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长效麻醉剂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189例在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试验组95例,采用术前超声引导下0.2%罗哌卡因行双侧第9、10、11组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各切口0.2%罗哌卡因分层浸润麻醉。对照组94例仅行0.2%罗哌卡因切口分层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需要补救性镇痛等情况。结果 术后2 h,两组静息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及48 h,试验组静息VAS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8、24及48 h试验组活动后VAS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补救性镇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长效麻醉剂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安全、可行,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阻滞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开胸肺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所有患者取侧卧位,采用平面外法进针,触及T5横突骨质后,对照组注入0.25%罗哌卡因30ml。实验组注入0.25%罗哌卡因30ml,其中混合舒芬太尼10μg。注药完成后30min测定阻滞平面。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等。采用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1h,6h,12h,24h,48h时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评分;记录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氟比洛芬酯的追加例数;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1),竖脊肌阻滞完成后5min(T2),竖脊肌阻滞完成后20min(T3),切皮时(T4),苏醒拔管后(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气胸有无、呼吸抑制与否及有无全脊麻、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及48h时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12h,24h及48h,观察组患者咳嗽下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余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基本信息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10μg舒芬太尼复合0.25%罗哌卡因30ml竖脊肌阻滞能够有效发挥术后镇痛作用,作用时间延长,而且对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R组)和全麻+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DR组),每组各30例。G+R组和G+DR组于麻醉诱导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G+R组和G+D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0.6μg/kg 20 ml。3组全麻诱导置入i-gel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15μg/(kg·min)和异丙酚同时泵注,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异丙酚的泵注速率,维持BIS值45~55。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静息时、主动功能锻炼(AFE)状态下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状态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4 h内解救镇痛药用量。记录收肌管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过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和G+R组相比,G+D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G组相比,G+R组术后1和4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G+DR组术后1、4、8和12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G+R组相比,G+DR组术后8和12 h静息时、AFE状态下和CPM状态下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均明显降低(P0.01)。3组股四头肌肌力、地佐辛用量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375%罗哌卡因20 ml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连续股神经阻滞(连续股神经阻滞)与单纯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及开平市中心医院40例拟行TK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每组20例,所有患者术后在B超下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镇痛药物为2.5 g/L罗哌卡因150 mL;试验组镇痛药物为2.5 g/L罗哌卡因和0.1 g/L 地塞米松混合液150 mL。记录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主、被动功能训练VAS评分,吗啡用量,主动屈曲关节角度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6、12、24、48、72 h静息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48、72 h主、被动功能训练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 h后各时间段及72 h总吗啡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48、72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试验组为15%,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纯罗哌卡因相比,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连续股神经阻滞可加强TKA患者的术后镇痛作用,提高TKA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罗哌卡因阻滞,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比较2组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儿的镇痛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后4 h的VAS评分,对照组术后8、12、24、48 h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4 h的Ramsay评分,且观察组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镇痛总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罗哌卡因阻滞,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更好,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对腹腔镜术后患者镇痛的疗效。方法收集凤翔县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缝皮时用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 L行切口浸润镇痛,对照组不进行局部浸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4~12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48 h两组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为7.5%(3/4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7.5%(1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患者术毕行甲磺酸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对术后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手术结束前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3组:低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L组,n=20)在手术结束前应用0.2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中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M组,n=20)在手术结束前应用0.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C组,n=20)在手术结束前直接缝合切口,不给予任何局部麻醉药。观察患者术后2 h、6 h、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麻醉恢复时间及手术结束后的躁动评分及相关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RL组和RM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及术后6 h内的躁动评分低于C组(P<0.05),RL组和RM组患者在术后2 h、6 h、24 h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C组(P<0.05),恢复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01)。3组间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道癌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食道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20例行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照组20例行全身麻醉。比较2组丙泊酚、维库溴铵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d采用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痛疼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率,术后3d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食道癌手术中行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较佳,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195-2197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肠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选择我院择期肛肠手术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三组,每组50例。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泵方案A组0.08%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B组为0.1%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C组为0.12%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采用持续背景剂量加PCA量的给药模式;术毕均在创面外敷太宁栓软膏10g。观察各组不同时间段的镇痛效果及尿潴留发生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疼痛程度,A组在4h、8h、16h 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毕24h及36h VAS无明显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各时间点的静息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的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潴留发生率C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略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模式镇痛下肛肠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罗哌卡因浓度采用0.1%较0.08%的镇痛效果好,尿潴留发生率罗哌卡因浓度0.1%较0.12%低,0.1%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的镇痛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尿潴留的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麻醉持续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阻滞6 h、12 h以及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阻滞后6 h相比,两组阻滞后12 h、24 h VAS评分逐渐升高,但观察组阻滞后12 h、24 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评定其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7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实施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以来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时的VAS评分,另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36 h、48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麻醉阻滞效果好,疼痛轻,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左尼复合罗哌卡因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选择舒芬太尼50μg+0.1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选择吗啡5μg+0.1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 ml。记录术后6 h、24 h、48 h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48 h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及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50μg+0.1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 ml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DEX)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局部炎性反应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43~64岁,体质量50~81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DEX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室后,局部麻醉下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R组患者注射0.5%罗哌卡因20 m L;DR组患者注射0.5%罗哌卡因20m L+DEX 1μg/kg。然后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毕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分别于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采集患者膝关节腔引流袋中引流液,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浓度;在上述同样时间点,评估记录患者静息和运动情况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患者股神经阻滞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静息和运动VAS评分的整体趋势都是在术后12 h达到峰值,然后再下降的一个过程。与R组比较,DR组患者的IL-6和TNF-α指标以及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在术后12 h、24 h和48 h的值都低于R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以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腔局部炎性反应、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将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无痛分娩患者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处于盐酸罗哌卡因的前提下),比较两组最终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产程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喉罩全身麻醉(全麻)复合不同剂量的局部麻醉(局麻)药行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探讨喉罩全麻下合适的局麻药剂量。方法选择90例上肢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4%盐酸罗哌卡因5 mL组、0.4%盐酸罗哌卡因10 mL组和0.4%盐酸罗哌卡因15 mL组,每组30例。3组患者的麻醉方式均采用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盐酸罗哌卡因(3组用量分别为5、10和15 mL)。记录3组患者切皮前5 min、手术切皮时和缝合皮肤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镇痛持续时间;评价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1 h肌力分级的情况。结果 3组患者切皮前5 min、手术切皮时和缝合皮肤时的HR和MPA、VAS评分及术后1 h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L组和10 mL组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5 mL组(均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0.4%盐酸罗哌卡因10 mL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是合适的,不应过度追求小剂量的局麻药而造成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择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罗哌卡因组(L组)及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组(AL组)各30例。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前路腰方肌阻滞,其中L组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 AL组采用艾司氯胺酮25 mg+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12 h(T1)、24 h(T2)及48 h(T3)时静息及运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与L组比较,在T1时间点静息和运动状态下,AL组的VAS评分均更低(P<0.05);与L组比较,在T1时间点AL组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更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更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L组,而丙二醛低于L组(P<0.05)。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进行前路腰方肌阻...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治疗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治疗组麻醉后达到的最高无痛平面、术毕无痛平面,下肢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2、l6、24h 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应用舒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麻醉药物为0.4%罗哌卡因麻醉液2.5ml,观察组麻醉药物为含有舒芬太尼5μg的0.4%罗哌卡因麻醉液2.5m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术后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平均时间、运动阻滞持续平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运动阻滞起效平均时间、运动阻滞完全平均时间、T12部位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感觉阻滞持续平均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静息状态VAS评分及大腿抬高15°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与非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应用舒芬太尼能够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延长感觉阻滞和镇痛时间,缩短运动阻滞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配伍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高浓度组(0.25%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0.125%罗哌卡因),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记录患者在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浓度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低浓度组患者(P〈0.05);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25±2)h比(27±4)h,P〉0.05];2组患者的术后24~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2组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相对于0.125%的罗哌卡因,采用浓度0.25%的罗哌卡因配伍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两者对产妇血流指数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足月妊娠产妇93例,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疼痛评分(VAS)、不同时期产妇血流指数、泌乳功能及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T0时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起效到胎儿娩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T1至T4时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且泌乳功能情况较对照组更佳(P<0.05);T2时,观察组血流指标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利多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产妇PCEA镇痛效果,降低血流,缩短泌乳时间,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