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iment,MEBO)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术后创面均外涂MEBO。结果:80例患者随访3个月,治愈68例,占85%,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创面7d左右结痂愈合,无一例出现创面感染及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超脉冲CO2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术后创面恢复疗程短,疗效可靠,无瘢痕,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冯智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6):85-85
脂溢性角化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男性多见,影响美容。高频电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精确、术中不出血、术后创面修复快和并发症少的皮肤美容外科技术。我院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以来对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70例采用高频电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58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各型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为面部共93例及躯干81例,病理组织学表现多为角化过度型及棘细胞型;激惹型常伴瘙痒,易结痂,常见皮损突然增大。结论各种组织学亚型与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有一定的联系,病理组织学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提高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我近来在阴阜部位发现有突出物,但患处无痛痒,手术切除后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请问:1.该病的病因是什么?2.切除后是否会复发?  相似文献   

5.
刘晓雨  王娟  陈敬 《天津药学》2011,23(3):41-42
目的:观察丹参酮内服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方法:1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脂溢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口服丹参酮胶囊,4粒/次,3次/d,连续服用45 d,同时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每2周治疗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用强脉冲光治疗,45 d后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57%,对照组为51.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内服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华伟  米新陵  蔡华  胡玮  李凡 《中国医药》2010,5(6):559-560
目的 观察CHR型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倍频Q开关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HR型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72例,118处面部皮损.结果 72例患者,共计118个面部皮损,治疗4周后随访,104个皮损痊愈,治愈率88.1%,14个皮损显效,有效率100%,经1至2次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CHR型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迅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成年人的良性表皮肿瘤,几乎不恶变,但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诊断不明时须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人们多出于美容目的而治疗,除手术切除外,药物、超声、激光、光动力、纳秒电场、高压氧、火针等亦能有效清除皮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9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9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棘细胞型、角化过度型和色素型占80.0%,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1%,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45.6%,临床诊断误诊率34.4%,误诊为色素痣、寻常疣或扁平疣占误诊病例的67.7%。结论年龄和日光照射可能是脂溢性角化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临床常易误诊为色素痣、寻常疣或扁平疣,误诊原因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削法对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4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平削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有不同程度的水疱、血疱、色素加深、减退、激发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行平削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对组织损伤较小,且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临床多见,程度轻重不等,尤其是面部脂溢性皮炎可以同时和痤疮等伴发,该病呈慢性病程,迁延难治,目前主要以口服药及外用药物为主。我科于2012年至2014年3月应用强脉冲光(intense plused light,IPL)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高频电离子治疗仪配合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结果 87例均能治愈,巨大者分二到三次治疗,无一例感染和留有疤痕,色素沉着在3个月消退.结论 采用本法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简便、安全、不出血、不留疤痕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对94例研究标本进行病理分型,分析各型特点及鉴别诊断。以角化过度型及棘细胞型最为常见,激惹型主要见于老年患者。结论:脂溢性角化病是临床病理常见疾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该病为良性皮肤病变,病理医师需认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Livin在不同病理分型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脂溢性角化病病例120例(6个类型,每种病理类型各20例),并以1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所有病例的Livin表达情况进行染色检测。结果:Livin在不同病理分型的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包皮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Livin的表达强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组织普遍表达Livin,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凋亡抑制相关,其发生可能与Livin表达上调有关;Livin在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无关,提示不同病理分型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激光结合组患者在干扰素组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皮肤生理指标(经皮失水率、皮肤含水率)、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激光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97.92%vs. 81.25%,χ2=7.144,P=0.008)。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高于干扰素组(P<0.01);2组经皮失水率低于治疗前,皮肤含水率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干扰素组(P<0.01);2组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低于干扰素组(P<0.01)。激光结合组与干扰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相似文献   

16.
莱泽-特雷拉(Leser-Trélat)征是伴有恶性肿瘤的脂溢性角化病,主要表现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损害数目迅速增多,受累范围大,出现瘙痒性脂溢性角化病损害,合并恶性肿瘤大多为腺癌。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突发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合并异型管状腺瘤(腺上皮异型增生)患者的诊治过程,以及早通过皮损表现发现内脏肿瘤性疾病,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扁平疣、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CT图像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疑诊扁平疣的患者22例,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各20例,进行皮肤CT扫描检查。结果3种疾病皮肤CT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皮肤CT对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3种疾病具有辅助诊断和提供鉴别诊断线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评价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脂溢性角化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39例用基质安慰剂治疗。两组在治疗后第2、4、6、8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8.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5.6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联合丹参酮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18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成光疗组、丹参酮组、联合治疗组。光疗组:强脉冲光(IPL),4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1周;丹参酮组:丹参酮胶囊,3次/d,4粒/次,共4周;联合治疗组:联合上述两种方法,共4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部情况进行照片对比,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强脉冲光联合丹参酮治疗1疗程后,有效率93.3%,痊愈率58.3%,优于光疗组(83.3%),优于丹参酮组(71.7%),无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炎性痤疮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复合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合酸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皮肤屏障水平、皮损情况评分、自我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