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对102例MDT治愈病人和1988例DDS单疗治愈病人后麻风反应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DT组愈后反应发生率为8.82%或14.96%人年,而DDS组愈后反应发生率为1.26%或1.32%人年,两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此外,作者还对两组愈后反应的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及反应与复发的关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多菌型麻风病人固定疗程的联合化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3年作者等曾在山东和云南用WHO-MDT治疗过80例MB病人,疗程为24和27个月,停药后每年随访1次,发现其临床、细菌和病理表现均持续好转。1986 ̄1994年又在四川凉山州(17个县)和攀枝花市(3个县)治疗657例MB病人,疗程24个月;到1995年底有190例未治和235例用其它药物或方案治过者,完成MDT疗程后随访已满5年,结果是原未治组(1477人年)中无1复发,原经治组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的麻风流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市螺计发现麻风5430例,已治愈4407例,其中现在活着的有2676例;尚有15例现症病人。上海病人的分布以北部多于南部,与北部临近江苏有关。历年型比呈U型,主要是60 ̄70年年代大量的瘤型被发现,之后迅速减少,后来又以瘤型居多。上海对原来用DDS治愈的MB和部分PB病人用MDT进行了复治,得以防止复发。现症病人的MDT覆盖率为100%,用MDT者至今无一复发。患病率和发现率于60 ̄70年代大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2岁,广西平南县籍打工者,因“全身皮疹1年余,头痛、发热伴皮疹加重3天”,拟“结节性红斑”收住人院。现病史:患者诉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双下肢开始出现红斑,最后逐渐发展到全身,红斑直径约1~2cm大小,呈对称性,表面少许脱屑,无疼痛、瘙痒、破溃等。于当地诊治(具体不详),症状反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菌量病人在完成2年联合化疗(MDT)后采用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初始细菌指数(B I)≥4的多菌型麻风病70例在其完成MDT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ROM(利福平 氧氟沙星 米诺环素)方案继续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和钙片。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和细菌指数的比较和评价。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两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细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细菌指数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ROM对高菌量多菌型麻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依从性好和易于监服,可推荐用于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麻风菌不同抗原脂蛋白诱导单个核细胞(PBMC)IL-12p40分泌水平.方法:以麻风菌不同抗原刺激体外培养的少菌型(PB)、多菌型(MB)麻风患者及健康接触者PBMC,加入或不加外源性IFN-γ共培养,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IL-12p40分泌水平.结果:(1)麻风菌胞浆抗原(MLSA)和麻风菌33KDa脂蛋白可诱导健康接触者、PB患者PBMC分泌IL-12p40;(2)外源性IFN-γ可上调健康接触者和PB患者PBMC分泌IL-12p40水平.结论:麻风菌33KDa脂蛋白是PB患者IL-12p40的有效诱导剂,外源性IFN-γ可上调IL-12p40分泌,为麻风病免疫治疗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1.前言:理想的动物模型应该是免疫性无改变的动物,能使麻风临床类型的整个谱系、反应性意外和伴有畸形的周围神经炎,象在人身上一样,全部显现出来。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满足这种需要。鉴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将着重讨论那些有可能作为多菌型(即BL到LL型)麻风模型的动物。2.历史背景1873年2月28日,汉森在他的简陋的小实验室里,从病人Gil的鼻翼上切取一些“大结节”进行观察,于是发现了一些棕色的杆状小体(汉森1874.1880)。尽管还没有其它的人类慢性病的可传染的病原被报告过,并且与那时所流行的麻风是遗传性疾病的观点相反,汉森还是根据在挪威进行的流行病学观察相信:麻风是一种传染病,并勇敢地宣告这些杆状体就是其  相似文献   

9.
例1,男,60岁,农民。1974年6月因腰背部发现一块麻木性红斑及右腓总神经粗大,被诊为结核样型麻风。村外给予DDS单疗,1月后发生DDS综合征而改服麻风宁。至1981年10月皮疹消退,鉴定达到临床治愈。监测期间继续服用麻风宁3年,后因药源缺乏停药。1988年10月后因出现醉酒面,躯干红斑,红色或黄色结节,于次年1月复诊。查见面部潮红浸润,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多菌型麻风(MB)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对2007年新发的14例MB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组织切刮涂片、病理活检、抗酸染色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新发麻风病例中,MB占70%,细菌指数平均为3.9,病理活检均有表皮下无浸润带,大量泡沫细胞,巨噬细胞肉芽肿,抗酸杆菌平均4.6+。结论14例MB均有典型的症状体征、病理特征、抗酸染色强阳性。新发PB虽占总患病数少,可能与症状不典型有关,提示寻求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The diagnosis of leprosy is made clinically with histologic and cytologic confirmati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making the cytologic diagnosis of leprosy take time and training, making them unsuitable for rapid office use. We describe a simple, rapid method for cytologic confirmation of the diagnosis of multibacillary leprosy using slit skin scrapings.  相似文献   

14.
于免疫正常小鼠双后足垫感染1.0×104条麻风菌70天后,给予国产氟障酸150mg/kg每周5次管饲,共63天。同时设无药组、进口氟嗪酸和利福平治疗组作对照。结果示无药组小鼠麻风菌繁殖良好,国产氟嗪酸治疗组小鼠与进口氟嗪酸和利福平治疗组的一样,直到感染12个月,所有小鼠足垫均未检出抗酸菌。 11例新发未治BL/LL病人和 2例氨苯砜长期单疗复发的BL/LL病人,以氟嗪酸400mg每日1次,每周6次,监服12周。结果示皮损有明显进步;细菌形态指数疗前平均为11.89%,治疗2周时降至2.59%,治疗4周时降至0%;细菌指数疗前平均为4.28,疗程结束时降至3.90。疗程中4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全部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结果提示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作用与国外的报告相似。该药可作为麻风联合化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The Treatment of Lepra Reaction In Lepromatous Lepros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Among 50 patients with lepromatous leprosy and borderline lepromatous leprosy in Turkey, the prevalence of HLA-DR2 was 25/50 (50%). The prevalence of the same alleles among 50 healthy controls was 13/50 (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