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FGFR3基因表达的原位定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在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FGFR3在骨折愈合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选用标准的小鼠胫骨骨折模型,常规石蜡切片,观察FGFR3 mRN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骨折后软骨痂中前软骨细胞中出现微弱的FGFR3 mRNA信号.至7 d,骨痂肥大前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中均可见FGFR3 mRNA强阳性表达.到14 d和28 d,骨痂软骨细胞被成骨细胞取代,FGFR3阳性表达信号消失.结论 FGFR3在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肥大前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中表达,提示参与调节胚胎骨骼发育中软骨细胞增殖的FGFR3基因,可能在成年骨折愈合中参与调节了软骨细胞的分化而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用断端间插入硅胶片的方法,在家兔身上复制了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动物模型。实验发现,股骨颈骨折的愈合主要靠远折端的血运,形成内骨痂。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在单纯内固定下即使断端不切新、不植骨、不外固定也能愈合。断端间有多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其中的纤维细胞可转化为成软骨细胞或成骨细胞,骨折愈合需经过软骨骨痂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促进的作用,为临床上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发生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大白兔右侧腓骨中下段截骨制造骨折模型,实验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对照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在第2、4、6周抽取该组实验兔耳缘静脉血作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测定。在第3、6周后除死大白兔,作病理形态学检查,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后第2、4、6周,在血清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病理检测实验组在术后第2周纤维骨痂中已有大量透明软骨细胞形成,第6周骨痂中的透明软骨细胞已被成骨细胞替代;而在对照组术后第2周纤维骨痂中仅有纤维组织,而且其间还有破骨细胞存在,术后第4周骨痂中出现了透明软骨细胞,第6周骨痂中的软骨细胞仍没有完全成骨细胞化。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给实验性骨折大鼠静脉注射超氧化物歧化酶,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骨痂骨系细胞进行立体定量分析。结果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使骨生成细胞增殖并向成骨细胞转化,成骨细胞数量增加,体积较大。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活跃。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和脊髓损伤对骨折股骨骨痂中NGF表达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大鼠脑和脊髓损伤后骨折股骨骨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单纯股骨骨折组、股骨骨折并脑损伤组和股骨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每组再分为骨折后1、4、7、14d观察组。应用自由坠落重物撞击法建立脑和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骨痂中NGF的表达。结果 单纯骨折组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过程,骨痂内纤维母细胞及成骨细胞内NGF阳性表达相对较弱。骨折并脑损伤组早期纤维性骨痂形成较慢,骨折早期骨痂内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NGF表达较弱,第14天表达增强,出现成骨细胞。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早期形成大量纤维骨痂和软骨骨痂,NGF强阳性表达,第14天已有编织骨形成,NGF表达达高峰。结论 并发脊髓损伤的股骨骨折愈合较快,NGF表达明显增强,提示NGF可能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超氧化物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本文检测了实验性骨折前后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并观察了使用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后,骨折部位骨痂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骨折后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骨折前(P〈0.05);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使早期骨痂内毛细血管含量增加,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基质钙化迅速,完全,骨性骨痂发生早。认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组织形态学观察的同时,利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袁氏621促进早期动物骨折愈合的客观指标进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促进骨痂内血管的生长,间充质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以及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对软骨内成骨及类骨质的形成以及钙化也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L-多巴。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巨噬细胞及TGF-β而起作用的。该药无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细胞CD44、FN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胞内信号因子CD44及其配体FN在骨痂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28只SD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实验组以及28只二期股骨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骨折后的d10、d20、d30、d40取材,对骨痂进行HE染色及CD44、F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骨痂组织中CD44和FN的表达及分布在时空上有一致性。在实验组中,随着骨折愈合进程的发展,软骨细胞CD44与FN的表达逐渐减少,而对照组中,CD44与FN共同表达于骨折愈合各阶段的各区软骨细胞中。结论: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软骨细胞CD44、FN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二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提示:CD44、FN在软骨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可能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组织向骨组织演变缓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兔骨折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李亚非李青马福成陈万录刘新平骨断端成骨细胞活性和血液循环状态与骨折愈合、预后密切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有高度骨诱导活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也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增...  相似文献   

10.
司晓辉  杨连甲 《医学争鸣》1996,17(5):333-335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在骨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骨折愈合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 mRNA的表达。结果:骨折后第5日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内均见阳性信号,第7号开始信号明显增强,软骨细胞内也可见阳性信号,第14日后信号逐渐减弱。结论:在成骨活动活跃时,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均有BMP2 mRNA的转录,然后编码形成BMP2蛋白来促进及调节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小鼠稳定性胫骨骨折模型.方法 通过骨髓穿钢针的方法,建立了小鼠稳定性胫骨骨折模型,取建模后7、14、21 d3个时间点小鼠,其中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通过X线片、Micro CT以及病理切片来分析骨折愈合中骨痂大小变化及骨痂中细胞类型以评估骨折愈合过程.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小鼠胫骨稳定性骨折模型愈合,骨折后7d骨折断端存在极少量软骨痂,基本由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构成;第14天软骨痂开始钙化,骨痂中存在大量肥大软骨细胞;第21天骨折已基本愈合,新生骨形成,含有大量成骨细胞及骨细胞.结论 通过本方法所制作的骨折模型愈合过程良好,与临床的骨折愈合过程类似,能更客观地观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BMP2mRN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在骨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骨折愈合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mRNA的表达.结果:骨折后第5日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内均见阳性信号,第7日开始信号明显增强,软骨细胞内也可见阳性信号,第14日后信号逐渐减弱.结论:在成骨活动活跃时,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均有BMP2mRNA的转录,然后编码形成BMP2蛋白来促进及调节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骨痂软骨细胞在骨折愈合中增殖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二 期骨折愈合模型,骨痂组织常规HE染色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3,Cyclin E,Cyclin A),5-溴尿嘧啶核苷(Brd U),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免疫染色,观测不同时期骨痂组织形态及其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组织学上可将骨痂组织分为四个区域,即静息区(RZ),增殖区(PZ),成熟区(MZ)和肥大区(HZ)。各区的界面不如发育骨生长板中的清晰,细胞排列较紊乱,规则的软骨细胞柱少见。各区的细胞增殖或因处于不同愈合时期而变化,骨折后第1周以RZ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为主;第2,3周PZ软骨细胞增殖活跃,而此时RZ软骨细胞已无明显增殖。第4周时各区软骨细胞增殖活动减弱,细胞以成熟,肥大表现为主。结论 在二期骨折愈合模式中,骨痂软骨细胞增殖变化与骨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和VEGF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股骨骨折愈合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的方法,检测骨折不同阶段(1,3,7,14,21,28,42d)BMP-2、VEGF的表达、变化和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骨痂组织内表达BMP-2、VEGF的细胞来源不同,同时表达程度也存在差异。结论: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BMP-2、VEGF有着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节骨祖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 P A P)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离体观察鹿茸多肽对3 H Td R 掺入家兔肋软骨、人胚关节软骨及鸡胚头盖骨成骨样细胞的影响;整体利用大鼠完全缺损性挠骨骨折模型,观察鹿茸多肽 10 和 20 m g·kg- 1剂量对骨痂的形成、骨折的愈合以及骨痂内羟脯氨酸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离体试验表明,鹿茸多肽10~50 m g· L- 1对家兔和人胚软骨细胞以及鸡胚头盖骨成骨样细胞都有促进有丝分裂作用,提示鹿茸多肽的细胞增殖作用无种属特异性。整体鹿茸多肽能明显加速骨痂的形成及骨折的愈合,明显增加骨痂内羟脯氨酸和钙含量。结论:鹿茸多肽通过促进骨、软骨细胞增殖及促进骨痂内骨胶原的积累和钙盐沉积而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与加压接骨折(CP)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SMC内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特点。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SMC内固定,右侧以CP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X线显示SMC组内固定后4周,骨折初步愈合,CP组在8周骨折愈合,SMC组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2、4周时,SMC组骨痂内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在数量上高于CP组,功能活跃。8周时SMC组骨折端已出现板样骨替代,CP组发生骨性连接,板下已出现骨吸收腔和退变相骨细胞。12周时SMC侧骨皮质出现部分吸收腔,CP组板下骨皮质吸腔更趋明显。结论:与CP相比,SMC内固定可使骨折端稳定的同时,又可对骨折断端施加主动的、持续的轴向应力刺激、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骨折愈合以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联合进行,新生的成骨细胞通过软骨细胞为中介形成或直接由募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recombinant 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通过调控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中关键基因Runx2和MEF2调节软骨细胞肥大增生和成骨分化。通过抑制HDAC4活性的微小RNA(miRNA)能有效促进骨髓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和软骨细胞肥大。基于以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抑制剂有望成为促进骨折愈合的新药。本文总结了HDAC4及作用于HDAC4的微小RNA在软骨内成骨、成骨分化中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胫骨骨折模型,骨折后1、3、7、14、21、28 d取材,应用X线摄片、Micro-CT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技术,观测骨痂组织的演变和新骨形成状况;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骨痂组织细胞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骨性标志物(Runx2和ALP)的表达状况,分析HIF-1α与骨折愈合进程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骨痂组织中,募集于骨折处的细胞以及由此演化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均表达HIF-1α.骨折后第7天,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达到峰值,持续高表达7 d后逐渐下降,骨折后第28天基本恢复至骨折前水平;细胞VEGF表达特征的变化与HIF-1α的表现相似;早期骨痂细胞的骨形成功能活跃,骨痂体积较大,至骨折后14 d达到峰值后随骨改建的发生而逐步减小,骨痂矿化沉积主要发生于骨折愈合的中晚期(14~28 d).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参与骨折愈合的细胞属低氧感应细胞并表达HIF-1α;HIF-1α可调节细胞自身的状态,通过调控早期骨痂细胞的功能和刺激血管新生而参与调节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骨折血肿细胞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争进  黄健文 《医学综述》2007,13(2):123-125
骨折时骨折断端广泛出血并形成血肿。目前新的观点认为骨折血肿细胞在骨折创伤的刺激下以及在包括骨形成促进因子和骨诱导因子的血肿细胞外成分的作用下,能分化成为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促进骨折愈合的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并进行成骨细胞培养,移植成骨细胞到骨折部位,用X线观察骨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随着时间变化,X线检查示健肾方高剂量组骨痂呈致密,骨折线模糊;模型组骨痂较稀松,密度低。组织学观察示健肾方高剂量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大量骨组织形成有较多的成骨细胞和胶原纤维,是软骨骨痂形成期;福善美组胶原纤维较少,胶原排列比较混乱;模型组可见少量的软骨形成,排列混乱;空白大鼠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毛细血管丰富,红细胞多,处于血性骨痂形成期;健肾方低剂量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骨组织形成量较少。结论通过动态X线片检查和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