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医药》2013,(2):184-186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注射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3例),入院后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炎琥宁.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喘憋缓解天数及住院天数指标比较上均有很大差异(P<0.01),且其总有效率(93.94%)与对照组(72.73%)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1).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98例F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复发40例,引起复发的原因为FC分型、初发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家庭史及脑电图是否正常有关,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FC的发生与年龄及惊厥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有家庭遗传倾向,少数可转为癫痫,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应进行早期干预措施,必要时预防用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锌、铁含量的变化。方法:使用北京博晖5100型五通道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火焰法检测上感患儿30例(上感组),惊厥患儿32例(惊厥组),健康儿童57例(正常组)血清锌、铁含量。结果:正常组、上感组、惊厥组的儿童其血清锌、铁含量依次下降。3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3组两两之间血清铁含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os)。血清锌除正常组和上感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与热性惊厥有关,铁或锌的缺乏可能参与或促使热性惊厥的发生,甚至可能是引起Fc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建立静脉通道,尽快止痉;③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④控制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结果 76例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通过治疗后,痊愈23例,显效3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 本文中,76例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经过止痉、退热、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峰 《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62-164,17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将6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止惊、抗感染、退热、吸氧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0.2~0.6mL/(kg·d),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惊厥复发以及癫痫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1.48±0.16)d、住院时间(2.48±0.5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23±0.47)d、(4.97±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惊厥复发次数(2.85±0.2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91±1.4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缩短退热及住院时间,减少惊厥复发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13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给予注射用炎琥宁5~10mg/(kg·d),用5%葡萄糖液按5∶1张力配置,每日1次,疗程3~5 d.对照组66例给予病毒唑注射液10~15 mg/(kg·d),用5%葡萄糖液按5∶1张力配置,每日1次,疗程3~5 d.结果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3±0.80 d和3.21±1.64 d,止咳天数两组分别为:3.62±2.51 d和4.64±2.16 d,咽痛消失天数两组分别为:2.67±1.22 d和3.93±1.31 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许丹  陈长会 《河北医药》2011,33(22):3447-3447
热性惊厥是3岁以下d,JL最常见的惊厥性疾患。首次发作年龄常见于生后6个月至3岁之间。婴幼儿机体内钙储备不足,离子钙水平偏低,体温升高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组织细胞代谢较平时旺盛,可能增加钙离子内流而导致血清离子钙降低,血清离子钙的降低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惊厥发作阈值降低,诱发惊厥发作。本文探讨测定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离子钙水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3年“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标准,经脑电图、脑脊液及实验室检查筛选出无器质性病变的热性惊厥113例(1991年2月—1993年2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13例中男89例,女24例,男:女为3.7:1,第一诊断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89例(78.7%),支气管炎12例(10.6%),肺炎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口服地西泮在预防热性惊厥复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发热时服用退热药物,观察组口服地西泮同时辅以一定的退热药物,比较两组患儿热性惊厥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中热性惊厥复发6例,复发率为12.5%,平均复发次数为(1.6±0.5)次;而对照组中热性惊厥复发18例,复发率为37.5%,平均复发次数为(3.3±1.0)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用药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地西泮在预防热性惊厥复发中效果显著,显著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率和复发次数,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上主张对单纯性FS,仅针对原发病处理,包括降温退热和抗感染等治疗。结果56例患儿通过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结论本文中56例患儿均排除GEFS+,确诊为单纯性热性惊厥,经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武杰  魏燕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17-101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名称,是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病原体为病毒,极少数由细菌引起。2003年1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注射用炎琥宁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2例,并与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者相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容易复发,部分患儿因惊厥反复和持续发作可造成脑损伤,故对其进行预防治疗是必要的,1997年8月-1999年10月我院儿科采用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取得较好成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焕芳  袁嫡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50-2951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003年收治的8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无复发患儿比较.结果:88例中复发49例(占55.6%).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年龄(<1岁),初次发作体温(<38.5℃)等因素有关.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一旦发热,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彭聪  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79-2280
目的:评价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小儿热性惊厥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教育组53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结果:程序化健康教育组家长掌握相关知识和依从性明显高于一般健康宣教的对照组,教育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小儿热性惊厥防治知识,为积极应对疾病提供了帮助,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3年2月 ̄1994年8月共收治惊厥患儿794例,其中热惊厥335例,占惊厥病例的42.2%。热惊厥发作类型均为全身肌阵挛发作,部分病例脑电图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异常,少数见棘波,此为热惊厥移行为癫痫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西泮共同治疗。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效果好(P<0.05);研究组热性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可以降低患儿惊厥复发率,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 1992年 10月至 1997年 12月在我院门诊与住院诊治的 12 8例热性惊厥 (FC)患儿 ,经门诊随访 3~ 5 a,现就其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 8例 FC患儿中男 73例 ,女 5 5例。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7岁。<6个月 5例 ,~ 1岁 35例 ,~ 3岁 6 2例 ,~ 6岁 19例 ,≥ 7岁 7例。1.2 诊断标准 :根据 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为标准。并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疾患 [1 ] 。FC又分单纯性 FC(SFC)和复杂性 FC(CFC)。SFC诊断标准为发病年龄在 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5例热性惊厥患儿病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7)、研究组(n=48).参照组患儿给予地西泮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Z<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