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27-172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主要予以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2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利于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发病24 h内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部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69例和DWI阴性组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入院至溶栓时间(DNT)、症状性颅内出血、3个月预后良好(MRS2分)比例、死亡率、发病至DWI扫描时间、后循环梗死比例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密度脂蛋白(LDL)、DNT、发病至扫描时间、后循环脑梗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阴性组90 d MRS2分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与DWI阳性患者相比,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录了84例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患者在随访90d时若出现死亡或残疾(改良Rankin评分,mRS≥2)则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的患者(mRS为0~1)血清尿酸水平要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患者(mRS为2~6).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提示,尿酸用来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不高,曲线下面积仅为0.680±0.058.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尿酸与mR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良好预后和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有关,但仍需要有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外源性的尿酸加上溶栓联合治疗脑卒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导尿管安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影响,并探讨患者尿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该中心2019年1—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且溶栓后24 h内成功留取尿液送检的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静脉溶栓患者留取尿液标本送检前是否安置导尿管,分为导尿组(n=50)和未导尿组(n=32).比较...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治疗),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观察组(成立QCC小组,采用QCC优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评估患者、入院至获得影像学检查、取药-溶栓、DNT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溶栓有效率和DNT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DNT达标率,同时提升了医护人员应用QC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现场调研、专家评定法初步拟定函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函询,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6、0.902,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24、0.318。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科学、可靠,具有专病护理特色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溶栓治疗后是否出血分组,其中37例静脉溶栓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87例静脉溶栓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按发病距治疗的时间将入选的25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发病距治疗时间<4小时)和对照组(发病距治疗时间4~12小时)。以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计分(TheEuro peanStrokeScale)为标准,对照比较两组病人的起效时间、总体疗效、疗后转归及安全范围。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15~180分钟)较对照组(2.3~28小时)显著缩短。疗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溶栓后发生皮下和齿龈出血2例。治疗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早期开通闭塞脑血管的有效和理想的方法。最佳的治疗时机(时间窗)应当选择在发病后的4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作为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的指导工具,以规范溶栓治疗的护理行为。方法 严格按照循证护理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草案,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目录Ⅱ对指南草案进行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建议对指南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指南。结果 构建的指南推荐意见涵盖了院内组织管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体位与离床活动和质量管理共5个方面的内容。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是根据最佳证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及专业人员的判断形成的循证指南,可作为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模型,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Scopus、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模型的文献,并进行分析与汇总,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结果最终检索并总结9个预测模型,其中国外有iScore模型、SEDAN模型、THRIVE模型、SITS模型、STARTING-SICH模型、SICH SCORE模型共6种,国内有THRIVE-c模型、Xu团队的模型、常红团队的模型共3种。结论国内外目前关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模型各有优缺点,国内应在学习国外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的风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从而为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宾 《当代护士》2018,(2):47-48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问题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0例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有效的围溶栓期护理能为尽早实施溶栓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保证围溶栓期安全,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大限度地恢复脑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采用阿替普酶(rt-PA)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血压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采用rt-PA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147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良好组98例,预后不良组49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Smax、Ssv、Dmax、Dmin、Dmean、Dsv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Smin、Smean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预后不良组患者和预后良好组患者的BMI、性别构成、吸烟率、脑梗死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溶栓时间窗、NIHSS评分、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