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之舌诊内容包括察舌体、望舌苔、问舌觉3部分。据笔者统计,《伤寒论》全文论及舌诊者共有23条,病证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三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等。然后世论《伤寒论》诊法者,多重脉证而轻舌诊,舌诊之论多散见于各类伤寒研究专著中,很少有人专门系统论及。笔者认为,张仲景舌诊之法与临床结合紧密,颇具实用价值,故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1 舌诊的方法1.1 察舌体 正常的舌体红润、柔和而灵动,反映脏腑气血充盈,故察舌体可以诊脏腑气血之盛衰。1.1.1 舌痿 指舌体痿软无力,主筋脉失养。如《伤寒论译释》载“辨不…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8)
温病重舌,杂病重脉,察舌诊病对于温病诊疗的各个环节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温热论》及参考历代医家的观点和舌诊专著,阐述察舌在温病辨治中的突出作用及重要性。旨在根据舌象性质,对疾病的病性、病位、预后转归等问题作一一阐述,并探讨了《温热论》舌诊理论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最后以叶天士医案选析,来说明《温热论》舌诊理论的具体运用。通过以上论述,以阐明《温热论》舌诊理论对临床理、法、方、药等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通报》2007,6(1):18-18
“《舌诊学》是我国二千多年来,舌诊应用与研究史程中,第一部以学科学术体系著成的我国第一本舌诊学专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王鸿谟教授在“三个一百”原创图书推荐意见中是这样评价本书的。  相似文献   

4.
聂惠民 《国医论坛》1989,4(4):34-36
《伤寒舌鉴》成书于公元1668年,作者张登,字诞先,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清代名医张璐之长子,出身世医,承其父志,谙读经典,尤善临床。本书继《伤寒金镜录》和《伤寒观舌心法》之后,作者深入钻研,吸取诸家之特长,总结自家平脉观舌之经验进行撰写,正如自序中说:“取《观舌心法》,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指张璐)治案所纪,及己所新历”,著成《伤寒舌鉴》一书,以辨舌诊病,指南于临证,传至今日,仍不失为临床舌诊的重要参考书籍。现将其学术成就及临证意义,初探于后,并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小儿舌诊历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千金要方》卷五《辟结胀满第七》“小儿胎寒喔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是对小儿舌象的较早记载,《小儿药证直诀》提出“舒舌”、“弄舌”之名,并叙述其病机及治疗和预后,《临证验舌法》云“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更具体地说明了舌诊在小儿诊法中的地位。诚然,此语亦有偏颇之处,但相对指纹、山根等小儿望诊内容而言,舌诊确有更为客观和特异的意义,它对判断疾病性质,病情轻重、病变转归都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四诊研究的深入开展,小儿舌诊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对吴又可《温疫论》和戴天章《瘟疫明辨》中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分析。《温疫论》中有舌诊记录67处,其中舌苔63处,舌质1处,舌态3处。诊舌苔是确定邪气所在的部位、判断邪气的传变及运用清热下法的重要依据。《瘟疫明辨》中有舌诊记录172处,提出舌诊在温病诊断中的价值高于脉诊的观点。与《温疫论》的舌诊比较,《瘟疫明辨》增加了红舌、厚苔、无苔、粗苔、酱苔、舌痿等内容,重视对舌象信息的综合观察。通过对两书中舌诊数量与内容的分析,显现出温病舌诊在发展初期时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温热论》是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它有丰富的舌诊内容,但舌诊不仅仅提供诊舌之法。文章从舌诊引出的卫气营血证治,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论点及开泄、苦泄治法等问题入手,阐述《温热论》舌诊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林汉森 《新中医》1996,28(1):60-61
变异舌象的辨治林汉森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历代医籍论述甚详。然对特殊变异舌象论述则颇为鲜见,本文通过对3种变异舌象的辨治,以求探索变异舌象在舌诊中的重要价值。1镜面舌镜面舌又称光舌,一般教科书认为属津液亏损。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认为:舌淡红无色...  相似文献   

9.
邹世洁  邹外一  王琳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44-945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圣惠方》舌象的特点,并与其它舌诊源流研究进行了比较。方法特点,一是只研究舌象本身,而不涉及其诊断意义;二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圣惠方》各类舌象、各种舌象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2)《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是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3)《圣惠方》舌象的上述特点是因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这从其舌象总的出现频数较小也可反映。  相似文献   

10.
《内经》之舌诊,是中医舌诊之起步,它总结了先秦时期中医舌诊之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为中医舌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经》论舌,既描述了舌的解剖、生理、病理,又明确了舌诊的临床意义。有人曾统计《内经》论舌之条文多达60余条,可见其论舌颇为精湛。  相似文献   

11.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圣惠方》舌象的特点,并与其它舌诊源流研究进行了比较。方法特点,一是只研究舌象本身,而不涉及其诊断意义;二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圣惠方》各类舌象、各种舌象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2)《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是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3)《圣惠方》舌象的上述特点是因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这从其舌象总的出现频数较小也可反映。  相似文献   

12.
中医舌象形成机理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舌诊 ,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远在公元前 3~ 5世纪的《内经》中 ,便有了察舌辨证的记载 ,到公元 1~ 2世纪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中对舌的观察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不但观舌 ,而且查苔 ;舌诊成为研究的专题是在元代 ,并出现舌诊的专著 ,由 14个舌名 36种舌 ,增为 149种舌 ,并绘彩图 12 2幅 ,墨图 6幅。但现代临床上常见的是18种舌色、17种舌体、14种白苔、9种黄苔和 9种黑苔( 1) 。人体的五脏六腑均与胃气相通 ,并通过胃气上蒸于舌 ,附着于舌表面 ,表…  相似文献   

13.
《时病论》为清代温病学家雷丰的代表作,雷丰立论师古而不泥古,长于辨治时病。《时病论》中舌诊资料丰富,但眉目较粗,文章以舌苔、舌体为研究对象,对色、形、质、动态变化进行梳理,总结该书中雷氏的舌诊理论及治法,使学者明析雷氏时病察舌、辨舌要点及主要治法特色,充分发挥雷氏舌诊理论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舌象与临诊辨证用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实践中,舌诊有很好的指导辨证用药的价值,今就此浅谈如下。 辨舌用药,最早见于《伤寒金镜录》,每列一舌,下具方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如书中云:“第八,人裂舌,舌见红色,更有裂纹如人字形,乃君火燔灼,热毒炎上,故发裂也,宜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舌诊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从张仲景运用舌诊的一般规律、舌诊的目的,舌诊临床评价三个方面,对张仲景舌诊规律进行了探讨,希望能较全面地反映张仲景舌诊的内容及其学术成就。张仲景舌诊的一般规律:三阳经、六腑病症,重在察舌苔;三阴经、五脏病症,主要审舌质。舌诊目的:主要用来推求鉴别病证。临床评价:舌诊不能取代其他诊法,同一舌象,机理不同,治疗各异。同一病证,舌象不同,治法有别。  相似文献   

16.
吴祖春  陈群 《国医论坛》2012,27(1):48-49
舌诊对中医辨证论治有重要价值,《中国舌诊大全》[1]云:"舌诊研究的临床意义是多方面的,它的实际意义决不仅限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物理诊断方法,而是这种方法优于其他领域的诊断指标,它不但可以协助辨别证型、明确疾病诊断,还可以通过它了解病变表里、虚实、寒热和病程的吉险,并能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的著名医家,他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功勋卓著,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张仲景不仅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首创者,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在对中医诊法的贡献中,他不仅是掌握主诉诊断的第一人,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同时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他对舌诊的辨证应用颇有特色,大大的发展了《内经》外感病中的舌诊内容。他在《伤寒论》论六经辨证中,就有三经涉及舌诊;在内伤杂病方面,四十多种疾病中就有14种疾病运用过舌诊进行辨证,而且总结了一定的规律,如观察三阳病及六腑疾病,重在于察舌苔的变化;对三阴病及五脏病变,则特别注意观察舌质的形态;察舌内容中首创察舌苔,对舌象观察涉及到舌质、舌苔、舌味觉等方面,更加丰富了《内经》的舌诊,将舌诊辨证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所载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探讨仲景的舌诊辨证经验,使之能更好的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伤寒舌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怡 《陕西中医》2003,24(5):472-473
《伤寒舌鉴》乃介绍伤寒舌诊的一部著作 ,该书由清代医家张登撰写。张登 ,字诞先 ,吴江人。出身于世医家庭 ,其父即是名医张璐。张登在其“自序”中指出 :“取观舌心法 ,正其错误 ,削其繁芜 ,汰其无预于伤寒者 ,而参入家大人治案所纪 ,及己所亲历 ,共得一百二十图 ,名曰伤寒舌鉴。”由此可以看出张登撰写本书的过程。《伤寒舌鉴》全书不分卷 ,刊于公元 1 668年。全书内容包括有白胎舌、黄胎舌、黑胎舌、灰色舌、红色舌、紫色舌、霉酱色胎舌、蓝色胎舌八种及妊娠伤寒舌 ,每种舌均有总论 ,以分析形成该类舌象的病因病机 ;同时并附一百二十图加…  相似文献   

19.
沈劼 《江苏中医药》2015,47(7):9-11
《舌鉴辨正》是清末的一部舌诊专著,论述中医以舌审病的辨证方法共149条。全书图文并茂,有证有方,在强调舌诊重要性的基础上,补充内伤病舌诊法并完善辨舌体系,提出独特的舌面脏腑分属理论和分经辨证,注重刮舌验苔法,首载"十全"类方,提倡灵活辨证,敢于对前人经验辨谬正偏,充分体现了梁玉瑜的舌诊特色和临证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8)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诊法的特色,舌诊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但相关典籍、相对方药及脉学专著来说仍然较少,相对于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中医精确诊断,对舌诊作进一步的研究很有必要。赵凤林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此浅谈舌诊心得,与诸位同道共研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