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MHCC97H细胞的HBx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和裸鼠肺转移模型实验比较HBx抑制前后MHCC97H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将HBx-siRNA导人MHCC97H细胞可以抑制HBx的表达及其转移能力,可下调EMT相关分子Twist和N-cadherin的表达,并上调E-cad-herin表达而抑制EMT,同时还可通过Twist-P53途径诱发细胞的凋亡.结论 抑制HBx表达可以通过改变上皮-间质转化和诱发凋亡而减弱高侵袭肝癌细胞MHCC7H的转移能力.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inhibiting 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 expression on liver cancer metastasis. Methods The suppression of HBx expression in MHCC97H cells was performed by siRNA interference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s of HBx suppression on the metastasis of MHCC97H cells were detected by Matrigel invasion assays and in a lung-metastasis mouse model.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relat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and apoptosis proteins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Introduction of HBx-siRNA into MHCC97H cells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HBx and the ability to metastasize,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Twist and N-cadherin, and upregulated E-cadherin expression. These changes resulted in inhibiting EMT of MHCC97H cells. Meanwhile, apoptosis involved in the Twist-P53 pathway was also found. Conclusions Inhibiting expression of HBx can decrease the metastatic a-bility of MHCC97H cells by changing EMT and inducing apoptosis. 相似文献
2.
探讨LI-钙黏蛋白(LI-cadher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8例(结肠癌组),肠镜检查正常者56例(正常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结肠黏膜和结肠癌组织中LI-钙黏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肠癌组E-cadherin表达异常者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肠癌组LI-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69.2%,显著低于正常组(92.9%,P0.05)。E-cadherin和LI-cadherin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关系显示,分化程度越低,E-cadherin异常表达明显升高,LI-cadherin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Dukes分期越高,E-cadherin异常表达明显升高,LI-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E-cadherin异常表达率为67.5%,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9.5%);LI-cadherin在淋巴结发生转移者阳性率为62.5%,显著低于未发生转移者(76.3%,P0.05)。LI-cadherin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表达的异常可能成为结肠癌恶性程度以及是否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MAT1A)、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乙肝病毒(HBV)阳性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Bx和MAT1A、MAT2A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并分析它们对HCC临床病理参数的影响.结果在78例HCC组织中,HBx、MAT1A、MAT2A阳性表达分别为59例(75.64%)、17例(21.79%)和66例(84.62%);HBx表达和MAT1A表达呈负相关(P<0.05),和MAT2A表达呈正相关(P<0.05);MAT1A和MAT2A表达呈负相关(P<0.05).HBx阳性表达和TNM分期、病理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正相关;MAT1A阳性表达和肝硬化程度、血清AFP含量呈负相关;MAT2A阳性表达和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HBx蛋白和MAT1A、MAT2A的表达明显相关,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它可能通过影响MAT1A、MAT2A而实现MATs表达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KiSS-1、黏蛋白1(MUC1)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KiSS-1、MUC1和E-cad的表达,分析KiSS-1、MUC1和E-cad在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KiSS-1、MUC1和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N058.97%/38.46%/74.36%:N126.87%/61.19%/53.73%)和临床分期(Ⅰ和Ⅱ60.66%/39.34%/70.49%;Ⅲ和Ⅳ8.89%/71.11%/48.89%)有关(x2=10.715/5.112/4.422和29.259/10.487/5.095,P均<0.05),与患者年龄、绝经期、肿瘤T分期、M分期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伴随着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增加,乳腺癌组织中KiSS-1和E-cad的表达下调或缺失,MUC1的表达则升高。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E-cad(高分化75.00%;中分化66.67%;低分化28.58%)的表达下调或缺失(x2=12.391,P<0.05),MUC1(高分化32.14%;中分化56.14%;低分化71.43%)的表达升高(x2=16.631,P<0.05)。乳腺癌组织中KiSS-1和MUC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4,P<0.05),和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3,P<0.05)。结论 KiSS-1、MUC1和E-cad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相关,其相互作用在乳腺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KiSS-1可能作为一种肿瘤转移抑制蛋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Lgr5及E-钙黏蛋白(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6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Lgr5及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Lgr5和E-cad蛋白分别在60例(87.0%)和30例(43.5%)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分别有5例(16.7%)和30例(100%)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二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gr5蛋白:χ^2=45.814,P<0.001;E-cad蛋白:χ^2=11.249,P=0.001)。Lgr5和E-cad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Lgr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P<0.05)而E-cad蛋白阳性表达却与此无关(P>0.05)。Lgr5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9,P=0.117),而E-cad蛋白表达阳性胃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情况明显优于E-cad蛋白表达阴性胃癌患者(χ^2=5.814,P=0.016)。Lgr5蛋白表达与E-cad蛋白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s=-0.355,P=0.003)。结论Lgr5蛋白可能参与了肿瘤组织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过程,与肿瘤恶生程度有关,未发现其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E-cad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肿瘤局部侵袭和进展且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78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和3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CAM-1、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组明显高于T3、T4组,Ⅰ、Ⅱ期组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5)。胃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CD44V6、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蛋白和ICAM-1的表达,对胃癌转移的敏感度为97.78%,明显高于单项测定指标。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V6、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验这3种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中SHH蛋白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5月间经病理确诊、且术后病理蜡块保存完好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组织标本120例,其中慢性轻度胆囊炎45例、慢性中度胆囊炎45例、慢性重度胆囊炎30例,另取36例胆囊癌标本作为阳性对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组织中SHH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间SHH和E-cadherin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H和E-cadherin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与胆囊结石的大小(直径>3 cm或直径≤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性别、年龄等因素均无关(P>0.05).各组结石性胆囊炎组织中的SHH与E-cadherin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平均灰度=-0.73,r阳性单位=-0.75,P<0.01).结论 SHH和E-cadherin蛋白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组织中均呈活化状态,提示SHH信号通路和E-cadherin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向胆囊癌的发展转化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在上皮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且与上皮-间质转换关系密切,N-cadherin高表达提示肿瘤的能动性和转移能力增强,在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血管生成中起了重要作用。ADH-1作为N-cadherin抗体的一个全身性抗癌药,诱导靶细胞的凋亡,破坏肿瘤组织中的血管,通过破坏胞外N-cadherin间的黏附,改变N-cadherin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间的关系,破坏FGFR-1,导致FGFR-1表达缺失,从而破坏肿瘤血管,抑制肿瘤的生长,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肝癌新标记物GP7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GP73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HBx基因后GP7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52±2)%和(42±5)%(P<0.05)。结论乙肝病毒X蛋白下调肝癌标志GP73的表达,乙肝病毒(HBV)上调GP73的表达通过其他途径实现的,是多种调控途径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65例BTCC组织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onnexin43和E-cadherin的表达,并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Connexin43和E-cadherin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BTCC组织中Connex-in43和E-cadherin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②Connexin43和E-cadherin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率明显下降,且与BTCC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③Connexin43和E-cadherin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s=0.617,P<0.005)。结论①BTCC中存在Connexin4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降,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②Connexin43和E-cadherin表达水平可以作为BTCC分化水平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从而用于膀胱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通过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对甲胎蛋白(AFP)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细胞系(L02-HBx),用特异性的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阻断该信号通路,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加入PDTC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实时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及加入PDTC前后AFP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结果:以L02细胞为参照,转染HBx基因后的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AFP mRNA和蛋白水平较转染前分别增加(2.78±0.43)倍和(4.72±0.5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作用24 h后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阻断,AFP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1.40±0.16)倍和(3.12±0.44)倍,与未加入PDTC作用的L02-HBx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信号通路是HBx上调AFP表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抑制足细胞增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构建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即HBx基因)导入足细胞株,探讨HBx蛋白对足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pAdxsi系统构建携带HBx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以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以MTT检测和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SE)荧光染料示踪细胞增殖的方法,对细胞增殖进行定量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cyclin/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 结果 PCR和基因测序鉴定证实,Ad.HBx构建成功。Western印迹显示,足细胞感染Ad.HBx(感染复数MOI =100)后第3、5天均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7 000的HBx蛋白,表明HBx可在足细胞株稳定表达。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腺病毒感染后第5天Ad.HBx组细胞呈现明显的有丝分裂障碍特征,双核、多核和多形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MT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和Ad组足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吻合,而Ad.HBx组细胞的生长曲线自第4天起较前两组偏低,至第5天时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同时,CFDA-SE细胞增殖示踪实验也证实,于腺病毒感染后第3天Ad.HBx组细胞的增殖速度已明显低于空白组和Ad组(增殖指数11.2比15.4、13.3),且随时间推移进一步减慢(增殖指数32.5 比 61.6、54.0),表明HBx可显著抑制足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析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检测的结果显示,HBx可诱导足细胞周期G2/M阻滞,同时伴有cyclin B1、p21的表达上调及cyclin A的下调。 结论 乙肝病毒基因编码的HBx蛋白可使cyclin B1降解受阻,同时下调cyclin A和上调细胞周期负调蛋白p21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从而抑制足细胞增殖。这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缺失,肾脏病变慢性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途径之一.方法 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NF-k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采用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同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MDRl的表达.结果 转染HBx基因后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MDRI表达明显上调(P<0.05);PDTC加入后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MDRi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HBx介导肝癌多药耐药,上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ivin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和30例肝癌组织中livin基因的表达.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X)细胞系,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02-X)细胞系转染HBx基因前后l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Livin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livin基因的表达与肝癌的大小、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t=1.688,P=0.103;γ=-0.137,P=0.471;P>0.05),与门静脉癌栓有关(t=2.24,P=0.033;P<0.05).转染HBx基因后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t=6.73,P<0.05).结论 livin基因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Bx基因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其表达.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QSG7701细胞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3A/3B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室前期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X及空载体pcDNA3.0分别转染QSG7701细胞,经含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BV-X基因的细胞克隆(pcDNA-X/QSG7701)及稳定转染空载体pcDNA3.0的细胞克隆(pcDNA3.0/QSG7701)。采用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中HBxmRNA和HBx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3种细胞DNMT3A/3B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细胞DNMT3A/3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pcDNA-X/QSG7701细胞中有HBxmRNA及HBx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结果显示pcDNA-X/QSG7701中DNMT3A/3B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DNA3.0/QSG7701及未转染的细胞QSG7701(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pcDNA-X/QSG7701细胞中DNMT3A/3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DNA3.0/QSG7701及QSG7701细胞(P〈0.05)。结论稳定转染HBV-X基因的人源性永生化非瘤性肝细胞QSG7701中DNMT3A/3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提示HBV-X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能上调转染细胞中DNMT3A/3B的表达,而细胞中DNMT3A/3B表达的增加是否能进一步影响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导致细胞癌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Chronic 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orldwide. HBV life cycle begins with viral attachment to hepatocytes, mediated by the large HBV surface protein (LHBs).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dium-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 as a HBV receptor has revealed a suitable target for viral entry inhibition. Analysis of 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level is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parameter that improves HBV treatment opportunities. Furthermore, HBsA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ipulation of host immune response by HBV. However, observ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under conditions of immune suppression and in transgenic mouse models of HBV infection suggest, that in absence of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cellular mechanisms induced by HBV may also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diseases. Thus, the multifaceted pathological aspects of HBsAg predetermine the design of new therapeutical options modulating associated biolog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人正常肝细胞中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分别将HBx表达质粒(pcDNA3.1-HBx)与空载体质粒(pcDNA3.1)转染入人正常肝细胞系L02后,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HBx mRNA与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1、Per2、Per3、Cry1、Cry2、CKIε的表达。
结果: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02细胞转染HBx表达质粒后有明显的HBx mRNA与蛋白表达,而转染空载体质粒的L02细胞无HBx mRNA与蛋白表达。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的L02细胞比较,转染HBx表达质粒的L02细胞CLOCK与Cry1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BMAL1、Per1、Per2、Per3、Cry2、CKIε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HBx能使正常肝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破坏肝细胞正常的生物节律,这可能为其导致肝癌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双股环状DNA病毒,包括S/preS、C/preC、P和X4个编码基因.X基因是HBV四个开放读码框中最小的一个,其编码的HBx蛋白分子量为17kDa,由154个氨基酸组成.HBV持续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HBV-DNA可能以片断性整合的方式存在于肝癌细胞染色体上,其中以HBV X基因的整合为主[1].转基因小鼠实验证明X基因的转入可使小鼠产生肝癌[2].HBV编码的x蛋白(HBx)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HBx对相关基因转录的反式激活作用,对肝细胞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端粒酶活性的影响,HBx对肝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及针对HBx基因的基因治疗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外胆管癌及癌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1例肝外胆管癌和39例癌旁胆管组织中的HBx表达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1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5%(53/71);而39例癌旁胆管组织中的HBx表达阳性率仅为26%(10/39),且阳性信号全部见于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内,统计学分析显示胆管癌组织中HBx表达和分布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有HBx的高表达,后者极有可能参与胆管癌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