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艳  何援利 《重庆医学》2012,41(25):2619-2620,2681
目的采用腹腔种植、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3种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方法。方法取性成熟雌性大鼠15只,分别采用腹腔种植、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移植,术后4周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3种造模方法成功率及异位病灶体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法均可以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皮下种植法操作简单,观察直观,便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同种异体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方法 采用外科诱导法对24只Wistar雌性大鼠行异体子宫组织移植手术,30只行自体子宫组织移植手术.结果 Wistar大鼠造模12周后,异体移植成模率83.3%,与自体移植成模率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自体模型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功能活跃,有类似正位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和生理特征;且造模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敏感性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C3、C4、IgG升高,Ig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A没有明显变化;异体移植模型IgG比自体移植模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Wistar大鼠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可以成功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SD大鼠非动情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建立方法和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及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外科诱导法对 40只非动情期和 40只动情期SD雌性大鼠行子宫组织自体移植手术。采集造模前后的血液进行体液免疫IgG、IgA、IgM、C3 、C4 的观察 ;手术后 7周取健侧子宫中段的在位内膜和移植的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SD大鼠非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成模率 95% ,与大鼠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成模率 94 8%比较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功能活跃 ,有类似正位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 ,其生理特征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且造模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敏感IgG、C3 增高 (P <0 0 1、3 P <0 0 5) ;IgM降低 (P <0 0 1)、IgA、C4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D大鼠非动情期和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均可建立良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原癌基因蛋白(RAS)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20只,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及qRT-PCR检测法检测EMs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8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的第3周、第5周、第7周和第12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和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取健侧子宫角中段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建模成功率为65%;生长良好的囊肿囊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有与正位子宫内膜接近同步的发情周期改变;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趋势(P<0.05),同一时间内子宫旁韧带处病灶明显大于肠系膜处病灶(P<0.05)。【结论】将实验动物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到子宫旁韧带或肠系膜上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是子宫内膜异位病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此种异位内膜随动情周期有周期性改变,生理特性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Lewis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的Lewis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取Lewis大鼠 4 0只 ,分 3组 ,Ⅰ组 :用手术移植的方法把自体子宫组织块移植到腹膜、肠系膜上 ;Ⅱ组 :分别把子宫角近侧端和远侧端的子宫组织块移植于腹膜上 ;Ⅲ组 :移植同样大小的脂肪组织于腹膜 ,于术后 4、8周 ,再次开腹 ,观察存活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结果 腹膜和肠系膜病灶的面积和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移植远侧端的异位病灶的面积和成活率大于移植近侧端的异位病灶的面积和成活率 (P <0 0 5 ) ,移植物外观呈囊状 ,表面有血管 ,镜下见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腺体 ,类似于正常的内膜 ,但间质细胞层较薄 ,腺体减少。结论 该模型生长快 ,成功率高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子宫内膜深度损伤的动物模型,为子宫内膜干细胞复合生物支架疗法提供动物模型。  方法  将15只健康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方式分为假手术组(5只)及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雌性大鼠仅开腹不对子宫进行操作,模型组雌性大鼠开腹后对每只大鼠左侧子宫做手术切口后行子宫内膜机械搔刮及宫腔注入细菌脂多糖溶液、子宫缺血处理,右侧子宫做手术切口但不做其他任何处理。经过2个动情周期,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均于动情期开腹收集子宫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膜Collagen Ⅰ、CK18、Vimentin及PECAM-1的表达,对损伤子宫内膜的腺体数目和纤维化面积比率,内膜Collagen Ⅰ、CK18、Vimentin及PECAM-1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明显变薄,腺体数量减少,结构紊乱,间质纤维组织增多,胶原聚集,纤维化较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Collagen Ⅰ表达水平比假手术组高,CK18、Vimentin、PECAM-1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采用机械损伤、宫腔注入细菌脂多糖及缺血三重损伤法可以建立大鼠子宫内膜深度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月经血干细胞(MenSC)移植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MenSC组,每组各15只。两组通过化学损伤法在大鼠一侧子宫内膜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损伤模型,建模7 d后分别将等渗氯化钠溶液及MenSC多点注入大鼠损伤侧子宫内,另一侧子宫作为手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第三代传代MenSC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细胞角蛋白(CK)18、波形蛋白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β3(ITGβ3)及同源异型框A10(HOXA10)的基因表达。两组分别按雌鼠和雄鼠2∶1比例进行合笼实验,观察MenSC对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子宫内膜薄,腺体及血管数少(均P<0.01),MenSC移植后大鼠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异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对异位内膜进行肉眼、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和细胞内雌激素、孕激素受体(ER、PR)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消异康能缩小异位内膜面积,使之萎缩退化,晚期伴间质化生,降低异位内膜细胞内雌激素、孕激素浓度。结论:消异康能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紊乱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子宫内膜慢性缺血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腺体数目的变化、同时检测端粒酶(TERT)、POU5f1、c-kit和caspase3的表达。方法实验组通过结扎8周龄SD大鼠双侧子宫动脉构建慢性子宫内膜缺血性损伤模型(实验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通过阴道细胞涂片判定性周期。3个月过后,于发情期处死SD大鼠,取子宫内膜组织HE染色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端粒酶和caspase3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c-kit、POU5f1和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端粒酶、c-kit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膜厚度(502±148)、腔上皮厚度(17.20±4.98)、腺上皮厚度(9.17±1.96)、内膜腺体数目(18.9±4.8)以及内膜腺体体积分数(0.15±0.02)和对照组内膜厚度(800±130)、腔上皮厚度(29.46±9.27)、腺上皮厚度(15.68±2.50)、内膜腺体数目(30±5.5)以及内膜腺体体积分数(0.40±0.16)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c-ki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23±0.01)、(0.31±0.13)]较对照组[(1.00±0.06)、(0.75±0.09)]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1.43±0.22)、(0.67±0.23)]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16)、(0.40±0.08),P<0.05],端粒酶蛋白表达水平(0.64±0.19)明显低于对照组[(0.87±0.12),P<0.05]。结论子宫内膜慢性缺血以及子宫内膜慢性缺血引起的端粒酶和c-kit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增加可能是薄型子宫内膜发病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探讨葫芦巴丸加减方药理作用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孕三烯酮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葫芦巴丸加减方治疗后取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络氨酸激酶(trkA)、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的表达。结果:葫芦巴丸加减方可以有效降低异位内膜NGF、trkA、P75 NTR的表达水平(P<0.01)。并且在中药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中比较,中剂量组对NGF和P75 NTR的表达水平结果优于低、高剂量组(P<0.05)。结论:葫芦巴丸加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NGF、trkA、P75 NTR等神经生长因子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移植对大鼠子宫瘢痕模型子宫内膜的改善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子宫瘢痕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移植组,每组各18只,另取1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移植组大鼠于子宫瘢痕处注射hAECs,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仅给予等量PBS。4周后,各组取8只大鼠子宫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纤维化情况,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和腺体数量;细胞角蛋白和整合素β3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评估子宫内膜生长和容受性;RT-q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MMP-8、VEGF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MMP-8、VEGFA蛋白表达水平;8周后,取各组剩余10只大鼠进行妊娠能力测定。结果 模型组及移植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角蛋白和整合素β3 IOD值、MMP-8、VEGF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妊娠率和子宫胚胎数低于假手术组(P<0.05);移植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角蛋白和整合素β3 IOD值、MMP-8、VEGF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妊娠率和...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晟宁  肖成明  哈春芳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8):679-681,F0002
目的探讨在同一大鼠体内采用2种不同方法建立自体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成模率及异位内膜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6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采用内膜移植法将同一大鼠右侧子宫内膜组织移植于腹壁;采用开放宫腔法将左侧宫腔内膜直接开放于宫骶韧带处。术后第28d开腹比较两组建模情况;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观察。结果移植法建模成功率为87.5%,开放法建模成功率为62.5%;肉眼观移植法成模后的异位内膜呈隆起紫兰色或干酪样物为主,病灶与周围组织几乎无黏连;宫腔开放法异位灶体积明显增大,局部呈隆起暗红色或透亮的小囊状,异位灶与周围组织黏连严重;术后病理检查与肉眼观察符合率移植法为87.5%,开放法为71.43%,两种方法联合建模符合率为100%。结论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及开放宫腔法均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而且移植法优于开方法;两种方法结合可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烯雌酚、左旋18甲基炔诺酮对SD大鼠子宫内膜NO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采用Griess方法测定NO含量。结果雌激素组SD大鼠子宫内膜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孕激素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雌激素、孕激素可调节子宫内膜NO含量。  相似文献   

15.
曹芳  黄晓阳  葛素梅  许科  陈莉 《重庆医学》2015,(27):3805-380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窗口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构建 EMs大鼠内膜窗口期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 SD 大鼠22只,通过手术将 SD 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移植至同侧腹壁及对侧子宫系膜上,建立诱发型 EMs 大鼠动物模型。术后4周随机选取2只大鼠解剖观察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确定造模成功后,将 EMs 模型大鼠与雄鼠同笼交配,次日观察阴栓,妊娠第5天剖腹观察20只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存活情况,并对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20只妊娠第5天大鼠均有明显的异位病灶,在腹壁及系膜上均呈小包块样生长,且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光镜下见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EMs 大鼠造模成功;所有 EMs 模型大鼠与雄鼠同笼交配次日均见阴栓,妊娠第5天大鼠非手术侧子宫腔内不同程度积液,在位及异位内膜均处于分泌期。结论通过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成功建立了 EMs 大鼠模型;EMs 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处于胚胎着床窗口期,为研究 EMs 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自体移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比较不同移植部位的建模效果.方法 取40只雌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分别移植于卵巢、宫骶韧带及腹壁上,术后28 d手术取出移植物,测量移植物的体积和质量,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比较不同部位的成模率.结果 卵巢部位移植物体积和质量大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而宫骶韧带及腹壁部位的移植物体积及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部位的成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移植物组织病理学相似.结论 卵巢、宫骶韧带及腹壁3个部位的自体子宫移植均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病理改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似,但卵巢部位建模效果最佳,更有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的治疗方法的开发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SD、Wstar大鼠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10只SD、30只Wistar雌性大鼠行自体子宫组织子宫直肠凹移植手术。结果 SD大鼠成模率80.0%,Wstar大鼠成模率76.7%;SD大鼠手术死亡率(10.0%)比Wstar大鼠死亡率(23.3%)低(P0.05);Wistar大鼠在成活的动物中可达到100%的成模,且形成的移植物体积较SD大鼠大(P0.05)。结论应用SD和Wistar大鼠采用子宫直肠凹种植子宫内膜均可成功地建立深部浸润内异症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极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适当方法及功率。方法 将 4 0只性成熟SD雌性大鼠通过手术移植自体子宫内膜片至腹壁的方法制成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选用 15W、30W、6 0W三档功率对大鼠移植灶进行单极电凝治疗 ,分别于电凝当时和 3周后取电凝移植灶行HE染色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染色 ,以观察组织电热损伤改变 ,比较 3组不同功率电凝破坏子宫内膜移植灶的效果及其对组织电热损伤的程度。同时比较先通电后电凝和先接触组织后通电电凝两种不同电凝手法对大鼠腹壁组织产生的不同电热效应。结果 三档功率皆能完全破坏移植灶活性 ,且 3周后 ,各组的移植灶皆未见活性 ,15W组与 6 0W组间的组织损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先通电后电凝组局部组织电热效应强而远处组织电热效应弱 ,先接触组织后通电组效果相反。结论 在对组织实施电凝治疗时 ,应先通电 ,后电凝 ;15W低功率电凝可以有效破坏有活性的异位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 ,由于其功率降低而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与移植法建立的模型对比,探讨开放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判定指标及建模成功率.方法 开腹取同一只大鼠的子宫,左侧宫腔采用开放法将子宫内膜与骶韧带或大网膜贴近建模,右侧采用移植法将1.0 cm的子宫内膜移植于侧腹膜上建模,1个月后二次开腹判定建模的情况,免疫组化测定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20.
李本楠 《吉林医学》2009,30(21):2569-2571
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评估,且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外科手术方法对15只β基因雌性性成熟大鼠进行自体子宫移植,术后21d、29d取出病灶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结果:异位子宫内膜可形成明显囊肿,内含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长,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应用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便于研究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