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晓红 《心电学杂志》1997,16(2):112-113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曾描记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前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及头昏,但无晕厥。当即描记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及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好转。在治疗期间检查心电图发现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情况多变。入院时V_1导联心电图(附图上)见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72s,心房率83次/min,心室率40次/min,每2个P波有1个P波下传心室,P-R间期0.12s,下传的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心电图诊断: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中见P-P规则,P-P间期0.48s,心房率125次/min;R-R间期不等,分别为1.08s、1.20s、1.40s,平均心室率49次/min,房室传导比例为2:1—3:1。QRS波群呈3种形态:第2、5个QRS形态正常,呈rS型,P-R间期0.12s;第3、6个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P-R0.44s;第1、4个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P-R间期0.12s。心电图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1—3:1),间歇性双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下见P波规律出现,心率88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呈rs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
这份心电图(图1)是一例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52岁女性患者,该患者至门诊部是因常规心电图显示若干异常:①QRS电轴90°,②QRS时间0.14s,③肢体导联QRS形态提示束支传导阻滞,但仅根据这些尚难确定究竟是哪一种(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初看时,Ⅰ和aVL导联粗钝的S波提示右束支传导阻滞,而下壁导联的QRS形态(单相R波和继发性ST-T改变)较支持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相对右偏。④胸导联(图形)使该问题更复杂化,因为V1导联(图形)提示右束支传导阻滞,而V5和V6导联呈单相R波完全与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一致;此外,V5导联呈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时…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3岁.因水肿10 d加重伴咳嗽气促3 d入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3~4级、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图1为人院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P-P相对固定;P-R间期呈3:2文氏变化:140 ms/180 ms/脱落.QRS波群间期增宽0.12 s呈3:2周期性变化:P-R 140 ms时,V1联呈R型,Ⅰ导联S波粗钝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P-R 200 ms时,V1导联呈QS型,Ⅰ导联R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之后QRS波群脱落.周而复始构成3:2房室文氏传导伴QRS波群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传导交替阻滞.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左、右束支非等速非同步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6岁,反复胸闷、心悸3年,先后晕厥2次。体检发现左心室增大,心律不齐。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Ⅱ导联(上行)前几个窦性P波呈2:1房室传导,下传QRS(R_(1、2、3))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随后窦率减慢,出现1:1房室传导。R_(4、5、6)负波增加,电轴变为-55°P-R由0.16s延长至0.20s,提示在右束支阻滞基础上出现“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滞和Ⅰ°左后分支阻滞。R_7的图形、电轴以及P-R间期(0.18s)均介于前两种QRS之间,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左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82岁。因活动后胸憋气短两年,加重10余天,于2006年2月22日入院。患者既往曾有高血压史3年,最高达190/90mmHg,出现反复头晕、晕厥2年多。心电图(图1)示:V1QRS波呈rsR′型,V5、V6S波宽钝,aVR R波宽钝,QRS时间为0·12s,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左偏-60°。Ⅰ、aVL QRS波呈qRs型,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系左前分支传导阻滞。P-R间期0·25s,当P-P间距为1·11s时呈1∶1传导,当P-P间距为0·86s时,每2个P波后有1个下传的QRS波,系左后分支阻滞程度已超过了此时的一个心动周期,故呈2∶1传导阻滞。心电图诊图1断:①…  相似文献   

6.
窦性P-P间期0.80~0.84s,频率71~75次/min, QRS波群呈典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时间0.13s),其前均有低小心室起搏脉冲出现,P-R(V)间期固定为0.16s,且不以P-P间期的长短而改变,呈现“窦性P波-心室起搏脉冲-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波群”,强烈提示该起搏器为双腔起搏器(心室为双极起搏),心房电极感知窦性P波后通过设置的P(A)-V间期触发心室发放脉冲,呈现VAT起搏模式。形成这种QRS波群有以下3种可能:(1)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伪室性融合波群:即该QRS波群由窦性P波顺传,存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起搏脉冲与QRS波群无关,仅重叠在QRS波群起始部形成伪室性融合波群,此种可能性最大。(2)心室起搏脉冲引发心室起搏形成该QRS波群:一般情况下,双腔起搏器的心室电极大多植入在右心室的心尖部,引发心室除极所形成的起搏QRS忆波群呈类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当其起搏电极穿过室间隔植入左心室心内膜或误入冠状静脉的侧静脉所引发心室除极时,可形成类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波群,但V1绝不会出现典型的三相波(rsR忆型),此种可能性极小。(3)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融合波群:即窦性激动与心室起搏激动共同除极心室形成真性室性融合波群,但以窦性激动控制心室为主;从P-R(V)间期固定,且不以P-P间期的长短而改变及QRS波群呈典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看,此种可能性较小。〈br〉 综上所述,本例心电图诊断为:(1)窦性心律;(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双腔起搏器,以VAT模式工作,其心房感知功能正常,而心房和起搏功能及心室感知功能未能评价;(4)伪室性融合波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9岁。健康查体发现心电图异常。查体:血压105/70mmHg,脉搏65次/分,心脏听诊偶闻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正常。胸部透视:心肺膈正常。卧位心电图aVR、V1、V5导联,示窦性心律,频率56次/分,P-R间期0.16s,大部分P-QRS-T波形正常,在间位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干扰性P-R间期轻度延长(0.20s)。坐位心电图,V4、V5导联频率增至71次/分,P-R间期略缩短为0.14s,大部分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早搏代偿间歇后窦性QRS波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室性期前收缩;③期前收缩揭示3相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时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室性期前收缩长代偿间期后窦性QRS波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消失。但其心率及PR间期均不变时,亦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与正常QRS波交替出现,考虑右束支同时存在快频率依赖性阻滞和非频率依赖性阻滞,其机制可能与蝉联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9.
思考与分析     
V_3导联心电图窦 P 和 QRS 均规则出现,频率各为80次/min 和50次/分,P 与 R 无固定关系,但均各自按其固有频率发放激动,房率快于室率,故可确诊Ⅲ°房室传导阻滞。QRS 形态有3种:(1)R_1呈 rS 型,S 波宽大,ORS 时限达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_4形态同R_1。但 QRS 时限<0.12s,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R_(2、5)呈 Rs,s 波略粗钝,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3)R_(3.6)呈 R 型,R 顶端错折,QRS 时限达0.1 2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3种形态的 QRS 波按一定的顺序周而复始规律性出现,故考虑逸搏发生于阻滞区以下的房室交界区,并在前向传导中伴有左右束支不同步、不等速的传导阻滞。R_1激动沿右束支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1岁,高血压、冠心病。因心慌、胸闷1周来我院就诊,体检:心率85次/min,BP 180/105mmHg。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R-R间期720ms,P-R 间期160ms,QRS 时间120ms,V1QRS波群呈宽大的R型,R波伴切迹,Ⅰ、Ⅱ、aVL、V2~V6 S波宽钝,顺传的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箭头处可见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埋藏于前次心动周期的T波中,QRS波群未顺传心室,其后的第1个QRS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未顺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揭示三相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Ⅰ、Ⅲ、aVF及V_1导联窦性P波顺序出现,P-P间距不等,Ⅰ导P_1-P_2、P_5-P_6 0.96一1.08s,P-R间期0.22s,平均电轴十110°,QRS宽大畸形、时限0.12s,呈右束支、左后分支阻滞型,并伴有结下阻滞(称第1组).P_2-P_3、P_3-P_4、P_4-P_51.24—1.40s,P.-R间期0.18s,平均心电轴一30°,QRS为左束支阻滞型(称第2组).aVF导联R_(1、4、8、11)图形同第1组,P-R间期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82岁。因心前区疼痛伴胸闷1月入院,查体:血压150/80mmHg,心率80次/分,呈四联律。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入院时描记心电图1A示:窦性心律,频率约为80次/分,每4个P波和ORS波为一组,第1个P-R间期较短,约0.11s,QRS波起始部出现占波,QRS间期0.12s,V1导联呈rS型,V3、V5呈R型,为B型预激表现。第2、3个P-R间期0.20s,QRS间期0.14s,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图形。第4个QRS波为室性期前收缩(PVS),第4个P波落在PVS的ST段上,偶联间期恒定为0.42s,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图1B为5日后描记偶发PVS,PS后的第1个P-R间期及ORS均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PVS;③3位相右束支传导阻滞;④3位相预激旁道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3.
任珍  王永权 《心脏杂志》2006,18(2):F0003
Ⅳ位相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很少单独出现,常与Ⅲ相传导阻滞相偕出现。作者报告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考虑阻滞部位可能位于左束支),最后导致Ⅲ度AVB。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冠心病。因胸闷,一过性眼前发黑3 d来院就诊。心电图显示P-P间期0.70~0.84 s。窦性频率为71~86次/m in,P-R间期0.24 s。QRS时限为0.12 s,为窦性心律不齐,Ⅰ度AVB,完全性RBBB。心电图显示P-R间期逐渐延长,终于导致P波下传受阻,脱落一组QRS波群,形成典型的文氏现象呈4∶3房室比值传导的Ⅱ度1型AVB。入院后…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26岁,临床诊断为充血性心肌病,心衰Ⅲ度。 心电图分析:图A示体表心电图标准导联和V_(1、3、5)六个导联。各导联均未见P波,R—R规则,QRS波时限0.13s,Ⅰ呈Rs型,Ⅲ呈rS型,V_1呈rsR型,Q—T间期0.36s,心电轴-60°。Ⅰ、V_3、V_5的QRS似有“病Q”。图B示食管导联心电图,见规则正负双向P波,频率97次/分,与图A心室率相等,1:1下传,P—R间期0.14s,Q—T间期亦为0.36s。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房激动超低电位,QRS低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15.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73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心电图为V_1同步记录: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P-R0.20s,QRS波0.16s,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R_3为室性早搏,代偿间期完全,R_4恢复正常。R_8为房性早搏,R_9呈完全右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室早,房早,增率依赖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疑右心室肥大。 2 讨论  相似文献   

16.
例3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常规12导联同步记录(图3)可见窦性心律,心率79图1 说明见正文。例1患者男性,29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115次/min,P-R间期恒定为0.15s,QRS波群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0.11s)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0.14s)1∶1交替,同时ST-T亦伴随着QRS波群变化呈相应变化。QRS平均电轴约在-63°~-67°交替。当窦性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QRS波群全部恢复正常(图略)。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3相不完全性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交替,左前分支阻滞。例2患者…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 ,46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一、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 ,心率 88bpm,P- R间期固定 ,时间为 0 .19秒 ,第 3、4个 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第 5个 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为舒张晚期出现的源于右心室的图 1 说明见文内室性早搏 ,代偿间歇完全 ,第 6个心动周期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诊断 :间歇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室性早搏。二、分析在 P- R间期不变的情况下 ,第 3个 QRS波出现右束支传导延迟 ,说明右束支的不应期延长。而在第 5个 QRS波(源于右心室的室性早搏 )后 ,右束支的激动传导得到改善 ,恢复了正常传导。其发…  相似文献   

18.
Brugada波1例     
患者男,44岁。心慌气短,胸前不适月余就诊。查体血压120/80 mmHg,彩色多普勒心脏B超结果正常,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QRS间期0·09s,Q-T间期0·34s,平均心电轴+52°,ST-T在正常范围,V1、V2导联呈RS型,ST段呈下斜型抬高,T波倒置,QRS波终末与抬高的ST段融合,呈右束支阻滞图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Brugada波。随访心电图未见变化,无心律失常发生。讨论国内有关书中提出Brugada波后,有关文章相继刊出。右胸导联ST段抬高,右束支传导阻滞和T波倒置称为心电图右胸导联3联征,亦即Brugada波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示:图为V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72~0.84 s,为轻度窦性心律不齐。P-R间期0.13 s,下传的QRS波群绝大多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上行R4及下行R2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一致(仅S波略深),其前无窦性P波(R4)或无相关窦性P波(R2),为舒张晚期交接性早搏伴轻度室内差异传导。早搏长间歇后第1个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呈正常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R间距1.08 s时,下传的QRS波群正常,R′-R间距0.94 s时,QRS波群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R≤0.84 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不齐;②交接性早搏揭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交接性早搏揭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讨论3相束支阻滞是一种随心率增快而出现的束支阻滞,当心率减慢时束支阻滞消失。发生此现象转变的最低心动周期称为临界周期,即>此临界周期时,束支阻滞消失,≤此临界周期时出现束支阻滞图形。临界周期在不同病例及同一病例不同时期不同,可有一定重叠。本例当临界周期≤0.94 s时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0.84 s时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68次/分,P-R间期0.16s,V1导联呈rsR′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型,图中R3、6为提前出现,其前无相关P波,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为室性早搏。每个提前搏动后有一长的代偿间歇,R′-R间距为1.24s,继之出现的QRS呈rS型,时限正常;当R-R间距≤0.88s时QRS又恢复至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