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符裕 《海南医学》2003,14(1):41-42
目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有否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共40例;B组为冠心病患者无糖尿病者,共80例;对比两组间并发症及猝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AB两组间各项并发症和猝死发生率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严重并发症及猝死发生率较B组增高显著。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其临床并发症(高血压,院内感染,严重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无痛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较高,及时明确冠心病患者是否合并糖代谢障碍,并及时予以治疗,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血微小RNA(miRNA)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检测价值. 方法 选取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A组、7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为B组、7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C组及70名健康人员为D组,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循环血miRNA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同时比较A及B组中不同分型者的检测结果,A及C组中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者的检测结果. 结果 A组的循环血miRNA-20a及miRNA-133均低于其他3组,B及C组则低于D组.A组的循环血miRNA-126及miRNA-19a高于其他3组,B及C组则均高于D组.A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均高于其他3组,B组及C组则均高于D组,且A与B组中不同分型者、A与C组中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者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 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循环血miRNA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明显异常,其对于冠心病和糖尿病的诊治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192例合并糖代谢障碍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共59例;B组为冠心病患者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6.1mmol和/或随机血糖<7.8mmol/L,共105例;C组为冠心病伴有应急性高血糖患者.共28例;对比各组间各种并发症及猝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A、B两组间各项并发症和猝死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B、C两组间.除严重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余项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衰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B、C两组C组心绞痛、心肌梗塞及猝死率明显高于A、B两组;A、C两组并发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比率较B组增高显著;结论合并糖代谢障碍的冠心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其临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猝死的发生率较高,及时明确冠心病患者有否合并糖代谢障碍,并及时予以治疗.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及临床特征。方法:把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B两组,合并高血压病人71例归入A组,无高血压病人79例归入B组,对比两组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A组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慢性心肌缺血史者及女性患者的比例均较B组高(P〈0.05~0.01);AMI于饱餐后发病者,A组多于B组(P〈0.01),因劳累诱发者,A组少于B组(P〈0.05);A组无痛性AMI者较B组多(P〈0.05),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与室颤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胡量子  梅韬 《现代医学》2000,28(4):254-255
目的了解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192例冠心病患者,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单纯冠心病、心脏事件并应激性高血糖,分别分为A、B、C3组,将A、C两组伴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胸痛、无痛性心肌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的比例及血糖值分别与B组比较。结果A、C两组血糖值及伴上述表现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糖尿病可通过动脉硬化、特有的微血管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无痛性心肌缺血,并促进冠心病病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云  常志文 《广东医学》2003,24(6):598-600
目的探讨Ⅰ型对氧磷酯酶 (PON1) 基因192 Gln/Arg遗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39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糖尿病对照者及38例健康体检对照者,检测PON1-192 Gln/Arg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以A/B表示.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等位基因携带者(AB型+BB型)与AA型纯合子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两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B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2.40,95%CI: 1.24~4.62, P<0.05).结论 PON1 基因192 Gln/Arg遗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关.该酶切位点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探讨心律失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13例有心律失常且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A、B两组,并对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共122例,占总数的57.28%,A组11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结果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105例,阳性率为95.45%;B组103例患者中,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者17例阳性率为16.50%,与A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诊断心律失常患者病因时要慎重,以免误诊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CS)对冠心病(CHD)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 165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A组:冠心病组,B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ASA)0.1g, qd, 1周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随后将A、B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成A1、A2、B1、B2四组.A1、B1两组继续服用阿司匹林0.1qd, A2、B2组加用西洛他唑50mgbid,1周后复查PAG,比较各组PAG和AR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PAG及AR发生率较8组低(P<0.01).A1组PAG及AR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A2组PAG及AR较A组A1组有明显差异(P<0.01);B1组PAG及AR较B组无明显差异(P>0.05);B2组PAG及AR较B组及B1组有明显降低(P<0.01);A2组PAG及AR与B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可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陆艳 《医学综述》2009,15(6):942-943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间的关系,探讨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36例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102例合并冠心病(A组);另334例无合并冠心病为非冠心病组(B组)。分别检测血尿酸、血脂、血糖及肌酐的水平,进一步作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血尿酸水平、血脂、体质量指数、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对有症状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美国MGY-H12型全息HOLTER心电图机,对100例冠心病诊断者行24小时HOLTER心电图监测。分A组,青年组,40-55岁;B组老年组56-74岁,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与不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其ST-T改变的程度及相关性。结果显示两组在发病症状及心肌缺血的程度、时间上均有一定差异。结论临床对不同年龄组的冠心病应各有相关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脂代谢异常与老年 2型糖尿病 (DM)合并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将 6 4例 2型DM患者分为合并CHD组 (A组 ) 34例 ,未合并CHD组 (B组 ) 30例 ,无DM的CHD患者 31例为对照组 (C组 )。测定血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空腹血糖(FBG)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A组TG明显高于B组 (P <0 0 1)和C组 (P <0 0 5 ) ;FBG明显高于B组和C组(P <0 0 1) ;HDL -CH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B组除FBG明显高于C组外(P <0 0 1) ;TG、HDL -CH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C、LDL -CH在 3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TG、低HDL是老年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的变化对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A组)30例,单纯冠心病组(B组)加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血压,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hs-CRP、血UA、血糖、血脂等指标,将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A组血hs-CRP、UA、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水平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B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FBG、TG、UA水平及SBP水平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UA、TG、FBG、DBP是影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炎性反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浆hs-CRP和UA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空腹血脂正常的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患者餐后2h血脂(TG、TC、LDL-C、HDL-C)及HOMA-IR水平,探讨T2DM伴NAFL患者餐后血脂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我院患者85例分为:A组T2DM伴NAFL21例;B组单纯T2DM22例;C组单纯NAFL21例;D组正常对照组21例,均测空腹、2h血脂、HOMA-IR、血糖、HbA1C。结果①A、B、C组HOMA-IR、WHR、BMI、HbA1C均高于D组(〈0.05),A、B组高于C组(〈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②A、B、C组2hTG均明显高于D组(〈0.05),A组明显高于B、C组(〈0.05,)B、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2hTG明显高于空腹TG(〈0.05)。各组餐前后TC、LDL-C、HDL-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0.05);③相关分析显示,A组2hTG与HOMA-IR、WHR均呈正相关(〈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WHR是2hTG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餐后TG可能是T2DM伴NAFL患者发生IR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餐后TG可能在T2DM伴NAFL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加重IR而实现的;如何降低餐后TG可能是防治T2DM合并NAFL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伴或不伴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伴或不伴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1例确诊为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发CHD分为DM组(A组,n=20),DM CHD组(B组,n=31),另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各组均测定血浆蛋白C系统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含量及活性、蛋白S(PS)含量,vW因子(vWF)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PC活性、vWF及PAI-1水平均较C组增高(P<0·05),但A、B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PC含量较C组增高(P=0·041);3组间TM和PS含量差异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涉及蛋白C系统、内皮及纤溶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PC活性、vWF及PAI-1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2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31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36例和对照组32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HCY、CRP含量。结果:CHD各组HCY、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HCY、CRP含量逐渐增高,以AMI组HCY、CRP含量为最高。在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传统危险因素组中CHD患者HCY、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CHD组患者在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传统危险因素组中HCY、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CY、CRP与CHD的发病密切相关,都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64层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外周血管超声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等方面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冠心病组(n=69)和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n=60).经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的差异.结果 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1.6%和55%,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的65.2%和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易损斑块的检出率较老年冠心病组高,且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CRP、尿酸、纤维蛋白原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赤峰市医院2008年3月~2010年6月疑似冠心病住院的患者403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83例)和非冠心病组(120例),冠心病组包括男性186例,女性97例,又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87例;双支病变105例;3支病变91例,分别测定血CRP、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观察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CRP、尿酸、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亚组之间比较显示,CRP、尿酸、纤维蛋白原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与之呈正相关。结论:血CRP、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CRP、尿酸、纤维蛋白原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5例与6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Cr)、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将冠心病患者按两种方式分组:按稳定型心绞痛(SAP,n=24)、不稳定型心绞痛(UAP,n=29)、急性心肌梗死(AMI,n=22)分为三组;依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冠脉狭窄(Ⅰ组,n=25)、双支冠脉狭窄(Ⅱ组,n=26)、三支冠脉狭窄(Ⅲ组,n=24)三组,两种分组方式均就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生化指标TC、TG、HDL-C、LDL-C、BUN、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SAP、UAP、AMI三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BUN水平显著低于UAP、AMI组(P<0.05);SAP组Cr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与U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其它指标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Ⅲ组间U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Ⅲ组的BUN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Cr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三组间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后远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本院心内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DES支架置入的646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DES糖尿病组192例(随访183例,95.3%)与DES非糖尿病组454例(随访428例,94.3%),随访患者在DES置入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75.4%vs 60.5%,P=0.00)及冠状动脉三支病变(47.0%vs 37.6%,P=0.05)、女性(26.2%vs 16.6%,P=0.01)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单支病变(24.0%vs32.0%,P=0.05)比例及平均年龄小于非糖尿病组(60.08±11.58 vs 64.01±10.79,P=0.00)。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MACE率均呈递增趋势。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vs 0.2%,P=0.02)。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多支病变比例及PCI术后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高。DES术后两组MACE发生率均呈递增趋势,糖尿病组在极远期(〉5年)增长更快。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糖尿病足组72例,非糖尿病足组96例,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结果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高;糖尿病足组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均升高(P〈0.05);踝肱指数异常组血液流变学参数较踝肱指数正常组均升高(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能加重2型糖尿病的微循环障碍,促使糖尿病足的发生。有效地控制血液高黏状态,对防治糖尿病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