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分析宁德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宁德市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8—2020年宁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数据,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宁德市2018—2020年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患者9 706例,男、女比例为0.94∶1.00,25~34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多(占18.39%),发病高峰期为12月份(占20.10%),患者以农民为主(占34.30%),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占98.19%),暴露食品种类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为主(占31.08%),宁德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露场所最多的是家庭(占63.48%)。结论:根据宁德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渠道,并结合现场宣传工作,开展线上线下健康宣传,进一步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丽  文科  孙敏  谢多双 《医学动物防制》2022,(11):1026-1030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了解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主动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共监测1 07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共采样送检标本847份,病原学检测阳性病例96例,阳性检出率为11.33%。男女性别比1∶1.09;年龄组最多的为1~3岁,构成比为20.22%;职业以散居儿童(321例,29.78%)为主;发病时间5—7月最多;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构成比为70.82%;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构成比分别为17.73%、17.51%;检出病原体以沙门菌为主,构成比为60.42%。结论 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检出致病菌主要为沙门菌。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强化儿童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加强宣传教育,以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河南省安阳市2019—2021年食源性疾病报告和监测情况,为制定和调整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安阳市2019—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采集患者粪便并检测相关病原体,对监测结果进行整体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安阳市共报告22 867例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男10 340例,女12 527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6—8月,其中以30~<40岁组(16.01%,3 661/22 867)最多;报告罹患率最高为龙安区(680.32/100 000)。可疑暴露食品中水果及其制品(26.64%,6 364/23 887)报告最多,加工或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34.96%,8 350/23 887)、散装(包括简易包装)(34.38%,8 212/23 887)为主,家庭是主要的进食场所(83.15%,19 862/23 887)。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总标本检出率为8.73%。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加大重点高危人群监测力度,针对家庭自制食品,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点报告系统中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柳州市共监测病例13 721例,男性6569例,女性7152例;年龄以0~4岁组病例最多(3490例,25.44%),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3147例,22.94%);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7—9月(3999例,29.1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为水果及其制品(2854例,20.80%),可疑暴露食品的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4309例,31.40%),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10 127例,73.81%)。共采集生物标本3517份,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1.57%,主要为沙门菌(6.11%),集中在5—10月(80.84%),诺如病毒检出率为8.94%,主要集中在1—3月(3.57%),年龄、职业、季节组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7—9月,...  相似文献   

5.
马鞍山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光富  冯亚琴  赵存喜 《安徽医学》2019,40(10):1176-1180
目的分析马鞍山市2015~2017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马鞍山12家哨点医院10 085例病例信息和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1. 80%);就诊高峰期为6~10月;家庭(72. 04%)为主要可疑进食场所;可疑暴露食品以肉与肉制品(17. 21%)为主;家庭自制(39. 96%)为主要加工及包装方式;病原体检出以沙门菌(36. 77%)为主,<5岁组主要为诺如病毒,15岁~组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病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为13(5,25) h,48 h内就诊率为88. 71%。结论农民是马鞍山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监测人群,夏秋季是高发季节,沙门菌为主要致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南宁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掌握该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食源性疾病暴发及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2020年南宁市41家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生物样本进行培养和检验。结果 2018—2020年南宁市各哨点医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19 346例,9—12月病例最多(40.64%),但未形成明显高峰。男女病例比例为1.01∶1;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为18~<55岁组(42.57%);病例中散居儿童和农民较多,分别占22.73%和21.54%。病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大多由水果类及其制品所引起(18.50%)。已知购买场所中农贸市场占比最高(30.47%);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以散装(包括简易包装)、家庭自制和餐饮服务业为主,三者合计占83.09%。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12.67%,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11.10%)。结论 2018—2020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低,存在严重低估的可能,应加强对哨点医院的督导,加强对重点场所和人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9年收集的所有发病数在2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2019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6起,涉及事件人数8 984人,发病957人,住院492人,无死亡病例,罹患率为10.65%。5—8月报告的事件较多,占事件总数的76.74%。发生在饭店(25起)和家庭(24起)的事件最多,合计占事件总数的56.98%;而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最多的场所类型为学校食堂。86起事件中有70起查明致病原因食品,主要为多种食品(23起,26.74%)和植物类食品(18起,20.93%),导致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最多的原因食品为植物类。致病因素中不明因素事件所占比例最高,占报告总数的76.74%;在查明原因的事件中,主要为细菌性致病因子导致的事件,占查明事件总数的70.00%(14/20)。结论建议加强春夏季节的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加强对饭店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基层机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查明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46起,占68.91%,发病4 211例,占75.17%。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共133起(54.07%),发病人数2 146例(50.96%);其次为单位食堂56起(22.76%),发病人数1 053例(25.01%)。结论: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由于餐饮类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暴露人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建议完善对各类餐饮单位卫生巡检制度,加强日常卫生巡检,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扬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扬州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2020年扬州市共上报30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人数423人,累计死亡病例1人,病死率为0.24%。暴发时间集中于第3季度(73.33%);暴发场所以饭店(酒店)为主(60.00%);原因食品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3.33%)、肉与肉制品(10.00%)。在明确致病因素的22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31.82%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其次为变形杆菌(13.64%)、亚硝酸盐(13.64%)、蜡样芽胞杆菌(9.09%)、砷化物(4.55%)等。结论 2017—2020年扬州市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其特有的流行特征,相关部门可据此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进一步减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菏泽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的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分析相关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20年菏泽市共报道食源性疾病50 520例,其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49 759例,动、植物毒素中毒596例,误食亚硝酸盐中毒165例。该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10月份较为多见,7~8月份达到高峰;患者以55~64岁年龄段为主,4~6岁次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相较于城市,农村人口的发病率更高;可疑暴露食品场所主要以家庭为主,其次是街头食品和餐饮服务业;进食食品的种类,肉与肉制品最多,其次是水果类及其制品;无死亡病例。结论 食源性疾病危害性大,发病率高,全年均有发病。切实做好疫情监测,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体系,开展健康教育和诊疗技术培训是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收集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4起,发病5 297人,总罹患率为0.74%,罹患率呈现下降趋势(χ_(趋势)~2=4 307.85,P0.001);共死亡11人,死因均为化学性中毒;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型特征,报告高峰在3—5月和9月;74.14%的事件发生在城区;72.99%的事件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事件占78.16%,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73.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20.59%)和虫媒传染病(占5.88%);食源性疾病占20.11%,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主(占71.43%),其次是食源性化学性中毒(占11.43%)、植物性毒素中毒(占8.57%)和未检出致病因子(占8.57%);建筑工地罹患率较高(23.7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为6.70%,高于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介入处置时间越长,罹患率越高(χ_(趋势)~2=2 233.61,P0.001);报告时已有病例数14例的罹患率较高(2.87%);事件持续时间≤7.10 d的罹患率较高(1.21%)。结论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为主,加强学校及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管理,提高监测报告敏感性,及早介入处置,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2015—2017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场所、事件原因和致病因子等因素,描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2017年,长沙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73起,发病174人,死亡20人。6—9月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高峰,事件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5.14%和65.67%;事件发生较多的地区是浏阳市和宁乡市,事件报告数占总数的27.17%和17.34%;事件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事件总数的67.05%,其次是农村聚餐;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食品主要是毒蘑菇,占事件总数的58.96%。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死亡病例90%由毒蘑菇中毒所致。结论 毒蘑菇中毒是长沙市危害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针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管理。做好毒蘑菇相关科普宣传,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有关毒蘑菇中毒知识和救治措施的培训,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宜兴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7年宜兴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6-2017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690例,通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共发现7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25~44岁组,占36.81%。发病时间集中在第三季度(7~9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7.83%,病毒主要为诺如病毒,检出率11.64%,15~24岁组病原检出率高于25~4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3,P <0.05)。引起食源性疾病主要可疑食品为肉与肉制品(34.0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7.99%)、粮食类及其制品(10.93%),可疑进食场所为家庭(51.49%)、餐饮业(22.14%)、学校食堂(16.87%)。结论宜兴市食源性疾病呈季节性波动,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是主要致病病原体,15~24岁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应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处置能力,同时加强餐饮单位卫生监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2):124-126
[目的]调查2015—2016年吉林省龙井市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方法]按照2015—2016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检测技术要求进行检验,所检出的阳性菌株均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结果]食源性疾病高发月份为4,11月,第2,3,4季度病例数均较多,占77.43%;病例中儿童居多,占43.40%;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占95.49%;可疑食品中肉及肉制品87例,水果类及制品67例.[结论]加强对吉林省龙井市居民的卫生健康宣传,普及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加强对餐饮经营场所的卫生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2018年唐山市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在唐山市的发病和流行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和分析唐山市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对唐山市255家哨点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监测病例5 068例,其中男性2 480例,占48.93%,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 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2 519起, 发病18 681例, 死亡257例, 病死率1.38%.食源性疾病暴发好发于三季度.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家庭和死亡人数最多, 其次是单位集体食堂.主要致病因素植物性, 主要致病菌是沙门菌 (38.89%) 、蜡样芽孢杆菌 (38.89%)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11%)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5.56%) 和变形杆菌 (5.56%) .结论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性和植物性, 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单位等集体食堂.应加强家庭、单位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卫生管理, 避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河北省急性胃肠炎社区人群调查和哨点医院监测数据,了解河北省急性胃肠炎发病及食源性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4个试点市开展为期12个月的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社区人群入户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 832人,急性胃肠炎患病率为2.3%,病例就诊率为46.2%,就诊病例中标本采集率为30.0%,推算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是825 117人/年。肉与肉制品、果蔬类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家庭和街头餐点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场所。结论食源性疾病是河北省重要的疾病负担,应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强化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2016年河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了解暴发流行趋势和特征,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汇总2010年10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河北省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2010-2016年河北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08起,发病3 152人,死亡25人,病死率0. 79%。第二、三季度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发季节,微生物性和化学性是主要致病因素,分别占报告总数的24. 7%和24. 4%;以采食野生毒蘑菇为主的有毒动植物及真菌毒素中毒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3人因食用野生毒蘑菇致死,占报告死亡人数的52. 0%。家庭和饮食服务单位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分别占报告总数的45. 1%和35. 7%。结论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针对以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警提示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342-343
[目的]调查延吉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状况.[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延吉市卫生监督部门收集存档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状况资料,分别对食源性疾病发生场所、季节及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4年间延吉市发生食源性疾病人数为202人,死亡1人;7~9月份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3月份;发病以植物性因素为主;发病场所以集体食堂居多.[结论]延吉市需要加强冬季植物性因素引起的食品污染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病因,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查询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医院门诊记录、Q公司考勤记录等方法进行病例搜索,通过个案调查收集病例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发病前饮食情况等,以同餐次未发病人员为对照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食物加工场所和人员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标本和留样食品检测致病菌。结果 根据病例定义,共搜索到22例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0%,22/22)、腹痛(95.45%,21/22)、发热(86.36%,19/22)、头晕(72.73%,16/22)、头痛(68.18%,15/22)为主;病例的发病时间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模式,平均潜伏期为26.25 h;可疑餐次为J快餐公司6月20日午餐,黄瓜炒蛋食用者的发病危险是未食用者的17.5倍,95%CI:1.48~212.0,与本次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实验室结果显示,环境样品中检出豪泽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留样食品咸菜粉皮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菌落数为1 300 CFU/g,厨师肛拭子检出豪泽变形杆菌,其他样本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结论 虽然样本中检出3种致病菌,但病例临床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