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支撑导管在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AVF)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10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RC-AVF手术造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端侧吻合法的30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撑导管的30例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动静脉内瘘相关指标及使用情况、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血管吻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首次透析血流量、术后8周引流静脉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6个月内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vs 26.92%,P>0.05)。结论在RC-AVF术中使用支撑导管行血管吻合可以不剥离血管外膜,从而减少手术损伤、降低血管吻合难度,且支撑导管成本低廉,获取及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2.
头静脉与桡动脉显微吻合内瘘术42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并报道42例动静脉内瘘显微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45次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前臂行端侧吻合21例,侧侧吻合3例,在鼻咽窝处行端端吻合19例,行端侧吻合2例。均能保证透析中血流量要求,一次手术成功38例,成功率90.5%。结论 根据患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高分辨率彩超在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东莞市长安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彩超组(n=30)与参照组(n=30).彩超组在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参照组在术前不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并比较参照组与彩超组患者桡动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报道头静脉与尺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骨茎突平面为起始点,分离头静脉。紧贴真皮下制备皮下隧道,将头静脉通过皮下隧道转位于前臂掌侧,应用两定点连续缝合法与尺动脉作端端吻合4例,端侧吻合12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个月,血管瘘口均通畅,头静脉充盈佳,显露好,易穿刺,满足透析需要。结论:头静脉与尺动脉吻合内瘘术是有效的造瘘方法,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尤其适用于桡动脉无法使用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中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2004-2009年36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患者均施行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有3例术中吻合后开放血管不能触及震颤,立即拆除吻合口缝线,见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清除血栓后再吻合,血流通畅,有6例术后出现手背肿胀,数天后肿胀自行消失. 结论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所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简便,成功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鼻咽窝处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造瘘的特点。鼻咽窝部造瘘因其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重要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血管内瘘形成术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露  钟作树  黄平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1):1170-1170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且能长期使用的永久性通路.1966年Bresica和Cimino等[1]首次将桡动脉与头静脉于皮下吻合,建立了第一个动静脉内瘘,又称标准内瘘.标准内瘘常用手术吻合方式主要有动静脉端端吻合术与动静脉端侧吻合术两种.为比较两者的优缺点,现将本院80例动静脉标准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术前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6年08月~2019年01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首次行腕部RCAVF的患者135例,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RCAVF通畅定义为可满足双针穿刺、泵控血流量>200 ml/min维持连续血液透析治疗6次以上者,并根据腕部RCAVF结局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腕部RCAVF通畅组99例,失功组24例,死亡或肾移植共12例。12个月时RCAVF通畅率为81%,24个月和32个月均为7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超声检查头静脉内径是RCAVF通畅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5,95%CI:1.49~11.01,P=0.006)。ROC曲线分析示头静脉内径的曲线下面积为0.707,最佳临界值为2.075mm。结论术前头静脉内径是预测腕部RCAVF内瘘日后通畅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
黄慧  王影 《全科护理》2012,10(32):3020-3021
对6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建立动静脉内瘘,并从疼痛、术肢保暖、内瘘观察及使用等方面给予护理,结果61例病人动静脉内瘘1年之内5例发生堵塞,经分析与过早使用内瘘、穿刺方法不正确、病人依从性差有关。其余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200mL/min,血管充盈良好,震颤明显。认为良好的术后护理能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内瘘闭塞,延长内瘘寿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头静脉-桡动脉内瘘阻塞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的生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而建立和维持一个有足够功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顺利进行血液透析和充分透析的关键.血管通路的建立有多种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方法,其中头静脉-桡动脉吻合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血栓形成等造成内瘘阻塞以致血管通路失功能仍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桡动脉内瘘阻塞的防治进展,以期改善血管通路的功能,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制备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尽量减少并发症,是影响慢性肾衰患者存活的重要条件之一。我院自1991年10月至2000年12月,对肾病患者行内瘘吻合术250例,术中采用吻合口试压法,去除术中隐患,确保手术质量,对术后尽早透析及预防并发症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瘘对透析效果和患长期生存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内瘘手术方法大多是上肢前臂腕纹上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实践中该术式时有因增加回心血量,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本采用鼻咽窝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端端吻合能有效地控制吻合口血流量,既不诱导高输出性心力衰竭,又不增加远期内瘘并发症,且能满足常规血液透析的血流量要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金燕  喻培 《全科护理》2012,(35):3301-3301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尿毒症病人维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科为尿毒症病人选择了自身动静脉血管搭桥吻合手术,这种手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符合临床需要,使用安全、方便,穿刺成功率高,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了方便。我科2011年3月-2012年7月为35例病人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以来我们用腕部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为各种慢性肾衰患者建立血液透析通路20例共手术23次,观察6个月,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棉签常用来静脉输注前的消毒,但现在棉签的使用范围却越来越广。在痛感、操作时间、伤口清洁度明显优于棉球,现将两种方法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主动静脉治疗评估模式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更改原来的被动静脉治疗评估模式(对照组)为现在的主动静脉治疗评估模式(实验组)。主动静脉治疗评估组在患者入院后24~48 h内根据患者情况、血管情况、使用药物进行评估;术后24 h内根据患者情况、手术情况、使用药物进行再次评估。结果与被动静脉治疗评估组比较,主动静脉治疗评估组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提高(均P<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术主动静脉治疗评估可提高其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维持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时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提高血透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的关键。AVF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条血管通道,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可以满足血液透析中需要的足够的血流量。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通路是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  相似文献   

20.
显微外科技术在动-静脉造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何仿  林昊  张文忠 《临床医学》2003,23(11):49-5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动静脉造瘘术中的应用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作前臂远端近鼻咽窝处桡动脉主干 (或分支 ) -头静脉主干 (或属支 )人工内瘘 ,分别采用三种吻合方法 :A组 :端 -端 ,B组 :端 -侧 ,C组 :侧-侧 ,分别观察其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C组吻合方式显微技术要求较高 ,A组发生血管再栓塞的时间最长 ,大部分情况下 ,B组吻合方式是较合适的内瘘方式。结论 :充分利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 ,作动静脉造瘘 ,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血管的有效利用时间 ,同时可以减少或延缓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