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膜对清除血清胱抑素C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智明  史伟  梁馨苓  刘双信  王文健  彭炎强 《新医学》2006,37(6):362-363,381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膜对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的效果.方法:40例尿毒症患者按透析方式不同分为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tration,HDF)组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HDF组和HD组又分别先后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聚砜膜透析,观察用不同透析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结果:HDF组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治疗前(3.8±0.7)mg/L,治疗后(2.7±0.4)mg/L,P<0.01];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使用聚砜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上升[治疗前(3.6±0.5)mg/L,治疗后(4.7±0.6)mg/L,P<0.01];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聚砜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上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F能有效清除血清胱抑素C,HD则不能有效清除血清胱抑素C;不同材料透析膜对清除血清胱抑素C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新沂市铁路医院收治的62例AMI患者作为AMI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不同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多支血管病变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磷酸肌酸底物法检测两组血清肌酸激酶(CK),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乳酸底物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天冬氨酸底物法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采用免疫定量分析法测定NT-proBN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受检者及AMI组中不同病变血管支数各组上述指标水平;对AMI组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CK、CK-MB、LDH、AST、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K(U/L):473.51±68.71比83.05±9.37,CK-MB(U/L):79.51±8.06比17.81±4.96,LDH(μmol·s~(-1)·L~(-1)):5.89±0.43比2.26±0.18,AST(U/L):78.74±9.56比16.58±4.13,NT-proBNP(ng/L):1 534.18±93.75比63.15±7.94,D-二聚体(mg/L):2.61±0.39比0.41±0.08〕;多支血管病变组CK、CK-MB、LDH、AST、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CK(U/L):523.62±71.85比431.78±47.23,CK-MB(U/L):89.63±11.05比71.26±8.33,LDH(μmol·s~(-1)·L~(-1)):6.79±0.56比4.91±0.38,AST(U/L):87.92±10.36比71.21±8.75,NT-proBNP(ng/L):1 724.56±94.82比1 309.24±61.85,D-二聚体(mg/L):3.01±0.42比2.35±0.29〕;预后不良组CK、CK-MB、LDH、AST、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CK(U/L):592.41±73.47比368.64±45.84,CK-MB(U/L):96.75±12.46比65.09±7.91,LDH(μmol·s~(-1)·L~(-1)):6.96±0.54比4.65±0.32,AST(U/L):97.85±11.08比60.14±8.63,NT-proBNP(ng/L):1 959.82±98.35比1 140.18±61.73,D-二聚体(mg/L):3.22±0.48比2.07±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K、CK-MB、LDH、AST、NT-proBNP、D-二聚体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1、0.516、1.714、0.607、2.158、0.547,P值分别为0.006、0.012、0.000、0.003、0.000、0.009)。结论 AMI患者心肌酶谱、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异常,且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在AM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确切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儿童血清胱抑素C的参考区间.方法 通过比较儿童与成人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其参考区间的差异,对儿童血清胱抑素C进行对数转换后进行正态性统计分析,从而建立其参考区间.结果 血清胱抑素C经对数转换后呈近正态分布,1~16岁儿童血清胱抑素C水平:男性(0.86±0.225)mg/L、女性(0.81±0.218)mg/L与青年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男性(0.87±0.192)mg/L、女性(0.83±0.202)mg/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与中年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男性(0.93±0.200)mg/L、女性(0.85±0.199)mg/L和老年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男性(1.07±0.216)mg/L、女性(1.00±0.219)mg/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儿童组中,男、女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儿童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参考区间:0.42~1.30 mg/L(男)、0.38~1.24 mg/L(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血清胱抑素C(Cys C)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6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男21例,女44例)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5例(男6例,女19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患者组治疗前后及健康者血中Cys C,D-二聚体(D-dimer,D-D)、可溶性CD146(soluble CD146,sCD146)以及尿微量清蛋白(microalbuminuria,UMA)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C、血浆D-二聚体与CD14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较正常对照组亦明显升高(P<0.05),而尿微量清蛋白、血浆D-二聚体与CD146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丙球治疗组治疗前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C、血浆D-二聚体与CD14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组治疗前较丙球治疗组治疗前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C、血浆D-二聚体与CD14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血清Cys C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食管癌患者和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血清,免疫比浊法检测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食管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98±0.15)mg/L vs.(0.81±0.16)mg/L,t=5.83,P=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当取0.895mg/L为诊断界值时,血清胱抑素C诊断食管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4%、84.7%,胱抑素C的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食管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6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3指标联合对高血压肾病诊断效能,另将高血压肾病患者分为早期高血压肾病与临床高血压肾病组两亚组,对比两亚组检测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29.46±5.20)mg/L、血清胱抑素C(1.57±0.32)mg/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1.53±4.29)μ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09、9.620、22.631,P<0.05)。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诊断准确率(95.00%)和灵敏度(96.67%),高于尿微量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检测(χ2=13.000、21.000、15.000、21.000,P<0.05)。临床高血压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早期高血压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张玉梅 《临床荟萃》2010,25(13):1138-114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动态变化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早期肾损伤的意义.方法 将76例AOPP中毒组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AOPP组33例、中重度AOPP组43例,选取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毒组入院第1天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比对照组高,分别为血清胱抑素(2.14±1.70)mg/L vs(0.75±0.37)mg/L、BUN(7.25±2.56)mg/L vs(4.50±2.12)mg/L、SCr(104.9±25.5)mg/L vs(78.5±19.6)mg/L和尿蛋白(72.5±25.6)mg/Lvs(31.5±13.5)mg/L(均P<0.01);中毒组入院1、2、3天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逐渐升高(均P<0.01),轻度中毒组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蛋白高于对照组,中重度中毒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高于对照组和轻度中毒组(均P<0.01).动态检测血清胱抑C可以早期发现AOPP后导致的肾损伤,并且中毒越重(根据服毒量的多少),升高的越快、越显著,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判断AOPP肾小球和肾小管早期受损的指标,对AOPP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B型利钠肽(BNP)及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8年8月-2021年9月福建省南靖县医院符合研究要求的8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27例与预后良好组55例,比较两组入院后血清Cys-C、BNP及D-二聚体表达水平。结果:预后不良组AMI患者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冠脉病变数量(≥2支)、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ys-C、BNP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是(1.91±0.24 vs 1.28±0.13)mg/L、(749.61±115.32 vs 287.12±56.48)pg/ml、(1.84±0.17 vs 1.06±0.11)mg/L,P均<0.05;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冠脉病变≥2支、Cys-C、BNP及D-二聚体均为A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清Cys-C、BNP及D-二聚体在预后不良AMI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是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62与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于治疗前采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CD41+CD62+的阳性率,ELISA法测定血清中胱抑素C的浓度,酶法测定血清中肌酐的浓度.Pearson法分析血小板CD41+ CD62+的阳性率与胱抑素C、肌酐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16例患者血小板CD41+ CD62P+阳性率为(15.84±13.14)%,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为(1.47±0.69)mg/L,血清肌酐浓度为(69.76±35.15) μmol/L,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小板CD41+ CD62P+与血清胱抑素C、肌酐存在相关(P<0.05).结论:胱抑素C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及血小板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对象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脂蛋白(a)水平进行检测。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3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随着病情程度加重,3项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非腔隙性组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中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散色免疫比浊法测定167 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ys C 浓度等指标,观察患者24 h 内首次血清Cys C 值,<1.5 mg/L 者入正常组(102 例),≥1.5 mg/L 者入高Cys C 组(65 例)。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 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结果高Cys C 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等终点事件高于正常组(χ2=4.16, P=0.042)。结论血清Cys C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血清CysC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术后变化及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NSCLC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术前、术后,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术后随访1年,记录NSCLC患者不良事件。结果 NSCLC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术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NSCLC患者不良事件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为(3.35±3.11)mg/L,显著高于良性事件组的(0.73±3.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为血栓高风险患者,监测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降低血栓风险,改善预后。术前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预测NSCLC患者术后短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分析血清胱抑素C对1型心肾综合征(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内监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根据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否在正常范围可分为胱抑素C正常组和胱抑素C升高组,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以及肌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随访1年内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患者的NYHA分级、LVEF、肌酐水平分别为(2.68±1.34)、(45.78±17.88)%、(85.49±15.18)mmol/L,血清胱抑素C正常组患者NYHA分级、LVEF、肌酐水平分别为(1.33±0.54)、(62.45±8.39)%、(44.38±11.37)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分别为45.45%、27.27%,血清胱抑素C正常组的再住院率、病死率分别为16.92%、1.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增高的患者其病死率高于血清胱抑素C正常的患者,在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患者中检测胱抑素C水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诊断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或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431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或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62例(CIN组),未发生造影剂肾病369例,从369例中随机选择62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前及术后12、24、48h采用酶底物直接显色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于术前和术后12h采用ELISA法检测尿IL-18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CIN组尿IL-18[(12.17±3.52)ng/L]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1.22±0.53)mg/L]与对照组[(11.56±3.48)ng/L、(1.15±0.48)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CIN组尿IL-18[(31.21±7.36)ng/L]和血清胱抑素C[(3.32±0.78)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4.25±4.45)ng/L、(1.32±0.51)mg/L]和术前(P0.05);术后24hCIN组血清肌酐水平[(252.15±68.7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2±31.26)μmol/L](P0.05);CIN组尿IL-18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893,P=0.011;r=0.653,P=0.015)。结论联合检测尿IL-18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及评估应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简称胱抑素C)诊断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肾损伤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受检者胱抑素C的水平为(2.61±1.23)mg/L,对照组受检者胱抑素C的水平为(0.87±0.9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肾损伤程度的加重,胱抑素C水平不断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损伤时,胱抑素C的水平会显著升高,且胱抑素C水平与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在诊断和评估肾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胸痛患者113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胸痛发作至采血时间窗分为3h以内组52例和3~6h组61例;根据临床最后确诊分为非缺血性胸痛组(NICP)31例和ACS组82例,其中ACS组又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18例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13例;用白蛋白-钴结合(ACB)方法测定血清IMA,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和cTn Ⅰ.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分析比较各组患者IMA、D-二聚体、cTn Ⅰ水平变化,并采用x2检验分析评价其单独和联合应用对ACS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ACS患者中的UA组、NSTEMI组、STEMI组血清IMA水平分别为(0.722±0.181)、(0.601±0.122)、(0.631±0.153)吸光度单位(ABSU)、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485±0.124)、(0.571±0.181)、(0.748±0.094) mg/L,血清cTn Ⅰ水平分别为(0.076±0.027)、(0.059±0.038)、(0.065±0.015) μg/L,均高于NICP组[血清IMA(0.338±0.065) ABSU、血浆D-二聚体(0.368±0.078) mg/L、血清cTnⅠ (0.022 ±0.007) μg/L]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MA (0.292±0.058) ABSU、血浆D-二聚体(0.267±0.052) mg/L、血清cTnⅠ (0.029±0.01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13、3.289和3.521,P均<0.05).胸痛3h以内组和3~6h组ACS患者血清IMA水平分别为(0.665±0.104)、(0.520±0.073)ABSU,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92±0.058) ABS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8,P<0.05).胸痛3~6h组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cTn Ⅰ水平分别为(0.634±0.213) mg/L和(0.079±0.032)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67±0.052) mg/L及(0.029±0.01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24和3.46,p值均<0.05).单独应用IMA诊断ACS的敏感度为85.36%、特异度为70.97%、准确性为81.42%,IMA、D-二聚体及cTn Ⅰ联合应用诊断ACS的敏感度为97.56%,特异度为58.06%、准确性为86.73%.结论 血清IMA是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优于cTn Ⅰ和血浆D-二聚体对ACS发病早期的心肌缺血诊断作用.联合检测IMA、D-二聚体及cTn Ⅰ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 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组102例、单纯糖尿病组78例和健康对照组72例,检测血清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 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3项指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糖尿病组 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 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使用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为临床排除、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患者68例,其他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4例以及体检健康人6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结果 68例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 077±2 008)μg/L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00.0%(68/68)。184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55±564)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39.7%(73/184)。6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90±130)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7%(1/60)。6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8±543)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52.9%(36/68),有效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肺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脂蛋白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健康对照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129例,其中不伴糖尿病肾病64例(DM组)、伴糖尿病肾病65例(DN组)。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测定NTProBNP,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与胱抑素C(Cys-C)。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NT-ProBNP与脂蛋白a水平为(58.62±24.31)pg/mL、(102.35±43.50)mg/L;DM组为(368.70±356.50)pg/mL、(192.19±184.40)mg/L;DN组为(820.66±730.85)pg/mL、(328.17±285.71)mg/L。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水平为(0.52±24.31)mg/L;DM组为(0.84±0.12)mg/L;DN组为(1.97±1.15)mg/L。结论 NT-ProBNP、脂蛋白a和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和评估肾脏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