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河南省安阳市2019—2021年食源性疾病报告和监测情况,为制定和调整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安阳市2019—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采集患者粪便并检测相关病原体,对监测结果进行整体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安阳市共报告22 867例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男10 340例,女12 527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6—8月,其中以30~<40岁组(16.01%,3 661/22 867)最多;报告罹患率最高为龙安区(680.32/100 000)。可疑暴露食品中水果及其制品(26.64%,6 364/23 887)报告最多,加工或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34.96%,8 350/23 887)、散装(包括简易包装)(34.38%,8 212/23 887)为主,家庭是主要的进食场所(83.15%,19 862/23 887)。安阳市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总标本检出率为8.73%。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加大重点高危人群监测力度,针对家庭自制食品,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2.
袁蒲  叶冰  付鹏钰  周昇昇  李杉  杨丽  韩涵  钞凤  张书芳 《医学动物防制》2021,(12):1207-1209,1214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19年收集的所有发病数在2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2019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6起,涉及事件人数8984人,发病957人...  相似文献   

3.
李丽  文科  孙敏  谢多双 《医学动物防制》2022,(11):1026-1030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了解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主动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共监测1 07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共采样送检标本847份,病原学检测阳性病例96例,阳性检出率为11.33%。男女性别比1∶1.09;年龄组最多的为1~3岁,构成比为20.22%;职业以散居儿童(321例,29.78%)为主;发病时间5—7月最多;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构成比为70.82%;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构成比分别为17.73%、17.51%;检出病原体以沙门菌为主,构成比为60.42%。结论 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检出致病菌主要为沙门菌。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强化儿童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加强宣传教育,以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安晓伟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113-115
目的 分析天津市红桥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了解该地区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天津市红桥区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245例患者信息,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5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8—2019年共有监测病例28例,从整体上来看,6—10月份是腹泻发病的主要月份,也是致病性微生物检出阳性较高的月份;致病菌阳性标本总检出率为11.43%,其中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04%、5.71%、4.82%,未检出志贺氏菌.诺如病毒检出率为6.10%,结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检出致病菌主要为沙门氏菌,而且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出现不常见型别,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菏泽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的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分析相关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20年菏泽市共报道食源性疾病50 520例,其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49 759例,动、植物毒素中毒596例,误食亚硝酸盐中毒165例。该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10月份较为多见,7~8月份达到高峰;患者以55~64岁年龄段为主,4~6岁次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相较于城市,农村人口的发病率更高;可疑暴露食品场所主要以家庭为主,其次是街头食品和餐饮服务业;进食食品的种类,肉与肉制品最多,其次是水果类及其制品;无死亡病例。结论 食源性疾病危害性大,发病率高,全年均有发病。切实做好疫情监测,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体系,开展健康教育和诊疗技术培训是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点报告系统中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柳州市共监测病例13 721例,男性6569例,女性7152例;年龄以0~4岁组病例最多(3490例,25.44%),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3147例,22.94%);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7—9月(3999例,29.1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为水果及其制品(2854例,20.80%),可疑暴露食品的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4309例,31.40%),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10 127例,73.81%)。共采集生物标本3517份,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1.57%,主要为沙门菌(6.11%),集中在5—10月(80.84%),诺如病毒检出率为8.94%,主要集中在1—3月(3.57%),年龄、职业、季节组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7—9月,...  相似文献   

7.
2011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云南省2011年1~12月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2011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场所、致病因素、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63起,均为食物中毒,发病2 625人,死亡35人.4~7月为发病高峰,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占全年总数的63.80%、60.80%;野生蕈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43.56%和40.0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4.23%.发病场所以农村家庭的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7.67%、50.55%和77.14%;学校食常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波及人数最多,平均每起发病31人.结论 应加强农村家宴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蕈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 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2 519起, 发病18 681例, 死亡257例, 病死率1.38%.食源性疾病暴发好发于三季度.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家庭和死亡人数最多, 其次是单位集体食堂.主要致病因素植物性, 主要致病菌是沙门菌 (38.89%) 、蜡样芽孢杆菌 (38.89%)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11%)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5.56%) 和变形杆菌 (5.56%) .结论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性和植物性, 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单位等集体食堂.应加强家庭、单位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卫生管理, 避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扬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扬州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2020年扬州市共上报30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人数423人,累计死亡病例1人,病死率为0.24%。暴发时间集中于第3季度(73.33%);暴发场所以饭店(酒店)为主(60.00%);原因食品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3.33%)、肉与肉制品(10.00%)。在明确致病因素的22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31.82%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其次为变形杆菌(13.64%)、亚硝酸盐(13.64%)、蜡样芽胞杆菌(9.09%)、砷化物(4.55%)等。结论 2017—2020年扬州市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其特有的流行特征,相关部门可据此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进一步减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现状,掌握其发病的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南山区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将获得的资料用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南山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结果 2012年3月-2013年2月共检测患食源性疾病4 237例,其中男性2 232例,女性2 005例,男女之比为1.0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64岁人群是食源性疾病高发人群,占79.92%。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为2 584例,占61.37%,各种症状的发生率为:腹泻(68.73%)〉腹痛(68.26%)〉呕吐(26.50%)〉发热(20.27%)。结论夏季为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15-64岁人群和腹泻,腹痛和呕吐患者是监测的主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2015—2017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场所、事件原因和致病因子等因素,描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2017年,长沙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73起,发病174人,死亡20人。6—9月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高峰,事件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5.14%和65.67%;事件发生较多的地区是浏阳市和宁乡市,事件报告数占总数的27.17%和17.34%;事件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事件总数的67.05%,其次是农村聚餐;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食品主要是毒蘑菇,占事件总数的58.96%。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死亡病例90%由毒蘑菇中毒所致。结论 毒蘑菇中毒是长沙市危害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针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管理。做好毒蘑菇相关科普宣传,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有关毒蘑菇中毒知识和救治措施的培训,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乔红英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1):1974-1977
目的 分析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为制定食源性疾病相关防控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导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对监测病例人群和时间分布、病原学检测结果、可疑饮食暴露史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上报病例6...  相似文献   

13.
王维业  王相明 《海南医学》2013,24(24):3721-3722
目的分析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数据和管理方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监测工作,为上级疾控部门监测分析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三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完善和制定措施、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和监测范围、监测对象,明确工作任务,加强采样技能培训。结果通过三年的监测显示,2010年阳性株4例,采样阳性率为4.08%,2011年阳性株11例,采样阳性率为7.43%,和上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阳性株6例,采样阳性率为1.26%,和上年比较采样质量显著下降。结论采样阳性率直接反应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质量,因此只有提高监测意识、严格掌握采样病例诊断标准,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技能,才能确保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014年石家庄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市食源性疾病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试点医院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疑似食源性就诊个案和病例粪便标本病原菌监测的所有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病例545例,主要症状为腹泻(99.8%)、腹痛(21.3%)、恶心(16.1%)、呕吐(15.8%)和发热(13.0%),粪便性状以水样便为主(82.6%);检出诺如病毒31例(50.0%),沙门氏菌29例(46.8%),志贺菌属1例,副溶血性弧菌1例(1.6%),病原体检出率达到11.4%。结论相关部门应根据石家庄市食源性疾病特点,加强监督管理,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疾控与试点医院应加强病例食源性信息追溯,提高病原菌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规律,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18年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信息系统上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8年张家港市7家哨点医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3 005例,采集腹泻物或肛拭样本1 497份,检出细菌或者病毒阳性病例326例,阳性检出率21.77%,主要为诺如病毒感染病例171例(52.45%)、副溶血性弧菌98例(30.06%);病例中20~39岁人数最多(42.80%);病例在夏季最多、冬季最少,7月为最高峰;临床表现以腹泻(91.91%)为主,肉及肉制品(38.96%)是主要的可疑食物。结论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可通过及时收集病例信息以获得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应继续加强监测,做好高发季节和重点人群的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景辉  陈安明  朱玉英 《甘肃医药》2020,(4):363-364+373
目的:了解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暴露食品。方法: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白银市2015~2017年食源性疾病病例和主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可疑暴露食品为水果类及其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及混合食品。致病水果为瓜果类和核果类,瓜果类以西瓜为主,核果类以桃子为主。蔬菜类有明显特征的是豆角、西红柿。肉类中鸡肉、卤猪肉等。病原学检验中报告前五的暴露食品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果类最高。致病大肠埃希菌在5类食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食品为水果类最高。结论:引起白银市食源性疾病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是肉类中的鸡肉、肉类烧烤、卤肉,蔬菜中的豆角、剩蔬菜,水果中的西瓜和桃子,可能与市售熟食卫生状况存在一定问题及居民卫生习惯不良有关,需加强监管与居民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2018年唐山市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在唐山市的发病和流行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和分析唐山市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对唐山市255家哨点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监测病例5 068例,其中男性2 480例,占48.93%,女...  相似文献   

18.
马鞍山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光富  冯亚琴  赵存喜 《安徽医学》2019,40(10):1176-1180
目的分析马鞍山市2015~2017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马鞍山12家哨点医院10 085例病例信息和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1. 80%);就诊高峰期为6~10月;家庭(72. 04%)为主要可疑进食场所;可疑暴露食品以肉与肉制品(17. 21%)为主;家庭自制(39. 96%)为主要加工及包装方式;病原体检出以沙门菌(36. 77%)为主,<5岁组主要为诺如病毒,15岁~组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病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为13(5,25) h,48 h内就诊率为88. 71%。结论农民是马鞍山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监测人群,夏秋季是高发季节,沙门菌为主要致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源性疾病是指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致病因子(病原体)所造成的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食源性疾病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卫生保健问题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卫生体系相对完善的美国来说,每年仍有数百万的人患上食源性疾病,直接导致9000余人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苏州市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规律、特点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15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5年苏州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其中单位食堂(含盒饭配送)204起,涉及发病人数4736例,入院1027例,无死亡病例。暴发高峰位于5-9月份,历年来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查明致病因子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19起,其中微生物引起的占62.2%(74/119),动植物毒素引起的占30.3%(36/119),化学毒物引起的占6.7%(8/119)。我市单位食堂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因子为副溶血性弧菌、红细胞凝集素和组胺,食物加工不当与交叉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单位食堂单独分析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特征及规律有利于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堂加工制作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加工中的污染,规范加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