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淋巴细胞瘤-6(BCL-6)基因重排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98例均获随访的DLBCL患者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其cyclin D1、CD68和BCL-6进行免疫标记,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BCL-6基因重排进行测定。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的关系,同时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9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平均为(21. 54±4. 65)个月,其中死亡14例,死亡率为14. 29%。98例患者中,cyclin D1蛋白高水平表达37例(37. 76%),CD68蛋白高水平表达17例(17. 35%),BCL-6基因重排20例(20. 41%)。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患者年龄、性别、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及化疗方案均无显著关系(均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部位与患者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P 0. 05),而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为Ⅲ~Ⅳ、血清LDH≥245 IU/L、IPI评分为3~5分、化疗方案为CHOP的患者预后均较差(P 0. 05)。cyclin D1蛋白高表达、CD68蛋白高表达、BCL-6基因重排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cyclin D1蛋白低表达、CD68蛋白低表达、BCL-6基因未重排者(均P 0. 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发现,cyclin D1蛋白高表达、CD68蛋白高表达、BCL-6基因重排与患者预后效果均存在显著关系(P 0. 05)。结论 cyclin D1、CD68和BCL-6基因与DLBCL患者预后效果均存在密切关系,其中cyclin D1、CD68蛋白高表达及BCL-6基因重排者预后情况较差,提示cyclin D1、CD68蛋白及BCL-6基因可作为评估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Bcl-2、核因子κB(NF-κB)、C-my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cl-2、NF-κB、C-myc蛋白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1%、62.69%、77.61%,在R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9.05%、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结外部位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IPI分级显著相关(P0.05);NF-κB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IPI分级以及血清LDH水平显著相关(P0.05);C-myc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血清LDH水平以及结外部位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IPI分级显著相关(P0.05)。Bcl-2与NF-κB在DLBCL组织中表达呈较强正相关(r=0.671,P0.05),而与C-myc无相关性(P0.05),NF-κB与C-myc在DLBCL组织中表达呈较弱正相关(r=0.293,P0.05)。结论 Bcl-2、NF-κB、C-myc表达与DLBCL临床分期、IPI分级密切相关,三者可作为评价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干细胞蛋白Piwil样蛋白2(Piwil2)、B淋巴细胞瘤-2(Bcl-2)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二者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确诊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30例作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另选取同期3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中Piwil2、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Piwil2、Bcl-2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与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Piwil2、Bcl-2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Piwil2、Bcl-2在恶性叶状肿瘤组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中Piwil2、Bcl-2的表达具有一定关系(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中Piwil2、Bcl-2阳性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P0.05)。Piwil2、Bcl-2阳性表达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对应的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Piwil2阳性表达和Bcl-2阳性表达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iwil2、Bcl-2阳性率明显升高,二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分析其与DLBCL不同业型和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法)对73例DLBC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标记抗体包括CD3、CD10、CD20、Bcl-6、Bcl-2、MUM-1.其中5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t(14;18)和bcl-2基因的异常.结果肿瘤细胞CD10、Bcl-6、MUM-1、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15.1%、38.4%、71.2%、79.2%,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6例(21.9%),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57例(78.1%).FISH检测的57例中t(14;18)阳性16例(28.1%),其中GCB型5例(31.2%),non-GCB型11例(68.2%).Bcl-2蛋白表达与免疫学亚型存在相关性(P=0.035),与生存时间之间无相关性(P=0.253).t(14;18)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而t(14;18)与免疫学亚型无相关性(P=0.340).Bcl-2蛋白表达与t(14;18)无相关性(P=0.712).结论 Bcl-2蛋白表达町作为与DLBCL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GCB型患者预后较差;t(14;18)可作为DLBCL独立的预后因素,阳性者预后较差.Bcl-2蛋白表达与t(14;18)无相关性.靶向治疗患者是否应检测t(14;18)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各B淋巴增殖性疾病(B-LPD)中SOX11、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表达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154例B-LPD患者与12例健康对照SOX11、cyclin D1、cy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瘤(Bcl)-2蛋白、Survivin mRNA,HPV16/18 D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临床及病理分为宫颈癌组(79例)及CIN组(共69例,其中CINⅠ级14例,Ⅱ级25例,Ⅲ级30例)。另取包括宫颈良性病变的正常宫颈组织31个,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宫颈组织中的HPV16/18 DNA及Bcl-2、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组织相关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3种宫颈组织中的Survivin mRNA、Bcl-2、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且均为正常宫颈组织阳性表达最低,宫颈癌组织表达最高。Survivin mRNA、Bcl-2以及HPV16/18 DNA阳性表达率与CIN分级有明显相关性(Ⅰ+Ⅱ级vsⅢ级,P均<0.01),CIN分级越高,相应的阳性表达率越高。Bcl-2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分期、肿瘤生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宫颈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有关(P均<0.01);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肿瘤生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宫颈癌组织的临床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有明显相关性;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肿瘤生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组织的临床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HPV16/18 DNA,Bcl-2、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cl-2和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6例2004年1月~2014年6月经行淋巴结活检初诊的DLBCL病例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L患者组织中Bcl-2及Bcl-6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免疫组化指标与DLBC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46例DLBCL中行Bcl-2检测,阳性表达率为63.04%(29/46例),行Bcl-6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3.91%(34/46例)。②Bcl-2和Bcl-6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全身症状、有无结外侵犯及PS评分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IPI评分呈正相关(P<0.05)。③Bcl-2和Bcl-6表达阳性患者其近期疗效和预后(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和Bcl-6阳性表达提示近期疗效与预后不佳,其水平可被视为独立的DLBCL分析因素,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发展的预测、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癌变患者口腔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其对癌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48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根据病理学分期分为早期组(14例)、中期组(18例)、晚期组(16例),另选取同期32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变患者为癌变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各组口腔内同一部位的黏膜组织,采用TUNEL法对其细胞凋亡指数进行检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口腔黏膜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晚期组和癌变组口腔黏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较早期组、中期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 0. 05);癌变组细胞凋亡指数较晚期组明显增高(P 0. 05)。癌变组口腔黏膜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早期组、中期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 05);晚期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5)。癌变组口腔黏膜组织中Bax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早期组、中期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 05);晚期组Bax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早期组明显升高(P 0. 05)。结论随着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与癌变患者口腔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口腔黏膜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癌变的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卞乐  艾丽梅 《临床荟萃》2020,35(5):438-444
目的 探讨XIAP与Omi/HtrA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DLBCL患者和3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RHL)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XIAP和Omi/HtrA2进行染色,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XIAP与Omi/HtrA2在DLBCL中均呈高表达,在RHL中呈低表达甚至未见表达。XIAP在DLBCL的平均阳性率为61.02%,在RHL平均阳性率为36.67%(P<0.05)。Omi/HtrA2在DLBCL中平均阳性率为52.54%,RHL平均阳性率为30.00%(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症状分组、结外受累无关(P>0.05)。XIAP和Omi/HtrA2表达呈负相关(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XIAP的表达与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Omi/HtrA2与DLBCL预后不相关(P>0.05)。结论 XIAP与Omi/HtrA2在DLBCL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二者呈负相关,上调Omi/HtrA2抑制XIAP表达可为DLBCL靶向治疗提供依据,XIAP是DLBCL预后相关性因素,有望成为判断DLBC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联合B淋巴细胞瘤-2(Bcl-2)在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红细胞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对照组(无肺部感染)和观察组(有肺部感染),每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HIF-1α、Bax、Bcl-2、红细胞免疫指标[包括红细胞C3b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RIA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RFI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炎症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HIF-1α、Bax、Bcl-2水平与红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HIF-1α、Bax、RFIR、RBC-ICR、WBC、PCT、CRP、S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cl-2、RBC-C3bRR、RIA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16和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在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选取80例经病理医师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的p16和cyclin D2表达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p16和cyclin 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的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81.25%,在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27.78%和3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cyclin 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cyclin D2表达明显增高,而p16的表达明显降低,对研究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蛋白Bcl-2与促进凋亡基因蛋白Hrk、细胞周期素CyclinE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S-P方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基因蛋白Bcl-2与Hrk、CyclinE表达情况。结果 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38例,阳性率为65.5%,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14例,阳性率为24.1%,两组中Bcl-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77,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胃癌患者中Bcl-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胃癌患者中Bcl-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k蛋白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36例,阳性率为62.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2例,阳性率为20.7%,两组中Hrk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1,P<0.05)。Cyclin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34例,阳性率为58.6%,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11例,阳性率为18.9%,两组中Hrk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6,P<0.05)。Bcl-2蛋白与Hrk蛋白和CyclinE蛋白的相关分析,Bcl-2蛋白与Hrk蛋白呈负相关(rs=-0.312,P<0.05),与CyclinE蛋白呈正相关(rs=0.682,P<0.05)。结论 Bcl-2、Hrk及CyclinE基因蛋白均与胃癌发生有关,三者相互制约或协调,参与胃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抑制蛋白L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86例DLBCL患者, 男46例, 女40例, 年龄(63.54±7.85)岁, 年龄范围为47~80岁, 于术中收集DLBCL组织、病灶旁正常淋巴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PCNA、Livin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长径、累及淋巴结个数、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中枢神经侵犯、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淋巴结转移患者PCNA、Livin mRNA水平,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依据PCNA、Livin mRNA平均值分为高表达者、低表达者, 比较不同表达者1年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DLBCL组织中PCNA mRNA(2.46±0.52)及蛋白水平(0.74±0.20)均高于正常淋巴组织[(1.0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cl-2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探寻Bcl-2基因多态性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9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分析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Bcl-2基因与病例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及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C基因型以及A/C基因型分布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Bcl-2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关系的分析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Bcl-2基因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7.19%vs 52.38%,P<0.05)。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分析显示,C/C、A/C以及A/A基因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Bcl-2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19%、68.18%、35.71%,呈依次递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蛋白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发病、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关联,A/A基因型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基因多态性能否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的指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448 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lysine(K)-specific demethylase2B,KDM2B] 在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 年7 月~ 2018 年3 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 例DLBCL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50 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RHL) 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 法检测DLBCL 组织与RHL 组织中miR-448 和KDM2B mRNA 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DM2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miR-448 和KDM2B 表达水平与DLBCL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 分析miR-448 和KDM2B 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 生存分析miR-448 和KDM2B 表达与DLBCL 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以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LBCL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DLBCL 组织中miR-448 表达水平为0.65±0.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73,P < 0.001);DLBCL 组织中KDM2B mRNA 表达水平为2.89±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58,P < 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LBCL 组织中KDM2B 蛋白阳性表达率(72.16% vs 22.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61,P < 0.001);miR-448 和KDM2B 表达与Ann Arbor 分期、IPI 评分、Hans 分型有关(χ2=4.227 ~ 12.960,均P < 0.05);与年龄、性别、LDH 水平、ECOG 评分和有无B 症状无关(χ2=0.072 ~ 3.726,均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iR-448 和KDM2B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02,P < 0.001);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miR-448 高表达组DLBCL 患者三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48 低表达组患者(55.53% vs 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4,P=0.006)。KDM2B 阳性表达组DLBCL 患者三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患者(31.73% vs 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7,P=0.006);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 分期(95%CI=1.567 ~ 4.012,P=0.005),miR-448(95%CI=2.213 ~ 4.478,P=0.001),KDM2B(95%CI=1.506 ~ 4.554,P=0.003)是影响DLBCL 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DLBCL 组织中,miR-448 低表达,KDM2B 高表达,且二者表达与DLBCL 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有关,可作为DLBCL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CDX2与β-catenin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3例初诊ALL患者CDX2及β-catenin m RNA的表达,以3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ALL组CDX2 m RNA表达阳性率为93%,对照组无表达(P<0.01);β-catenin m RNA在两组均有表达,但AL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X2、β-catenin m RNA表达均与初诊时白细胞数、LDH水平呈正相关(P<0.01)。ALL患者获得CR时,CDX2 m RNA、β-catenin m RNA表达显著下降,复发时两者均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ALL患者CDX2与β-catenin m 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35,P=0.000)。结论:ALL患者存在CDX2基因过表达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且CDX2与β-caten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应用人参皂甙Rg3处理后肾组织Bax、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变化及肾细胞凋亡情况。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只。模型组、治疗组腹腔注射质量分数2%链尿佐菌素溶液制备DN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将0.5 mg/kg人参皂甙Rg3与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灌胃,模型组、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28 d。疗程结束后大鼠麻醉处死,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Bax、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Bax mRNA、Bcl-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系膜结构、肾小管均正常,小管膜完整光滑,间质未增生;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系膜结构异常,间质严重增生,肾小管萎缩严重,小管膜粗糙;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小管萎缩减少,纤维组织减少;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大鼠肾细胞凋亡率[(0.91±0.23)%、(0.56±0.14)%、(0.21±0.03)%]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肾组织Bax蛋白相对表达量(1.79±0.31、2.73±0.24、3.26±0.1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1.42±0.12、2.59±0.25、4.40±0.31)、Bax mRNA相对表达量(0.35±0.02、1.45±0.91、3.12±1.17)、Bcl-2 mRNA相对表达量(1.34±0.87、1.73±0.67、3.91±0.75)依次增高(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对DN大鼠有显著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大鼠肾组织形态,降低肾细胞凋亡率,上调Bax、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大鼠,观察大鼠外阴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40只雌性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采用聚焦超声假辐照治疗;另取10只正常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经聚焦超声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大鼠外阴皮肤恢复情况;Masson染色鉴定各组大鼠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密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外阴皮肤组织中TGF-β和Bcl-2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大鼠外阴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密度、皮肤组织中TGF-β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聚焦超声治疗后,实验组70%(14/20)的大鼠外阴皮肤恢复正常;对照组仅10%(2/20)的大鼠恢复正常,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外阴组织中TGF-β表达低于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焦超声可能通过影响外阴皮肤组织中TGF-β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效治疗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2(FHL2)FHL2与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收集到的患者标本分组,55例癌组织标本作分为研究组。将55例癌旁组织标本(距肿瘤边缘4cm处)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FHL2与PBX3蛋白的表达,分析FHL2与PBX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组FHL2、PBX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HL2、PBX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不相关(P>0.05),但与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病理分级相关(P<0.05),当肿瘤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转移、浸润深度越深以及病理程度越高时,FHL2、PBX3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宫颈癌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20个月,其中FHL2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30个月,PBX3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32个月中位生存期;经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1/2、病理分级G3、FHL2、PBX3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1/2、病理分级G3、FHL2、PBX3阳性表达均为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FHL2与PBX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显著相关,对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RCHOP方案治疗的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80例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分析患者EZH2表达情况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绘制EZH2预测治疗效果的ROC曲线,并对患者pCR与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80例患者中EZH2高表达者49例,EZH2低表达者31例,DLBCL患者RCHOP治疗的pCR率为51.25%,其中EZH2高表达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均明显低于EZH2低表达患者(P<0.05);EZH2预测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874(P<0.05);pCR与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得分、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得分、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因素无相关关系(P>0.05);与Hans分型、EZH2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DLBCL患者EZH2低表达是RCHOP治疗后高pCR率的预测因子,在临床上有助于为DLBCL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