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琴  王群敏  王飞霞  潘喆  钟紫凤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68-1270
<正>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跃居癌症排行榜第三位~([1])。其中以中低位直肠癌最常见,占70%~75%~([2])。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及器械的改进,低位保肛手术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25%~9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即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3-4])。  相似文献   

2.
传统直肠癌手术不但要切除肛门,还荽在腹部做人工肛门,终生带粪兜,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也给病人生活上和社交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科设计了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直肠癌,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该保肛手术既保证癌切除的彻底性,又保留了肛门正常排便功能,同时又避免了在腹部做人工肛门带粪兜之痛苦,显著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对肛周神经、肌肉组织的牵拉损伤及术后直肠、肛管容量的减少,病人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目前缺少系统的排便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王文  王蕾 《天津护理》2005,13(6):350-350
对于低位直肠癌病人,避免永久性腹部肠造口、保留健全的排便功能,是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90%的直肠癌适宜行保留肛门手术,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远期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miles手术并无明显差异,但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却高于行miles手术的病人。因而在保证癌肿根治的前提下,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经腹部直肠切除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病人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91至2004年采用直肠经腹腔肛管拖出切除术(改良Bacon术)、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和应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1例,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进行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FIQL)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的FIQ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可以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封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9):2812-28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将60例行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日平均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增强患者控便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接受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Vaizey、Werner、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价生物反馈的效果,同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因素。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Vaizey和Wexn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最大收缩容积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静息压与训练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与年龄、病程、吻合口位置、手术方式呈负相关。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提高肛管收缩能力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30例低位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排便功能建立的训练,提出的护理要点为: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及肛周皮肤护理、指导患者饮食护理,实施排便功能建立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婕  李卡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65-2166
目的探讨肛门减压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科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162例患者随机纳入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切除肿瘤后直接行盆内吻合。实验组患者盆内吻合完毕后,经肛门置入一根减压管,并外接一次性引流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肛门排气时间、肛周皮肤受损病例及大便污染床单位次数。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2例,实验组患者未发生吻合口瘘。实验组及对照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21±12.23)h和(28.41±7.23)h;肛周受损患者分别为9例及24例;出现大便污染床单位次数分别为10例和38例,差异有显著意义(t=3.41,P=0.003;X2=6.857,P=0.009;X2=17.818,P=0.000)。结论肛门减压管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方法简单,可行度高。不仅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减少大便对肛周皮肤的损害,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贾映东  ;杨朝辉 《华西医学》2009,(8):2128-2129
目的:探讨保留肛门外括约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国产一次性管状吻合器,对32例低位直肠癌行保留肛门外括约肌超低位结肛吻合,随访12-36个月。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9.4%(3/32)。结论: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外括约肌保肛手术,遵循肿瘤根治的原则下,能保留患者正常的肛门排便功能,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肛缘7cm以下或位于直肠下1/3段的直肠癌。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和吻合器技术、吻合器械的发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成为主流术式。其优点是既能保证癌切除的彻底性,又可避免在腹部做人工肛门之苦,深受广大直肠癌患者的欢迎和好评。虽然保肛手术完整地保留了括约肌功能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肛缘7cm以下或位于直肠下1/3段的直肠癌.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和吻合器技术、吻合器械的发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成为主流术式[1].  相似文献   

13.
罗宝嘉  郑美春  丘雪  覃惠英 《全科护理》2021,19(25):3570-357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14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恢复肛门排便1个月及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仪检测病人的肛门直肠生理功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的LARS的发生率为76.71%(112/146),重度LARS发生率为35.62%(52/14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病人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普遍存在排便功能失调,LARS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越低,术后排便功能越受影响.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低的病人尽早干预,可通过指导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症状自我管理尽可能降低排便功能失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tal excision,TME)原则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对26例直肠癌患者行TME、双吻合器进行Dixon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狭窄,术后均一期愈合.3个月后,排便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3年,未见癌复发,无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在TME原则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4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1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等,采用肛门失禁评分系统(wexner incontinence score,WIS)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肛门功能、肛门控便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肠管切除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W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3、7d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12,P=0.434)。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生物反馈训练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轶群  柳琼  朱伊慧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03-1104
目的提高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的控便能力。方法通过详细的护理评估,针对性心理护理,局部使用皮肤保护剂,指导合理饮食及生物反馈训练控便能力,出院后每周电话回访至少一次,30d、90d时评估排便情况。结果30d完全控制排便35例(61.40%),90d完全控制排便46例(80.70%),2例因吻合口瘘停止进食和生物反馈训练。结论心理疏导、合理饮食、生物反馈训练对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是安全、有效、价廉的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将行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日平均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增强患者控便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给予单纯保肛手术治疗,观察组49例在保肛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直肠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及近期生存率.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两组患者1年和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给予直肠冲洗可防止吻合时脱落细胞种植转移,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总结11例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联合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例出现吻合口瘘,经积极有效治疗后治愈,3例术后早期出现肛门皮肤糜烂伴灼痛,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1年,6例控便良好,术后3例无法控制排气,2例偶有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共为8例按常规方法无法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手术,8例患者对手术最终保留肛门的结果均非常满意。APPEAR手术腹部操作部分同传统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将直肠分离到盆底后主刀医师转至会阴部。在阴囊(或阴道)与肛门缘之间做一凸出的新月形切口(图1)。切开皮肤至皮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