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当前国人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征,以指导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国内15家大型心脏中心经影像学检查确诊AAD患者1812例(其中Stanford A型726例,Stanford B型1086例)的临床资料。研究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随访等情况,并比较Stanford A型与B型夹层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1.1±10.9)岁,男女比例约为3.44:1。Stanford B型AAD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A型AAD患者[(53.3±10.1)vs.(47.5±11.2),P<0.001],Stanford A型AAD患者男性比例较B型更高(83.7%vs.73.3%,P<0.001)。B型AAD患者中,86.8%患者合并高血压病,22.0%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49.5%患者吸烟,均高于A型夹层患者(P<0.05)。A型AAD患者中,32.5%患者合并马凡综合征,19.1%患者合并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均明显高于B型AAD患者(P<0.01)。A型AAD患者有疼痛表现占89.4%,其中前胸痛76.3%,迁移痛12.3%;B型AAD患者中背痛占73.8%,腹痛14.2%。76.3% AAD患者采用CT检查确定诊断。75.3% A型AAD患者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为15.9%;76.1%B型AAD患者实施了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内漏占7.8%,死亡率为0.6%。Cox住院死亡风险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发生AAD的风险度(HR)为2.80、合并马凡综合征HR为1.76。结论与Stanford B型AAD比较,A型AAD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且男性比例较高。B型AAD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吸烟,A型AAD患者多合并马凡综合征和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多见。疼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CT检查是最常用的确定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就诊的27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4岁,n=59)、中年组(45~65岁,n=148)及老年组(≥66岁,n=63)。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院内预后。结果青年组及老年组中男性患者比例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AAD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比例低,马凡综合征比例高,A型夹层比率高;患者入院平均心率较中老年组快,三酰甘油水平、肠系膜缺血并发症比例较中老年组高。无论A型或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方式上,青、中年组主要手术治疗,老年组主要内科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青年、中年、老年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死亡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型AAD患者院内死亡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型AAD患者院内死亡率青年组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AAD患者以高血压和马凡综合征为主要易感因素,Stanford A型多见,并发症比例高,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不同Stanford分型的AAD患者,无论年龄,手术均可改善患者院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住院期间转归,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7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2.7)岁,发病时间以3、...  相似文献   

4.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系指主动脉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者,其发病率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30%-60%。目前,腔内隔绝术(EVGE)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新的介入疗法。2003年1~9月,我院对6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EVGE介入治疗,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8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17例(病死率10%)。两组单因素分析提示低血压、肾功能不全及缺血并发症是住院期间死亡的高危因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数、D二聚体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肾功能不全、低血压、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为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为保护因素。结论:伴有低血压、肾功能不全、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的B型AAD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在内科治疗基础上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B型AAD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正>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可再发Stanford A、B型夹层,预后不良。为了解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11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9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经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43±19)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不同Stanford分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有效诊治AA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2018年河南宏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AD患者33例,其中Stanford分型A型19例,B型14例。对比不同Stanford分型AAD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1)不同Stanford分型AAD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有高血压、肾衰竭并肾性高血压、马凡综合征、脑梗死、结肠癌病史及无明确病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Stanford分型AAD患者胸痛、背痛、腹痛、胸背疼痛、胸腹疼痛、复杂疼痛、迁延疼痛、昏迷、烦躁、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Stanford分型AAD患者心率及休克、血压不对称、足背动脉不对称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tanford B型AAD患者双侧上肢收缩压、舒张压高于Stanford A型患者(P0.05)。(4)Stanford A型AAD患者主动脉反流、心包积液、颈动脉和/或头臂干受累发生率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P0.05),而不同Stanford分型AAD患者胸腔积液、腹腔干和/或肠系膜动脉受累、肾动脉受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住院期间Stanford A型AAD患者病死率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P0.05)。结论不同Stanford分型AAD患者双侧上肢血压、主动脉反流、心包积液、颈动脉和/或头臂干受累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临床医生应积极掌握不同Stanford分型AA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AAD的早期诊断、治疗率,降低AAD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连续入选2002年6月至2021年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依据性别进行分组。收集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及主动脉影像学资料, 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内及1、5年全因死亡(按死亡时间分为院内死亡、院外死亡, 其中院内死亡包括术前死亡、术中死亡和术后死亡;按死亡原因分为主动脉原性死亡、心原性死亡及其他原性死亡)、卒中、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等的发生情况。30 d内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新发截瘫、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及主动脉原性死亡;远期(出院后1年及以上)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主动脉原性死亡、再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覆膜支架内漏及远端溃疡事件。对比不同性别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在不同性别组中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临床因素与30 d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09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年龄(53.9±12.1)岁, 其中男性861例(78.7%), 女性233例(21.3%)。(1)临床特征:与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0例)与死亡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等情况,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死亡患者年龄≥65岁、发生低血压、出现急性肾损伤、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现A型夹层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患者、手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型夹层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65岁、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型夹层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为保护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可参考上述因素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积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我院2007年8月~2011年8月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72例(63.16%),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42例(36.84%),平均年龄(59.41±12.59)岁,男女性别比2.8: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5.4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史(OR=11.156,P〈0.001)和入院舒张压偏低(OR=6.146,P=0.013)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知晓患有高血压(OR=0.230,P=0.021)和手术或介入(OR=0.066,P=0.002)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史和入院舒张压偏低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知晓患有高血压和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或腔内介入隔绝术为独立的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实施带膜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择本科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60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带膜支架治疗,分析总结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状况。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发生率为10.0%,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7%。患者住ICU时间为(3.3±1.2)d,住院时间为(7.6±1.8)d。患者术出院后1年内无相关支架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实施带膜支架治疗效果显著,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2.
【】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8月至2014年8月我院68例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转流或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平均年龄(45.5±10.5)岁,合并高血压66例、糖尿病16例、肾功能不全2例。结果:68例患者均在全麻醉下行转流加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平均转流手术时间(80.3±15.8 )min,平均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手术时间(14.5±5.7)min,平均住院时间(12.8±4.2)d。术后早期伤口渗血5例,均行探查止血。1例术前肾功能不全者,术后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开腹探查,小肠大部分坏死,无法手术,家属放弃治疗,余无住院死亡病例。随访6~70个月,3例死亡,其中1例为心源性死亡,2例为非心源性死亡。1例术后3年,因胸痛复查CTA提示Ⅱ型内漏,药物治疗。结论: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近中期结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术的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20年6月,在单中心行TEVAR治疗的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基线资料: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疾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围术期及随访期死亡,围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内漏、覆膜支架移位、覆膜支架远端新发夹层、逆撕A型夹层、脑卒中、脊髓缺血、急性肾损伤等。结果:共纳入217例TBAD患者,其中急性期(A组)患者141例,平均年龄(60.1±12.8)岁;非急性期(B组)患者76例,平均年龄(63.5±11.4)岁。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57例。两组患者在术后30d死亡率(2.8%vs. 2.6%),主动脉相关性死亡率(2.8%vs. 2.6%),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4.9%vs. 14.5%);随访期死亡率(5.8%vs. 10.8%),主动脉相关性死亡率(3.6%vs...  相似文献   

14.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病死率约70%,传统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2003年3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男16例.女1例;年龄45~71岁,平均60.1岁;临床表现:胸背部疼痛16例(急性剧烈疼痛10例,轻微疼痛6例),体检发现1例(3a前曾有剧烈胸背痛)。伴有下肢缺血症状13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2例,肾功能不全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动脉严重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动脉严重缺血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43.6±8.4)岁,分析其治疗策略及疗效。结果 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置换+人工支架象鼻手术;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前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外科术后第4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于TEVAR后次日因急性肾衰竭死亡;余5例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11±5)个月。随访期间3例均病情平稳,血压控制良好,患侧下肢疼痛及麻木感消失,术后恢复良好,无截瘫等事件发生。1例右下肢活动仍受限,1例虽病情相对平稳,但活动后仍存在下肢疼痛症状,于术后6个月植入微创腹主动脉覆膜支架1枚,右髂总动脉至髂外动脉植入金属裸支架1枚。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活动后下肢疼痛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主动脉夹层愈合良好,双髂动脉及下肢动脉血流通畅,肾动脉可见一小破口。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动脉严重缺血患者病情危重,围术期病死率高,需加强围术期管理,TEVAR后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膜内翻窦部成形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50例外膜内翻窦部成形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4±10.0)岁;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例(男7例,58.3%),平均年龄(60.6±10.4)岁,和同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249例为对比组(男188例,75.5%),平均年龄(50.0±13.5)岁,全部行开放性主动脉修复术。对患者围术期重要的临床变量进行统计,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对比中,年龄、术前SPO2<95%、术中停循环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摄氧浓度≥50%、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感染、住院时间、在ICU时间及死亡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有意义的单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术前SPO2<95%及术后CRRT为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即使不累及肠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入选7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 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 高血压仍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相关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男性74例,女性32例,其中Stanford A型55例,Stanford B型51例。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变类型、治疗方法、住院病死率有无性别差异。结果男性患者年龄[(61.2±8.3)岁vs(65.9±10.4)岁]、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10.8%vs 28.1%)明显低于女性,血浆D-二聚体(2800μg/L vs 2099μg/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tanford B型患者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vs 13.3%,P<0.05)。住院病死率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病变类型、治疗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3±18.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通过CT血管造影(CTA)评估病情,术中通过血管造影确定手术部位,并将移植物经股动脉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生存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18例表现为多裂口;第一裂口在左锁骨下动脉水平的有51例,在胸主动脉水平的有9例。60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胸主动脉平均直径为(28.9±4.6)mm,第一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平均距离为(23.1±8.2)mm。患者中7例出现内漏,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3例出现术区感染,15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出现截瘫。术后1个月内无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96.7%,术后1年生存率为93.3%,术后2年生存率为88.3%。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近、中期生存率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