR均高于治 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体力状况、病情、社会状况、生活状况评分及总分均 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慢性广泛型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 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标,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Quick自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在初期牙列排齐整平阶段的治疗时间、复诊次数和椅旁弓丝结扎与去结扎时间。方法:选取采用Quick自锁托槽矫治器(S组)和传统MBT金属托槽矫治器(C组)治疗的患者各40例,分别纪录自戴入矫治器至上下牙列完全排齐整平、0.019"×0.025"的不锈钢丝能够顺利入槽所经历的时间和复诊次数,分别测量每位患者全口弓丝结扎及去结扎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齐整平时间,S组为(4.8±1.7)月,C组为(7.7±2.1)月;复诊次数,S组为(4.2±1.5)次,C组为(7.2±1.1)次;全口弓丝结扎时间,S组为(25.1±3.7)s,C组为(679.6±35.3)s;全口去结扎时间,S组为(31.4±2.4)s,C组为(256.5±13.6)s。S组的排齐整平时间、全口结扎去结扎时间明显短于C组,排齐整平所需的复诊次数也明显少于C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锁托槽能更快地排齐整平牙列,同时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和椅旁操作时间,提高了临床医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固定矫治器托槽脱落的情况及脱落原因.方法:收集一年内接诊并用固定矫治器矫治的患者40例,每次复诊时就托槽的脱落情况进行记录统计,比较前后牙及上、及下托槽脱落的情况并找出脱落原因.结果:脱落率后牙明显高于前牙,下牙明显高于上牙.而导致托槽脱落的原因主要与咬食硬物、刷牙、牙合干扰及外力冲撞等因素有关.结论;正畸治疗中托槽脱落影响疗程及疗效.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通过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嘱咐工作,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并通过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托槽脱落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儿童牙颌畸形进行矫正,观察矫正效果及对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牙颌畸形儿童9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托槽矫治器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牙周指数、疼痛评分、美观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显著降低(P<0.05),牙龈退缩指数(GR)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或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d、1周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观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儿童牙颌畸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牙周指数、疼痛情况和美观效果,减少炎症和应激反应,安全舒适,值得临川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