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NSCLC患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血常规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此后每3个月复查脑部和肺部CT,每6个月行全身骨扫描复查,随访12个月观察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肺部目标病灶完全缓解6例(6/24,25.00%),部分缓解18例(18/24,75.00%)。术后发生少量气胸4例,痰中带血4例,发热5例,给予对症治疗后1~3天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轻度下降,所有患者血清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水平均不同程度好转。随访期内1例患者发生对侧肺转移,2例出现骨转移,1例脑转移,无死亡患者。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NSCLC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肺恶性肿瘤氩氦刀治疗后的CT和MRI表现。方法收集并分析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氩氦刀治疗前7天内及治疗后1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CT和MRI表现。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消融组(A组)和残留或复发组(B组)。结果治疗后1~7天的CT和MRI均表现为消融灶较治疗前增大,消融灶周围出现环形低密度/信号影,A组消融灶周围的环形影较B组完整。MRI显示消融灶周围环形影的清晰度优于CT。治疗后1~6个月,A组消融灶开始缩小,无明显强化;B组消融灶与治疗前相仿或稍增大,明显不均匀强化。治疗后6个月~1年,A组消融灶逐渐缩小;B组消融灶明显增大。结论肺恶性肿瘤氩氦刀治疗后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治疗后消融灶周围的环形低密度/信号影是评价肿瘤是否残留或复发的重要征象,且MRI对环形影的显示清晰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3.
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5月~2002年1月7例肺部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胸片检查及CT或MRI。结果 支气管肺癌1例。肺转移癌6例。治疗后瘤标降至正常或CT、MRI提示病灶完全坏死者3例。结论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不适宜行手术治疗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氩靶向冷冻治疗系统(即氩氦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1-2002年期间8例晚期胰腺癌使用了术中氩氦刀治疗。结果 8例晚期胰腺癌病人中,平均生存期为8.6个月,1例目前仍然存活。5例腹痛病人,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腰背痛病人,疼痛部分缓解。结论 术中氩氦刀治疗尽管不能明显延长晚期胰腺癌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但能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CT导引下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通过3期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56例,行CT导引下氩氦冷冻治疗。结果 56例少血供肝癌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甲胎蛋白下降率依次是100%(56/56)、100%(56/56)、89.29%(50/56)、80.36%(45/56),治疗有效率分别100%(56/56)、96.43%(54/56)、87.50%(49/56)、80.36%(45/56),生存率分别为100%(56/56)、100%(56/56)、92.86%(52/56)、89.29%(50/56)。结论 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定位准确、疗效可靠,是提高治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BACE)联合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09年9月原发性NSCLC患者22例,均于BACE后3~7天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22例NSCLC患者中,13例病灶完全坏死,9例部分坏死。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BACE联合氩氦刀治疗NSCLC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CT-Pinpoint定位系统导引下氩氦刀治疗体部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Pinpoint定位系统导引下氩氦刀治疗体部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评价。方法 47例经病理证实的体部肿瘤(58处病灶)在CT-Pinpoint定位系统导引下经皮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计算冰球覆盖率。结果36.21%(21/58)、48.28%(28/58)、15.52%(9/58)的病灶冰球覆盖率分别为90.0%、80.1%~90.0%、≤80.0%;所有病灶穿刺准确率为100%,首次进针准确率为96.30%(130/135);并发症发生率14.89%(7/47):其中气胸3例,肺出血2例,尿失禁1例,皮肤冻伤1例。结论 CT-Pinpoint定位系统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体部肿瘤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氩氦刀治疗5 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5 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患者31例,共39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于CT或超声等影像引导下接受氩氦刀治疗。结果肿瘤消融范围为90%100%,完全消融病灶占69.23%(27/39)。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90.32%(28/31)、61.29%(19/31)。31例患者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寒战4例(12.90%);肝区疼痛6例(19.36%),重度疼痛1例,体表皮肤温度触冰感,CT扫描无出血迹象,生命体征稳定,给予强痛定止痛,效果差,术后2 h疼痛缓解,其余疼痛患者均为中、轻度疼痛,未予处置;术后发热7例(22.58%),体温37.1238.25℃;无血管、胆管损伤病例;冷冻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较快。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和肝转移瘤,氩氦刀消融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全身18F-FDG PET/CT在氩氦刀靶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100例肿瘤患者冷冻治疗前目标病灶CT检查、全身PET/CT检查。结果根据PET/CT和CT结果,100例患者中,肺内病灶53例,肝内病灶22例,盆腔病灶11例;23例临床分期改变,17例治疗计划改变。12例肺内病灶(12/53,22.64%)、3例肝内病灶(3/22,13.64%)、2例盆腔病灶(2/11,18.18%)治疗计划改变。结论全身PET/CT可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对制定氩氦刀冷冻治疗策略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手术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以色列伽利略氩氦刀联合手术治疗29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55个月。27例关节功能良好,活动度正常;2例内固定及外固定支具按期拆除。随访期内2例原位复发,1例术后早期皮缘水肿。29例均无肌肉组织、神经血管损伤、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引流量无增加。影像学随访结果:27例骨重建良好,关节软骨无早期退变,关节间隙正常或接近正常;28例自体关节骨结构保留,1例骨断端延期愈合。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手术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瘤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间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586例,肺内癌灶1026个,在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至癌灶内并注射抗癌化疗药物,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定期随访。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肿瘤内注射药物成功率100%。主要并发症有发热(215/586,36.69%)、局部疼痛(305/586,52.05%)、气胸(38/586,6.48%)、瘤周出血(26/586,4.44%)、针道出血(37/586,6.31%)、痰中带血(71/586,12.12%)等。治疗有效率为76.28%(447/586),疾病控制率为90.44%(530/586)。随访6个月生存率为81.74%(479/58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48%(372/586)、35.67%(209/586)、19.28%(113/586)。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间质治疗晚期NSCLC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介绍CT灌注在评价肺癌预后以及在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康博刀)的NSCLC患者(TNMⅢb~Ⅳ期),以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统计不良反应;对比消融前、消融后7天及1个月实验室指标;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消融后1个月疗效。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消融后10例(10/37,27.03%)发生胸腔积液,9例(9/37,24.32%)咯血,6例(6/37,16.22%)气胸,5例(5/37,13.51%)穿刺点疼痛,均为CTCAE 1、2级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CTCAE 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消融后7天,相比消融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P均<0.05)。消融后1个月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均较消融前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较消融后7天回落(P均<0.05);37例中,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囊腔类肺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囊腔类肺癌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平扫,其中4例同期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4例均为单发病灶。4例病灶CT表现为单纯囊腔,8例表现为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7例表现为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影,5例囊腔周围同时伴有磨玻璃及实性密度影;囊腔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9例,不规则形15例;22例囊壁不光整,2例囊腔壁光整。4例接受CT增强扫描者囊腔周围实性密度影可见中度强化。13例囊腔内可见壁结节,20例囊腔内可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出现分叶征18例,毛刺征12例,血管集束征9例,胸膜凹陷征10例。结论囊腔类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囊腔及其周围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形态及部位分为根治性消融(15例)及姑息性消融(7例),观察术中及术后4周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胸部增强CT,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疗效。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消融,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6例术中及术后即刻出现少量气胸或液气胸,未经干预自行改善;2例术中局部皮肤轻度冻伤,予局部处理后缓解;1例术后1周出现大量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15例根治性消融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14例(14/15,93.33%)、14例(14/15,93.33%)及13例(13/15,86.67%);7例姑息性消融术后1、3、6个月局部缓解分别为7例(7/7,100%)、6例(6/7,85.71%)及4例(4/7,57.14%)。结论 CT引导下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短期效果确切、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2岁,外院诊断为右肺癌,首次入院接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使用GE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Innova 4100,5FSimmons导管,右支气管动脉造影见右下肺团块状肿瘤染色、右肺门及纵隔内散在结节状及片状肿瘤染色(图1A)。于此灌注化疗药物后,以500~700μm 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复查造影,肿瘤染色基本消失,但纵隔内可见对比剂溢出(图1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后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患者共39个肺部肿瘤病灶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直至即时CT影像上出现磨玻璃影覆盖病灶周围;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其后每3个月随访,并评估影像学上消融灶变化。结果射频消融过程均顺利,无严重的治疗相关性并发症;病灶完全消融率89.19%(33/37),不完全消融率10.81%(4/37);术后1个月消融灶多表现为空洞样或结节样,长期随访中,完全消融的病灶多呈缩小趋势,而不完全消融的4个病灶均出现复发。中位总生存期为21.0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8.0个月。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安全性好,且病灶控制率高。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估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的安全性及局部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溶骨性骨转移瘤患者36例(共51处病灶),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且经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2个月后疼痛无缓解。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并于治疗后即刻、2个月后分别行增强CT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观察有无并发症。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疼痛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2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增强CT均未见强化;2例患者出现新发转移灶。患者术后1周[(4.18±0.82)分]及2个月[(2.36±1.01)分]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7.13±1.55)分]下降(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适形冷冻治疗溶骨性转移瘤局部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