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在校医科大学生饮酒行为状况 ,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 ] 2 0 0 0年 1 0月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 ,对某医科大学部分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 [结果 ]该校大学生饮酒率为 1 1 .1 5% (87/ 780 )。饮酒原因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 [结论 ]应培养饮酒大学生的良好的饮食习惯 ,消除饮酒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吸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57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吸烟率为8.0%,吸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16.966)、饮酒状况(OR=2.793);饮酒率为42.1%,饮酒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4.443)、吸烟状况(OR=2.793)。结论医学生吸烟率低于中国人群平均水平,饮酒行为普遍,应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程耀慧  韩慧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106-1109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攻击行为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是青少年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而父母控制作为一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查阅现有文献,对父母控制的概念及分类、父母控制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攻击行为的概念及测量、青少年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父母控制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人口学因素对两者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提升父母教养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影响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相关因素,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分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量表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医科大学生1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者的人际关系敏感量表评分均值为(1.32±0.61)分;单因素分析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生活习惯、家庭影响、生理满意度及多项心理行为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社交苦恼和退缩、负性生活事件强度及消极应对方式等7项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医科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饮酒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饮酒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显示,影响青少年饮酒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父母饮酒行为及其对子女饮酒的态度、朋友饮酒行为及其对同伴饮酒的态度、学习成绩以及性别和经济状况。尽管这些研究在饮酒行为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大多局限于讨论单一因素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影响,对于各因素在预测饮酒行为中的相对重要性很少涉及。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的许多研究表明文化变迁对人们的饮酒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变迁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医科大学生吸烟依赖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心理学、行为学方面分析医科大学生吸烟行为和依赖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了900名合肥市的医科在校大学生。结果 医科大学生吸烟率14.2%;医科大学生以浅度吸烟为主;17-19岁是医科大学生开始吸第1支烟的主要年龄段;交际需要、解闷是医科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学校因素与医科大学生吸烟的关系密切,其中室友吸烟行为所造成的共济压力是最为突出的危险因素;对吸烟依赖性形成的危险性指标的OR值由高到低前OR值由高到低前3项分别为睡醒后5min会吸第1支烟,把吸烟当作日常生活中优先考虑的事,经常担心身边供吸的烟不够。结论 医科大学生吸依赖性尚低,醒后急切想吸烟及把吸烟当作日常生活中优先考虑的事可作为吸烟依赖性的主要判断指标。改善医科大学生的交际环境,丰富课余生活;加强素质教育,可望改善医科大学生吸烟行为及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姜醒  陈慧  曾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08-511
了解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预防控制青少年吸烟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珠三角地区抽取部分中学初二至高二年级的l 573名学生,采用自我报告法调查吸烟饮酒行为.对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137名学生,按照班级、年龄、性别采用1∶2配对选取未使用成瘾物质的27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因素.结果 珠三角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为7.63%,高于吸烟行为报告率的3.18%,初次饮酒的年龄为(11.5+3.49)岁,初次吸烟的年龄为(13.5+2.46)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目前吸烟/饮酒(OR=2.236)、亲戚吸烟/饮酒(OR=2.523)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亲子感情高得分(OR =0.885)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保护因素(P值均<0.01).结论 父亲和亲戚吸烟饮酒行为会影响中学生使用烟酒行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感情有助于预防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  相似文献   

8.
医科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医科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医科学校509名本科生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2.40%、9.03%。不同年级学生在SDS、SAS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抑郁、焦虑情绪与医科大学生的对专业满意程度和就业前景评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对医科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适应环境能力,改善心理素质,以防止或降低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调查分析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医科学校509名本科生进行抑郁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40%。不同年级学生在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情绪与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学生对专业满意程度和就业前景评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对医科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适应环境能力,改善心理素质,以防止或降低其抑郁情绪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742名大学生吸烟模式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杭州市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控烟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杭州市2所大学的74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吸烟影响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大学男生吸烟率为73.0%,女生吸烟率为31.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想拒绝别人递烟是主要吸烟动机。父母亲友吸烟、朋友吸烟、好朋友对吸烟的态度、饮酒(过去1个月饮酒天数)、心情抑郁、心情焦虑及脾气暴躁是影响大学生吸烟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结论根据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加强其吸烟行为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吸烟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武汉市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分析该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控烟策略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吸烟行为。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共582名05-07级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同济医学院现吸烟率为3.9%;武汉大学医学院现吸烟率为6.5%。现吸烟率男、女生分别为10.0%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出生地、每月生活花费与是否吸烟无关。吸烟的主要原因是郁闷、提神。而男性、朋友吸烟等因素是大学生现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信念较好,但是吸烟者与未吸烟者有差别。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大学生吸烟。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医学生饮酒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2所医科大学学生饮酒行为的经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总饮酒率为49.05%,男生为92.47%,女生为6.21%;随着年级的增加,饮酒率呈上升趋势;学生开始饮酒的年龄集中在13~18岁之间。大学生饮酒与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及母亲文化程度较高是学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而男性、18岁前曾被独自关在家中、目睹家庭暴力及父亲饮酒等则是学生饮酒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尤其是男性大学生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亟待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饮酒危害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吸烟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现在吸烟的因素,为高校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4所高校的3 000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现在吸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891名大学生中,27.33%的大学生有尝试吸...  相似文献   

14.
陈杰  李俞润  黄鑫  刘燕  潘池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173-2174
目的了解和比较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控制酗酒健康教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南充市三大高校采取匿名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该市在校大学生饮酒率68.7%;男生83.8%;女生54.0%,男生饮酒率显著高于女生(χ2=93.846,P0.05),其中医学生占64.1%(307/478),非医学生占73.2%(350/478),医学生饮酒率低于非医学生(χ2=8.998,P0.05)。82.3%的调查对象认为饮酒是社会交往的需要。结论大学生饮酒行为不容忽视,倡导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方式,将是控制大学生饮酒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嫉妒现状及嫉妒心理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等对江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733名进行调查,并以SPSS及LISREL 8.3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嫉妒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测查结果显示,新生与老生、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男女、城乡、独生子女与否、贫困生与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嫉妒心理与焦虑、正性情绪、人际信任、个人评价、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性相关,且受个人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通过个人的认知对嫉妒起作用,而人格则起直接的影响作用。结论嫉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转变教养方式,提供更多社会支持,以减少嫉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进一步寻找大学生焦虑问题的度,为建立完善有效的克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由美国杜克大学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的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调查上饶师范学院大一至大四48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年级与性别对大学生焦虑产生交互作用;不同家庭户籍以及是否独生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无差异,但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不同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明显不同。结论: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焦虑均有影响,应加强对大学生预防焦虑的指导力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部分大学生自信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影响大学生自信的特征因素,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自信现状.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自信特征调查问卷>调查影响大学生自信的因素,再编制<大学生自信现状调查问卷>对南京市高校大学生1 003名进行调查.结果影响大学生自信的因素有"能力与性格"、"社际交往"、"个体智力"、"家庭"、"学业"、"个体发展";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月收入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自信程度差异存在显著性,公办大学学生与公有民办大学学生、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的自信程度总体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社会、学校、家庭都应提高对大学生自信的重视程度,应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大学生毒品尝试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尝试毒品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武汉市11所大学在读大学生5850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实际调查5677名大学生,毒品尝试率高达2.0%,其中男生的尝试率高达2.8%,大学四年级毒品尝试率高达5.5%,存在睡眠障碍、抑郁情绪、吸烟、饮酒、缺少父母关爱、同学关系处理不良情况的大学生的毒品尝试率分别为3.3%、3.8%、18.0%、16.3%、12.0%、16.0%,家庭经济情况很好或困难的大学生的毒品尝试率分别高达4.0%和3.1%。结论武汉市大学生的毒品尝试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吸烟、经常饮酒、有抑郁情绪、同学人际关系不良和高年级。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熳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31-132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生2 625名和高中学生2 49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35%,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年龄、性别、地区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高、与父亲交流时间少、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自觉学习上有压力、认为父母在学习上施加压力、饮酒、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等。结论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20.
"非典"期间大学生疾患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非典"封校时期学生的疾患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调查表,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某医科大学学生2 532名进行健康调查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封校1个月内,学生身体不适者1 815人,占总调查对象的71.7%;女生患病率为75.6%,高于男生的69.2%;前3位疾患依次为感冒(38.5%)、运动伤(25.8%)、胃肠道疾患(21.7%).结论每周生活费用、上网次数、吸烟、饮酒、体育运动、宿舍通风等是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一些疾患的发生情况在学生中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特殊时期,为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在提供良好的育人"硬件"的同时,更应加强有效的健康教育,以便强化学生自我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