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冠脉介入治疗找到一条新的路径,扩大介入治疗的范围,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方法:将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经肱动脉和桡动脉介入治疗两组,分别就这两组的方法、并发症等优劣势进行比较。结论:肱动脉作为心脏介入治疗的另外一条入路,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扩大了介入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作为解除冠心病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在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创伤非常重要。而不同的介入治疗入路有其不同的优点,临床上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肱动脉途径作为一种新的径路,在PCI治疗的应用中仍存在争议,作者就肱动脉途径在PCI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一些特殊患者应用的意义以及经肱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中可行性及安全性,同时观察肱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介入路径选择,患者平卧位,右手掌心向上,穿刺点在肘部肱动脉分支前,选择动脉搏动最强处,先在穿刺点用利多卡因局麻,用桡动脉穿刺针取45°角穿刺进入肱动脉,送入导丝,拔除穿刺针,送入6F桡动脉血管鞘,术后拔除鞘管,压迫止血10 min,再用绷带加压包扎。6~8 h后可解开绷带,术后无须严格卧床休息。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肱动脉穿刺并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肱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熟悉肱动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对其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和处理对策的充分准备,可以减少并发症及其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部分桡动脉、股动脉穿刺有禁忌的患者,肱动脉穿刺的介入路径,不失为一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用19G无芯穿刺针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对24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保留导管维持介入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并顺利完成43支动脉DSA检查及51支血管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约20.8%,主要有左上臂血肿及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是介入治疗中的一种简单、安全、实用的入路方法,适用于需要保留导管短期维持治疗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刘俊明  黄文军  谢伟  李科  邹琦  赵亮  窦清惠  王明建 《医学综述》2009,15(13):2055-2059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程度病变冠心病患者的肱动脉内径,探讨冠心病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以期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化,定量化指导。方法选取在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造影正常组28例;冠心病组78例。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内经、加压后30、60s的内径值。结果冠心病组与造影正常组基本资料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加压后30、60s的内径值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加压后30s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中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均有相关性(P<0.05)。冠心病患者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吸烟三级、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冠心病组与吸烟1、2级、载脂蛋白及高胆固醇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亦增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越重吸烟级别、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值越大,高密度脂蛋白越低;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方法能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最常用的入路途径,尽管介入诊疗的操作安全有效,但其并发症的发生仍不可忽视,尤其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甚至具有相当的危险性[1].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脉内支架术 (Stents)等已在各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广泛开展 ,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 ,一些基层医院也已逐步开展此项选择技术 ,我科自 2 0 0 0年 1 0月以来已对 1 5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或PTCA、Stents,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 5例患者中男 1 2例 ,女 3例 ;年龄 48岁~74岁 ,其中心肌梗塞 2例 ,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1 0例 ,疑有冠心病 3例。所有患者均于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行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需开胸和全麻,而利用介入治疗器材进入人体心脏和血管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其操作简便安全、快速有效、损伤小、合并症少,术后恢复快,能迅速达到血管重建,疏通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迅速而彻底地缓解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与手术成功的外科搭桥术疗效相近。现将该科自2002年7月~2005年7月实行的4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能为冠心病手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我科于2001年12月~2008年6月共进行了714例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82例造影后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支架术。714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使狭窄及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供应,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治疗手段.常见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方法因体位受限,卧床时间长逐渐被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方法所取代,因其操作容易,患者活动不受限,并发症少,已经被医生和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行急诊PCI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路径分为肱动脉组40例、桡动脉组80例和股动脉组85例,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肱动脉组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桡动脉组(P<0.01),而3组间穿刺成功率、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肱动脉组住院时间少于股动脉组(P<0.01),手术并发症少于股动脉组(P<0.05).3组病人的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行急诊PCI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总结PCI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45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术,其中340例行PTCA加支架置入术,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护理、病情观察、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医护良好的配合,是减少并发症,保证PCI顺利进行的基础,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介入医学应用范围的扩展,介入医学以安全、有效、便捷、微创等特点,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接受.介入护理学对介入医学的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介入护理人员除需要掌握介入手术室基本的护理配合外,还必须熟悉疾病的术前、术后护理理论及危急情况下的抢救知识.  相似文献   

14.
梁绯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35+137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快速开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已成为当今冠心病诊治的主要手段之一[1],早期常采用的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在目前仍作为主要方法,然而经挠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较易为患者所接受[2]。现将我科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136例的配合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 ,进行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对冠心病及正常对照组各 40例进行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内皮功能检测 ,比较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 ,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 -C)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血管扩张内径变化率较正常组显著减低 [( 3 72±2 47) %vs ( 9 3 1± 3 5 0 ) % ,P <0 0 1] ;两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扩张 ,但内径变化率无明显差异 [( 9 49± 6 18) %vs ( 14 62± 4 16) % ,P >0 0 5 ]。冠心病组TC ,TG比正常组显著增高 ,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献萍 《医学文选》2004,23(1):90-9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黄金指标”,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是经皮股动脉穿刺。经皮肱动脉穿刺行 CAG的护理报道不多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0月经右肱动脉途径行 CAG2 0 3例 ,其中男 1 3 0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病变的肱动脉内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在我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共78例,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情况将本组病人分为3组:(1)单支病变组;(2)双支病变组;(3)3支以上病变组。单纯高血压组有高血压但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或狭窄〈50%,共42例。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内径加压后30、60S的内径值。结果:加压后30、60s的内径值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相关。加压后30S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中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均有相关性(P〈O.05)。冠心病组组内比较: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吸烟三级、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亦增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越重其吸烟级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值越大,高密度脂蛋白越低;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方法能在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分析钝角优选原则的价值。方法207例患者经肱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后随访3~12月。结果20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及介入治疗,5.8%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钝角优选原则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患者的生命线。临床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动静脉内瘘阻塞,静脉留置导管插管失败或合并感染,以及极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需急诊血液透析患者,而病情又不允许行中心静脉置管,而桡动脉和足背动脉又无法达到满意的血流量,重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成为患者延续生命的关键。我  相似文献   

20.
我们收集2003年全年共15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汇总护理体会如下。资料与方法155例介入治疗患者,年龄37~82岁,平均61.08岁;其中男130例,女25例:全部使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根据扩张情况决定是否植入冠脉内支架以及支架的大小、长度。植入支架0~3个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