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踝关节骨性撞击综合症中的诊治效果。 方法 收集18例踝关节骨性撞击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其中男14例,女4例,平均年龄27.6岁(17~55岁)。14例患者有踝关节扭伤史,踝关节疼痛持续时间7~66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都有踝关节前方疼痛、关节活动度降低、肿胀、踝关节撞击试验阳性。关节镜下治疗包括清除骨赘、清除疤痕组织和滑膜组织,去除骨软骨碎片,修整损伤的关节软骨面。 结果 18例患者获5~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术后踝关节功能评估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踝关节评分系统(AOFAS):优10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88.9%。1例出现足背麻木,1例出现足背动脉损伤。 结论 踝关节镜是治疗踝关节骨性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016年7月—2019年7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共22例进行关节镜检查、关节腔清理术.术后踝关节腔放置引流1 d,加压包扎4 d,10 d拆线.术后按自定的康复措施进行锻炼,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踝关节功能进行Mazu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关节镜手术在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2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13)和对照组(n=10)。治疗组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式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检查,并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系统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运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015年期间40例诊断为前踝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踝关节镜手术治疗组)和B组(保守治疗组),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状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随访患者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长期疗效明显,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效果都优,但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A组与B组比较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A组生活质量改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手术前踝撞击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对踝关节功能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14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其中10例软组织撞击,4例骨性撞击。取前内、前外关节镜通道(1例附加后内通道),检查内侧距骨、外踝、胫距关节、距骨穹窿和距骨顶,观察距腓关节、外侧沟间隙和前距腓韧形成的索条状瘢痕。修整关节软骨,并行软骨下骨外露处克氏针钻孔。骨性撞击者,磨钻磨去骨赘。结果 14例患者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0个月,术后踝关节功能评估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踝关节评分系统(AOFAS):优9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6%。均无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思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8):790-792,795,862
目的总结踝关节内软组织撞击综合征(ASTIS)的临床特点,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内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保守治疗22例,随访3~11个月;行关节镜下手术16例,术后随访6~22个月。采用评分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22例保守治后,治疗前评分(63.00±5.31)分,治疗后至随访结束时评分(78.00±7.42)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下手术组16例术前评分(63.50±6.31)分,术后至随访结束时评分(93.00±5.82)分,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治疗ASTIS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经Meislin标准评价,优3例(占9.38%),良4例(占12.50%),可10例(占31.25%),差15例(占46.88%),优良率为21.88%;治疗后优14例(占43.75%),良15例(占46.88%),可3例(占9.3%);优良率为90.6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优良率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后、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诊断及治疗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1):74-7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5年10月因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9~58岁;右踝15例,左踝5例。17例有明确踝关节外伤史,其中急性损伤7例,慢性损伤10例。采用后内、外侧入路行关节镜下骨赘去除,软骨成形,关节清理等治疗。并予AOFAS后足-踝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7个月。AOFAS评分从术前的(35.8±11.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9.4±4.6)分(t=17.561,P<0.01);VAS评分从术前的(6.7±2.2)分下降为末次随访时的(2.8±1.5)分(t=7.767,P<0.01);踝关节跖屈角度从术前的(30.2±2.3)度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43.1±1.4)度(t=-30.099,P<0.01)。所有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均达正常,且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表现,切口全部Ⅰ期愈合。结论:关节镜下行踝关节清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是治疗踝关节后方撞击征的有效方法之一,且具有微创,安全,针对性强,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踝关节不稳的诊治疗效和价值。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应用关节镜诊治的68例踝关节不稳的病例进行回顾及分析,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Baird踝关节评分:术前为40~62分[平均(54.6±4.5)分],术后77~95分[平均(91.7±8.9)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9,P<0.01)。按照该标准评定结果:优43例,良21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4.1%,无漏诊及误诊,无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对踝关节不稳的临床评价精确,漏诊率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全面的依据,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诊疗效果有更高,更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并观察他们的预后情况。方法分析于我院手术治疗的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踝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结果患者术后定期复查,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2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7%。良好的愈合与术中准确的解剖学复位、稳定的坚固内固定以及术后的积极锻炼密切相关。结论手术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重要手段,术中准确的解剖学复位、稳定的坚固内固定及术后积极锻炼踝关节功能,可促进踝关节骨折的愈合,恢复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后向不稳定的中期疗效及术前、术中的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08年9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25个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年龄30岁(19~41岁)。采用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固定(平均3.2个锚钉),或关节囊紧缩(平均缝合5针)技术。平均随访39个月(18~60个月)。结果采用美国肩肘外科评分,西安大略肩关节不稳定指数来评定。结果共有4例患者失败。其中2例复发不稳定,2例术后持续疼痛。总体结果采用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平均为96分,西安大略肩关节不稳定指数(WOSI)平均为401分。肩关节随意性不稳定或者有手术史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肩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后向不稳定中期疗效良好。对无肩关节手术史的单向的非随意性的肩关节后向不稳定的治疗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膝关节综合评分表和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6.4)个月。患者术后1、6个月及12个月时优良率分别为86.11%%、89.47%及90.91%。术后1、6个月和12个月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灌洗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例(35膝)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及髌内侧滑膜皱襞切除术;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该组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4个月~5年3个月);术前平均Lysholm评分(51.37±6.36)分,术后平均Lysholm评分(93.00±5.04)分,平均改善42分,术前与术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83,P<0.05)。结论关节镜技术是目前诊治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胛骨正侧位X线摄片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肩峰下撞击综合征50例患者的58肩进行肩胛骨正侧位X线拍片,43例49肩同时行利多卡因试验,分析X线结果,比较三型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结果:Ⅰ型肩峰13.8%(8/58),Ⅱ型肩峰25.9%(15/58),Ⅲ型肩峰60.3%(35/58);Ⅰ型肩峰中7肩行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为42.9%(3/7),Ⅱ型肩峰中13肩行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53.8%(7/13),Ⅲ型肩峰中29例行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75.9%(22/29)。经χ2检验,Ⅲ型肩峰组与其他两组的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Ⅰ型肩峰组与Ⅱ型肩峰组的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肩胛骨正侧位X线片对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价值高;Ⅲ型肩峰者罹患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可能性较Ⅰ型、Ⅱ型肩峰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节镜下微创检查和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分析317例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7月采用德国R﹒Wolf关节镜系统进行膝关节镜检和根据镜检情况作相应治疗。结果:随访6月~2年,平均11月。住院3天~5天,平均4.5天。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94分。膝关节活动度110°~140°,平均130°。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效果满意。结论:关节镜能直视下观察膝关节内病变情况,并进行微创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充分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检查和微创治疗各种膝关节疾患,分析132例膝关节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关节镜进行膝关节镜检和根据镜检情况作相应治疗。关节镜技术可以正确评估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范围,合理选择损伤半月板缝合、部分切除等术式,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采用刨削清理增生肥厚的炎性滑膜组织,修平退变剥脱的软骨创面,游离体摘除,去除不稳定骨赘,半月板修整或成型,软骨下钻孔等方法治疗骨关节炎。应用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微型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等。结果随访6月~5年,平均(20±2)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90分。结论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关节镜对膝关节内疾患的诊断直观、明确,镜视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踝关节周围血管网的应用解剖学,为临床进行踝关节周围皮瓣、组织瓣设计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临床观测17例患者皮瓣修复踝关节损伤疗效;39例尸体解剖,其中红色乳胶灌注32例(左16,右16)的小腿足标本,小腿足动脉铸型4例;动脉造影2例;黑汁灌注新鲜小腿足标本1例.解剖观测踝部血管网的来源、走行、分支和吻合,结果(1)踝关节血供主要分前区、后外侧区、后内侧区3个区;(2)17例不同的踝周软组织缺损,术前经认真行皮瓣设计术后均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结论踝关节周围血管网的解剖对于踝部以及附近组织瓣的设计、选择和术中操作、术后小腿和足的总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