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贯彻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 ,保证医用诊断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质量 ,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笔者对山东省正在应用的 4 5台 (占总数 84 9% )磁共振诊断设备进行了状态检验。一、参数和设备采用《山东省磁共振成像装置应用质量检测与评审规范》(试用 )拟定的检测方案 ,实施现场调查与检测。1 检测参数 :信噪比、影像均匀度、影像几何畸变率、层厚、低对比度分辨率、高对比度分辨率等。2 检测参数基本定义 :信噪比为体模溢流层影像上感兴趣区 (ROI)内信号强度同本底噪声强度标准偏差的比值。影像均匀度为成像…  相似文献   

2.
正常颈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正常人颈髓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的可行性、技术特点及研究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5名健康志愿者采用PhilipsGyroscanIntera 1 .5T磁共振系统 ,在平面回波成像 (EPI)基础上进行不同参数扫描 ,分析比较各自影像特点并计算平均表观弥散系数 (ADC)及相对ADC值 (RA比值 )。结果 采用层厚 5mm ,导航校正多次激发SE EPI弥散序列 (MS DWEPI)可以取得较好的颈髓DW图像 ,颈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平行于白质纤维的弥散梯度可得到较高的ADC值。在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ADC值为 1 .0 6± 0 .1 3× 1 0 -3 mm2 /s(0 .86~ 1 .1 8×1 0 -3 mm2 /s) ,RA比值为 3.1 2± 0 .4 8(2 .5 6~ 5 .6 8)。结论  1 .5T磁共振系统可以进行颈髓DWI,有望对脊髓疾病的机理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天津市医用诊断MRI设备成像质量状况,并探讨提高其成像质量的措施。方法依照国家和国际的有关标准,采用美国Magphan 170型性能模体,测量33台医用MRI设备的信噪比等7项主要性能指标,并对抽取的临床照片进行评估。结果按照《医用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中信噪比(SNR)的检测方法评价SNR的合格率仅为18.2%,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CR)MRI质量保证委员会发布的《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手册》中信噪比的检测方法评价其合格率为100%。影像均匀性、几何畸变率、层厚偏差、层厚非均匀性、高对比空间分辨力及纵横比6项指标合格率分别为100%、96.9%、96.9%、87.9%、97.0%和96.9%。临床照片评估结果甲级6台,乙级22台,丙级5台。结论所检测的33台MRI设备成像质量总体较好,基本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对SNR的检测方法应进一步细化,加强对MRI设备的状态检测和质量保证工作,通过日常自身的维护保养、定期稳定性检测以及技术人员的临床操作应用水平培训,确保MR设备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MRI扫描参数与信噪比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MRI信噪比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 ,验证信噪比与部分扫描参数的关系。方法 利用Magphan体模在 1 5T高场和 0 15T低场MR设备上进行实验 ,利用体模均匀层图像测量信噪比。改变的扫描参数有激励次数 (NEX)、矩阵和层厚。使用的序列有自旋回波 (SE)、快速自旋回波(FSE)和梯度回波 (GRE)序列。结果  (1)NEX :得到NEX分别为 2、3、4的信噪比与NEX为 1的信噪比的比值。高场设备A结果为 1 13、0 99、0 99(10mm层厚 ) ;高场设备B的结果为 1 44、1 68、2 0 2(6mm层厚 )和 1 42、1 75、1 93 (3mm层厚 ) ;低场设备C结果为 1 5 1、2 0 3 (NEX分别为 2和 4)。 (2 )矩阵 (保持扫描野不变 ) :得到设备A矩阵为 192× 2 5 6、5 12× 5 12的信噪比与 2 5 6× 2 5 6的信噪比的比值。SE结果为 10 5 %和 45 % ;FSE结果为 96%和 5 4% ;GRE(T1)结果为 111%和 71% ;GRE(T2 )结果为 110 %和 63 %。 (3 )层厚 :得到设备A层厚为 2、6mm的信噪比与 10mm信噪比的比值。SE结果为 41%、10 5 % ;FSE结果为 43 %、69% ;GRE(T1)结果为 43 %、80 % ;GRE(T2 )结果为 3 3 %、75 %。结论  (1)对于高场设备 ,如无特殊要求NEX应≤ 2 ,低场设备增加NEX对提高信噪比有效。 (2 )矩阵对信噪比的影响比理论值小 ,矩阵的选择应考虑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螺旋CT血管成像 (CTangiography ,CTA )技术现已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 ,颅脑血管造影成像已被公认为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由于多层螺旋CT特殊的影像处理方法 ,本文就有关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特点作初步的探讨。材料与方法2 0 0 1年 9月至今行颅脑CTA检查 18例 ,年龄 2 6~63岁 ,平均年龄 44 .5岁。采用SiemensSomatomVolumeZoom多层螺旋CT机、扫描时间 0 .5s/3 60°、扫描层厚 1~2mm ,扫描重建时间 0 .5s采集矩阵 5 12× 5 12 ,重建矩阵10 2 4× 10 2 4,显示矩阵 1…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82台CT机性能及应用质量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摸清我省CT机诊断设备现状 ,探讨CT机应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保证设备的诊断质量。根据卫生部第 43号令《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 ,1998年10月~ 1999年 12月我们对陕西省西安、宝鸡、渭南等 6个地市的CT机性能及其应用质量进行了检测评审。共计评审省级医院 4家 ,市级医院 18家 ,县级医院 2 3家 ,职工医院37家 ,检测CT机共 82台。一、检测仪器与方法1 检测仪器 :中国计量科学院生产的CT机成像性能检测模体一套。 (TM 16 4A型性能头模体 ,TM 16 4BR体环 ,TM 16 0A型头部剂量模体 )以及T5 76型数字…  相似文献   

7.
目的认识CT图像中混叠假影(aliasingartifacts)的表现,并探讨成像参数对它的影响。方法使用PHILIPSBrilliance16SCT机器,在不同的扫描和重建参数条件下,扫描浸入水中的成人干颅,对所得原始横断图像在假影方面作出比较评价。结果大部分方案图像可见混叠假影,表现为在纵轴方向上有着径线急剧变化的高密度物体边缘发出的轮辐状假影。探测器组合16×1·5、重建层厚2mm时,螺距为0·3、0·6和0·9mm的图像均见混叠假影,其程度随螺距增大而加重;探测器组合16×0·75、螺距0·6时,重建层厚为0·8和1mm的图像均有混叠假影,且0·8mm图像较1mm图像严重,2mm图像未见混叠假影;螺距0·6、重建层厚2mm时,探测器组合16×0·75的图像未见混叠假影,16×1·5的图像存在该假影;重建间隔和管电流的变化对混叠假影无影响。结论采样不足引起混叠假影,可酌情选择薄的采集层厚、小的螺距和稍宽的重建层厚来抑制或消除这种假影。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区90台CT机应用质量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贯彻执行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第 43号令 ) ,提高CT机的应用质量水平 ,1998年至1999年 ,我们对广西地区 90台CT机进行了应用质量检测与评价 ,现将检测评价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使用美国Victoreen公司生产的CT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该装置由 6 6 0型剂量测量仪、76 414头部剂量体模及 76 410 4130型性能体模组成 ,符合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1号报告导则要求。2 检测与评价方法 :方法按《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1 ] (下简称《规范》)要求进行。按…  相似文献   

9.
多层面螺旋CT曝光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不同曝光参数组合和层厚模式对图像质量及CT剂量指数 (computedtomographydoseindex ,CTDI)的影响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优化的曝光参数。资料与方法 设备采用MarconiMx80 0 0型CT机及附带QA体模。在其他扫描条件均相同时 ,实验分 90kV ,12 0kV ,140kV 3组 ,每组与可供选用mAs搭配形成不同的曝光组合和只改变层厚模式 ,应用系统默认曝光参数分别对QA体模进行扫描 ,检测分析不同曝光组合和层厚模式对图像质量及CTDI值的影响。结果 当kV不变时 ,图像的噪声随mAs的增加逐步得到改善 ,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相应提高 ,CTDI值也随之加大 ;当mAs不变时 ,图像的噪声随kV的升高也得到改善 ,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同样随之提高 ,并且CTDI值也加大。层厚模式的改变 ,图像的噪声随层厚的增加而改善 ,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同样随之提高 ,而CTDI值在 4mm× 5mm ,2mm× 8mm及 2mm× 10mm层厚模式中变化幅度不明显 ;此时CTDI值与所选用的Increment密切相关。按照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符合条件的曝光参数组合为 90kV与 3 0 0mAs、3 75mAs;12 0kV与 15 0mAs、2 0 0mAs、2 5 0mAs、3 0 0mAs ;140kV与 10 0mAs、15 0mAs、2 0 0mAs、2 5 0mAs、3 0 0mAs。结论 当kV为定值时 ,图像质量与mAs、CTDI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旨在评估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FSE)涎管成像对正常及病变腮腺的诊断准确性。健康志愿者8例,腮腺疾病患者18例(包括腮腺肿瘤3例,涎石病6例,Sjogren病4例,非特异性或慢性腮腺炎4例,外伤1例)。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在增强扫描前行MR涎管成像。成像方法为3D-FSE重T_2加权像加脂肪抑制技术。FOV200mm,30~50层,1~1.2mm层厚,TR/TE6000/500ms,矩阵为256×256或256×512,检查时间6min左右。在独立工作站上重建MIP图像。此外,均有2D-FSE T_2WI,腮腺患者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HASTE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并比较 2种不同成像方法优劣。方法 对 66例临床怀疑胰胆管病变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 ,所有病例全部行胰胆系常规SE及梯度序列矢冠轴位相扫描和HASTE序列 2种不同方法 (多层薄块采集MIP重建法和连续单层厚块采集法 )MRCP成像。对 2种不同HASTE序列显示胰胆管病变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  66例中共有 44例确诊为胰胆系病变 ,阳性率 67% ( 4 4/ 66)。采用单层法 66例 ( 10 0 % )全部达到诊断标准 ;多层法有 5 8例 ( 88% )达到诊断标准。单层法采集空间分辨率较高 ,且采集时间短 ,但受血管伪影影响较明显。多层法采集密度分辨率高 ,但运动伪影明显。结论 单层采集HASTE屏气MRCP成像结合常规SE及梯度序列矢冠轴位相扫描是胰胆管病变磁共振检查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源于 4种磁共振序列的仿真输尿管肾镜成像诊断上尿路结石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将 9枚直径 1~5mm的尿路结石经输尿管断端置入离体输尿管肾盂内 ,分别以生理盐水、3 %马根微显溶液充盈该上尿路后 ,行HT2 FSE、多层薄层SS FSE和 3D、2DFSPGR序列扫描。源影像在工作站用Navigator软件作内镜成像 (VE)重建。结果 :VE对结石的敏感性源于多层薄层SS FSE序列者为 4/ 9、源于HT2 FSE序列者 5 / 9、源于 3D和 2DFSPGR序列者均为 4/ 9,检出结石最小直径为 2mm。VE所示结石形态、大小与实际略有出入。源于HT2 FSE序列的VE图像质量最佳 ,其次依次多层薄层SS FSE序列、3D和 2DFSPGR序列 (P <0 .0 5 )。结论 :磁共振仿真输尿管肾镜能够检出直径 2mm以上尿路结石 ,以HT2 FSE序列采集源影像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重建层厚对64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50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按1.5、3.0和5.0mm层厚重建,分别计算冠状动脉各段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和钙质量积分,比较3种层厚重建之间积分测量值差异。结果:同一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及钙质量积分值于不同重建层厚获得不同结果:重建层厚1.5mm时Agatston积分、钙化斑块体积积分及钙质量积分值分别为(435.3±531.4)、(348.6±418.6)mm3、(89.1±111.9)mg;重建层厚3.0mm时分别为(355.3±465.9)、(304.2±384.8)mm3、(67.8±89.3)mg;重建层厚为5.0mm时积分值分别为(295.9±409.8)、(234.8±315.9)mm3、(54.3±74.6)mg。1.5mm重建层厚钙化积分值高于层厚3.0、5.0mm重建。结论:重建层厚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大小,薄层重建图像冠脉钙化积分值高于厚层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CT机性能检测结果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利用CT资源 ,切实保证CT机影像符合临床要求 ,减少误诊、漏诊率 ,防止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必须对CT机进行性能检测及应用质量评审 ,以提高CT诊断质量。我们对湖南省CT机的主要性能检测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一、检测仪器及评价标准检测采用美国Victoreen公司生产的AAPM模体及剂量仪器 ,包括 :660型剂量读数装置 ;660 - 6型CT专用电离室 ;76 - 4 1 4头部剂量模体 ;76 - 4 1 0 - 4 1 30型性能检测模体 ;76- 4 2 1型性能检测模体 ;76 - 4 1 1型体部环 ;40 0 0M X射线测试仪。对性能检测结果的评价标准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CT、常规MRI和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于急性脑卒中诊断的准确度,作者回顾性复习了691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与出院诊断进行了对照性研究,其中男318例,女373例;年龄9~105岁,平均67.5岁。691例中,573例行CT检查,173例还进行了CT复查,498例行MR检查,其中411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余87例仅行常规MR检查,CT检查为常规横断面平扫、层厚5mm,连续扫描;MRI检查用1.5T磁共振机,成像包括矢状T_1WI、横断面T_2WI和质子密度像、横断面FLAIR,层厚均为5mm,层间隔1 mm,矩阵256×(128~256);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b值1 221,取6个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磁共振肾孟成像(MRP)和MRI诊断尿路梗阻的作用,作者对43例上尿路扩张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病人年龄41~83岁(平均67岁)。使用0.5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3D TSE技术,化学法脂肪饱和,TR/TE 3000/700ms,6次激发,矩阵128×256,层厚3mm,视野240mm,扫描层数为20~25,扫描时间为4.1~5.2min。将扫描所得冠状位图像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胆管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为估价其诊断准确率,作者采用双盲法作了一组临床试验。126例病人,女性76例,男性50例,年龄12~91岁。所有病人均有临床症状和/或胆管梗阻所致的生化改变。72树造影时胆囊同时显示,54例检查前已作了胆囊切除术。119例同时作了ERCP检查,3例作了PTC;手术及T管造影各2例,穿刺活检1例。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线圈,2DFSE(fast spinecho)序列,行冠状、横断及斜位成像。斜位采用与冠状而35°~45°角成像,不使用对比剂与检查前用药。TR/TE=8000ms/144ms,层厚3mm,无间隔扫描,矩阵256×128,Nex=2。总的扫描时间约30分钟。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快速MR技术,以实时模式研究眼球运动,共对6例屈光正常的健康志愿者(男、女各3例)及3例终位性眼球震颤的病人行MR检查。应用1.5T MR仪,环形极化头部线圈,分别作横断面、冠状面及沿眼眶正中轴矢状面成像,获得质子密度加权2D FLASH图像,TR4.5、TE2.2,翻转角8°,层厚5mm,矩阵50×128,FOV125mm×250mm,一次采集。时间分辨率为5帧/s图像,空间分辨率为2.5mm×1.95mm。检查时志愿者需做以下动  相似文献   

19.
DWI在散发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散发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3例经临床诊断的散发性脑炎,包括 14例病毒性脑炎和 9例脱髓鞘性脑炎的磁共振弥散加权表现,并与 30例急性脑梗死进行比较。结果 病毒性脑炎和脱髓鞘性脑炎病灶表现局灶性或大片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除 1例超急性脑梗死未能显示梗死灶外, 29例脑梗死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脑炎与梗死病灶在DWI均呈稍高或高信号。ADC值测量, 30例梗死灶ADC值为(0. 46±0. 13)×10-3 mm2 /s。7例病毒性脑炎和 9例脱髓鞘性脑炎ADC值分别为(0. 98±0. 18)×10-3 mm2 /s和(0. 89±0. 07)×10-3 mm2 /s,病毒性脑炎与脱髓鞘性脑炎病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Ρ>0. 05),但明显高于脑梗死(Ρ<0. 01)和镜面对侧正常区(Ρ<0. 05)。有 4例病毒性脑炎病灶在不同区域弥散增加和受限并存,ADC值表现高低不一,最高者达 0. 96×10-3 mm2 /s,最低者达 0. 31×10-3 mm2 /s;另有 3例全部病灶ADC值表现降低,分别为 0. 44×10-3 mm2 /s、0. 51×10-3 mm2 /s和 0. 58×10-3 mm2 /s。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炎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相同工作模式下的CR与DR的技术与性能的差异。方法:柯尼卡REGINGS35 0CR(直接数字转换器35 0型)、柯达DirectViewDR5 0 0 0 ;西门子 MultixX光机;体模:QCPhantomforDigitalandConventionalChestRadiography ;EBM 上海岱嘉公司PACS系统 医学图像诊断工作站软件:(UniSight) ;BARLO 1K显示器。采集不同参数的体模图像2 0幅,采集不同参数及胖、中、瘦体型男女志愿者11人。结果:柯尼卡REGINS 35 0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总体性能评价;柯尼卡ERGINGS 35 0型除胸部摄影的影像质量比柯达DirectViewDR5 0 0 0稍有不足,但在其它部位摄取的影像质量要高于柯达DirecViewDR5 0 0 0 ,原因在于柯达DirectViewDR5 0 0 0的摄影距离固定为183cm ,其本身的成像性能与后处理功能无法弥补。结论:柯尼卡REGINGS 35 0型成像系统整体性能优于柯达DirectViewDR5 0 0 0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