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围产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 (HIE)及颅内出血(ICH )为新生儿期危害最大、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及早诊断并早期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 ,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极其重要。现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 42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共收治因围产期窒息致新生儿脑损伤 42例 ,经临床诊断及CT检查确认为新生儿HIE 2 8例 ,ICH 14例。诊断标准按 1996年 10月杭州会议的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标准 ;ICH按宋氏颅内…  相似文献   

2.
刘丽  廖志 《四川医学》1999,20(6):639-640
本文通过对31例窒息新生儿头颅CT检查,探讨其CT诊断结果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全部病例来自本院儿科住院的窒息新生儿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胎龄32~36周8例,>36周23例;出生体重2100~2500g9例,>2500~4000g22例;胎位不正12例,胎头吸引助产4例,脐带绕颈4例,前置胎盘2例,妊高征和子痫3例,胎膜早破和出生时羊水吸入各2例,其他原因2例。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根据Apgar评分,出生后1分钟评分≤3分者为重度窒息(15例),4~7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为提高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率和探讨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43例窒息新生儿头颅行CT检查,并进行轻、重度窒息组的CT对比。结果:显示CT诊断脑损伤的阳性率为53.49%,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的关系为:轻度窒息组CT示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8%,重度窒息组为6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CT是窒息后脑损伤的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脑损伤的产生与窒息程度无明显正相关,不能仅靠出生时窒息的严重程度而判断脑损伤的发生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头颅CT对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敬  任钰雯 《河北医学》1996,2(5):429-430
应用头颅CT对51例窒息新生儿检查,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为98%,以额叶受累最多见,其次为顶叶和颞叶,枕叶受累最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40%,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占颅内出血总数的90%,提示新生儿窒息后要重视对脑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7.
8.
吴桂琴 《医学文选》1995,16(4):309-309
围产期窒息后脑损伤主要包括新生儿颅内出血和 缺氧缺血性脑病,两者常伴随发生,发病机理亦相互联 系。本文对30例新生儿窒息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1988~1993年收治围产期窒息的新生 儿30例,发生颅内出血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  相似文献   

9.
10.
<正>自CT诊断围产期窒息后颅内病变以来,临床诊断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大为提高。本文对21例新生儿窒息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材料和方法 材料:我院选择1989~1991年间收治的新生儿窒息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胎龄38~42周19例,36周1例,46周1例,体重均大于2500克。按1983年临潼会议修订标准分度,其中轻度7例,重度14例。在生后2~6天(平均4.05天)时进行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1.
王焱 《中外医疗》2010,29(19):14-15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结果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轻度窒息组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重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CK-MB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掌握复苏要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对106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窒息新生儿的复苏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脐带因素(37%),第二产程延长(25%)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经及时有效地处理,抢救成功率达98%。结论:做好产前保健指导、加强产时监护、严密观察高危因素的孕妇产程、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及适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3.
韩康 《河北医学》2014,(7):1130-1132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维生素C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和维生素C 静脉滴注。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K与CK-M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环磷腺苷葡胺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中,高效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关系。方法选择60名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选择120名窒息新生儿作为窒息组,窒息组新生儿按窒息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各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差异。结果窒息组新生儿血气分析pH、P02及BE低于对照组,PC02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血气分析pH、P02及BE低于轻度窒息组,PC02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气分析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及其严重程度,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及时抢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5例新生儿窒息的病案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31%(185/3 48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值比(OR)大小依次是产前出血(OR:3.901)、孕周(OR:3.717)、出生体重(OR:3.099)、羊水污染(OR:2.375)、羊水过少(OR:2.317)、脐带异常(OR:2.254)、年龄(OR:2.083)。结论产前出血、孕周、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羊水过少、脐带异常、年龄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产前系统检查和产时分娩监护,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介导新生鼠窒息缺氧引起的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新生小鼠窒息缺氧后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新生小鼠经25min窒息缺氧,48h后脑组织NO水平、总NOS活性、iNOS和cNOS活性均显著升高,表明新生小鼠窒息缺氧可通过诱导iNOS和激活cNOS产生过量NO导致脑损伤。结果还显示,于窒息缺氧后24h腹腔注射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可抑制iNOS活性,从而防止NO过量产生,提示iNOS抑制剂对治疗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的脑损伤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8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复苏与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更为系统化的复苏与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新生儿窒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模式的复苏与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痊愈出院的人数显著增加,而转院和死亡的人数则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性的新生儿复苏和复苏后护理能够全面提升新生儿的成活率,并进一步改善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欧  郑春英  赵一俏 《河北医学》2009,15(10):1184-118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70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及羊水过少为主要原因,分别占38.5%、16.9%、13.8%。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孕期保健、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及超声检查,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预防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积极防治产科并发症,适时选择正确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危险因素,分析如何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2011~2012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病历、统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新生儿不同性别、产式、孕周、产妇产龄等新生儿窒息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找出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结果新生儿窒息率为5.09%;男、女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窒息的前三位原因是:早产、脐带绕颈、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别占56.23%、19.15%和12.46%;早产是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首位原因;阴道助产、高龄分娩都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结论加强围产保健,积极预防早产,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关键。为了母婴健康,应鼓励适龄婚育,才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静 《河北医学》2008,14(1):61-63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手术后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配合及复苏后护理。方法: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指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4~7分)17例,重度窒息(指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0~3分)4例,按复苏方案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急救复苏及护理。结果:重度窒息4例在手术室行复苏术后转儿科治疗,5~7分17例复苏后直接送产科病房。结论: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取决于及时正确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快速有效的抢救和严格认真的护理及医护密切配合,是提高抢救剖宫产手术窒息新生儿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