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22例。其中直肠肛管后壁纵切-心形吻合术48例,随访42例;对照组74例(其中Duhamel-Grob法42例,得到随访的38例;Swenson-Grob法32例,随访30例)。结果:直肠肛管后壁纵切-心形吻合术远期并发症7.14%,治愈率92.86%,对照组Duhamel-Grob法术的并发症15.9%,治愈率84.1%。Swenson-Gro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症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腹内不断结肠经直肠内套出结肠,直肠肛管纵切,结肠直肠前高后低心形吻合不用夹具的手术方法。患儿平均住院30d,吻合口狭窄1例,1月后作狭窄部切开;1例发生尿潴留,3个月后恢复,2例肛门污粪,全组钡灌肠复查结肠无狭窄及扩张,肛门排便功能正常,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症,不造成腹腔感染,不用夹具,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991年4月至2000年4月间应用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98例的疗效与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术后均未发生盆腔、腹腔及伤口感染,无吻合口狭窄。1例出现吻合口漏经修补痊愈。全部病例随访5个月至8年:便秘复发3例,经扩肛6个月后痊愈;偶有污粪1例;小肠结肠炎6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2%。结论 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可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1992年8月至2002年8月应用直肠后矢状纵切、心形吻合技术治疗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06例,分析疗效及并发症防治。结果 106例患儿术后全部随访2个月~10年,并发小肠结肠炎5例,偶有污粪2例,便秘复发3例,无盆腔、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 应用直肠后矢状纵切、心形吻合技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直肠肛管纵切、心形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方法颇多,均有一定的并发症。1991年4月上海全国小儿肛肠外科学术研讨会上,王果率先推出具有独创性的手术方法——“直肠肛管纵切、心形斜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直肠内结肠拖出,结、直肠斜弧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9例。结果全部经过顺利,无一例吻合口瘘。术后随访,16例排便正常,2例肛管狭窄,系直肠前壁保留过短之故,1例常排稀便,系结肠切除过多所致。结论结肠、直肠/肛管前后壁斜弧形吻合间距只要不短于3cm,术后不会发生肛管狭窄。该术式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创伤小、术后痛苦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肛管吻合术的适应证及该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87年5月至1997年12月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的32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狭窄8例,骶前化脓性感染7例,吻合瘘6例(其中3例合并直肠阴道瘘)。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70%;吻合口复发5例。结论:经手术技术改进后,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操作更简单、安全、适应范围广,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Wang G  Weng Y  Wei M  Su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44-346
目的 总结心形吻合术治疗巨结肠的经验。方法 回顾11年来心形吻合术治疗巨结肠的疗效,技术操作及改进,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防治。结果 193例手术患者得到随访者152例,早期术后并发症15例,其中尿潴留2例,肠炎10例,吻合口狭窄1例,肠梗阻2例。晚期并发症22例,其中肠梗阻2例,便秘5例,切口疝2例,肠炎6例,7例偶有污粪,无盆腔、腹腔伤口感染、肛门失禁和死亡。结论 心形吻合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1990年1至1998年10月间经腹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33例,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术,采用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方式及疗效,并对Parks进行改进研究.结果 33例采用经腹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其中根治切除32例,占96.97%,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瘘2例,占6.06%,无吻合口狭窄,随访6~84个月,盆腔复发2例,无吻合口复发病例,手术近期肛门控制稀便功能欠佳,3~6个月随访肛门功能良好.结论 低位直肠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只要肛管直肠括约肌环完整,可采用该术式,手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所作的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各术式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与常用四大术式设计原理上的根本区别,认为心形吻合术是在吸取各术式优点的基础上,针对四大术式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改进,使巨结肠的治疗又多了一个设计思想更趋完善的术式。介绍了做好心形吻合术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Duhamel术式的优点是对膀优、生殖器和直肠前壁的影响较小、肠狭窄少且手术简单,其缺点之一是术后形成直肠盲襻。主要为消除直肠盲标的Z型吻合术于1963年设计,在肛门齿状线上将直肠后壁与下拉的结肠吻合,然后在腹膜反折处将近端直肠与结肠吻合,在两吻合口之间纵向切开吻合。因侧面观吻合口呈Z型而得名。本研究旨在评价过去35年间,行Z型吻合病人术后远期的排泄功能,包括排便情况、直肠肛管测压、钡灌肠及生活质量。方法1963~1997年127例先天性巨结肠行Z型吻合,存活122例(96%)。4例死于术后早期并发症,二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支撑捆扎法在腹腔镜下对低位直肠癌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11例低位直肠癌患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切除,用支撑捆扎法完成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1例患术中直肠系膜切除完整。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成功,吻合时间15—30min;吻合口距齿状线小于2cm8例。结肠与齿状线处肛管吻合的3例。术后恢复顺利。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结论 腹腔镜结合支撑捆扎法可以对低位直肠癌行TME切除后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外科治疗1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救治水平。方法:对15例外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4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7例。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对于常见的吻合口瘘并发症,通过持续骶前引流等保守治疗,可使吻合口瘘闭合。"J"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顽固性便秘并继发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顽固性便秘并发继发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便秘病程4~22年,其中74例既往接受过腹部中等以上手术。手术方式:(1)金陵术(结肠次全切除加升结肠-直肠后壁侧侧吻合术)81例,其中24例接受腹腔镜辅助金陵术,18例加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术;(2)结肠全切除加末端回肠与直肠后壁侧侧吻合术18例;(3)结肠全切除加末端回肠临时造口术13例(6个月后行末端回肠与直肠后壁侧侧吻合术)。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在术后6个月予以还纳。结果11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早期腹泻90例(80.4%)、肛门疼痛和排粪不尽22例(19.6%)、尿潴留(去除导尿管后24~48 h内出现)16例(14.2%)、吻合口出血9例(8.0%)、吻合口瘘6例(5.4%)以及肠梗阻15例(13.4%),除6例肠梗阻患者接受肠粘连松解术后症状缓解外,其余并发症均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月,不同术式患者Wexner便秘平均评分为5.8~8.3,与术前21.4~28.7比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顽固性便秘并继发性巨结肠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直肠肛管纵切心型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定经直肠肛管纵切心型吻合术式治疗5年以上先天性巨结肠68例疗效。方法 随访收集1992至1996年间采用心型吻合术式根治的先天性巨结肠68例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28例,手术时年龄<6个月22例(32%),其中新生儿10例(15%),6个月~3岁27例(40%),>3岁19例(28%);常见型46例(67%),长段型10例(15%),短段型12例(18%)。本组患儿均来院复查。通过①临床观察排便功能检查:每日排便次数、性状、有无便意、便秘、失禁及污粪,是否使用泻药,是否影响日常群体生活等。同时常规做肛诊检查。②客观排便功能测定:钡灌肠造影检查、直肠肛门测压。结果 肛门功能异常者13例(19%),主观检查以污粪为多7例(10%),其中术后6年以上1例(1.4%),4~6年6例(8.8%),便秘2例(3%),失禁4例(6%);钡灌肠造影检查:肛管直肠角68例均在正常范围,钡剂外溢7例(10%),24 h钡剂潴留2例(3%)。直肠肛门测压: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阳性36例(52.94%),肛管直肠压差和肛管高压区长度均低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直肠肛管纵切心型吻合术适用于各年龄组及各种类型的巨结肠,其远期肛门直肠功能受无神经节细胞肠管长度影响,但症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善,可望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用支撑捆扎套入法完整保留齿状线和肛门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方法87例低位直肠癌在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后,保留距离齿状线≤1cm的直肠,剥离直肠黏膜,保留齿状线。近端结肠内置入肛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拖出与直肠残端吻合。结果87例保留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随访2~60个月,随访率89%,无吻合口复发;盆腔内软组织肿瘤复发3例,闭孔淋巴结复发2例,异时肝转移6例。术后12个月吻合口狭窄6例。术后6个月对79例排便功能进行评价,平均每日排便2~3次,可以区分排气和排便,可以控制半成形便,排便不规律52例。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支撑捆扎套入法可以完成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回肠或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吻合口近期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2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回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78例低位直肠癌行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回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漏2例。78例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发生吻合El出血5例,吻合口漏4例。其中,15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41例直肠癌行横结肠预防性造口者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采取肠镜下电凝止血,1例吻合口出血再次行手术缝扎止血,另2例通过吻合口局部应用止血药等综合方法止血成功。1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另5例行近端肠造口转流。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术后吻合口近期并发症的及时合理的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回肠或结肠“J”型Pouch肛管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手术配合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田莳  赵友娟 《护理学杂志》2002,17(3):195-196
先天性巨结肠是儿外科常见病。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 ,改变了以往的结肠造瘘、二期根治及造瘘的手术方式。 1 999年 1 1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院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 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口鸡心领斜形吻合手术 ) 1 9例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 ,男 1 3例、女 6例 ,年龄 6~ 33个月。1 8例为普通型巨结肠 ,1例为长段型巨结肠。所有患儿经直肠粘膜活检、直肠肛管测压和钡剂灌肠确诊。腹腔内手术由腹腔镜系统及超声刀完成 ,会阴部手术采用改良 Swenson手术。手术时间为 ( 2 2 0± 5 0 ) 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结肠肛管套式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3~ 2 0 0 2年以来 33例低位直肠癌应用结肠肛管套式拖出吻合术。手术方法 :肿瘤切除后使直肠远端外翻 ,近端结肠经外翻的直肠拖出 ,于肛门外行结肠一期吻合 ,并立即送回盆腔。结果 随访 5~ 10年 ,随访率 10 0 %。肛门功能正常及良好者 2 8例 ,较差者 5例 ,本组 1例放疗后完全失去大便控制能力 ,改为Miles手术。本组吻合口瘘 1例 ,局部复发率 15 % ,5年生存率 6 0 % ,10年生存率 39%。结论 应用保留肛门括约肌的结肠肛管套式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本文报告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2岁,35岁以下10例,有家族史13例,手术时有8例癌变。最小癌变年龄23岁。治疗: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只适用于中低位直肠有恶变或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直肠发生癌变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保留段直肠为6~8cm便于术后复查直肠。适应证为直肠下段腺瘤少并能长期随访。行升结肠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共9例,其中回肠末端直接与肛管吻合4例,J—pouch肛管吻合4例,S-pouch肛管吻合1例。随访1~18年,平均97个月,脾曲癌变1例术后3年死亡。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中有4例直肠腺瘤再发多次手术切除,其中1例直肠腺瘤第3次再发未接受手术切除而致癌变,经局部切除。术后近期排便功能回肠直肠吻合组优于直肠粘膜剥除组。回肠贮袋有无远期排便功能无差别。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程度、有无恶变、能否长期随访、医生的经验等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即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