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全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51-15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及可行性。方法: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ASAⅡ~Ⅲ级,年龄60~85岁。诱导时静推芬太尼0.05~0.10mg+顺式阿曲库铵1mg+丙泊酚1.0-1.5mg/kg+阿司匹林1~2mg/kg,肌松完全以后,插入7.0~7.5号气管导管,固定好后.静推顺式阿曲库铵0.1mg/kg+芬太尼0.05-0.10mg,吸入低浓度的异氟醚,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与瑞芬合剂。在胆囊切除后,停止吸入异氟醚,同时开大氧流量“吹肺”,撤离腹腔镜时停止静脉麻醉药。观察患者苏醒情况及加强术后随访。结果:停药后患者苏醒迅速,术后随访无麻醉后并发症。结论:此种全麻方法适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同期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相比较,是否更具优越性。方法40例切痂植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组(Ⅰ组n=20)和氯胺酮-羟丁酸钠全麻组(Ⅱ组n=20)。全部病例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3mg/kg、阿曲库铵0.3-0.5mg/kg做诱导插管,然后Ⅰ组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4~6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氯胺酮1-2mg/kg维持。Ⅱ组微泵持续注射氯胺酮1-2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羟丁酸钠80-100mg/kg。分别记录2组病例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入睡、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循环稳定;而Ⅱ组术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用于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优于氯胺酮羟丁酸钠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MAC七氟醚或异氟醚对国产顺式阿曲库铵强化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方法30例择期头面部手术病人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期间持续输注国产顺式阿曲库铵,维持95%的肌松,达到稳态后,病人随机吸入呼气末浓度为1MAC的七氟醚或异氟醚,调整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维持95%的肌松,观察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后顺式阿曲库铵的注人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七氟醚、异氟醚都显著降低了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此效应随吸人七氟醚或异氟醚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90min后达最大效应即顺式阿曲库铵的注人速率下降到最大值。最大下降率:七氟醚组为39.7%,异氟醚组为36.4%。结论七氟醚、异氟醚明显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其程度相近,且这种强化作用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8岁,60kg,室间隔缺损,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修补术,入手术室血压130/85mmHg,咪唑安定6mg+芬太尼0.3mg+阿曲库铵50u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0.5~1%异氟烷,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体外循环预充晶体平衡液800ml,胶体聚明胶肽1000m1,监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蛛网下腔阻滞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应用。方法 8例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诱导前使用25G腰麻针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给予吗啡0.5mg。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8-0.15mg/kg、异丙酚0.50mg/kg、哌库溴铵0.10mg/kg、芬太尼4μg/kg,使用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必要时给与芬太尼4μg/kg。结果 椎管内使用吗啡,病人术后镇痛充分且早期拔管,没有呼吸抑制及恶心等并发症。结论 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蛛网膜下腔给予吗啡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简单可靠,使病人早期气管拔管。  相似文献   

6.
七氟醚和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赛娟  黑子清  池信锦  田国刚 《广东医学》2008,29(10):1682-1684
[摘要] 目的 观察七氟醚和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EV组)和异氟醚组(ISO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2%利多卡因3ml舌根部及咽喉部表面麻醉,3min后行气管插管。所有患者插管后均靶控输注3n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SEV组和ISO组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当呼气末浓度稳定为1.3MAC后继续维持40min,静脉注射总量为45ug/kg的顺式阿曲库铵,用TOF GUARD(丹麦)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顺式阿曲库铵45ug/kg分为3等份分次静注,记录每次注药(15ug/kg)后的起效时间及最大阻滞效应。用累积剂量法建立两组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在最后一次注药后记录:T1恢复到25%、50%、75%的时间(T125%、T150% 、T175%);TOF比值(T4/T1)恢复到70%的时间(TOFR 0.7)以及恢复指数(RI)。结果 1.3MAC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下顺式阿曲库铵的ED50、ED95分别为21(17~25)ug/kg、39(31~62)ug/kg和24(19~28)ug/kg、44(36~68)ug/k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之间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恢复至T175%、TOFR 0.7及RI无显著性差异(P >0.05)。SEV组顺式阿曲库铵的T125%、T150%较ISO组明显延长(P <0.05)。结论 1.3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的影响相似;但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恢复至T125%、T150%的影响大于异氟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七氟醚 异氟醚 剂量-效应关系 ED50 ED95  相似文献   

7.
彭劲松  黄海清  陈建华  倪玉霞 《广西医学》2009,31(11):1607-1608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唤醒试验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0)和B组(n=20)。A组以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以吸入异氟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预计唤醒前30min停用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唤醒前10min停用丙泊酚和异氟醚。记录两组病人唤醒前30min、唤醒即刻、唤醒试验后加深麻醉10min等3个时点的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并观察比较两组的唤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结果A组和B组唤醒时间分别为(10.2±2.3)min、(16.7±2.1)min,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质量:A组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0例,B组Ⅰ级11例、Ⅱ级6例、Ⅲ级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侧弯矫正术中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可控性良好,病人清醒快,唤醒质量好,可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且方法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冰  王通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61-162
目的:观察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中在手术止血时间不定情况下的时间可控性。方法:择期手术50例,采用静脉芬太尼0.002mg/kg、依托咪酯2~3mg/kg、琥珀胆碱1~2mg/kg快速诱导插管,成功后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mg/kg(2倍ED95),芬太尼在手术开始时按0.002mg/kg静注一次,术中七氟醚吸入维持。结果:50例患儿都在预定的时间内清醒,无延迟发生。结论:在手术结束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顺式阿曲库铵代谢时间可确定,追加不蓄积,可控性好,苏醒可期待,适合于这种手术。  相似文献   

9.
1病历报告 患者,男,58岁,2005年12月17日因胃癌入院,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入室后检测,ECG无异常.HR76次/min,BP126/76mmHg。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依次静注丙泊酚20mg/kg,咪唑安定0.2mg/kg,阿曲库铵0.5mg/kg,芬太尼5μg/kg,进行快速诱导用8#导管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吸入1%~2%异氟醚,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0~3.0μ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顺式阿曲库铵在支撑喉镜下声带小结摘除术中的肌松效果,并和另外3种肌松药相比较,增加对该药的了解。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支撑喉镜下行声带小结摘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四组均使用国产肌松药,麻醉方式为全凭静脉麻醉,肌松诱导用量为:A组选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B组选用阿曲库铵0.5mg/kg,C组选用维库溴铵0.15mg/kg,D组选用琥珀胆碱1.5mg/kg。4组全麻诱导药物:芬太尼4—5μg/kg,丙泊酚2.0~2.5mg/kg,利多卡因1mg/kg;全麻维持药物:丙泊酚200mg、芬太尼0.1mg微泵注射,手术结束时停药。结果4组均能够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A、B两组麻醉效果基本相同,两组肌松恢复过程较快且相似,无蓄积现象;C组肌松恢复较慢,D组肌松恢复较快。结论在支撑喉镜下声带小结摘除术中,选用不同肌松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麻醉的安全性、舒适性上观察,A组更加胜出。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不同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中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供选择的无痛人流方法。方法250例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氯胺酮组、笑气组、宫颈旁阻滞组、对照组。观察总结了手术中镇痛效果、术后恢复等情况,以及静脉麻醉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等。结果静脉麻醉组镇痛完全(P〈0.01),无人流综合征发生。局部用药组均不能完全消除疼痛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异丙酚组对呼吸循环有一过性抑制作用(P〈0.05),氯胺酮组苏醒时间长(P〈0.01),苏醒时大多有不良反应发生(P〈0.01)。结论各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中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根据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宫颈松弛及人流术后综合征等情况,由优到劣,依次为异丙酚组、氯胺酮组、笑气组、宫颈旁阻滞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李春刚 《黑龙江医学》2006,30(6):451-452
目的观察微量小剂量芬太尼与氯胺酮联合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较大剂量芬太尼PCIA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5.8±11.2)岁、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芬太尼2.0 mg,Ⅱ组为芬太尼1.5 mg+氯胺酮250 mg,Ⅲ组为芬太尼1.5mg+氯胺酮500 mg,Ⅳ组为芬太尼1.5 mg+氯胺酮750 mg;各组均加5 mg氟哌啶,然后加生理盐水至100mL。PCIA持续输注速度为24μL.kg-1.h-1。记录术后4、24、48及72 h的VSA评分、镇静评分、呼吸次数及SpO2变化情况。结果Ⅱ组VAS评分4个时点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Ⅰ组出现睡眠的病人也较多。结论适量小剂量芬太尼与氯胺酮联合用于术后PICA,能明显改善病人嗜睡的状况,镇痛效果也较理想,从而减少了术后嗜睡和呼吸抑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海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1-62,68
目的分析观察小儿手术中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实施下肢和腹部手术的86例患儿中随机抽取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一氯胺酮麻醉,另6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区域麻醉中的芬太尼用量、氯胺酮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唤醒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比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也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且肌松状况良好,对照组偶有不良反应,无肌松状况。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区域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儿童区域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短小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于术前常规禁饮食并肌肉注射阿托品,对照组患儿先予以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手术过程中可再次追加氯胺酮首次麻醉剂量的1/2-1/3以维持麻醉;实验组患儿首先予以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术中静脉开放后先予以芬太尼1-2μg/kg进行诱导,随后予以0.1%氯胺酮2-4mg.kg-1.h-1、5-10mL/h微量泵输注,之后剂量维持在2-8mL/h。结果:实验组在体动或睁眼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三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躁动评分方面,实验组AONO评分为(2±1.0)分,对照组为(3±1.4)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氯胺酮麻醉,患儿麻醉后苏醒较快,生理干扰较少,且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小儿中小型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麻醉科急诊和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和四肢手术的90例患儿,年龄3~10岁,体重15~36kg,ASAI~II级,平均分为三组,90例患儿基础麻醉均用氯胺酮(2~6mg/kg)。A组:30例患儿进行上肢手术麻醉时,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而后辅助静脉缓慢追加小剂量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麻醉)。B组:30例患儿进行腹部和下肢手术时采用椎管内麻醉,麻醉药物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C组:30例患儿进行手术麻醉时,麻醉药物只是采用氯胺酮。注意记录A、B、C三组患儿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氯胺酮的用量以及追加次数、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唤醒时间、肌肉松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麻醉后,A组、B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水平都比C组患儿低(P<0.05),并且手术中,没有发生体动、呼吸困难情况,术后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A、B组的患儿比C组患儿苏醒的时间短、手术后的氯胺酮用量也很少,A、B两组追加的次数更少,并且肌肉松弛情况和止痛的效果都良好。A、B两组较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手术中、手术后A、B组和C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可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单纯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相比较,前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儿唇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唇腭裂患儿,ASAⅠ-Ⅱ,年龄3-10月,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7%七氟醚+氧气3 L/min面罩吸入诱导;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5 mg/kg诱导。患儿入睡后2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经口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七氟醚组持续吸入1%-3%七氟醚,氯胺酮组分单次追加氯胺酮1 mg/kg。2组术中各追加1次芬太尼1μg/kg。记录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全程观察有无咳嗽、屏气、喉痉挛、分泌物增加,术后躁动或嗜睡的发生。结果2组麻醉诱导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诱导后HR明显慢于氯胺酮组(P〈0.01),MAP低于氯胺酮组(P〈0.01)。氯胺酮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1)。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婴幼儿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无术后躁动和嗜睡现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麻醉效果好,安全可控,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7.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大文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38-739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例 5 0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 (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组 )和对照组 (芬太尼、异丙酚组 )各 2 5例。术前均肌注阿托品 0 5mg ,入手术室后静注咪唑安定 0 0 5mg/kg ,诱导后 ,试验组用瑞芬太尼 0 2 5 μg/(kg·min) ,异丙酚 10 0~ 2 0 0 μg/(kg·min) ;对照组用芬太尼 0 2 5 μg/(kg·min) ,观察相关指标。 结果  2组术中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 ,术后复苏后 2组均安静。试验组镇痛作用强于对照组 ,术后恢复前者较快。结论 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优越、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对全麻术后催醒作用。方法 选择全麻术后病人 30例 ,ASAⅠ~Ⅱ级 ,将 30例分为自然苏醒组与丙泊酚芬太尼催醒组 ,每组各 15例。观察组术后于手术结束前 15min先肌注芬太尼 0 0 5mg/kg ,再经微量泵以 1mg/ (kg·h)静注丙泊酚维持。结果 自然苏醒组 ,支持呼吸 (2 0± 5 )min后 ,病人意识渐恢复 ,躁动 ,吞咽频繁 ,剧烈咳嗽 ,呼吸不规整。需强制固定四肢行辅助呼吸 ,血压升高达15 2 9~ 2 3 94 / 12 6 3~ 15 2 9kPa(115~ 180 / 95~ 115mmHg) ,心率HR 115~ 135次 /min。苏醒期时间 (2 0±10 5 )min。丙泊酚组 ,支持呼吸期 ,病人安静 ,血压维持在 16 6 2~ 18 6 2 / 10 10~ 12 36kPa ,停用丙泊酚后 (8± 2 5 )min ,意识完全恢复 ,苏醒期时间 (2 5± 12 )min。结论 全麻术后应用丙泊酚能明显缩短苏醒期 ,各生命指征平稳  相似文献   

19.
衡孝伶  丁力  李飞 《吉林医学》2012,33(33):7178-7179
目的:探讨单次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为氯胺酮、咪达唑仑联合静脉麻醉;Ⅱ组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Ⅲ组行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对前期手术麻醉优良率、总有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用量进行比较。结果:Ⅲ组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苏醒迅速、简便易行,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而麻醉无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用量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为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确切有效、安全平稳、苏醒迅速、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硫酸镁氯胺酮(MK)复合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按用(MK)液和芬太尼(F)诱导随机分为3组,在诱导前后4个时点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并在滴硫酸镁(M)后90 min测血、尿镁浓度和尿量,进行t检验。结果:SBP、DBP在插管成功时刻后30 min MKF组和F组下降明显,RPP在插管后15,30 min降低明显,HR在插管后30 min MKF组减慢明显,其余改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K复合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接近于芬太尼诱导影响,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反应,而诱导时硫酸镁(M)的用量不超过安全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